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72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docx

附件2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

附件2

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收考核内容及分值表

序号

验收内容

基本分值

提高分值

得分

量化标准

核查说明

第一条计量测试项目能力与水平

25

10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8

2

1.1.1

依据《筹建任务书》“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所提供的计划新购数核查实际新购数,对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等实际配备能力进行验收和能力与水平评估。

8

a*8分完成比例a≤100%

完成《筹建任务书》“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所要求的设备配备计划。

核查新购仪器设备清单、设备技术信息统计表、相关购置合同等。

核查完成比例:

a=实际完成数/筹建任务书计划数

2

2分完成比例a>120%

1分完成比例110%<a≤120%

0.5分完成比例100%<a≤110%

1.2

检定项目技术能力

3

2

1.2.1

依据《筹建任务书》“检定项目能力表”所提供的计划项目数,核查实际完成项目数,每个检定项目是否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对技术指标等实际检定项目能力进行验收和能力与水平评估。

3

a*3分完成比例a≤100%

项目应面向产业计量需求。

完成《筹建任务书》“检定项目能力表”所要求的新检定项目建设计划。

核查完成比例:

a=实际完成数/筹建任务书计划数

2

2分完成比例a>120%

1分完成比例110%<a≤120%

0.5分完成比例100%<a≤110%

1.3

校准项目技术能力

3

2

1.3.1

依据《筹建任务书》“校准项目能力表”所提供的计划项目数,核查实际完成项目数,如无国家校准规范的,是否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71—2000)编制《校准规范》,每个校准项目是否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不能建标的除外),对技术指标等实际校准项目能力进行验收和能力与水平评估。

3

a*3分完成比例a≤100%

项目应面向产业计量需求。

完成《筹建任务书》“校准项目能力表”所要求的新采纳校准项目建设计划。

核查完成比例:

a=实际完成数/筹建任务书计划数

2

2分完成比例a>120%

1分完成比例110%<a≤120%

0.5分完成比例100%<a≤110%

1.4

关键参数测量项目技术能力

3

2

1.4.1

依据《筹建任务书》“参数测量项目能力表”所提供的计划项目数,核查实际完成项目数,每个参数测量项目是否编制了《测量规范》。

其中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明确有直接采用的测量方法信息的,可不再另行编制,《测量规范》内容是否包括: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测量原理、测量条件、测量设备、溯源框图、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主要内容,对技术指标等实际参数测量项目能力进行验收和能力与水平评估。

3

a*3分完成比例a≤100%

核查完成比例:

a=具备能力个数/筹建任务书计划数

(“具备能力个数”应根据核查关键参数测量的测量报告、原始记录、测量规范等证明材料来确定。

2

2分完成比例a>120%

1分完成比例110%<a≤120%

0.5分完成比例100%<a≤110%

1.5

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测试服务能力

5

2

1.5.1

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方案

2

2分有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方案或计量工作计划

全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

产品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护等环节。

核查计量保障方案、工作计划(或实施指南)等。

 

1分有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方案或计量工作计划,但未覆盖全部环节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1.5.2

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测试服务效果

3

3分5项以上

核查案例项数。

具有以下特征的案例:

利用产业计量技术,解决其产业技术难题,创造社会或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产业计量的社会影响力。

2分有3-4项

1分有1~2项

0分0项

1

1分服务案例涵盖全产业链

核查案例覆盖范围。

0分服务案例未涵盖全产业链

1

1分服务案例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

核查案例覆盖范围。

0分服务案例未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

1.6

技术能力现场验证

3

1.6.1

主要验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校准和关键参数测量技术能力,在校准项目和关键参数测量项目中,分别抽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人员技术能力验证。

3

3分专业技术人员能正确、熟练地完成校准和测量项目

依据《筹建任务书》“校准项目能力表”和“关键参数测量项目能力表”提供的项目,分别抽取15%的项目,进行人员技术能力验证。

核查人员操作能力、原始记录、校准和测量报告等。

1~2分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能正确、熟练地完成校准和测量项目

0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正确、熟练地完成校准和测量项目

第二条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

25

10

2.1

测量方法研究与创新能力

6

2

2.1.1

测量方法重点研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1

1分有明确的重点研究领域和清晰的发展路线

核查重点研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1.2

测量方法研究项目计划

1

1分有明确的测量方法研究项目计划,并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与产业相关的测量方法研究项目,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测量方法研究项目计划。

0.5分有明确的测量方法研究项目计划,未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1.3

测量方法研究项目成果

4

a*4分完成比例a≤100%

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或批文),项目任务书、验收报告或相关总结报告、获奖证明、成果应用证明等。

考核完成比例:

a=完成项目数/筹建任务书计划项目数

注:

提高分值以最高等级为准

1

1分完成比例a>150%

0.5分完成比例100%<a≤150%

1

1分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0.5分市厅级项目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2

测量装备研制与创新能力

6

2

2.2.1

测量装备重点研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1

1分有明确的重点研制领域和清晰的发展路线

核查重点研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2.2

测量装备研制项目计划

1

1分有明确的测量装备研制项目计划,并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与产业相关的测量装备研制项目,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测量装备研制项目计划。

0.5分有明确的测量装备研制项目计划,未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2.3

测量装备研制项目成果

4

a*4分完成比例a≤100%

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或批文)、项目任务书、验收报告或相关总结报告、获奖证明、成果应用证明等。

核查完成比例:

a=完成项目数/筹建任务书计划项目数

1

1分完成比例a>150%

0.5分完成比例100%<a≤150%

1

1分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0.5分市厅级项目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3

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能力

7

2

2.3.1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1

1分有清晰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核查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0分无清晰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2.3.2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1

1分有明确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且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与产业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计划。

0.5分有明确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计划,未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3.3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项目成果

5

a*5分完成比例a≤100%

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或批文)、项目任务书、验收报告或相关总结报告、获奖证明、成果应用证明等。

核查完成比例:

a=完成项目数/筹建任务书计划项目数

注:

提高分值以最高等级为准

1

1分完成比例a>150%

0.5分完成比例100%<a≤150%

1

1分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0.5分市厅级项目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4

技术规范编制与创新能力

6

2

2.4.1

技术规范重点编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1

1分有明确的重点编制领域和清晰的发展路线

核查重点编制领域与创新能力发展路线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4.2

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计划

1

1分有明确的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计划,且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与产业相关的技术规范编制项目,包括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

核查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计划。

0.5分有明确的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计划,未按项目时间节点实施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4.3

技术规范编制项目成果

4

a*4分完成比例a≤100%

包括完成编制和正在编制的技术规范。

核查已颁布技术规范清单和未发布技术规范文稿及相关评审记录等。

核查完成比例:

a=完成项目数/筹建任务书计划项目数

2

2分国家技术规范

1分地方或行业技术规范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2.5

计量测试科技创新成果

0

2

2.5.1

计量科技创新成果

2

2分有专利、厅局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创新转化成果、学术论文和著作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上源刊收录4项事项中2项事项以上。

核查有关证明材料。

1分有专利、厅局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创新转化成果、学术论文和著作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上源刊收录4项事项中任1项。

0分无

第三条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运行能力与成效

30

0

3.1

战略定位与目标

2

0

3.1.1

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定位。

应体现服务于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总体要求。

1

1分描述清晰,具有服务产业、助推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定位

具有明确的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描述,体现服务于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和前瞻性的总体要求。

核查具体的说明文件。

0分无清晰的战略定位

3.1.2

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目标。

计量测试技术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应促进、引领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

1分描述清晰,具有服务产业、助推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目标

0分无清晰的战略目标

3.2

质量体系

5

0

3.2.1

建立独立运行的实验室质量体系。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式、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满足规范要求,组织结构保证体系独立运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2

2分具有完整有效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且满足规范要求。

核查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内容。

1分具有质量体系文件,内容基本完整,但尚有欠缺

0分无质量体系文件

3.2.2

体系运行符合管理要求。

文件和记录受控,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按计划实施,及时处理客户投诉。

2

2分具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完整记录

体系运行符合管理要求,具有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核查评审记录。

1分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记录不完整

0分无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3.2.3

体系运行符合技术要求。

计量检定、校准、参数测量结果质量得到保证,校准/测量方法经过确认,校准/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测量设备实施有效控制,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得到保证,测量结果报告准确规范。

1

1分体系业务要素完整,能覆盖产业全部业务

质量体系包含检定、校准、测试、标准编制、科研和产品研发等产业所需的主要业务。

核查质量体系相关内容。

0分业务要素不完整,体系有明显缺陷

3.3

创新体系

5

0

3.3.1

建立计量科技创新机制。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进行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建立计量科技创新机制。

1

1分具有鼓励创新的制度性文件或管理规定

计量科技创新机制,具体以明确鼓励创新的相关制度、管理文件等体现。

核查相关机制的文件。

0分无鼓励创新的相关文件

2

2分具有多渠道科研来源,科技创新运行良好,并与一流机构建立交流或合作机制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进行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合作,有效利用产业科技创新资源,联合立项、联合攻关、联合研发。

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1分具有多渠道科研来源,科技创新运行良好,未开展省内合作与交流

0分科研来源渠道单一,无对外交流合作

3.3.2

产、学、研相结合。

有效利用产业科技创新资源,联合立项、联合攻关、联合研发力度、联合人才培养,开展省际合作与交流。

1

1分具有产、学、研的相关案例或证明

核查相关案例材料。

0分无产、学、研的相关案例或证明

3.3.3

建立产业计量科技专家库。

邀请产业内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建立产业计量科技创新专家库,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发展进行技术把关,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咨询服务和技术攻关。

1

1分有科技专家库

建立产业计量测试科技专家库:

邀请产业内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咨询服务和技术攻关。

核查专家库清单及说明材料。

0分无科技专家库

3.4

服务体系

6

0

3.4.1

建立与产业畅通的信息渠道。

跟踪产业发展的最新计量技术服务需求,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动态。

2

2分掌握产业发展最新信息动态和计量测试服务需求,开展的服务能够覆盖产业主要单位,客户群稳定并建有客户评价及反馈机制

实现及时跟踪、掌握产业发展最新信息动态和计量测试服务需求,确定产业重点服务领域和重点服务项目;开展的计量测试服务覆盖产业的主要企事业单位,有客户评价及反馈机制。

核查服务产业的相关证明材料。

1分掌握产业计量测试现状,但服务未能覆盖产业主要单位,有客户群但客户评价及反馈机制不完善

0分未能完全掌握产业计量测试现状,开展的服务不能覆盖产业主要单位,未建立稳定的客户群或缺乏客户评价及反馈机制

3.4.2

建立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

紧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全方位的计量技术集成式服务。

1

1分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如有针对产业的专项服务机制,或为产业开展全方位的计量测试技术集成式服务

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

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实施方案,创新服务模式、确定服务路线、服务方式和服务措施。

如建立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专项服务机制,或为产业开展全方位的计量测试技术集成式服务。

核查相关业务机制情况。

0分未建立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

3.4.3

开展产业发展相关的前期计量测试技术和计量科技创新服务并取得业绩,在产业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3

3分建立面向产业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相关案例充分,服务成效显著

围绕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并有计量测试的服务案例。

核查相关案例及证明材料。

 

1.5分建立面向产业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但相关服务案例不充分或服务效果不明显

0分无相关服务案例

 

3.5

人力资源

6

0

 

3.5.1

技术人才队伍。

中心人力资源创新团队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技术过硬、规模适应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人才团队形成由高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以及具有产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二高一专”人才团队。

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服务产业发展的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和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服务能力,拥有熟悉产业发展状况和了解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专业领军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特点突出。

1

1分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技术过硬,有“二高一专”人才团队,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技术人才团队形成由高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以及具有产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二高一专”人才团队。

从事校准、测试以及其他需要资格确认的人员需持证上岗。

核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人员情况说明,核查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材料。

0分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二高一专”人才团队

1

1分技术人员具备服务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能力,有专业领军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特点突出

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服务产业发展的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和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拥有熟悉产业发展状况和了解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专业领军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特点突出。

核查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产业能力情况说明,专业领军人才介绍。

0.5分技术人员基本具备服务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能力,但无专业领军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特点不够突出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3.5.2

管理团队。

产业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组织管理与综合协调能力。

1

1分具有高水平的中心管理人员团队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组织管理与综合协调能力。

核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管理人员介绍。

0分无高水平的中心管理人员团队

3.5.3

产业中心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总数量应满足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1

1分人员数量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人员数量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核查人员总数量。

0分人员数量不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3.5.4

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计量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1

1分具有灵活、有效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核查人才考核激励机制相关文件。

0分无有效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3.5.5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制订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按计划要求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1

1分具有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制订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按计划要求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核查培养计划及实施情况。

0.5分有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但未组织实施

0分无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3.6

基础保障

4

0

3.6.1

基础设施情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环境改造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

产业中心的建筑面积、实验室场地、实验室环境、恒温实验室面积等满足要求。

1

1分具有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改造举措,并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

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环境改造,满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长远发展的要求。

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0分无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改造的相关举措或投入

1

1分具有满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运行的面积和环境,较完善的实验室条件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筑面积、实验室场地与环境、恒温实验室面积等满足从事检定、校准、测试、科研等业务要求。

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0分无完善的实验室条件

3.6.2

辅助设施情况。

实验室辅助装置和基础设备、实验室公共安全设施和其它测试设备满足要求。

1

1分具有满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运行的辅助装置、基础设备和安全设施,较完善的实验室条件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辅助装置、基础设备、实验室公共安全设施和其他测试设备等满足从事检定、校准、测试、科研等业务要求。

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0分无完善的实验室条件

3.6.3

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布局和信息网络通道、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等满足现代实验室的管理标准要求。

1

1分具有覆盖中心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和服务于产业的网络平台,能保障中心工作高效开展

建立保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常运行的信息化系统,覆盖中心主要业务;建立服务于产业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中心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0分无信息化系统和服务于产业的网络平台

3.7

发展规划

2

0

3.7.1

续建规划。

编制《广东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后续建设规划》;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具有前瞻性,适应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

1

1分编制清晰的《广东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后续建设规划》,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具有前瞻性

从前瞻性角度考虑产业计量中心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完善中心的后续建设规划。

核查《广东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后续建设规划》。

0分无清晰的后续建设规划

3.7.2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联盟或产业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

1

1分基本构建了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或专家委员会。

核查相关方案、证明材料等。

0分未达到上述要求

综合得分

80

20

组长/组员(签名):

验收日期:

注:

核查表项目总分为10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