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47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docx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技术规程控件12end

控件1文本编制导则

本导则以设市城市为例,文本框内文字为参考范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可参照《城乡规划法》的立法目的,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指导XX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

本条为可选条款。

规划编制背景一般从区域环境、上位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简要说明编制的背景。

编制背景应有针对性。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应具有战略性、政策性,有一定的宏观高度。

建议内容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第六条,可作为一般城市的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四条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也可以与规划指导思想合并为一条阐述,称为“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原则是在规划指导思想之下的具有战术性、策略性方针,是针对各个城市的实际而制定的工作原则,因此,要有针对性并能在规划过程中真正体现。

第五条规划依据

1、规划依据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是国家现行的法律、规章;

(2)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

(3)地方政府社会及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编制、修编、调整的请示报告和批复。

2、作为规划依据,法律、法规应注明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

3、规划文件的排列顺序宜遵循以下原则:

(1)先国家、省级法律法规后市级地方性法规;

(2)先法律法规后行政文件;

(3)2000年前编制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上不宜作为2005年以后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依据,新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

(4)必须将上级政府关于同意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列出;

(5)各种具体规范及标准不必一一列出;

(6)国务院及建设部下发的各通知、意见、规定、函等一般不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选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年)》

(4)××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文号)

(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6)《××市城镇体系规划(××××—××××年)》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六条规划重点

规划重点应简洁明了地说明本次规划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可以从城市发展定位、城乡协调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说明规划重点。

(本条为可选条款)

第七条规划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规划起始年为报批年,规划期末年份应与审批机关对修编总体规划的批复中的期限一致。

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一般可以控制到2050年。

规划期限为××××年----××××年,其中:

近期:

××××年----××××年;

远期:

××××年----××××年;

远景:

××××年以后。

第八条规划地域层次

对于涉及较多地域范围和规划层次的城市,必须对文本中提及的地域层次范围作出明确界定。

第九条规划区

规划区要明确四至范围和总面积,单位统一用平方公里,统计精度至整数。

一般以行政边界为划分界限。

规划区的范围应当限定在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规划区范围大小应视城市发展具体情况而定,要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划区的倾向。

一般地说,对于发达地区的小城市,为了有效控制土地开发,保护环境,宜将整个行政管辖范围划为规划区加以控制。

对于大城市、地级市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宜根据城市发展和城乡规划管理的需要,区别城市的具体情况划定规划区范围。

对于城市近郊的自然保护区、山体林地、水源保护区以及与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安全紧密相关的地区必须划为城市规划区。

××市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

东起××,西至××,南起××,北至××,规划区面积为××km2。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十条强制性内容

在总则中应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在文本中的表示方式,建议采用黑体加下划线的形式表示。

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参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市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为突出战略研究,将本章单列,若内容较少可并入下一章。

第十一条区域协调

对位于人口、经济活动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1)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2)加强与以天津港为核心,京唐港(王滩港区、曹妃甸港区)、秦皇岛港共同组成的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协调,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区域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以北京首都机场为枢纽的区域航空运输体系,形成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联系的区域交通网络。

(3)在京津冀城镇群的核心地区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京唐、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张、京承生态经济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二条经济发展战略

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一般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中等以上城市宜分别表述,小城市可将以下12-15条合并。

经济发展战略一般从经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重点与路径等方面提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2)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强化首都经济职能。

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社会发展战略

可从人口、文化、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业、城市安全等方面提出发展战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北京”,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可以从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环境排放标准等方面提出发展战略。

(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特别是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合作,加强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

(2)加强平原地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

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3)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城乡发展总目标

与城乡统筹战略对应,提出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

可参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

城乡发展目标见附表《××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一览表》

(1)总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宜居城市作为总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生态环境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水域和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增加。

2)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5%;

地表水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小于55dB(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

3)污染防治指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9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7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为吨标煤/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4)土地和建设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5m2。

(3)经济发展

2020年GDP将达到488亿元,年均增速为10%,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55;38;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020年达到2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2020年达到900亿元;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020年达到68亿元。

(4)社会发展

总人口达到11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以上;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

医院达标病床数4张/千人,卫技人员数4人/千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5)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规划远期2020年,根据潜江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文物地的实际情况,将市域范围内的河流水域景观、大型湿地公园等,增设划定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潜江初步形成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六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表述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应为实际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即是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构成:

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近期××年,市域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远期××年,市域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

第十七条城镇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等级一般可分为:

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

重点镇应注意与已经公布的国家、省、市级重点镇相协调。

本条可用表格表达。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等级

等级名称

城镇个数

城镇名称

市域中心城市

市域副中心城市

重点镇

一般镇

第十八条城镇规模结构

可与上一条综合表述。

市域城镇规模应按照城区或镇区的规模进行分类,不可使用市(县)域或镇域规模。

本条可用表格表达。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城镇个数

城镇名称

>50

20-50

5-20

2-5

<2

第十九条城镇职能结构

按照不同城镇等级,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一般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等不同类型,提出各自的主要发展产业。

本条可用表格表达。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主要发展产业

第二十条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要反映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未来城镇在地域空间上的布局和联系,体现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不应只是对城镇现状分布情况的简单描述。

形成“一核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核

以铁岭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南、向西两翼拓展,包括南部产业区和调兵山城区,共同构成市域南部城镇密集区和产业密集区,提高核心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产生极核效应,带动市域城市(镇)发展。

(2)三轴

包括铁岭—昌图的城镇发展主轴和开原—西丰、铁岭—调兵山两条城镇发展次轴,打造“一体两翼”的城镇空间格局。

铁岭—昌图的城镇发展主轴是铁岭对接沈阳的产业大平台和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将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市域城镇的主要发展轴。

开原—西丰城镇发展次轴将以建设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和特色产品加工业型城镇为主。

铁岭—调兵山城镇发展次轴以发展煤炭能源、煤电及延伸产业为主。

(3)三区

南部经济区以铁岭市为核心,包括铁岭县和调兵山市,主导产业为煤电、机械装备配套和新型建材业。

中部经济区即开原-清河整合区,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交通物流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

北部经济区包括昌图和西丰,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为主。

(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分层次对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控制,应注意与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

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城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

第二十二条重点城镇控制

对市域重点城镇进行规划控制。

内容包括发展定位、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城镇发展方向等要素。

市域重点城镇规划控制一览表

名称

发展定位

建设用地规模

发展方向

第三节市域产业选择与布局

本节为可选内容。

第二十三条产业选择

分别对三次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重点提出规划要求。

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能源与煤化工工业、食品加工业、配套加工业。

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旅游业、文化教育产业及新兴服务业。

(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四条产业布局

对不同产业门类进行布局规划,重点描述城市各项产业的空间关系与发展衔接。

形成三带两区一轴的市域产业布局。

(1)三带:

北部化工产业带、中部物流制造产业带、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带

北部化工产业带:

潜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向竹根滩拓展,突出化工特色,整合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化工等化工资源,开发精细化工项目,形成科技含量高、产品关联度高、外向度高的综合化工园区。

王场精细化工产业区:

突出盐化工产业特色,依托油田技术优势,形成以盐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园区。

中部物流制造产业带:

园林开发区:

重点发展无污染的轻工纺织等城市型工业。

杨市工业区:

主要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电子、新材料、休闲旅游。

后湖工业区,重点发展物流、农副产品加工。

周矶高新技术园区:

重点发展无污染城市型工业,如轻工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带:

以熊口为中心,依托运拖公路,整合运粮湖管理区、总口管理区,结合老新、渔洋周边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

(2)两区:

高石碑水利示范区、张金冶金产业区

张金冶金产业区:

张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突出铝电产业特色,加快电解铝、合金、铝材、脱氧铝线、铝箔等铝产品加工链的拓展,形成以铝电为主,新材料、包装为辅的工业区。

高石碑水利示范区:

结合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水利枢纽,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及生态农业,实施15万亩现代化田间工程,建设现代水利示范项目。

(3)一轴:

沿省道荆潜线旅游发展轴

自北向南串联高石碑水利枢纽、积玉口三芦湾遗址、后湖返湾湖风景区、熊口红军街、龙湾章华台、张金遗址墓葬群等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旅游点。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四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本节为可选条款,如旅游资源较少,可取消该节。

第二十五条旅游定位

以发掘特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滨海旅游资源为重点,大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社会与民俗资源,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业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配置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体系,将烟台建设成为享有盛誉的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心、山东省具有山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以市域“千里黄金海岸旅游长廊”为背景,以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以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周边景点为辅助,突出海岛轴、海岸轴、山峦轴和历史轴等四条轴线,形成“一心(即滨海休闲中心)”、“九组”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七条重点旅游区域

重点旅游区域包括滨海休闲中心、中央山地公园、芝罘岛景区、国际葡萄酒城、东部新市区海滨、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烟台农博园、养马岛旅游度假区、昆嵛山景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等。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本节为可选条款,内容可参照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技术规程》,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文:

保护原则、保护目标、历史文化名镇(村)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等。

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较少,本节可取消,以条款形式出现。

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

第二十八条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划分为城镇建设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行洪滞洪区等控制开发区。

市域层面上不宜使用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分类,以区别于城市规划区内空间管制要求。

第二十九条市域空间管制要求

以相关法规为依据,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细化相关内容。

市域划分为保护区、城镇建设区和其他区域分类进行空间管制。

(1)保护区

保护区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四类。

1)生态环境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区是指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极为敏感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湿地、海岸生态防护带等区域。

本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

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采取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海岸生态防护带特别要求:

规划海水高潮位向陆一侧不小于200米距离为建设退缩线(港口岸线除外)。

自海岸建设退缩线向海一侧划定为滨海生态防护带。

该区域内禁止建设。

原则上不得填海造地。

2)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确定的保护区域。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一切非农业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3)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是指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及其必需的安全防护范围。

对主要地表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其中一级保护范围为水库外围1000米,二级保护范围为一级保护范围外1000米。

在保护区内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全市统管地下水的保护与利用,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

在此范围内,严禁工业废水排放,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控制农药的使用。

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并在此范围划定禁采区、限采区,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地下水负漏斗区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环境得到改善。

4)矿产资源保护区

矿产资源保护区是指具有开采价值的各类金属、非金属矿藏及其必要的安全防护范围。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划定开采范围,限制开采量。

禁止非法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对挖陷地区应采取填补、灌水等方式加以处理。

(2)城镇建设区

城镇建设区是指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区域。

包括市县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地区两种类型。

该区需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

(3)其他区域

其他区域包括一般耕地、园地、一般山林、独立村庄及未利用土地等。

该地区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导,在合理引导下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开发建设和利用。

适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的进行修复;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果树林、经济林、花卉基地、旅游观光等。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条市域交通规划目标

本条为可选条款。

构筑一个与潜江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率、低耗费、一体化、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整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畅达、优质舒适、绿色低害的城市交通系统。

依托区域和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在全市形成以“60分钟市域交通圈+30分钟城市交通圈”的“60+30”圈层组织结构。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十一条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从区域交通功能提升、内部系统完善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等方面提出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1)构建均衡完善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注重多种交通方式的均衡发展,在公路系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铁路、航运建设,积极推进沪蓉高速铁路及其场站的选址和建设;疏通河道,提升航道等级,改善港口设施和环境,提高航运运输能力,为潜江市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2)协调市域与市区的交通衔接

在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市域交通系统的整合,将城区内外交通系统有效地衔接起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影响,并使内外交通形成便利快捷的联系和衔接,提高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效率。

(3)加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