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058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docx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不词时期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3、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

“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味。

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

”夏曾佑的依据叮能是

A.中国有朝代的历史始于周朝B.礼乐文明是儒家学说的渊源

C.周带来的国家认同与制度文化D.礼乐文明的地位高于儒家思想

4、图2是清宫廷画家按雍正帝要求所绘的雍正画像。

在研究画像的基础上,同学们拟定了以下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恰当的是()

①《论道家思想对雍正帝的影响》

②《论清前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③《论清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

④《论雍正帝的统治策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孟子·滕文公》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该社会现象的改变开始于

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

7、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

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C.“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

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9、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

“佛教经典言:

‘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他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B.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D.强调“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12、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

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

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

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13、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家族宗法观念C.个人主义心理D.专制王权影响

14、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

(一)君主

(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15、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

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

“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D.封建农庄经营

16、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时代的政治与同代的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专制集权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专制民主思想折射出专制制度将日趋衰落

17、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8、下列中国古代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与人物思想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C.孔子、朱熹、黄宗羲、董仲舒D.董仲舒、朱熹、荀子、黄宗羲

19、子规鸟又名株归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幺姑的精灵所化。

每年农历五月,此鸟的叫声“我哥回哟!

我哥回哟!

”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千百年来,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尊敬的最重要原因是

A.力主改革弊政反遭权贵排挤B.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

C.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感情真挚D.不屈不挠的抗秦事迹

20、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

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21、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

“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对秩序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22、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24、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须读儒家经典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26、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挤才能巩固。

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

①重民意②重民生③重教化④重权威⑤重法制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③④

27、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

“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2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29、《管子·侈糜》中说:

“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事不得立。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30、《论语·颜渊》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1、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家经典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32、王阳明说:

“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王夫之却说:

“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

”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33、“北宋五子”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是(  )

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 ②将儒学发展到“心学”的高度 ③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④使理学成为北宋的正统思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35、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36、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

’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37、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白马寺是东汉政府在都城建造的佛教寺院

②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

③魏晋以后,佛教建塔塑像风行各地,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佛画是丰富的艺术和历史资料

⑤佛寺景色清幽,多为旅游胜地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8、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39、“在天之变,日月薄食(蚀)。

四十二月日一食(蚀)。

五十六月月亦一食。

食(蚀)在常数,不在政治,年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材料反映了()

A.老子批评周分封制B.苟子批判庄子主观唯心主义

C.王充批判“天人感应”D.范缜批判佛教的灵魂不灭论

40、中国古代书籍命名的方式和思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

有的使用典故,讲究

出处来源,……,有的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有的直接使用作者姓名为书名。

下列均以作者

姓名为书名的是()

A.《周易》《韩非子》B.《韩非子》《孟浩然集》

C.《孙子兵法》《贞观政要》D.《康熙字典》《贞观政要》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B

7、B

8、D

9、C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B

17、B

18、B

19、C

20、C

21、A

22、B

23、C

24、A

25、B

26、B

27、D

28、c

29、A

30、B

31、C

32、A

33、C

34、C

35、D

36、A

37、B

38、C

39、C

4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