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128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

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今年我区提出的区域课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洮北区教育局的指导思想,我校提出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

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

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我校研究的这一课题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主讲:

高继红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教育心理学也指出: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有机的生理方面。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

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

5.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6.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教育理论。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2.素质教育理论。

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

而在这几方面中,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

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却不能甚至不愿回报社会,奉献人类,试问,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何用?

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

不仅是回报父母亲人,更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

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3.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4.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感恩: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2.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

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主讲:

高继红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

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通过实践研究,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通过实践研究,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5.通过实践研究,实现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中达到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的统一。

6.通过实践研究,实现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

3.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研究。

4.小学生“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6.感恩教育内涵的研究。

7.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8.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案例研究法。

在日常教学中,积累教学案例,并进行研究。

3.叙事研究法。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中的事迹撰写教育随笔。

4.调查研究法。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

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二)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关注学生原则。

教科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统计思想,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3.关注发展原则。

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包括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4.关注过程原则。

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思考的全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七、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时间为2017年4月——2020年4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研究步骤为: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1.确立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进行课题论证

3.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6月)

1.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如课题研究教案评比、说课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3.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

4.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5.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进行材料整理。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9年6月—2020年4月)

总结成果,推广经验。

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

2.教师教案集、优秀教学设计集、教学反思集、研讨课例集、课堂教学实录、课题研究论文集。

3.召开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课题阶段成果研讨活动。

(二)最终研究成果:

1.《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典型案例

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管恩平

副组长:

王建华

(二)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

郭晓慧李建李霞

李伟田云霞逄飞高继红安春华陈文秋

张宁李庆会

十、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组织保证。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研究指导.

2.智力保障。

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等。

3.制度保障。

制定课题研究相关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

4.经费保障。

设置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课题承担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有年增加,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关于“课题的界定”

主讲:

高继红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

课题界定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课题界定可以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式,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一、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题界定:

1.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样本的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如果研究样本的总体不同,同一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不同。

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

例如: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

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2.模糊概念的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

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

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

在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计划中,主持人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3.关键词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

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

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二、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应做到:

首先,深入研究。

要广泛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本研究课题核心概念定义的资料并进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概念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好研究的范围。

其次,明确观点。

对有争议的概念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采用大家公认的定义,也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定义,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义,都要明确本课题研究所认可的定义。

再次,化繁就简。

每一个核心概念都可能涉及到多项内容,不可能在一项课题研究中全部解决,因此,要抓住课题的核心内容或是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设定概念的内涵,回避或抛舍对本课题研究影响不大的问题,使课题研究更加简单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