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848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docx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

 

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

坚强智能电网

体系研究报告

(初稿)

 

“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技术综合组

2009年4月8日

前言

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用事业,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高效优质清洁的电力供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坚强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智能电网理念逐步萌发形成,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从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现状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出发,从国家电网发展改革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历史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基本格局进行再认识,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自愈可调的总体要求,提出了规划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形成了坚强智能电网“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的基本构架。

立足于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用户、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了初步的技术发展路线。

同时,对坚强智能电网在节能、环保、服务社会以及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

1建设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任务艰巨。

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趋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对我国电网发展要求的战略性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综合运用信息、通信、控制、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效协同,是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的客观需求,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履行公司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1.1未来电网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未来几十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应地,对作为重要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发展,尤其是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集中接入要求电网结构更加坚强合理,控制管理更加灵活便利。

第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电网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着重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灵活管理能力。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将对现有电网的输送能力、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使能源结构优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世界各国获得国际话语权、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1.1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快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

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城镇化时期的电力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67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将达到16.4亿千瓦,分别是2008年的2.2倍和2倍。

届时,全国人均用电量也仅为经合组织国家2007年水平的一半,电力工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对加快电网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另外,由于长期“重发轻供”,我国电网和电源发展一直不协调,电网发展明显滞后,网架结构薄弱,城市和农村供电水平不高,优化配置资源和抵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电网输配效率的有效发挥,影响了供电能力的提升。

2008年发生的严重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进一步凸显了加强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电力供需形势暂时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快速增长的能源电力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各级电网建设,构筑结构合理、能力强大、运行灵活的电网系统,实现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促进电力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1.2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迫切需要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撑国家能源战略实施

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西南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未来能源开发重心进一步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逆向分布趋势将更加明显。

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基地式的能源开发格局。

总体来看,位于西部和北部的大煤电基地、西南大水电基地距离东部负荷中心一般为800~3000公里,基地电力外送规模大、距离远。

因此,依托先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电力“高速公路”,实现大型能源基地的大规模电力外送,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化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

此外,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国家加大了对风电、太阳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力度,相应地对电网的接纳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处于“三北”地区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当地电力需求有限,无法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需要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地区。

对电网而言,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立足于国家能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快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体系,以实现各种能源基地的能源输送,实现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有序接入,并通过先进的调度和控制技术,实现各种能源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输配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高效性。

1.1.3推动节能减排、服务“两型”社会,迫切需要推动新型电能利用模式,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以煤为主的能源供需格局,使我国在大气污染排放方面成为世界的主要关注对象。

长期以来,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一直在4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约8.6%),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3%。

我国油气资源较为贫乏,煤炭和水能资源相对丰富,煤电、水电在我国电力生产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将长期存在。

在我国油气资源供应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推动新型的电能利用模式应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促进节能减排,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加强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信息集成共享,电动汽车接入、双向电能交换等应用将进一步改善电网运营方式和用户电能的利用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的长足发展。

进一步加强电网集约化建设,不断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为终端用户提高安全可靠、经济优质、方便灵活的电力服务,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任务。

1.1.4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灵活性和互动能力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信息社会的正常运转高度依赖于电力的可靠、安全和优质供应。

随着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智能电器的大规模应用,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对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更新服务理念也将提出更高要求。

在电源侧,需要电网提供更加可靠、灵活、经济的电力接入和输送平台,以保障传统电力和新能源的高效、经济和可靠外送需要;需要通过电网与用户的互动,实现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减少系统总装机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节能减排。

在用户侧,需要电网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经济优质、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电力供应方式,可以实现用户与电网双向互动,根据用户需要及峰谷电价调整用电时间,提高用户用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可以灵活选择服务质量更好和价格更优的电力供应商;可以将分布式电源电力接入电网,以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必须加快电力行业及相关产业科技进步和设备升级,不断提高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运行水平,提高电力接入、输送能力和配电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网的运行灵活性和友好互动功能,丰富电网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发电企业、电力用户不断提高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1.1.5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使进一步加强能源结构优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世界各国获得国际话语权、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且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现实情况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

而长期以来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持续大幅度增长的能源需求,正是导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为了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应对能力,我国政府进一步重申了“节能优先”的战略发展理念,并明确了要加大能源结构优化力度的能源战略举措,力求通过进一步加快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推动一次能源供应的结构优化,并通过集约化的能源开发和转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能源供应的优质化和高效率。

同时,通过采取各种技术与管理措施,引导终端消费环节的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国家战略实施中,要求联接一次能源供应和终端消费两个环节的电网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能源输配能力,并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1.1.6智能电网建设在欧美国家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美国、欧洲等国家电网高速发展时期早已过去,电网架构趋于稳定、成熟,具备较为充裕的输配电供应能力。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电网效率,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完善电力用户服务,适应更加开放的能源及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等,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关注点。

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围绕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与管理、电力供应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创新,以及关注配电和用户环节的相关研究实践,有关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智能电网在欧美国家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欧美等国家增加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构建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中国国情,满足未来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战略性选择

总体来看,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未来电网建设提出了“量”与“质”两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一方面,处于持续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及能源供需格局,需要电网加快外延式发展,强化输配电能力,为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大幅度增长的电力需求提供坚强的输配平台;另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大气、环保等问题的关注,要求电网运行要具有更高的综合能源效率、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进一步提升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环保,且具有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等特性,具备更强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因此,我国未来的电网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适应现实国情和未来各方面的综合发展需求。

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为:

第一,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外延发展和内涵提升并重。

我国电网发展总体滞后,为满足未来电力需求,加快电网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因此,我国未来电网发展必须外延发展和内涵提升并重,但在近二、三十年还将以外延发展为主。

首先必须以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要为第一要义,加快电网发展,构筑坚强电网网架,提高安全可靠供电能力。

与此同时,着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效率,优化服务。

以外延发展为主,这是中国电网发展与发达国家以改造和完善为主的电网发展形态之间所存在的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第二,满足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供电侧和用电侧并重。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平衡,随着土地、资源、环保、运力等制约因素的增多和影响程度的增大,必须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道路。

立足于推动国家能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当前电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提升输配电能力,实现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输送,保证大型能源基地电力的高效稳定送出;加强和完善城市和农村配电网建设,实现方便、灵活、快捷的电力供应与服务。

与此同时,结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用电的互动能力和增值服务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集中和分散并重。

与欧洲风电和光伏发电分散接入、就地消纳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可再生能源是集中和分散并重,以集中为主。

目前在甘肃酒泉和河北张北等地区陆续开发建设一批百万千瓦和千万千瓦级风电场,探讨在西北部地区建设大规模光伏发电。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当地电网规模小、无法就地使用,需要集中接入电网,大范围消纳。

因此,必须尊重中国国情,以大电网为前提,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柔性接入和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同时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条件,因地制宜纳入配电网运行,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决定了我国必须依靠集中式发电方式提高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

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通过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推动友好互动的用户服务、推广低耗节能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家电等智能设备大规模应用,将有效改变终端用户用能方式,提高清洁的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负面影响,降低能耗并减少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的中国电网必须足够坚强,满足安全、可靠的供电要求,而且要更加智能,满足运行灵活、方便、开放的服务要求。

其基本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应当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通过传统电力技术与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的融合,通过电网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拓展电网功能及其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实现更加经济、高效的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电力行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中国国情,满足未来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战略性选择。

2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2.1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

基本内涵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电网的要求,中国智能电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

坚强可靠的实体电网架构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物理基础,是实施国家宏观能源战略、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同时也是抵御多重故障、外力破坏、信息攻击、防灾抗灾的基础。

经济高效是对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通过信息整合及共享,可以支撑管理精益化,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对系统运营的控制优化,提高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实现全网资源优化和全寿命优化,提高资产及投资利用率;四是推动发电侧挖潜改造、均衡发展,提升能源投资效益;五是引导电力用户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清洁环保是经济社会对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诉求。

一是坚强坚强智能电网在业务重组、信息重构、技术提升、架构优化的基础上,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清洁环保;二是积极鼓励和因应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传统电源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三是通过推动友好互动的用户服务、推广低耗节能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家电等智能设备大规模应用,改变终端用户用能方式,提高清洁的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能耗并减少排放;四是提高社会综合环保能力,建立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社会公共基础产业。

透明开放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

一是能够为电力市场化建设提供透明、开放的实施平台,实现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无歧视接入;二是以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对电源与用户进行管理、提供服务,并满足源端及用户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三是以开放的形态,充分利用电网资源向社会提供附加增值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综合资源利用率,提升电力行业和其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

友好互动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运行特征。

一是坚强智能电网能够依据实时运行状态和多维约束条件,灵活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接入与退出;二是在保证电网安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电源侧和用户侧的多元需求;三是通过双向互动,激励电源侧、用户侧主动参与电网安全运行,实现发电及用电资源优化配置。

基本特征

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基本特征是:

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

2.2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构架

建设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必须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理清发展脉络、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落实顶层设计,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发展路径明晰、体系完整、便于实施管理、能够取得最优成效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框架。

2.2.1总体目标

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

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及其它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经济、清洁的电力供应,切实履行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电力工业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环保供电的要求将日益提高。

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是对电网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柔性架构,实现最优化经济运营。

电网连接不同性能、不同区域分布的电源及负荷需求,承担着直接和间接决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责任。

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促进创新发展,实现全网的决策科学高效、资源优化配置、资产优良运作、电网经济运营、调度实时相应、运营实时监控、系统坚强稳固、架构柔性灵活,切实保障电网高效经济运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三是与电源方合作共赢,形成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遵循科学发展客观规律,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环保能源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是提高可靠性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高效增值服务。

电网作为社会基础产业,需要满足全社会的二次能源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电网资源,积极引导用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为用户提供高效增值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是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推动电力行业及其它产业技术提升。

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具有自有知识产权、具备创新思维和原创理论、适于工业化产业化实施的技术及产业,是促进电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电力行业及其它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动力源泉,是科技兴企、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2.2.2基本构架

中国坚强智能电网有别于国外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显著差异在于,基于特高压骨干电网和协调发展的各级电网、依托集团化运营管理机制、立足政企协同的社会及经济利益目标,全面涵盖发电、电网、用户三大环节,贯穿了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的全过程,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领域。

因此,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构架是立足于系统化、体系化、全方位的设计理念,其核心目标要素是既“坚强”又“智能”。

主要由发展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等四大体系构成。

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性涵盖和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2-1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架构示意图

发展基础体系:

指电网系统的物理载体,是实现“坚强”的重要基础。

发展基础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实体电力网络,是整个坚强智能电网的物理载体,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二是电网支撑站点(包括变电站/换流站、电网储能点、电网补偿点、配网控制点等),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各项应用功能的基础,也是支撑实体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

三是电网设备和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灵活可靠的各种坚强智能电网装备。

上述三者构成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

技术支撑体系:

指先进的通信、信息和知识技术等,是实现“智能”的基础。

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的支撑前提在于信息的无损采集、流畅传输、有序应用。

各个层级的通信支撑体系是坚强智能电网信息运转的有效载体,是坚强智能电网坚实的信息传输基础。

信息支撑体系是通过对电网基础信息分层分级的集成与整合,达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实时信息支撑。

通过充分利用坚强智能电网多元、海量信息的潜在价值,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服务于坚强智能电网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科学决策水平,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智能应用体系:

指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可调,保障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可靠接入和方便使用,提供增值服务,以及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种能力等,是“坚强”的成效,是“智能”的具体体现。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成就,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在业务应用上。

智能应用体系应涵盖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相关业务,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促进清洁环保能源发展,提高能源投资及利用效益,增进电网与环境、社会和用户之间的和谐发展。

标准规范体系:

健全、完善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试验、认证、评估体系等,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

标准体系作为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有利于坚强智能电网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指导和检验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建设,对保护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系统的建设,需要开展相关试验与认证技术、方法和环境的研究。

同时,面临如此全面、宏大的工程,如何进行绩效把握和评判、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滚动修订和校正,显现出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研究设立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估体系。

在上述四大体系构架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才能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

坚强智能电网有别于传统电网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坚强智能电网基于复合通信平台,通过统一信息建模,实现广域、全局的信息实时共享和整合。

它打破了传统电网存在的不同系统间、不同业务间的隔离,打通了分布于电网内部的各个孤立的信息孤岛,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获取最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