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441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xx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入手。

“开源”就是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节流”就是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的集中体现。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要落实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为了切实落实《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和《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现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目标,根据**县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本项目区土地整理,特编制本规划。

1.1项目提出理由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发展地方经济,解决未来粮食生产和经济建设的用地问题,对一些农业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筑,根据**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县国土资源局于2012年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论证,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及听取各方面意见后,确信该项目的实施能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能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由可行性研究及报告显示,**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方案可行,特申请立项。

1.2项目基本特性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并且为项目的施工提供依据,在《**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项目为**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通过对项目区规模内10021.3亩土地进行整理,可新增耕地583.97亩,新增耕地率5.83%。

该项目实施后,将建成田、水、路配套,防洪防旱、高产稳产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0%。

该项目区属于高山小姑去,区内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水域(河流、沟渠、库、塘)、道路等。

由于项目区部分区域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水无保证,造成旱地土层较为瘠薄,土地生产效率低,还有一些未利用地存在,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项目区所在县简况

**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日江公路中段,是自治区商品粮油基地县和“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也是“一江两河”流域重点工程县。

县城北距日喀则市49公里,南距江孜45公里,日江公路横穿县城,交通便利。

全县总面积为2759平方公里,现辖11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平均海拔4200米,县城驻地海拔3890米,现有耕地面积1803万亩,草场面积378万亩。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1799人。

2.2整理区基本情况

该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县嘎东镇,项目区涉及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6个村,边界所围面积10610.55亩,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9°07′37″——89°10′20″,北纬29°11′36″——29°13′01″。

本次规划土地整理规模为10021.3亩。

2.3自然条件

2.3.1农业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降水)

项目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干温季分明,夏季雨水较多,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为-8.0℃;年极端最低气温-27.2℃;年极端最高气温21.9℃。

自然灾害主要为干旱、霜冻、冰雹、风沙、泥石流等。

2.3.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位于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属高山河谷宽谷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200米。

境内河流均属雅鲁藏布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年楚河和天曲河,两河在境内总长度约200公里。

年楚河流量一般为30~40立方米/秒。

天曲河每年除6月中旬至9月底外均为季节性河流。

全县有输引年楚河水灌溉渠50多条。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属高山河谷宽谷,地势欺负较小,最大高差6米左右。

2.3.3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县东北部,属藏南谷地,地貌单元为盆底平原。

地势开阔,平坦比降多在2%以内。

项目区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势,最大高差不足6米。

本地貌单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丰富,为我县粮食高产区。

但部分区域排水不良,砾石含量较重,交通不便。

2.3.4土壤

项目区土壤为耕种亚高山草原土,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均发达地区中等水平,耕层养分中上水平,全磷和速效钾较丰富,质地多为砂质壤土,通透性良好,持水能力较差,易受干旱、风沙危害。

2.3.5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达417毫米,同时总桑灌渠贯穿于项目区,水量比较充足,排灌渠系比较发达。

但由于年久失修,区内部分蓄水设施渗漏严重,使其中的水资源没有被拦蓄利用,让其白白的流走,因此急需整治。

2.3.6自然灾害

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霜冻、冰雹、风沙、泥石流等。

2.4动植物和主要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蔬菜、油菜籽等。

主要林木有柳树、杨树等。

药用植物主要有大黄、贝母、虫草等。

主要动物是猪、牛、羊、马、狗、猫、驴、野驴、野耗牛、狐狸、鹤、狼、豹等。

2.5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2.5.1交通设施

由于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区内村级道路系统已较为完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路面状况较差。

目前项目区内主要村落都有2至3.5米不等的土路连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道路连接贯通的交通网络。

但由于项目区内的道路布局主要考虑现有居民点,重点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没有对农田道路系统进行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布局均匀、合理的田间道路系统。

项目区内现有田间道路一般为宽3米左右的泥土路,基本上按自然分布,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大型农机行走不便或无法进入,且大多路面损毁严重,造成耕作不便,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农产品运输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5.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的农田主要依靠总桑灌渠和河流水灌溉,以自流灌溉为主。

项目区内现有主要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可以实现自流灌溉,但大多以串排串灌为主,灌溉沟渠未经硬化,渗漏较为严重,输配水能力下降,无法满足灌溉要求;大部分田间沟渠年久失修,堵水淤塞,经常发生急需用水时缺水,不用水时水满为患的现象。

2.5.3电力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村、组通220伏电压,农户用电普及率100%,用电保证率90%以上。

区内的电网密度高,足以保证每一个地块整理工程用电。

2.5.4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土地利用率高,粮食、农副产物及青饲料丰富,劳力多,副业门路广,经济雄厚,交通方便,有利于农业发展。

2011年,**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793.15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707万元,比前年增长6.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43元,比前年增长8.38%。

农牧业 现有9个农业乡,2个牧业乡。

2011年,**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5766亩,占总播面积的75.1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521亩,占总播面积的12.97%,比前年增加3835.5亩,退耕还草151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85%。

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520.86万斤,蔬菜产量6528.67吨,比2001年增长53.03%,2011年末牲畜存栏25.6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和出栏率分别达到28013%和29093%,仔畜成活59103头(只、匹)。

大棚蔬菜是**县的龙头产业,也是**县农业产业中的特色产品。

**县的大棚蔬菜从98年开始,在济南市的大力援助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年底,蔬菜大棚发展到1270个,占地面积635亩,全年收入在400万元左右。

此外,今年以来,以嘎东镇糌粑加工为特色的产业模式,在**县又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新的重要形式。

邮电通讯业 县城有邮电局1所,工作人员4个;电信局1所,工作人员3个,固定电话用户共795户。

2.6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定界资料显示,项目区边界所围面积为10610.55亩,主要地类为水浇地、居民地、农村道路、田土坎和沟渠。

主要农作物为青稞。

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因此确定本次规划建设规模为10021.3亩。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详见下表:

 

**县嘎东镇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土地分类

阿亚村

嘎夏琼村

吉雄村

玛义村

热旦康萨村

扎西村

权属面积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农用地

耕地(11)

小计

507.9

1320.4

481.4

3571.5

1409.6

1998.8

9289.6

水浇地(112)

507.9

1320.4

481.4

3571.5

1409.6

1998.8

9289.6

其他农用地(15)

小计

37.9

105.1

37.82

281.63

112

157.3

731.75

农村道路(153)

3.6

10.6

2.4

25.6

10.1

14.3

66.6

沟渠(156)

26

67.6

24.6

182.87

72.2

102.3

475.57

田(土)坎(157)

8.3

26.9

10.82

73.16

29.7

40.7

189.58

合计

545.80

1425.50

519.22

3853.13

1521.60

2156.10

10021.35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

小计

0

4.1

82.3

0

156.1

346.7

589.2

农村居民点(203)

 

4.1

82.3

 

156.1

346.7

589.2

合计

0

4.1

82.3

0

156.1

346.7

589.2

总计

545.80

1429.60

601.52

3853.13

1677.70

2502.80

10610.55

第三章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

3.1设计原则

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持耕地”基本国策的基础上,遵循如下原则进行设计:

(1)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增加有效耕地,优化配置工程的数量及规模,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

(2)综合效益原则

通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做到经济上有效、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接受,促进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系统原则

土地整理具有特定功能,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多要素、多功能、多部门、多知识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土地整理系统工作效益达到最优,处理好与其它土地利用活动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利用的持续发展。

(4)整体性原则

土地整理的目标决定了土地整理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它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因此,施工设计时,应优化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分部分项工程,规范土地整理的操作模式,从而发挥土地整理的最佳效益。

(5)共同参与原则

广泛征求当地政府、国土部门及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和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土地整理施工设计更加切合实际,有效合理,发挥土地整理的最佳效应。

3.2设计依据

3.2.1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2.3行业技术标准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3)《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

(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8)《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9)《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试行)》;

(1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1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I6453.l-16453.6-1996);

(1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1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

(1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1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17)《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

(1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9)《渠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34-89;

(2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2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24)《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DB51/T379-2003);

(25)《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

3.2.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⑻《湿地保护条例》;

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3.2.5相关调查、分析

(1)《**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勘测定界报告》;

(2)1998-2012年天然降雨量、蒸发量统计分析。

3.3设计任务

通过对项目区内10021.3亩土地进行平整、田坎合并、废弃渠道复垦,可新增耕地583.97亩,新增耕地率5.83%。

该项目实施后,将建成田、水、路配套,防洪防旱、高产稳产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0%。

具体如下:

(1)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土地整理指标;

(2)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

(3)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4)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布局;

(5)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设计;

(6)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7)制定规划设计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4项目预期目标

(1)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为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土地整理为契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营。

(3)通过路、水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直接为当地村民实现经济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4)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6)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第四章工程布局

4.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过调查研究,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结论如下:

(1)项目区整理后可新增耕地583.97亩,不仅对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土地整理项目可起示范带头作用。

(2)项目区具备实施土地整理的基本条件。

(3)项目规划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

项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的,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生产能力的措施合理。

(4)项目按田、水、林、路、村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做到了对耕地在整理中保护、保护中整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5)本项目管理措施严密,为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6)项目采用招标投标方式,运用了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达到了择优施工队伍的目的。

土地整理完成后,灵活地采取统一招标方式调整安排的方法,既实行土地资本经济经营,又保证了安定团结。

鉴于以上结论,本项目切实可行。

4.2基础分析

4.2.1水资源分析

(1)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过境水、地下水、现有水利设施供水。

地表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下垫层再分配及蒸发的影响,总的来说,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的时空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

据资料分析,项目区所在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17mm,项目区边界所围面积10610.55亩,每年降雨形成径流量为220.70万m3。

水利设施供水。

从项目区的水资源储存状况和当地的种植、灌溉习惯看,采用河流溪河、灌溉渠道相结合的供水方案。

项目区内现有总桑灌渠经过;同时大量溪流贯穿于项目区,水量比较充足,排灌渠系比较发达,按灌溉水利用系数0.6计算,渠道年可引溪河水192.14万m3。

(2)需水量分析

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后,其主要用水对象为农用灌溉用水,因此应以农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农业灌溉用水量。

当地耕地结构分为水浇地,只种一季大春。

项目区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干温季分明,夏季雨水较多,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9—99的规定,在充分考虑项目区水土资源、种植结构、水文气象、作物组成等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县实际情况,拟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80%。

①灌溉净定额

青稞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5月至9月。

根据《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和当地实际调查,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80%时,作物需水量为200立方米/亩,由于生长期和雨季基本一致,降水量在50mm一下的有效降雨量按90%计算,降水量在50——100mm之间的有效降雨量按75%计算,作物全生育其典型年有效降雨量计算见下表:

作物全生育期典型年有效降雨量(mm)

月份

5

6

7

8

9

合计

降雨量

25.3

77.6

124.1

126.3

63.7

417.0

有效降雨量

22.8

62.1

93.1

94.7

51.0

323.7

从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中扣除有效降雨量,可以计算出灌净定额为:

115.7立方米/亩。

②灌溉毛定额

由于当地现状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项目区农业用水定额偏大,考虑今后将逐步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提高,灌溉定额将进一步降低。

经分析,灌溉水利用系数η采用0.6,计算得设计典型年全年灌溉毛定额采用值为:

192.8立方米/亩。

整理后共有耕地9873.52亩,按前述定额毛需水量为:

190.36万立方米。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供需水量估算分析,项目区整理后共有耕地9873.52亩,在P=80%的频率年计算灌溉用水量为190.36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基本满足设计需求。

但是,由于项目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来水过程与农业需水矛盾较大。

通过以上计算,在P=80%的频率年,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总共可提供的水量为189.14万m3,总需水量190.36万m3后,还差1.22万m3。

同时由于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修建时间比较久,损毁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地形起伏,造成了局部用水不平衡,所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通过整治部分渠道提高水利用率,从而实现项目区内区域性农业生产用水供需平衡。

由上可知,项目区按80%灌溉用水保证率全年农业需水量为78.48万m3,现有灌溉水源、水利设施预计总供水量为75.36万立方米。

根据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计算可知,在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5%的情况下,尚缺水3.12万立方米,通过整治山平塘12座,新建蓄水池15座,可增加供水量3.12万立方米,从而实现供水量和需水量基本平衡。

由于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修建时间比较久,损毁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地形差异,造成了局部用水不平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规划设计通过整治衬砌渠道,弥补水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配不均匀,提高水利用率,从而实现项目区内区域性农业生产用水供需平衡。

4.2.2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废弃沟渠复垦和田坎归并。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如下:

(1)废弃沟渠复垦。

项目区内有沟渠475.57亩,通过现场踏勘以及基础数据的分析,综合考虑自然、地形、交通、土壤、水源等因素后,将475.57亩废弃沟渠地纳入整理规模开发利用,可新增耕地426.37亩。

(2)田土坎。

项目区现有田土坎面积189.58亩,田土坎系数明显偏大。

可通过田块、地块归并等工程措施,降低田土坎系数,增加耕地面积。

通过土地整理后按实际情况仍保留的田土坎面积为9.48亩,而减少的田土坎面积180.1亩则作为新增耕地的来源。

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区废弃沟渠复垦和田块归并,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为606.47亩(具体情况见新增耕地潜力表)。

**县嘎东镇阿亚村、嘎夏琼村、吉雄村、玛义村、热旦康萨村、扎西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

单位:

土地分类

权属面积

整理面积

新增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