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465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docx

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离线作业答案新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畜禽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作业答案

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神经组成。

2.颅骨有7种10块,包括成对的顶骨、颞骨和额骨及不成对的顶间骨、枕骨、蝶骨和筛骨组成。

3.胸廓由胸椎、肋和胸骨组成。

4.关节按骨块数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关节两种。

5.腹壁切开的层次顺序为皮肤、浅筋膜、腹黄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

6.肌肉的辅助器官有浅筋膜、深筋膜、黏液囊、腱鞘、滑车和籽骨。

7.后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及膝盖骨、小腿骨和后脚骨几部分。

8.关节按关节轴数可分为单轴关节和双轴关节两种。

9.腹股沟管外口称浅环或皮下环,是腹外斜肌上的裂隙;内口称深环或腹环,由腹内斜肌后缘和腹股沟韧带围成。

10.膝关节的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髌直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等。

11.肩带背侧肌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和肩胛横突肌。

12.面骨有12种21块,其中构成鼻腔的有鼻骨、鼻甲骨、切齿骨、上颌骨、

腭骨和筛骨等。

13.腹壁肌由外向内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

14.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沟称为颈静脉沟,沟内部深部容纳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交感神经干和气管淋巴干等结构。

15.肌肉的命名是根据其作用、结构、形状、位置、肌纤维走向和起止点等特征来进行的。

二、名词解释

1.真肋与假肋:

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的为真肋,借结缔组织与前一肋骨形成肋弓而间接与胸骨相连的为假肋。

2.弓肋与肋弓:

借结缔组织与前一肋软骨形成肋弓而间接与胸骨相连的称假肋或弓肋;假肋的肋软骨彼此重叠形成肋弓。

3.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

与身体纵轴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的切面,称为矢状面;而位于正中线上,将动物分成左右两等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4.伸与屈:

当肌肉收缩时使关节发生运动,其中关节角变小的运动称为屈。

反之,关节角变大的称为伸。

5.腹白线:

为一位于腹底壁正中线上的白色纤维索,自剑状软骨伸至耻骨前腱,主要由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交织而成。

6.内收与外展:

运动时使骨向正中矢状面移动的称内收,反之,离开正中矢状面的称外展。

7.浅与深:

离体表近的为浅,远的为深。

8.背侧与跖侧:

四肢的前面为背侧,后肢的后面为跖侧。

三、问答题

1.何谓胸廓?

试述胸廓连结的形态结构特征。

胸廓由胸椎、肋和胸骨构成,胸廓连接主要包括肋椎连接和肋胸连接,其中肋椎连接又可分为肋头关节和肋横关节。

2.试述前(或后)肢骨骼各骨的名称及数目和各骨连结的名称。

前肢

(一侧)

肩胛骨

肱骨

前臂骨

前脚骨

桡骨

尺骨

腕骨

掌骨

指骨

籽骨

数目

1

1

1

1

6

3

4指10块

6

骨连接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后肢

髋骨

股骨

髌骨

小腿骨

后脚骨

坐骨

胫骨

腓骨

跗骨5,跖骨、趾骨与籽骨数同前肢掌、指和籽骨

数目

1

1

1

1

1

1

1

骨连接

荐髂关节

髋关节

股髌关节

股胫关节

跗关节

趾关节

第二章内脏

一、填空题

1.反刍兽胃可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其中皱胃又称真胃。

2.咽可被软腭分为三部分,背侧为鼻咽部,腹侧为口咽部,后方为喉咽部。

3.猪十二指肠位于季肋部和剑突软骨部,可分为前部、降部和升部三部。

4.牛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三部,其中升结肠又可分为初袢、旋袢和远袢。

5.雌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前庭和外阴。

6.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几部分。

7.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

8.纵隔分为背纵隔和腹纵隔,后者又分为心前纵隔、心纵隔和心后纵隔三部分。

9.子宫包括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其中子宫角和子宫体的内腔称为子宫腔。

10.副性腺包括尿道球腺、前列腺和精囊腺。

11.皱胃可分为皱胃体、皱胃底和幽门部三部分。

12.牛肺的叩诊区为:

(1)前界为肩胛骨后角与鹰嘴突的连线;

(2)背侧界为肩胛骨后角与髋结节的连线;(3)后界为从第4肋间隙下端至第12肋骨上端的连线。

13.腹前部可以分为三部分,两侧部称为左、右季肋部,中间称为剑突软骨部。

14.腹后部可分为左、右腹股沟部和耻骨部三部分。

15.腹中部可分为左、右腹外侧部和中间的腰部(肾部)和脐部。

16.皱胃粘膜可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三部。

17.牛肾属于有沟多乳头肾,输尿管起始于集收管。

18.肾的类型有复肾(如如鲸、熊等)、有沟多乳头肾(如牛)、平滑多乳头肾(如猪)和平滑单乳头肾(如羊、人等)。

二、名词解释

1.肺根:

进出肺的所有结构(包括主支气管、血管、神经等)以结缔组织相连而形成的结构。

2.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是衬贴于胸腔内的一层浆膜,它分为脏层和壁层;壁层与脏层之间的空隙称为胸膜腔。

3.内脏:

大部分位于体腔内,以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相通,直接参与动物体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繁殖后代的器官,主要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

4.门:

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导管进出的门户,称为门。

5.腹膜与腹膜腔:

腹膜是衬贴于腹腔内的一层浆膜,它分为脏层和壁层;壁层与脏层之间的空隙称为腹膜腔。

6.子宫阜:

位于子宫角和体上的圆形、卵圆形隆起,妊娠时与胎儿的子叶绒毛共同形成胎盘块。

7.网膜上隐窝:

由大网膜的深层和瘤胃背囊的脏面围成,向后与腹膜腔相通,其内容纳有除十二指肠降部外的大部分肠管及总肠系膜。

妊娠母牛的子宫也常伸入其中。

8.肾门:

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三、问答题

1.试述牛肺的形态结构及体表投影位置。

肺位于胸腔,在纵隔两侧,左右各一。

健康家畜肺粉红色,呈海绵状,质轻而柔软,富有弹性。

肺略呈锥体形,具有三个面和三条缘。

肋面凸,与胸腔侧壁接触,有肋骨压迹。

膈面凹,与膈接触,也称底面。

内侧面较平,与纵隔接触,有心压迹及食管和大血管的压迹。

在心压迹的后上方有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和神经(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肺根)等出入肺的地方。

背侧缘钝圆,腹侧缘及底缘薄锐,其中在腹缘有心切迹。

肺根据叶间裂分叶,左叶分为前、后叶,右叶分为前、中、后和副叶。

肺的背侧缘钝圆,位于胸椎与肋骨之间的沟内,体表可以肩胛骨后角与髋结节连线划定;底缘相当于第6肋的肋骨肋软骨关节到第11肋椎骨端的连线;前缘可以肩胛骨后角与鹰嘴突连线划定。

2.试述阴囊壁的结构。

从外向内可分为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睾提肌、精索内筋膜和鞘膜壁层。

3.试比较猪胃与牛皱胃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异同点。

猪胃

牛皱胃

种类

单室混合胃

复胃之有腺胃

容积

5~8升

8~9%(110~235升)

位置

横卧于腹前部

剑状软骨部

毗邻

壁面向前,与膈、肝相邻;脏面与肠、胰相邻。

壁面与右腹壁相接触,脏面与瘤胃相邻。

黏膜特点

分无腺部和有腺部,其中有腺部又可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

完全为有腺胃壁。

也分为三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

4.试述猪胃的形态结构特点。

猪胃横卧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剑突区,仅幽门部位于右季肋部。

猪胃是单室混合胃,容积约为5-8升。

壁面向前,与肝膈相邻;脏面朝后,与肠、大网膜、肠系膜和胰相邻。

胃的左侧部大而圆,位于第13肋和肋间隙背侧部的腹侧,与脾的背侧端和胰的左端相邻,胃底近贲门处有一扁平的锥形盲囊,称胃憩室,突向左后方。

右侧部(幽门部)小,急转向上,与十二指肠相连。

幽门端邻接肝右叶,约与第十三肋间隙中部相对。

在幽门处的小弯侧有幽门圆枕,有关闭幽门的作用。

猪胃粘膜分无腺部和有腺部。

无腺部很小,为贲门周围的四边形区域,向左侧延伸至胃憩室,呈白色。

腺部的面积大,分三部分。

贲门腺区在猪特别大,几乎占胃的1/3,包括胃底、胃憩室和胃体的近侧部,向下伸达胃的中部。

粘膜柔软光滑,淡红色或淡灰色。

胃底腺区主要在胃体的远侧部,约占胃的1/3,呈棕红色,有皱折和胃小凹。

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呈灰红色至黄色,有不规则的皱褶。

第三章脉管系统

一、填空题

1.心的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

2.体循环的静脉系包括心静脉系、奇静脉系、前腔静脉系和后腔静脉系。

3.腹主动脉的主要脏支有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肾动脉、卵巢动脉或睾丸动脉和肠系膜后动脉。

4.家畜淋巴干有气管干、腰干和内脏干等。

5.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沟称为颈静脉沟,沟内部深部容纳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交感神经干和气管淋巴干等结构。

6.心包包括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的壁层和浆膜性心包的脏层三层结构。

7.淋巴管按其大小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种。

8.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脾、淋巴结、胸腺和扁桃体等。

二、名词解释

1.心传导系: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蒲肯野氏纤维等构成的结构,能自动地发放和传导兴奋,使心肌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2.乳糜管:

淋巴管内容纳有淋巴,小肠的毛细淋巴管尚能吸收脂肪,其淋巴呈乳白色,故又称为乳糜管。

3.主动脉瓣:

附着于主动脉口上的三片半月形瓣膜,起着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4.房室瓣:

位于房室口上的三角形瓣膜,其中左侧两片、右侧三片,也起着关闭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5.隔缘小梁:

位于心室壁和室间隔之间的心肌柱,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作用。

6.心包:

为一衬有浆膜的纤维囊,薄而坚韧,包于心外,形状与心相符,分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

三、问答题

1.试述心脏的形态与位置

心呈倒圆锥形,为中空的肌性器官,在胸纵隔中,位于心包囊内。

心的上部大称为心基,与大血管相连,位置较固定;下部小而游离,称为心尖。

前缘凸,斜向前下方,大致与胸骨平行;后缘短直。

心的表面有一冠状沟、锥旁室间沟(左纵沟)和一窦下室间沟(即右纵沟)。

冠状沟环绕心脏,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锥旁室间沟位于心的左面前部,几乎与心的后缘平行。

窦下室间沟位于心房的右面后方,由冠状沟向下伸延至心尖。

室间沟表示左、右心室的分界。

牛常有一副纵沟。

在表面的沟内分布有血管和脂肪。

心的位置大约在胸腔下2/3部,第2肋间隙与第5肋间隙之间,夹于左、右肺之间,略偏左(5/7)。

心基大致在肩关节水平线上,心尖距膈约2~5CM。

2.试述腹主动脉在腹腔内的分支分布情况。

1>腰A:

为腹主A分出的壁支,牛6对,前5对起于腹主A,第6对起于髂内A,分布于腰部背侧和腹侧的肌肉、皮肤,并分出脊髓支,分布于脊髓和脊膜。

2>腹腔A:

在膈主A裂孔后方起于腹主A,发出膈后A和肾上腺A后,向前下延伸至瘤胃背囊的右侧分为脾A、胃左A、瘤胃左A和肝A。

3>肠系膜前A:

在腹腔A后方分出,分布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和胰。

4>肾A:

约在第2腰椎腹侧由腹主A发出,为成对的A。

左肾A较右肾A靠后。

在肾门分为数支进入肾。

5>睾丸A或卵巢A:

在肠系膜A附近由腹主A分出,向后下进入腹股沟管,在公畜参与形成精索,分布于鞘膜、输精管、附睾和睾丸。

卵巢A在子宫阔韧带中向后延伸,分布于输卵管、卵巢和子宫。

6>肠系膜后A:

约在第4-5腰椎腹侧起于腹主A,在降结肠系膜中分为结肠左A和直肠前A。

3.简述体循环的V系和门V系的组成。

牛体循环V包括心V系、前腔V系、后腔V系和左奇V系。

后腔V包括门V。

心V系:

包括心大V、心中V、心右V和心小V。

均注入右心房。

左奇V系:

左奇V是胸壁V主干,注入冠状窦。

左奇V汇集由5-12肋间背侧V、肋腹背侧V和第一腰V回流的血液。

前腔V系:

前腔V引流头、颈、前肢和部分胸壁的血液注入右心房的V干。

在胸前口由左、右颈内、外V和左、右腋V汇合而成。

其侧支有右奇V、胸廓内V和肋颈V。

后腔V系:

为导引腹部、骨盆部、尾部和后肢V血液注入右心房的V干,由左、右髂总V在腰椎腹侧合并而成。

后腔V在腹腔内延伸过程接收腰V、睾丸或卵巢V、肾V和肝V(均与同名A伴行)。

门V位于后腔V的腹侧,为引导胃、脾、胰、小肠和大肠血液的V干。

门V与肝A一起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与肝A一起汇入肝窦,最后形成数条肝V,汇入后腔V。

4.简要叙述前肢动脉的主干分支分布情况。

前肢A干为锁骨下A的直接延续,有前肢的内侧向下延伸,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顺次为腋A、臂A、正中A、指掌侧第3总A和第3、第4指掌轴固有A。

腋A:

位于肩关节内侧,分出旋肱前A之后延续为臂A。

其主要分支有胸廓外A、肩胛上A、肩胛下A、旋肱前A,分布于肩部的肌肉和皮肤。

臂A:

沿喙臂肌至臂二头肌后缘向下延伸,至前臂分出骨间总A以后,延续为正中A。

主要分支有臂深A、尺侧副A、二头肌A、肘横A、骨间总A等。

分布于臂部和前臂部背侧和掌侧的肌肉和皮肤。

骨间总A在肘关节下方由臂A发出,未穿过前臂近骨间隙之前分出骨间后A,穿过之后分出骨间返A,本干延续为骨间前A。

正中A:

为臂A分出骨间总A后的延续,沿桡骨掌内侧面下行。

至指间隙而分为第3指和第4指掌轴侧固有A。

正中A的主要分支有:

前臂深A和桡A。

腕背侧A网:

位于腕关节背侧面。

发出分支与指掌侧第3总A相连。

5.叙述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沟通左、右心房。

卵圆孔具有瓣膜,血液只能由右心房流向左心房。

在肺A和主A间有A导管,肺A的大部分血液经此流入主A。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特有器官,借脐带和胎儿连接起来。

脐带内有两条脐A和一条或两条脐V。

脐A来自髂内A,脐V与门V连接,牛的脐V还分出一支V导管,与后腔V直接相连。

胎儿体内的血液大部分是混合血,但混合程度不同。

到肝、头颈和前肢的血液,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以适应肝功能活动活动和胎儿头部发育较快的需要。

到肺、躯干和后肢的血液,含氧和营养物质则较少。

幼畜出生后,脐带中断,脐A闭锁萎缩,变成膀胱圆韧带;V也闭锁萎缩,变成肝圆韧带。

V导管成为V导管索,A导管收缩封闭,成为A韧带。

卵圆窝封闭。

6.结合心脏的结构,叙述血液在心腔内的流动过程。

右心房舒张,血液从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右心房收缩,血液推开右房室口的右房室瓣进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血液倒流入房室瓣形成的盲囊中,使右房室口闭合,因此室内压增加,推开肺动脉干口的肺动脉干瓣进入肺动脉,经过肺循环流至左心房(以下部分与上述过程相似,请自己加以叙述)。

第四章神经系统

(一)填空题

1.神经节按位置可分为椎旁神经节、椎下神经节和终末神经节,后者又包括壁内神经节和壁外神经节。

2.在延髓腹侧正中可见腹正中裂,其两侧为纵行隆起的延髓锥体,腹侧前缘有一横行的隆起,称斜方体。

而延髓背侧面可分为开放部和闭合部。

3.脑膜可分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淋巴液存在于硬膜下腔。

4.其分支伸延到前肢指部的神经是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

5.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松果体和甲状旁腺。

6.坐骨神经在股中部分为胫神经和腓神经,小腿跖侧的肌肉由胫神经的肌支所支配。

7.中脑可分为背侧的四叠体和腹侧的大脑脚两部分。

8.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几部分。

(二)名词解释

1.白质与灰质:

灰质由脑脊髓内的神经原胞体和树突组成,因富于血管,新鲜标本呈灰暗色,故称灰质;白质是由位于脑脊髓内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2.神经核与神经节:

中枢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合在一起构成神经核;而同等结构在周围神经系就是神经节。

3.延髓锥体:

延髓腹正中裂的两侧稍隆凸称为锥体,主要由下行传导纤维构成。

4.侧脑室:

为每侧大脑半球内部的不规则腔体,经室间孔与第3脑室相通,其内有脑脊液。

(三)问答题

1.试述牛坐骨神经的分支与分布。

位置

坐骨神经

分支

分布

由第4~6腰神经和第1~2荐神经的腹侧支构成,全身最粗的神经。

经坐骨大孔出盆腔,在臀肌群和荐结节阔韧带之间向后伸延,再经股骨大转子至髋关节后方,在臀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下行。

在臀股部

肌支

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闭孔肌、股方肌等

股后皮神经

股后外侧皮肤

在股中部

胫神经

腓总神经

胫神经

小腿后皮神经

小腿、跗部和跖部后外侧的皮肤

足底内侧神经

主干分为趾跖侧第2、3总神经

分布于跗跖部跖册的肌肉和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

主干延续为趾跖侧第4总神经

腓总神经

小腿外侧皮神经

小腿背外侧的皮肤

腓浅神经

主干在跗部稍下方分为三支,分布于第3、4趾背外侧的皮肤,也有小肌支。

腓深神经

有分支分布于跖背外侧的肌肉,主干延续为第3跖背侧神经。

2.试述脊髓的形态位置及结构和功能

脊髓位于椎管内,前与脑在枕骨大孔处相连,后端止于荐骨中部呈背腹略扁的圆柱形,依位置可分为颈部、胸部、腰部、荐部和尾部。

有颈、胸膨大,脊髓圆锥和终丝和马尾。

脊髓表面有几条沟,即腹正中裂、背正中沟和腹、背外侧沟。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位于之中,,呈“H”形,色暗;白质位于外周,呈白色。

灰质中央为脊髓中央管,纵贯全长,前接第四脑室,后达终丝的起始部。

灰质主要有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构成,有背、腹和外侧角(或柱)。

背侧角的神经元属中间神经元,腹侧角的属运动神经元,外侧角的属植物性神经元,仅存在于胸腰段。

中央管背侧和腹侧的灰质称为灰质连合。

白质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被灰质柱分为背侧索(感觉神经纤维)、外侧索(浅层司感觉、深层司运动)和腹侧索(主要是运动神经纤维)。

脊髓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3.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之比较。

效应器官不同。

自主神经的传出纤维支配心肌、血管和内脏器官平滑肌和腺体。

其效应器官在功能上有相对自律性,一般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

躯体神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使之产生快速适当的运动,其活动一般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去神经支配导致瘫痪和萎缩。

构成传出径路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自主神经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有两个神经元,第一神经元(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和脑干,发出节前纤维。

第二个神经元(节神经元)胞体位于外周自主神经节中,发出节后纤维。

躯体传出神经至效应器只有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种类不同。

自主神经的节前和节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纤维较细。

躯体运动神经元为大多极细胞,纤维较粗。

与效应器官连接的方式不同。

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常攀附血管或脏器表面形成神经丛,由丛发出分支到效应细胞周围形成神经未梢网。

躯体神经纤维以干的形式分布至效应器,仅在末端分支,其末梢形成运动终板。

分布节段性不同。

自主神经分布的节段性不如躯体神经明显。

传入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不同。

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来自内脏的冲动,对机体环境的稳定起调节作用,感觉较迟钝。

躯体传入纤维传导来自躯体浅部和深部感觉,以调节机体的运动和平衡,感觉灵敏。

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分散,躯体感觉传入有明显的节段性。

自主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运动纤维常共同支配一个器官,即双重神经支配。

未梢释放的递质不同。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纤维的末梢递质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产生兴奋或抑制反应,而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递质是乙酰胆碱,只产生兴奋反应。

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比较

节前神经元分布位置不同。

交感节前纤维起源于脊髓T1-L4灰质中间带,而副交感节前纤维起源于脑干第3、7、9、10对脑神经的副交感核和荐髓S1-3灰质中间带。

节后神经元所在神经节不同。

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交感干上的椎旁节以及椎前节,而副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较弥散的分布于所支配器官附近的小神经节(器官旁节)和消化道的壁内神经节。

节后纤维长度不同。

交感节后纤维相对较长,而副交感节后纤维较短。

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而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则较少。

分布范围不同。

交感神经纤维遍布于全身的各个器官,副交感神经分布范围局限。

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不同。

交感为去甲肾上腺素,副交感为乙酰胆碱。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活动加强时,有利于适应环境的突然变化。

相反副交感加强时,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贮存。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潜伏期不同,交感神经较长,而副交感则较快。

副交感的后作用很短,交感神经则很长。

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阿托品能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麦角碱能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效应。

5.施行腹部手术时要阻断那几条神经的传导,试述这些神经的来、行径及分布情况?

肋腹神经:

最后胸神经的腹侧支,称为肋腹神经,沿最后肋骨后缘,向下伸延,进入腹直肌,有浅支穿过腹斜肌形成皮神经,分布于腹壁的皮肤和肌肉。

髂下腹神经:

来自第1腰神经的腹侧支。

在第2腰椎横突未端的腹外侧缘,分为浅深二支,浅支穿过腹斜肌,分布于腹下壁及膝关节外侧的皮肤,并分支分布于腹内外斜肌。

深支沿腹膜和腹横肌之间以及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向下伸延,进入腹直肌,并分支分布于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髂腹股沟神经:

来自第2腰神经的腹侧支。

行经第4腰椎横突未端腹外侧缘,分为浅深二支。

浅支分布到膝外侧及以下的皮肤;深支的分布情况与髂下腹神经相似,略靠后。

组织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0.1mm、0.2μm、0.2nm、原子水平

2.冰冻切片技术、化学成分、酶活性

3.苏木精(H)、伊红(E)、HE、碱性、酸性、嗜碱性、嗜酸性、嗜中性

4.亲银性、嗜银性

5.甲苯胺蓝、紫红色、蓝色、异染性

6.使蛋白质和酶变性置换出组织块中的脱水剂

7.酶标记、金属标记、荧光素标记、同位素标记

二、名词解释

1.HE染色:

HE染色也即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可将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染成紫红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可将细胞质染成红色;对碱性染粒如苏木精亲和性较高的称为嗜碱性,对酸性染料伊红亲和力较高称为嗜酸性。

2.超微结构:

答:

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3.嗜碱性:

答:

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

4.嗜酸性:

答:

组织细胞成分若与酸性染料呈强亲合力,称为嗜酸性

5.嗜中性:

答:

组织细胞成分若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均缺乏亲合力,则称为嗜中性。

6.亲银性:

答:

当组织浸于硝酸银时,有的细胞能够将硝酸银还原,使银颗粒附于细胞而呈棕黑色或棕黄色,细胞的这种染色特点称亲银性。

7.嗜银性:

答:

当组织浸于硝酸银液时,有的细胞本身对硝酸银无直接还原能力,尚若加入还原剂,可银盐还原而在细胞上沉淀黑色的特点称嗜银性。

8.透明:

利用二甲苯等脂溶性试剂将组织块中的酒精等脱水剂置换出来的过程称透明(石蜡包埋中)

三、问答题

1、简述石蜡切片的基本步骤及相应的作用。

答:

1》固定:

使组织中的酶等蛋白质迅速变性,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