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91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docx

渑池县等幅新开工项目谋划方案书

 

新开工项目立项建议书

工作项目名称:

1∶5万古城幅(I49E006016)、北段村幅(I49007016)、观音堂幅(I49008015)、渑池县幅(I49008016)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项目负责人:

杜凤军

承担单位名称: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计划项目名称:

豫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

实施单位名称: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日期:

2010年4月12日

一、概况

1.项目名称:

1∶5万古城幅(I49E006016)、北段村幅(I49007016)、观音堂幅(I49008015)、渑池县幅(I49008016)区域地质调查

2.承担单位: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二、项目起至时间

1.项目起至时间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2.项目所述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

2010年1月~2015年12月

三、立项依据和背景

1.立项依据

(1)上级文件依据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5日专题业务会议精神,按照“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中国地调局于2010年4月12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启动项目总体方案编制和论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项目总体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2)工作区矿产资源丰富,为河南省重要矿产的之一

铁、铝、煤是河南省优势矿产,工作区位于嵩山—箕山铝土矿成矿带西延带上。

工作区有大型煤矿3处,中型煤矿2处,小型煤矿1处;中型铁矿1处,小型铁矿4处,大型铝土矿3处,中型铝土矿3处,大型玻璃用石英砂岩矿1处,小型水泥矿3处,大型铸型砂矿1处,大型耐火粘土矿1处,重晶石矿点2处。

近年来,在渑池县浅覆盖区发现了大量的煤矿和铝土矿床(如渑池县礼庄寨特大型铝土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3)工作区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空白区,与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尚未解决。

①有些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尚未解决,主要是缺乏古生物等资料,时代归属依据不充分,如上寒武统、延长群、白垩系等。

②区内出露的小岩体没有时代归属依据,与成矿关系不明。

③地质构造尚未查明,如白埠镇逆冲断裂是区域上的三门峡-鲁山断裂的一部分,其构造样式、活动期次及逆冲断裂之下的地层等研究不够;再如青地崖走滑断裂,向南东延伸到新安马沟、宜阳周村一带,也是一条较大规模的断裂,但在区内向北西方向延伸情况不明。

④渑池县城附近为大面积的第四系覆盖区,覆盖在其下的煤、铁、铝等资源尚不清楚。

⑤黛眉寨铁矿成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前人多认为属沉积成因,与铁矿伴随的有重晶石矿出现,现在有人提出可能与火山物资有关。

⑥东洪阳一带缺失石炭纪地层,可能为断层错断,需要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

⑦西山底断裂西段对铝土矿及煤矿控制作用不明。

⑧古城一带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4)工作区北部山清水秀,地质遗迹众多

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座落与工作区中南部,北部地区有黛眉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貌景观观赏性很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黄河两岸地形差别较大,是地质灾害多发区,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2.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华北陆块南部,地层发育,岩浆活动较弱,地质构造复杂,具有长期构造演化历史。

地理拐点坐标111°45′,35°10′;112°00′,35°10′;112°00′,34°40′;111°30′,34°40′;111°30′,34°50′;111°45′,34°50′;总面积为1691km2。

(1)地层

区内地层以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洛峪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沉积地层为主,少部分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地层。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

仅出露马家河组,出露于工作区北部的黛眉寨、赵沟一带及落峪、等地,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夹紫红色泥灰岩、泥岩等,厚1425~1746m。

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

不整合于熊耳群之上,其上被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平行不整合覆盖。

出露于工作区中部的北段村—牛心坡一带,由下而上分为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

云梦山组:

厚155.7~199.6m,横向上分布稳定,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灰白色厚-巨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红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红色薄-中层含砾细粒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

下部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发育,上部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和槽状层理。

本组是赤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白草坪组:

厚61.5~131.1m,以大量紫红色泥岩发育为特征。

下部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中部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灰白色砂屑白云岩、白云质石英砂岩;上部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灰白色、暗红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细-中粒石英砂岩,灰白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含海绿石岩屑石英砂岩等。

石英砂岩、砂屑白云岩中槽状层理发育。

北大尖组:

厚175~338m,主要为灰白色、浅肉红色中厚—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细粒海绿石石英砂岩,中-厚层细粒(含海绿石)长石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

自下而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槽状层理、平行层理。

上部厚79.6~176.25m,主要为灰白色、浅肉红色中-厚层细-中粒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发育冲洗交错层理和槽状层理及平行层理。

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峪群

平行不整合于汝阳群之上,其上被寒武系平行不整合覆盖,出露于渑池窑坡~马头山一带,自下而上分为崔庄组、三教堂组和洛峪口组。

崔庄组:

厚138~186m。

下部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灰白色薄-中层细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黑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少量褐红色、灰黄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

三教堂组:

是玻璃用石英砂矿主要含矿层位,厚22~47m。

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紫红色、浅肉红色中层细粒石英砂岩,浅肉红色、紫红色厚-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地貌上多形成单面山。

洛峪口组:

厚75~170m。

下部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中部为土黄色、浅红色巨厚层叠层石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紫红色中层砂屑细晶白云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砂屑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

寒武系

平行不整合于汝阳群之上,其上北奥陶系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自下而上分为辛集组、朱砂洞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

辛集组:

厚约12m。

底部为灰黄色中层角砾岩,下部为灰白色厚、中层粗—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层白云岩化灰岩夹含砾细粒钙质石英砂岩。

朱砂洞组:

厚约20m。

下部及上部为浅灰色叠层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部为浅灰色厚层豹皮状灰岩夹灰质白云岩。

含三叶虫Redlichiasp.。

馒头组:

厚约270m,下部为灰黄、紫红色泥晶灰岩,夹少量灰色厚层砾屑、砂屑灰岩及叠层石灰岩;中部为灰黄色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浅灰色鲕粒灰岩,夹暗紫红色薄板状细粒岩屑杂砂岩;上部以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色鲕粒灰岩、含海绿石细粒岩屑石英砂岩;顶部暗紫红色页岩与灰色厚层泥质条带鲕粒灰岩互层。

中上部含丰富三叶虫化石,主要有Probowmaniellasp.,Psilostracusobseletus,Chengshanaspischengshanensis,Honanaspissp.,Tengfengiasp.,Leiaspissp.,Sunapislaevis,Honaniasp.,Gangdeeriasp.,Zhongtiaoshanaspisrara,Gangdeerianeimengguensis,Bailiellalata,Tengfengiasp.,Crepicephalinaruichengensis等。

张夏组:

为水泥灰岩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厚约146m,下部为青灰色泥晶灰岩和青灰色生物屑鲕粒灰岩,中部为褐灰色厚层余鲕粒细晶白云岩上部为鲕粒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

含三叶虫化石:

Yujiniasp.,Solenpariasp.,Ttaitzuia?

sp.,Anomocarellasp.,Taitzuiasp.,Peishaniasp.等。

崮山组:

为白云岩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厚约83m。

下部为灰黄色泥质条带细晶白云岩、鲕粒细晶白云岩,中部为灰色鲕粒细晶白云岩;上部为灰色厚层-巨厚层含藻屑鲕粒细晶白云岩、含硅质团块或条带中-粗晶白云岩。

含三叶虫:

Blackwelderiasp.;腕足类:

Obolussp.。

炒米店组:

厚约88.6m下部为浅灰黄色泥质条带砾屑砂屑细晶白云岩、泥质细晶白云岩;上部为灰红色鲕粒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

含三叶虫Changshaniasp.,ChuangiatransversalisKobayashi,Chuangiellasp.,Prochuangiasp.。

三山子组:

厚33.6m,为浅灰红色厚层含燧石团块或条带中细晶白云岩与淡灰红色厚层中细晶白云岩互层。

奥陶系

仅出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下伏寒武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被石炭系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厚90~150m。

分布于解元庙、古城南、杨洼村一带,底部为为灰黄色中层硅质岩质角砾岩,下部为灰黄色含泥质白云岩;中下部为青灰色厚层泥晶灰岩夹灰黄色含泥质白云岩。

中上部为灰黄色白云岩浅灰色厚层粉晶白云岩为主;上部为青灰色厚层一巨厚层状泥晶灰岩夹青灰色巨厚层状泥晶灰岩。

含头足类:

Armenocerascf.coulingi(Grabau),A.tateiwai,A.cf.tateiwai,A.cfyixianensis,Atinocerassp.及牙形石化石。

石炭系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或寒武系之上,出露于解元庙、杨洼村、南坻坞等地,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组和太原组。

本溪组:

是赤铁矿、黄铁矿、铝土矿及耐火粘土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厚约15m。

底部为杂色铁铝质泥岩和铁质铝土岩,下部为灰白色块状铝土岩和浅灰色铁铝质岩,上部为杂色铁铝质泥岩及灰黑色炭质泥岩。

太原组:

厚约26m。

下部为生物屑灰岩夹少量泥岩,中部为灰褐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和铝土质泥岩,上部为含生物屑灰岩夹钙质泥岩,顶部为灰黑色硅质岩。

蜓类化石主要有:

Sphaeroschwageriasubrotumde,S.acuta,Rugosofusulinadiecta,R.extensa,Quasifusulinalongmenensis,Triticiteschinensis,T.henanensis,腕足类:

Neochonetesgranulifera,N.carbonifera,N.sp,Dictyolostussp.Entchetinaglocosa等

二叠系

整合于石炭系之上,出露于解元庙、东岭、发科岭、西洪阳等地,由下而上分为山西组、石盒子组、孙家沟组。

山西组:

为煤矿(二1煤)主要含矿层位,厚56~67米,区域上其厚度变化不大。

岩性组合为灰黄、紫红、灰色泥岩和灰黄、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质夹灰黄灰褐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砂岩、及灰白色大占砂岩。

主要有Emplectopteridumalatum,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Sphenophyllumsp,Alethoperisasendens,Cordaitesprincipallis,Tingiacarbonica,Pecopteristaiyuanensis.

石盒子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

小风口段:

为煤矿次要含矿层位,厚约260m。

底部为灰绿色厚层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砂锅窑砂岩),向上为灰黄、灰、紫红色泥岩、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绿、灰黄、黄绿色细粒砂岩。

植物化石:

Taeniopterismultirervis,T.sp.,Lobatannulariacrassineria,Peopterisorientalioides,P.sp.,Tingiostachyasp.Lobatannulariacrassinervis,L.linearifolia,L.ensifolia,Compsopterisellipticus,Fascipterishallei,F.cathaysiatus,Gigantonocleancathaysiana,G.sp.,Cladophlebisdeltata,Calamitessp.等。

云盖山段:

厚70~160m。

底部为灰白色厚层含砾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田家沟砂岩),向上为灰、灰黄色、暗紫红色及紫斑泥岩、粉砂质泥岩和少量灰黄色粉砂岩夹灰黄色细粒砂岩及薄层炭质泥岩(煤层)。

含植物化石Gigantoqterisnicotianefolia,Lobatatannulariamultifolia,L.lingulata,Pecopterisanderssonii,P.norinii,P.lativenosa,等。

平顶山段:

厚20~40m。

为一套灰白色厚-巨厚层粗-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粒粗,发育槽状或楔状交错层理或冲洗交错层理。

石千峰群孙家沟组:

厚60~200m。

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绿色泥岩及灰红、灰黄色细粒岩屑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灰红色薄层泥质粉晶灰岩及少量灰绿色粉砂岩,顶部紫红色泥岩夹薄层钙质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三叠系

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分布于义马常窑、郭家山、上沟等地,自下而上分为石千峰群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二马营组、延长群的油房庄组、椿树腰组和谭庄组。

刘家沟组:

主要岩性为浅红色、灰红色中厚层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浅红色、灰红色薄层泥质(或泥质)粉砂岩,砖红色细砂质粉砂岩,暗紫红色薄层泥岩,浅红色中层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及少量灰红色中层钙质砾岩。

厚约189m

和尚沟组:

主要岩性为淡红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鲜红色泥岩,褐红色、灰红色中层细粒岩屑砂岩,褐红色中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及少量的灰红色中层砾岩。

厚度大于98m,含植物化石:

Neocalamitessp.,N.shanxiensis,N.cf.shanxiensis,Metalpidodendronxiabanchengensis,Pletaspremumcf.usense,Crematopterissp.,Phyllothecasp.,Pleuromeiacf.jiaochengensis,Yuccitessp.,Samaropsismilleiri,Phyllotheca?

yaoertouensis,Cardiocarpussp.。

二马营组:

底部为厚约15m的一层灰绿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底部含泥砾,水平层理,楔状层理发育,并以此为标志与下伏和尚组分界,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厚-中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灰红色、灰绿色中-薄层细粒岩屑砂岩,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含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厚约230m,植物化石Pecopterissp.

油房庄组:

厚约350m。

主要岩性为浅肉红色中层细粒长石砂岩、灰绿色、灰红色中层钙质长石砂岩,灰红色薄层泥质粉砂岩,暗紫红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植物化石:

Equistitessp,Neocalamitessp.,Cladophlelusraciborshii,C.sp.,Daneapsisfecundadeng.

椿树腰组:

厚约817m。

主要为灰绿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含植物Neocalamitessp.,Equistitessarrani,Cladophlebissp.等。

谭庄组:

厚约435m。

岩性为棕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含植物Neocalamitescarerei,N.sp.,Cladophlelusshensiensis,C.sp.,Baieragracilis等。

侏罗系

与下伏三叠系为整合接触,分布于义马常村,在渑池县南零星出露,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义马组。

义马组:

为工作区煤矿主要含矿层位,下部为灰色粉砂岩夹石英砂岩及厚煤层,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及薄煤层,含植物Cladophlebisaiatica,Coniopterisburejensis,Nilssoniaorientalis,Ginkgoitesdigitata,G.magnifolius,G.sibiricus,G.cf.orientalis,Baieragracilis,Equisetitesyimaensis,E.latocladusmanchurica,Podozamiteslanceolatus,Neocalamitescarrerei,Nilssoniaorintalis,Phonicopsisangustifolia,厚约125m。

白垩系

出露于渑池县东南东孟村一带,下未见底,上被中新统洛阳组不整合覆盖。

出露地层为东孟村组

东孟村组;灰黄、砖红、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砾岩及石英砂岩,含恐龙Cainosauriasp.,Sanropodasp.,厚196.2m。

古近系

与下伏二叠系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分布于工作区北部的王茅-南村和英言一带。

出露地层为始新统,自下而上分为门里组、坡底组和小安组。

门里组:

红色砾岩与砂岩互层,夹泥岩及石膏层,厚约535m。

含介形虫Cyprisdecaryi,Eucyprisstagnalis,E.illoformis,E.longa,Candoniellasp.,Herpetocyprissp.,Crestocyprideasp.,Cyprideasp.;腹足类Truncatellasp.,Gyraulussp.等。

坡底组:

下部红色砾岩与砂岩互层,上部紫红色、黄绿色泥岩夹石膏层,厚约614m。

含介形虫Cyprinotussp.,C.cf.speciosus,Darwinulasp.,Euscypissp.及孢粉等。

小安组:

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石膏及砂岩,上部夹砂岩、泥质白云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厚约791m。

含介形虫Cyprinotusspeciosus,C.novellus,Cyprisdecaryi,C.subglobosa,Candoniellasuzini,Ilyocyprisaspera,I.dunschanensis,Caspiollasp.,Eucyprisstagnalis,Candonamerita,Limnocythereelongate,Cyclocyprissp.及孢粉等。

新近系

中新统洛阳组:

灰白色、灰红色砾岩、含砾砂岩、泥岩,夹灰岩,厚约216m。

上新统静乐组:

深红色、棕红色粘土,夹钙质结核,厚10~80m。

上新统棉凹组:

红色砾岩、含砾亚砂土、含砾亚粘土,厚约108m。

含哺乳类Carnivora,Hipparionrichthofeni等。

第四系

主要分布黄河两岸及涧河一线,由下而上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下更新统:

主要为砂层,夹粘土、亚砂土,厚0~153m。

含哺乳类Dicerorhinusmercki,Stegodonsp.,Elephasmeridionalis,Euctenocerosboulei,Cervidae等;植物Salixsp.,Carpinussp.,Zelkovasp.,Acersp.,Zizyphussp.;孢粉Pinussp.,Piceasp.,Abiessp.,Larixsp.,Betulasp.,Ulmussp.,Artemisiasp.Alnussp.,Cerpinussp.,Celtissp.,Populussp.,Juglanssp.,Fagussp.等。

中更新统:

红色粘土,夹古土壤层、钙质结核和砂层,厚0~150m。

上更新统:

黄土、砂、粘土,厚0~90m。

全新统:

砂、卵石、亚砂土、粘土,厚0~15m。

(2)侵入岩

主要为晚侏罗世石英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等,面积均很小,且出露零星。

石英闪长岩:

分布于观音堂南,呈脉状产出,岩石呈灰褐、灰白、浅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少量为角闪石、黑云母,微量钾长石和石英,含量30%~35%,基质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含量65%~70%。

花岗闪长斑岩:

分布于南头岭一带,多呈脉状产出,岩石呈浅肉红色、灰白色等,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少量石英,大小为0.5~2mm,含量5%~20%,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大小为0.05~0.1mm,含量80%~95%。

(3)地质构造

工作区断裂以北东向击北西西向正断层为主,少量为北西西向逆冲断裂和北西向走滑断裂。

其形成时间主要为燕山期。

白埠镇逆冲断裂:

位于工作区西南部,断层走向为北西西向,区内长约16km。

断面倾向170°~190°,倾角为40°左右,主要表现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马家河组逆冲到蓟县系汝阳群或洛峪群之上,西部汝阳群逆冲到寒武系之上,并形成次级断裂,寒武系逆冲到石炭系-二叠系之上。

在观音堂南可见到糜棱岩化带,宽约30cm,地层发生倒转。

西山底断裂:

位于黄河南岸的西山底一带,长约20km。

断裂带较宽,但往往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可见到30m宽的破碎带,构造角砾岩发育,断面北倾,倾角大于70°,东段汝阳群直接与二叠系接触,中段为寒武系不同层位接触,西段被古近系覆盖。

青崖地走滑断裂:

位于工作区东部的刘庄、牛心坡、青崖地、四龙庙一线,长约23km。

断裂走向为北西向,地层切割了汝阳群与寒武系,断裂带上往往形成较宽的破碎带或沟谷,断裂带牵引小褶皱较发育。

(4)航磁异常

区内有4处丙类航磁异常,分布于熊耳群与汝阳群云梦山组接触部位,与基性岩或铁矿关系密切。

(5)地球化学异常

区内有水系地球化学异常24处,多为单元素异常,其中甲级异常2处,均为Sr异常,与汝阳群沉积岩有关;乙级异常2处,分别为Au和Bi异常,与熊耳群火山岩有关;丙级异常15处,主要有Au、Hg、B、Sr、Bi、Sb、Cd、Mo等,与中生代地层有关,丁级异常5处,有Y、F、Au、Ba等。

(6)矿产

工作区有大型煤矿4处,中型煤矿2处,小型煤矿13处;大型铝土矿3处,中型铝土矿3处,中型铁矿1处,小型铁矿5处,铁矿点4处,大型玻璃用石英砂岩矿1处,小型水泥矿3处,中型铸型砂矿1处,大型耐火粘土矿1处、矿点1处,重晶石矿点2处。

四、以往工作程度

测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之前,地质工作主要以路线调查为主。

王猷、曹世禄(1932~1935年)、杨钟健、裴文中(1933年)等一批学者曾涉足测区,主要是对渑池、新安一带石炭系黄铁矿、二叠系煤矿进行调查,附有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但精度较低,缺乏系统性资料。

李悦言(1938年)在渑池、坡头、南村至垣曲进行路线调查,对区内各时代地层均匀简要描述,并在垣曲盆地第三纪地层中蔡玉哦重要化石,为本地层重要参考资料。

2.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末,以矿产地质调查为主。

1950年韩影山等对陕县观音堂、渑池县英豪煤田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提交了报告,对本区地层、构造进行了划分。

1957年河南省地质局渑池地质队对坡头一带石英砂进行了勘查,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醉了较详细评述。

同年中南煤田局149队、河南煤田局104队在观音堂—义马一带开展了煤田普查及勘探工作,对工作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并确定了矿区构造形态。

1958年渑池县发科岭一带的铝土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