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587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x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一部分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单元地位】

从《经济生活》的生活逻辑来看,本单元解决的是我们的生产是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进行的,是怎样生产的问题。

主要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的对外开放等内容。

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体制背景和制度保障,进而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经济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

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应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为此,本单元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学习和探索,将使我们进一步明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自己的特色;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这是每一个涉及经济生活的人都迫切想了解的问题。

本课作为这一单元的起点课,首先向人们介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利与弊,既说明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又分析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观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跨入21世纪,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本课围绕着“小康社会”这一中心,既总结了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又指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即建设全面小康,给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同时,针对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误区,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给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指引我们进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如何充分认识并对待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课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它将告诉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课标要求】

第十课课标要求:

(一)知识

1、识记

(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3)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5)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3)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4)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及方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运用

(1)结合生活实例,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与缺点,在经济生活中做到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2)针对生活中的假冒伪劣现象,探讨规范市场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迫切性。

(3)结合我国经济建设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能力:

通过学习市场调节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市场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要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前提。

要树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3、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要树立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发奋学习,为国争光。

4、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培养自己诚信为本,操守卫重的良好个人习惯,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从而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十一课课标要求:

(一)知识

1、识记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

(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运用

(1)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生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结合经济发展中的实例,说明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3)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措施。

(二)能力: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我国总体小康建设成就的学习,体现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不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3、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青年学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课标要求:

(一)知识

1、识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原则。

(3)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4)“走出去”的含义。

(5)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2、理解

(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影响。

(2)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及原因。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

(4)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5)“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3、运用

(1)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结合“海尔”等大型企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性。

(3)结合典型事例,分析说明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

(二)能力: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生活现实,感受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复习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知识,归纳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的影响。

3、搜集对外开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入世、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使学生意识到要迎接挑战,就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开放观念。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任何国家都不能闭关锁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通过学习我国对外开放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自觉认识到,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增强国家经济安全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尊、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为更好帮助学生了解,建议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方式,从而达成“在活动中感受、在感悟体验中生成、在体验生成中提高”的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课时

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市场配置资源

一课时

两课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课时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一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课时

两课时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课时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十二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课时

两课时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课时

综合探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课时

第二部分:

各课具体内容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课时市场配置资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

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发要性、方式。

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2)能力:

通过学习市场调节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应作为学生必须理解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多种经济现象。

2、学生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价格、供求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缺少理性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例教学法,把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商品价格变化或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进行调查,从中明确市场怎样配置资源、诚信的重要性等知识。

四、课堂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观察生活)

(1)我国主要几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2)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相关文件

(以上内容可由学生在课前搜集,附录中的材料可供教师参考。

师生互动一:

教师活动:

结合教材92页插图和提供的情境导入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活动:

进行点拨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明确两点,一是我国人民的需求不断增长,即具有无限性,二是我国资源供应紧张,即具有有限性。

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就要优化资源配置。

(设计意图:

结合人们普遍关注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分析,导入新课内容)

师生互动二: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段有哪些?

学生活动:

思考、看书、作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市场和计划是怎样配置资源的?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相结合,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进行点拨和总结。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就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调节资源配置。

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手段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的区别,形成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师生互动三:

教师活动:

让学生回忆第一单元中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并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分析市场是怎样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来调节资源的?

学生活动: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表述观点,相互修正。

教师活动:

进行总结与点拨。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1)价格和供求。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竞争。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由笼统感知到具体认识。

师生互动四: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市场调节资源的过程入手,思考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而分析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学生活动:

思考、发言。

教师活动:

进行点拨。

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市场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

(2)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及推动生产力进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知识推理能力。

师生互动五:

教师活动:

在明确市场配置资源优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学生活动:

思考、发言。

教师活动:

点拨。

引导到良好的市场秩序。

如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市

场秩序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引导出市场规则。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导出下一内容。

师生互动六:

教师活动:

既然市场配置资源有那么多优点,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消费者(经营者)会上当受骗,权益受损,苦不堪言呢?

设计以下三问:

(1)请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由于经营者失信而使权益受损的事例。

(2)谈谈诚信缺失的危害。

(3)请大家为重拾信用献计谏言。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表述观点。

教师活动:

对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总结。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带来危害。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分析教材知识,达到理论和现实的统一。

师生互动七:

教师活动:

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在规范市场秩序中应怎么办?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进行点评和总结,最终落脚在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上。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八: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细化把握有关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知识。

问题一:

市场调节的缺陷性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二,市场调节的不足,会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活动:

看书、作答。

教师活动:

点拨和总结。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社会生活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市场调节不足的危害:

会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与混乱,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

市场调节不是完美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也

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设计意图: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既全面把握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又引申出宏观调控,为下一节学习作好铺垫。

师生互动九:

学生活动:

根据自己的思路整理,相互补充、修正。

教师活动;引导、纠正,最后形成正确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框架结构图。

 

 

(四)实例探究(略)

(五)教学体会:

(建议)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交易实例,从实践中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对经济参与者的要求。

附录

1、我国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况:

A

草地

耕地

矿产

森林

河流年径流量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4

3

6

6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

1/3

1/3

3/5

1/5

1/4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人均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

B、2020年以后,国内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是世界上对能源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终端能源用户用在能源消费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美国仅为7%。

C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8个主要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

目前中国终端能源支出占GDP的13%,比美国差不多高出一倍;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

高出46%。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规定: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

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2)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知识是在上一节市场调节知识基础上的深化,对把握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对于理解我国《“十一五”规划》等国家大政方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个性,作为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学生来说,必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才能理解并分析生活的经济现象。

2、学生的需要:

一是要有充分的实例来说明宏观调控的几种不同手段。

二是需要有具体的宏观调控的实例,说明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来增强教学的信度,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

三、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提前搜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采取的各项使农民增收的措施,或者有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的材料,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注重对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播放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开通的音像资料或投影相关材料,试问我国为什么要?

为什么能建设这样的巨大工程?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要来探讨的问题。

(具体材料可由教师课前准备,也可由学生课前搜集,附录中的内容仅作为参考。

讲授新课

师生互动一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猫论”和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

让学生讨论邓小平讲话说明了什么?

回忆市场经济的含义?

学生活动:

相互讨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它与市场经济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

思考、看书,作答。

教师活动:

进行点拨和总结,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教材中对市场经济共性的表述。

(点拨和总结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含义分解】

a、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师生互动二: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

认真看书,从中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师生互动三: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6页虚框内容,并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同时设计以下活动:

天气冷了,如果能在教室里装上空调,那该多好呀!

假如让你代表我们班级去购买一台空调,你会选择什么品牌的?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并讨论列举选择什么品牌的空调。

教师活动:

点拨与总结: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汽车、钢铁等许多生产领域。

虽然从事某种商品生产的企业众多,但从产值、利润、上缴国家税金等诸方面来看,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公有制控股企业都占有明显优势。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也是经济生活的参与者。

师生互动四: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误区何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

总结: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

关键是看其从属的社会制度的性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师生互动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看书97页虚框中图表。

思考以下问题:

1、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3、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什么?

4、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

仔细阅读图表并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活动:

点拨、总结。

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这与国家采取的税费改革、粮食直接补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工作、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5年政府财政支农3000亿等政策是分不开的。

国家采取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反映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

教师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2、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3、适当的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师生互动六: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巨大工程的资料。

(学生没有条件收集的,教师可直接提供。

具体材料见附录)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从谁的利益着眼的?

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

(2)这些工程是由谁来组织领导的?

(3)这些工程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联系?

(4)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巨大的工程的建设?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点拨:

一、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从而国家能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二、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保证.这两个条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俱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