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45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

ThismodelpaperwasrevisedbyLINDAonDecember15,2012.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版

第三章复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

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d.

答:

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

图2-7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

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

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

(1)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

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

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如图2-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所以,从图2-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

图2-10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1,1),(2,1/2)几个点,如图2-10中的A、B、C、D四点。

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

那么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

c.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

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

贸易使得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苹果。

那么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4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贸易获益。

4.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其他条件与习题1相同。

求新的均衡价格。

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两国之间贸易所得的分配。

答:

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点(2/3,3/2)。

在本题中,外国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但是,无论是否有贸易,本国以苹果衡量的香蕉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本国既没有从贸易中获益也没有从贸易中受损。

5.假定本国有2400名工人,但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只有习题1中假设的一半。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并确定均衡的相对价格,比较本国在本题和习题4中的贸易所得。

答:

本题的答案和第3题类似。

因为劳动翻番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的量没有变化。

(参加习题3)

6.“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

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T恤衫,而不进口美元的工资率。

”试分析这段话。

答:

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

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

本章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韩国的低工资反映了韩国在大多数产业上的生产率要低于美国同行。

正如本章举例证明的,如果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低工资水平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7、在制造品部门,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致和美国相同(其实有的产业比较高,有的比较低)。

美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

一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问题,因为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

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答:

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

本例中有4个部门对劳动有所需求(美国的服务部门、日本的服务部门、美国的工业部门、日本的工业部门,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

如果aLS﹤aLS*本国服务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

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

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

8、访问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物价很高,而日本工人的工资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结果他们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扩展习题7的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提示:

考虑工资率和非贸易品的价格)

答:

虽然日本人的工资水平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w=w*,w表示美国工人工资水平,w*表示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但是两国服务业价格p﹤p*(因为3p=p*,p代表美国服务业的价格水平,p*代表日本的服务业的价格水平)。

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这种额外的收益就增加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

然而,大部分服务业是不可流动的,即为非贸易品。

这样日本就不能通过贸易从美国的服务业的低生产成本中获益,也就不可能使用这种相对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

同理,美国也不能通过贸易提高本国服务业的价格。

所以,由于服务业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服务业为非贸易品,所以美国的购买力水平高于日本。

9、许多产品不能进行贸易的事实对贸易所得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答:

贸易所得还可以以非贸易品的形式存在。

但非贸易品份额增加时贸易所得减少。

换言之,越多的产品不进入国际市场,潜在的贸易所得就越低。

如果运输成本高到没有任何贸易存在,那么很明显将没有贸易所得。

10、我们重点讨论了只包含了两个国家的例子。

假定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每个国家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模式和生产模式会怎样(

提示: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

如果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一个阶梯函数,曲线上包含与具有不同劳动需求比率的国家个数相同的“阶梯”(水平点)数。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左边的国家出口他们相对于交点右边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如果交点在水平部分的曲线上,则一国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生产两种商品。

第4章

1.在土地便宜的美国。

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多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

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

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

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

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

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答:

将养牛业定义为土地密集型,这是比较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比率得到的

结果,而不是看土地相对于产出或者劳动相对于产出的比率。

美国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意味着养牛业在美国史土地密集型的。

如其他国家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这个国家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那么养牛业在这个国家也是土地密集型的。

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比较于这个目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2.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

a.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

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

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

b.现在假设劳动供给分别上升到800小时、1000小时、1200小时。

请用一幅如图4-6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

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答:

a.图4-10显示了资源的分配情况:

OF

 

Oc

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

图4-10资源的分配

如图4-10,长方形的四边表示劳动总供给和土地总供给。

给定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例Tc/Lc,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OcC直线上,OcC直线的斜率等于Tc/Lc。

同样,粮食部门的资源使用一定在OFF直线上。

两条直线相交于点A,资源在两个部门的分配即由这一点表示。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有aLC/aTC=20,aLF/aTF=5。

又因为:

aLC/aTC=(LC/QC)/(TC/QC)=Lc/Tc,所以LC=20Tc。

同理,aLF/aTF=(LF/QF)/(TF/QF)=LF/TF,有:

LF=5TF。

又有:

L=LC+LF=600,

T=TC+TF=60,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LC=400,TC=20,LF=200,TF=40。

b.当劳动供给增加时,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如图4-11。

如图4-11,劳动供给的增加使得用来表示一国资源的长方形变“长”了。

如果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要素价格和土地劳动比例也保持不变,资源在两部门的分布会从点A移到点B、点C和点D,从而使得更多的土地和劳动被用于粮食生产。

经过计算,本题的答案为:

当L=800时:

TC=,LC=,TF=,LF=;

当L=1000时:

TC=,LC=,TF=,LF=;

当L=1200时:

TC=60,LC=1200,TF=0,LF=0。

(这时实现了完全专业化分工)

T4

 

生产棉布所用劳动

图4-11劳动供给增加后的资源分配

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会出现劳动闲置。

这时,要素价格将会进行调整变化,否则,将会出现失业现象。

3.“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

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

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答:

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

可见,起作用的不是要素的绝对充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充裕度。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与发达国家想必,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

4.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

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5.

答:

利用不同的模型,本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2)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可以提高工人的购买力,从而使劳动获益。

因此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不合理的。

(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人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也有可能从贸易中受损。

因为贸易使得用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