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958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㈠时代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给青少年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育人的方向与途径,同时强调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作为班级管理者如何培养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㈡心理特点的需要: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开始发现新的自我,产生了一种长大了的成熟感,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愿望给予尊重、鼓励和引导。

㈢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不是很好,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较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比较差。

在此基础上,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把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小环境,合作小组由此产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基本用《班级公约》、《中学生守则》,以班主任——班委会——学生的形式来管理学生,难以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不到位,班主任因年龄和地位的绝对优势,很容易形成“家长式”、“独裁式”、“一言堂”的管理风格,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对于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和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查阅了国内多种资料,发现都没有比较好的做法,主要形式有: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家长学校召开一、二次家长会;二是以班主任为主,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至多两次)的家访活动;三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请监护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批评教育;四是班主任偶尔以电话方式与监护人进行联系。

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联系,对学生在家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实际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题的研究加强班主任与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同时也让监护人对学生在校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使监护人监管教育学生的意识逐渐增强,促使监护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增强班内民主管理气氛,分权到组,责任共担,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该理论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寓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还要把家庭、社会的教育结合起来。

集体动力理论。

组内同学间的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积极表现成正相关。

同时,组内成员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集体表现为奖励、惩罚的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

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它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

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㈠研究的重点

1、设计、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书》,并不断修改反馈书的内容,使之更符合实际。

2、制定、落实“班级小组竞争管理法”,并不断修改使之切实可行。

㈡研究的难点

1、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年龄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反复等原因,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留守学生多,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其它行为关注较少。

研究目标:

围绕“在新课程新理念下班主任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及班级管理方式”这个总体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切实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探究出一种全新和有效的,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主任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在这种联系方式下,既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又有利于学生成长。

2、创设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减轻班主任负担,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特点,课题研究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自我反思法

五、课题研究思路及预期成果

研究思路:

通过对八年级和七年级的班级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书》和实施“小组竞争管理法”,不断修改、总结、完善、补充,形成一整套的方法。

以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部分七年级班级和所有的八年级班级进行试验,总结规律,形成理论,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预期成果:

本课题旨在研究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监护人如何加强密切联系,强化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但目前我校实际状况,以及新课程、新理念要求班级管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故决定课题研究方向为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预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全面发展方面将有所突破,为农村中学的家校联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研究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学班主任与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成绩。

成果表现形式主要为论文、课题组成员获得的荣誉、学生的成绩、具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法。

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㈠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月)

1、调查研究,组织发动:

选定热衷于此项探索研究的班主任及所带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2、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在2008年3月设计《学生情况反馈书》、制定“小组竞争管理法”细则和实施计划,确定领导机构、经费来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规划蓝图。

3、培训队伍:

通过集中学习、印发资料和座谈交流等方法,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使他们认识课题的意义、掌握操作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㈡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

1、确定课题实施的原则和方案,组织实施。

2、研究关于《学生情况反馈书》、“小组竞争管理法”实施细则。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研究成果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按时撰写阶段性总结。

4、聘请知名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㈢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7月)

1、收集、整理所有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工作。

3、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工作。

4、参加德育成果的学习与交流、发表。

通过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使他们认识课题的意义、掌握操作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课题组首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学生情况反馈书》;参与课题实验的班主任结合学生的意见修定《小组竞争管理法》,运用竞争手段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班主任论坛”活动提升课题研究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等专题教育,使课题研究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㈠制度经费保障,确保课题研究

为了使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制定了《周皋中学课题研究制度》、《周皋中学课题研究经费制度》、《周皋中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㈡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组员培训

课题购买并订阅了《班主任》等书籍与刊物,并从网上下载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的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

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并进行专题学习,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课题组成员査秀梅参加了“上海方略教育跨区域骨干教师名校访学”活动;课题组成员王俊华参加了“安徽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胡庆宏参加了江苏省名校德育论坛;课题组成员王平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等等。

㈢开展行动研究,探索管理策略

1、学生情况反馈书,分组竞争管理

在班级开展研究。

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编制全班每名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的——“家长联系簿”,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情况反馈书》的内容,每月由专人对《学生情况反馈书》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材料,每学期进行汇总。

每学年,还结合反馈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订。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分成4个同质组,以便于进行竞赛。

刚开始班主任为各小组指定组长,安排好各项工作。

到了八、九年级任可以适度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组长。

班级小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班主任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详细的小组竞赛管理办法。

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

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内,每周一小评,每个学期总结一次。

2、开展多种学生活动,促使综合素质提高

学会学习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展了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报告活动(即周皋中学优秀学生风采展活动)等,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学会学习,促进了我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开展了《感恩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课活动;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誓签名、主题班刊、专题宣传栏和讲座、学生进入社区宣传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等系列活动;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协同团总支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庆元旦”学生卡拉Ok比赛;协助政教处设立了“文明监督岗”、“卫生监督岗”。

并参加了六郎镇、芜湖县“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活动;组织课题实验班级学生到洪桥社区参加了“爱国卫生运动”活动等。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

协助《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开展了《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的主题报告会。

此外,加强了对“两有生”、“留守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教育工作,通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教育,促进了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3、加强新生管理,开展入学教育

为了使我校新生能够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七年级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利用新生对中学环境的陌生和新鲜感,抓住教育的契机,开展对七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4、关注问题学生,寻求家校教育合作

学校邀请“问题学生”家长来校,参加家、校教育合作座谈会,讨论如何进行家校教育合作,纠正学生行为“偏差”。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而展开家校合作,重在寻求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策略,促进他们得到转化。

5、加强学生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学校积极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评选活动、制定班容班貌评比标准、禁吃零食、开展考试诚信教育、规范考试流程,出台考试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发挥广播站和各种宣传渠道的作用、发挥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㈣重视家长培训,寻求家长配合

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良策。

除常规的家访和电话交流外,参与课题实验的班级还推行家校联系本——《学生情况反馈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㈤举办班主任论坛,促进经验交流

广泛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努力探索现阶段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手段,提高学校整体班级管理水平,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论坛。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梳理,撰写管理心得,进行个案分析,努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并将管理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㈥借助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水平

由于我校的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县教育局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教研室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我们聘请了对班主任工作有着深入研究的市教科所孔立新教授来校为广大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并就大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指导。

除此以外,县教研室汪全收主任、沈世虎老师、范金豹老师等多次来到我校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全体研究人员对课题中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为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3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形成一定的策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具体体现在:

㈠教师方面

1、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或交流的课题论汇编成集,共收录了25篇课题论文。

2、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共有115人次获奖,其中课题组成员获奖计55人次。

3、查秀梅获“芜湖市优秀教师”称号;奚之深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平、唐良和所带班级分别被评为“芜湖县优秀班集体”、“芜湖市优秀班集体”;王俊华、杨和智获“芜湖县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吴惠敏、唐良和被评为“芜湖县优秀班主任”;王平获县“教学能手”称号等19项不同等级的荣誉与表彰。

㈡学生方面

1、学生获得荣誉

课题实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课题实验班级学生杨帆、洪加等获“芜湖市优秀学生干部”;陈瑞迪、黎孝峰等获“芜湖市三好学生”;赵奇、殷俊等获“芜湖县优秀学生干部”;沈奇、洪思云、谢雪萍等获“芜湖县三好学生”等共计有10人获得市级荣誉,18人获县级各类荣誉。

2、学生比赛获县级及以上奖项

由于课题的实施,重视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2008年县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在县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县第一名和一等奖。

其他如象棋比赛、电脑制作、现场书画、卡拉OK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共计有30人次获奖。

3、学生中考成绩

课题实施的主要对象是09届毕业的全体学生,09届与08届学生在小学是属于同一年级,由于改制的原因,在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从当时的五年级直接升入七年级(即08届毕业生),其余的学生读完六年级再升入七年级(即09届毕业生)。

笔者对2008届与2009届学生一并进行如下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科的均分均有一定的提升,由于同一学科在两年的卷面难易程度有所差异,单从分数这一角度,不能完全说明09年中考成绩比08年好,但从全县的均分排名就能说明问题。

一个学科的进步,可能是教师的因素。

但每一门学科都有进步,并且进步的幅度都较大,足以说明课题实施的成效。

4、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通过课题实施,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很少出现。

学校的卫生得到从未有过的改变,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校园内没有废纸屑。

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悄悄地捡起同学掉在地上的书本、文具等现象随处可见了。

同学间互帮互助经常能看到,见到老师、年长者主动打招呼等悄然增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㈢课题研究形成的策略

通过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形成了以下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1、学生情况反馈书,家校联系新途径

2、实行分组竞争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开展多种学生活动,促使综合素质提高

4、加强新生管理,开展入学教育

5、关注问题学生,寻求家校教育合作

6、加强学生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7、举办班主任论坛,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学生的实际效果偏低。

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偏低,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节拍,其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步调不一致,课题研究计划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效果降低。

第二,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难定量检测和评估,只能作定性的模糊测评工作。

第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本课题历经三年,尽管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研究的过程非常令人回味。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责任,我们将一直研究下去。

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

”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学校又把他们交到班主任手中,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身上寄寓了家长的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责任之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更是从根本上改变着教育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时代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不断地重新定位和改变自己的角色。

从传统的角色观中解放出来,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班主任专业化的要求。

因此,我们探讨新时期班主任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正确认识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转换工作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对象随着社会大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学生身上所呈现的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及具有能动的学生。

当今学生的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注重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能动意识,他们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特别强调自我,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与集体观念反差大。

社会文化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形式的多元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层、多维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取向。

面对这些千变万化的教育对象时,我们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仅停留于管教的层面,对于班级建设的研究、探索、实践、创新与反思含量不高。

因此,要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质量,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综合能力。

研究目标:

适应新课程,更新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提高班主任面对新形式、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全面促进学校班级建设工作,增强班级教育的有效性。

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由“事务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研究内容:

1、如何在班级建设改革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素养,形成班主任新的工作、思维和行动方式,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效果。

2、探索改变班级问题学生的有效策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3、探索将班级工作中的事务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性问题的若干策略。

所谓教育性问题,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与事务性问题往往没有差异,但它们的性质则与之有着关键区别;它是将处理事件的过程转化为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个体和班集体都得到新的发展。

研究方法和措施:

以行动研究为主,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者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拟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实施步骤:

理论学习(2010.5—2010.6)——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实施调查(2010.6—2010.10)——深入各班进行分项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资料收集(2010.10—2010.11)——收集各班主任所掌握的资料,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案例研究(2010.11—2010.12)——对所掌握的案例进行筛选,并针对案例情况进行理论剖析,形成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结题总结(2011.1—2011.5),通过整理资料完成《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案例研究》,撰写论文《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最终形成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中小班主任工作。

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天,教育部利用远程方式,展开了对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为期45天的两轮大规模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首次将“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来对待,并写入了“规定”的总则。

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学生中产生了爱心缺失、不良习惯泛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理想道德丢失等等新的情况,在这种种冲现象的冲击下,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更应顺应形势需求,积极投身于班主任工作中去,并不断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

因此,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

由于经济社会、教育环境、中小学生成长等方面日益凸显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新审视现有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等情况,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更新班主任教书育人的理念、方法与手段,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效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一系列班主任培训为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的实践价值更为突出,它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适合初中(七—九年级)阶段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即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探究。

主要内容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探讨出不同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七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亲情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八年级“探讨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工作方法的研究;

九年级“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二)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初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相关资料,探究适合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管理方法、途径。

及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并收集整理和管理好所有的研究资料。

整个研究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各项研究工作按计划严格执行,职责到位。

(三)研究途径

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初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相关资料,探究适合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管理方法、途径。

个案研究,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个案进行研究反思,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出符合现代初中生特点的科学方法。

实验比较,通过对同一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管理的试验比较,进而获得更为科学的方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在职班主任,全部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

课题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有阶段的计划、总结。

研究的时间一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二是每周有三到五小时专门用于学习交流;三是利用各自的业余时间进行研究。

我校图书室、阅览室图书上万册,库藏丰富,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校园网建设已具规模,具备了室室有电脑、处处能上网的现代化办公条件,这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保障。

主要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