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84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docx

学年高二政治上册单元知识整合检测6

 

想政治·必修4(人教版)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1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绝对的。

(3)二者的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上述说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难与易是一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地位: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4)方法论要求: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人养了一只看家的狗和一只拉磨的驴子,这只狗每天卧在家门口晒太阳,主人一回来,它就摇头摆尾上去就用两只前爪扒住主人的肩头,主人高兴的搂住狗,把它举起来抱住。

驴子看着这一切,心想自己只知道埋头苦干,活干的多还经常挨打,小狗什么也不干还挺美,看来要想办法与主人联络感情。

驴子等主人回家入门时大叫着迎了上去,把蹄子搭在主人肩上,伸出舌头,主人又惊又怒,使劲儿把它推开,驴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又被狠狠地打了几鞭子。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提示: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

因此,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

以上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C.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D.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

找合作人最佳选择是“陌生人”,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B、C、D三项与材料无关。

2.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D)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各美其美”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天下大同”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则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①②③④全选。

3.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这说明(C)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任意的

B.事物自身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C.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由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故选C项。

A项说法错误;优点和缺点是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体现,不是概括抽象出来的矛盾概念,B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性,不符合题意。

4.有人说: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D)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矛盾各有特点,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矛盾普遍性,故也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5.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D)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孝”要因人而异,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体现,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孝”——共性,故排除①②。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

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A)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是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因为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符合题意;“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是用共性的检验指导解决个性的问题,因为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2.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运动不见静止D.只见静止不见运动

解析: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王安石则认为没有鸟更幽,其错误在于只见对立,不见统一,故A项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定义属于主观范畴,主观决定于客观,故A、C、D三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4.下列选项中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又称为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①体现了“阴”与“阳”的统一,③体现了“死”与“生”的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②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④是指士兵以前进牺牲为荣,以后退存活为耻,这里的“退”与“进”不是一对矛盾,故均与题意不符合。

5.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

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C)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人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人们对盐碱荒地的改造成功,在于成功地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②说法正确;上述材料中人们通过实践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④符合题意;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①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二、非选择题

6.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