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51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考试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

用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词人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

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

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

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

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

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

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

“海鸥”从历史深处飞来

刘艳杰梁纯生

“教育人人,人人得治。

人人得治,社会必良!

社会改良,人才必旺!

人才兴旺,国势必张!

”今年6月,伴随着话剧《视死如归》中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台词,中国海洋大学第31届“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活动在观众的掌声中落幕。

  “每年两个学期各举办一次,每次上演10余部经典话剧。

在海大学子中广为流传的‘毕业前不可不做的20件事’中,重要的一件就是‘看一场海鸥剧社的话剧’。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告诉记者。

  海鸥怎样起飞

  海鸥是怎么起飞的?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讲述了海鸥剧社的起源:

“1932年3月,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鸥剧社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成立。

该剧社由中共地下党员王林(王弢)、黄敬(俞启威)负责,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自成立始,海鸥剧社就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己任,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剧社相继演出了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话剧,例如《放下你的鞭子》《饥饿线上》等。

1932年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艺新闻》报道、赞扬了海鸥剧社的演出。

”张静说。

  步入新世纪,海鸥剧社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将反映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题材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青年特点的佳作:

“《评选戈多》体现了青少年在思想的矛盾中不断成长,《魔之椅》展现了善良品质的珍贵,《曼曼》则是从回望校园生活的角度表达了对单纯美好的岁月的珍惜和怀念。

”张静如数家珍。

  84年,拳拳深情一以贯之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系本科生金健夫是现任海鸥剧社社长,他向记者介绍了剧社以学校师生、校友为原型创作的“海鸥四部曲”系列话剧:

《海之魂》《守望》《谁打了我的鸭子》与《山海情》。

  《海之魂》是根据海大青年教师王成海在进行海洋资源科研调查时为营救同事不幸牺牲的事迹而创作。

《守望》则以海大校友、‘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同志为原型,充分展现了他恪守使命二十年、奉献国防一辈子的事迹和精神。

而《谁打了我的鸭子》讲述了一个拿到海大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山村女孩,在野外赶鸭子的时候遇上来此开展实践活动的海大学生,最后女孩在入学“绿色通道”政策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

《山海情》取材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事迹,他们在为山里的孩子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对山外世界的憧憬和未来的希望。

  从早期的《饥饿线上》到今天的《山海情》,84年过去了,创作者对祖国的拳拳深情一以贯之。

  “海鸥精神”青春不老

  2016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李泽曾是海鸥剧社社长。

读本科时,他的业余生活是在一幕幕话剧的排演中度过的。

“海鸥剧社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让我们在浓郁的戏剧氛围中思考生活,学会担当。

”李泽告诉记者。

  剧社经常应邀到北京等地高校巡演,在青岛歌舞剧院梦幻剧场、青岛话剧院举办专场演出,定期到青岛五四广场、音乐广场和公共社区为群众演出。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海鸥剧社的文艺骨干还曾赴四川地震灾区、辽河油田、沂蒙山革命老区等地,到乡间地头、乡镇企业、部队、学校等开展文艺下乡活动。

李泽和伙伴们在成长,海鸥剧社也在成长,84载依然青春不老。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31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闻的导语交代了第31届“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活动落幕的情景和海鸥剧社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活动举办情况,使读者对海鸥社剧有了初步印象。

B、海鸥剧社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84年发展历程,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对海鸥剧社的发展历程很了解,对该社的作品也很熟悉。

C、海鸥剧社能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作,《评选戈

多》《魔之椅》《曼曼》这几个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引起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问题的关注。

D、新闻的主体部分先交代海鸥社剧的历史,再交代剧社作品的特点,最后交代剧社开展活动的情况,三个小标题有效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

5、“海鸥四部曲”有哪些共同之处?

请简要概括。

(4分)

6、“海鸥精神”指的是海鸥剧社秉持的思想理念,“海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14分)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

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

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

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

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

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

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

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

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

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

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

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

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

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

能丢了?

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

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

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

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

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

特别是徐美红。

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

然后,妹妹也出去了。

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羡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

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

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

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

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

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

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

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

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

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

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

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

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

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

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

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徐美红带着内心的不理解和愧疚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8.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

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

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

“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

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

“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

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众论。

(5分)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

吴文英词

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

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浪淘沙”是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

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

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

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

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

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15.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从“追忆”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以眼前的山川形式发问“”,紧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②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③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

但不容置喙

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明,不愿像其他同

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⑥《本草图经》中的年代较早的一些版画,因为出于各地画师之手,风格判若云泥,精粗详略也有差异,但总体水平较高。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高校新闻联播》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为目的,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

B.

阳光从窗子外大把大把洒进来,洒在外公的皱纹上,洒在我的衣褶上,我窝在那张大大的黄色软椅里,享受着醉人的温暖。

C.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D.英国一所小学近日宣布,将不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降低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案准备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①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③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④特别注重语言的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⑤不被语言局限,做到从言内到言外,⑥能品尝到那些言外的滋味。

A

因而

同时

虽然

/

只要

B

尽管

即使

能够

/

C

/

虽然

纵然

由于

/

D

/

然而

即使

所以

只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当我们感到疲劳时, ① 。

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通过增加氧气来替换体内的二氧化碳。

因为这些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

这时身体便会做出保护性的反应, ② 。

打哈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 ③ ,因此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这就是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21.手机实名制已实行多年,近日记者对部分消费者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见下图。

请把下图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使用转折关系的复句表述;不要出现图片中的具体数字;不得超过70个字。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