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52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docx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葛洲坝工程决策及其实施的曲折历程

1970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大江上的第一大坝——葛洲坝工程,举世罕见的仅仅依据一个规划性的文件,采取“边施工、边勘测、边设计”的“三边”方针,就轰轰烈烈、匆匆忙忙上马了。

时隔20多年后,原水电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段历史仍心有余悸:

“1970年10月我到阿尔巴尼亚出访两个月。走前葛洲坝工程不要说完整的设计,连正式报告还没写呢,回来却已一炮开工了。记得我刚回到部里,连水电部军管会主任张文碧都对我说:

‘钱正英,你什么事都别管了,赶快到葛洲坝去!

简直是胡闹,他们已放炮动工了!

’”

当时惟一敢于挺身而出,后来又力挽狂澜、鼎力挽救了工程的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主任林一山对记者说:

“我不是那种说中央错了,以证明自己正确的人。但葛洲坝工程一上马,我就知道它注定要失败!

修建葛洲坝工程的构想,最初是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提出的。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科研人员完成了选择葛洲坝上游40公里处的三斗坪作为坝址,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全部设计。考虑到三斗坪建坝后,三峡电站在枯水调峰运行时泄量的时多时少,会使下游河段内的水位忽高忽低、给航运带来不利,所以要修建葛洲坝反调节航运梯级,同时接住长江这40公里的水头发电。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大将林一山认为,先建三峡工程,或者至多两者同时建,三峡水库拦蓄了长江洪水和全部泥沙,葛洲坝工程不仅成本小,技术问题也简单多了。不上三峡工程而先建葛洲坝就违反了长江水利基建的程序。先于三峡建设的葛洲坝工程,将要独立地承担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和泥沙,不仅不必要地增加资金成本,而且造成技术困难,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到2万水头的葛洲坝,一下升至要独立抗11万立方米砂的水头,大坝建筑物如何合理安置,以对洪水消能防冲,也没有成形的设计。

大坝工程采取“三边”方针带来了三大恶果:

质量差(两年共浇铸混疑土10.52万立方米,不合格的炸掉了1.62万立方米),进度慢,浪费大(设计还没搞出来,已花费人民币2亿6千万元)。葛洲坝工地的种种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国务院。197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机场送走锡兰总理班夫人,对钱正英说:

“葛洲坝是我的一块心病。”同年10月,又发生了长江干道碍航,交通部向中央写了报告。11月,国务院决定紧急召开葛洲坝工程汇报会,一连开了三次,都由周恩来亲自主持。关键时刻,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及时觉察,抓住工程建设的要害问题重新决策,并成立了以林一山为首的葛洲坝工程技术姜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五天讨论,写出《关于修改葛洲坝工程设计问题的报告》,决定停工两年,重新设计。

1973一1982年,几乎双目失明的林一山主持了10次技术委员会会议,协调了一个像小“联合国”的9人8方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才使工程一步步走出低谷。在此期间,林一山和“长办”的得力千将和助手魏廷铮、张魁元、文伏波等完成了近乎天才的设计。挖掉葛洲坝以理顺河势;选定“两翼一体”的枢纽建筑物布置;筑两道超长防淤堤实现“静水通航,动水冲沙”;利用尾岩抗力固定坝体;采用大单宽流量泄水闸消能防冲;特别是据理力争取消了原设计大坝的5孔泄水闸,添置4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使葛洲坝装机容量由221.5万千瓦一跃为271.5万千瓦,增加发电能力50万千瓦。

1974年10月,葛洲坝工地复工(此时已花费4亿元)。至1981年1月大江胜利截流,同年7月第一号机组终于并网发电。此后,到1988年底安装完全部机组,工程一直顺利进行。1989年岁尾国家作最后竣工验收,核定工程总投资为48.48亿元。总之,在走过一段曲折、艰难的历程之后,葛洲坝工程终于有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结合案例,谈谈学习与研究政策科学的现实意义。

答:

(1)提高政策质量:

为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

(3)公众政策分析能力:

公共政策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4)理解公共政策中的决策程序、科学和民主集中的关系;

(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

公共政策

(6)公共政策学科发展:

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2、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

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措。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

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政策质量:

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提成,实际是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诱导作用。)

(2)政策执行主体:

执行者的思想觉悟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资背道而驰。(3)政策对象,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4)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3、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牌、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调查了解,卫生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答:

(1)政府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

(2)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要求解释政策执行偏差)(3)主要表现为替代式政策执行。(要求分析)(4)县卫生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

(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养殖业。

(3)全部土地用来种蔬菜,尤其重视大棚蔬菜的种植。

(4)一部分种粮,一部分种草,一部分种蔬菜。

你认为哪一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

方案(4)最优

政策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

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能最大限度实现政策目标;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风险尽可能小;副作用尽可能小。根据内容展开。

5、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雨,山洪爆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水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水位还在继续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

炸坝泻洪是比较稳定的办法。当即电告在水库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炸坝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最清楚,因而提出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而且天还要降雨,据预测,水位的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大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有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加固大坝的条件:

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抢险人员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要至少冲毁3个自然村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造成一定事实上的损失,但可以缓冲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2、合理变通的三原则:

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摸清实际情况、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3、冯符合政策执行合理变通的原则(根据三原则适当展开)

6、据报道,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维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工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就找主管领导。1993年根据上年赢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赢利850万元的计划。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代。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12个。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1993和1994连续两年,企业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的正式职工虽只有900多人,却进入了全国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材料说明这种终结的作用?

答:

政策替代,促进政策的优化:

一是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要求结合材料)

节省政策资源、提高绩效、避免政策僵化(要求结合材料)

7、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的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地方在执行该政策时却自行变通,变着法子向农民乱收费。安徽寉邱县高塘镇某村村民虽然拿到了农民负担卡和农民税费纳费通知单,但村干部在催收2002年度税费时,却将这些卡、单置之一旁,而把各种税费捆绑捆绑起来,按每人110元的标准征收,从每个农民那里多拿了30多元。该村村委会干部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他们支配的资金减少了很多,村级三项支出(村组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办公经费)根本没办法保证。“村子要转,债务要还,不找农民我找谁?

请回答:

1.上述是什么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

2.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替代式政策执行;

(2)客观原因:

正常的村级三项支出经费无法保证;主观原因:

政策执行人员无视政策的原则性。

8:

某部门领导每遇决策问题总是迟迟不能决断,他总是希望自己所选定的方案能够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又总能发现每种可方案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都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经常导致决策的贻误,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位领导的下属送给他一个外号“完美先生”。他知道后不以为然,强词夺理说:

“追求完美有什么错?

能够做得最好,为什么非得去做次好或不好?

请问,这位领导的说法有道理吗?

实际上,他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吗?

他的完美主义为什么成为决策的绊脚石?

答:

(1)但从理论角度而言,有道理但不可行。政策实践不同于理论假设,追求最优方案会遇到很多不能克服的障碍。

(2)决策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和绝对的。(3)人类理性的限制(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4)决策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价值冲突。(5)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

结论:

决策既要讲究合理性,又要讲究时效性和经济性。

9、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在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根据经济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它的局限性。因而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的变动体现在:

(1)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原来社会保障的对象仅为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覆盖面窄,要建立一种所有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制度。

(2)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经费,原来一般由企业直接支付,是企业的沉重负担。现在要逐步还社会保障的本来面目。

(3)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够完备,如没有失业保险这个项目。

(4)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过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公共政策学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原因。

答:

(1)政策环境的变化。

(2)政策资源方面的原因。

10、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

(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应吸取的教训:

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11、为了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愿望,依据《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OO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于2002年8月12日率先启用这种新式机动车牌。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排号码。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有车族的热烈欢迎。当天北京就有2300多人申请了新车牌。然而,由于《通知》基本上没有对车牌的编码作出限制,一些如“CHN-001”等相继出炉,引起社会的一片争议。8月21日后,四城市因技术原因暂停发放新车牌。个性化车牌在试行十天后匆匆收场。

请回答:

1、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该政策终结的对象和方式是什么?

3、该政策终结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该政策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

(1)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愿望。

(2)对象:

计划,方式:

政策废止。

(3)政策质量低,副作用加强、不能实现政策目标。

(4)重视政策的预测与可行性分析等。

12、我国城镇住房实物分配政策的终结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从1979年试行全价销售住房开始,到如今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试点售房(1979-1985年)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提出:

“准许私人建房、私人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正式实行允许住房商品化政策。在此前后,部分城市开始进行以出售公房为主要内容的单项改革探索。这一阶段的房改政策以试售住房为重点,分为全价售房与补贴售房两种。全价售房的成绩不很理想,到1981年底,全国试点城镇售出的住房仅3000余套,因此很快被补贴售房所取代。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郑州、沙市、常州、四平四城市试行新建住房补贴出售,规定个人购房只需支付1/3的房价款,其余2乃由地方政府及职工所在单位分担补贴,简称为“三三制”。但这却受到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因为购房职工越多,企业的负担就越重。1985年,补贴住房被视为低价售房而取消。

(二)提租补贴(1986-1990年)调整住房租金思路的提出与试点售房的进行实际上几乎是同时的,但由于其牵涉面更广,对社会的震动更大,需要克服的FE力更多,所以直到补贴售房被否定后,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出台1988年初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宣布将住房制度改革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推行。第一步改革旨在通过全面提高租金,做到以租养房,促进购房,从而实现住房资金的良性循环,并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第二步改革则是理顺分配关系,提高职工的经济负担能力,进一步实行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这一阶段的改革在很多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遗憾的是,由于随后爆发的严重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提租方案触动了某些当权者的利益,因而遭到一些执行者的抵制和反时,原计划用3-5年完成的提租补贴方案,未及全面推开就夭折了。

(三)以售代租(1991-1993年)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在继续提出合理的调整现有公房租金、出售公有住房的同时,强调实行新房新政策。同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随后批转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起草的《关于全面推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改革公房低租金着手,将现行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与此同时,各地的房改方案也陆续公布实施-但在实施中一些大城市的运作比较规范,部分中小城市则相对较差,致使优惠比例越来越大,低价售房之风再次蔓延。1992年6月,国务院房改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制止低价售房。

(四)全面推进(1994-1998年6月)1994年7月发布的成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对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基本内容以及近期的改革重点等作了原则规定。这次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积极推进租金改革.实行新房新租;三是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对不同收入家庭按不同价格售房;四是加快建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1995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和大中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安居工程正式开始运行一到1998年中,全国城镇自有住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已经超过50%。

(五)根本转变(1998年7月一)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由此,标志着一个新的改革阶段的开始。

试就上述案例分析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与政策终止的方式。

答:

(1)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政策受益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制定者;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机构惯性、机构生命力、机构动态适应性;

行政机关联盟:

内部人;

利益集团的阻碍

法律障碍:

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法律的滞后性

终止的成本障碍:

高昂的成本---终止行为本身的成本、沉积成本

社会舆论的压力:

第四种权力

(2)公共政策终止的方式:

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政策缩减

13、我国城镇住房实物分配政策的终结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从1979年试行全价销售住房开始,到如今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试点售房(1979-1985年)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提出:

“准许私人建房、私人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正式实行允许住房商品化政策。在此前后,部分城市开始进行以出售公房为主要内容的单项改革探索。这一阶段的房改政策以试售住房为重点,分为全价售房与补贴售房两种。全价售房的成绩不很理想,到1981年底,全国试点城镇售出的住房仅3000余套,因此很快被补贴售房所取代。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郑州、沙市、常州、四平四城市试行新建住房补贴出售,规定个人购房只需支付1/3的房价款,其余2乃由地方政府及职工所在单位分担补贴,简称为“三三制”。但这却受到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因为购房职工越多,企业的负担就越重。1985年,补贴住房被视为低价售房而取消。

(二)提租补贴(1986-1990年)调整住房租金思路的提出与试点售房的进行实际上几乎是同时的,但由于其牵涉面更广,对社会的震动更大,需要克服的FE力更多,所以直到补贴售房被否定后,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出台1988年初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宣布将住房制度改革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推行。第一步改革旨在通过全面提高租金,做到以租养房,促进购房,从而实现住房资金的良性循环,并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第二步改革则是理顺分配关系,提高职工的经济负担能力,进一步实行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这一阶段的改革在很多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遗憾的是,由于随后爆发的严重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提租方案触动了某些当权者的利益,因而遭到一些执行者的抵制和反时,原计划用3-5年完成的提租补贴方案,未及全面推开就夭折了。

(三)以售代租(1991-1993年)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在继续提出合理的调整现有公房租金、出售公有住房的同时,强调实行新房新政策。同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随后批转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起草的《关于全面推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改革公房低租金着手,将现行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与此同时,各地的房改方案也陆续公布实施-但在实施中一些大城市的运作比较规范,部分中小城市则相对较差,致使优惠比例越来越大,低价售房之风再次蔓延。1992年6月,国务院房改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制止低价售房。

(四)全面推进(1994-1998年6月)1994年7月发布的成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对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基本内容以及近期的改革重点等作了原则规定。这次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积极推进租金改革.实行新房新租;三是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对不同收入家庭按不同价格售房;四是加快建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1995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和大中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安居工程正式开始运行一到1998年中,全国城镇自有住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已经超过50%。

(五)根本转变(1998年7月一)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由此,标志着一个新的改革阶段的开始。

试就上述案例分析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与政策终止的方式。

答:

公共政策终止:

一项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在正面效用已经完全失去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制定出新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