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773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x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

黟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

1、概述

1.1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

黟县位于皖南山区南部,黄山西南侧。

处于东经117°38′30″至118°0′06″,北纬29°47′00″至30°11′30″之间。

东部和东南部与休宁县,西南与祁门县,西北与石台县,北部与黄山区毗邻。

南北长为47.8公里,东西宽为44公里,全县总面积857.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6.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5.19%,耕地7.51万亩。

黄山余脉从东北向西南贯入县境中部,自兴岭经殷溪岭,芳茅岭、羊栈岭、三府尖、章岭、石钵云尖、方家岭和黄金尖,出县境至祁门县境内的湘源及大洪岭。

群峰连绵,诸峰均在7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有52座之多与黄山区交界的兴岭米盘尖最高,海拔1432米。

1.1.2地质土壤

根据1985年编制的《黟县土壤》,全县土壤分六大土类,均连片集中分布,红壤、黄壤和黄棕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是本县地带性和垂直带的三大土类,它们依海拔高度垂直分布。

1.1.3植被状况

县域内植被以杉木、松木、阔叶林及灌丛为主,辅以毛竹、茶、桑等经济作物林,山顶部有部分针阔叶混交林及灌木林,森林覆盖率达82.4%。

1.1.4水文气象

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夏长而春秋短,四季分明。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5.8℃,南部钱塘江流域为16.4℃,北部长江流域15.2℃。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1.5小时,平均日照全年幅射量为108.4kka/cm2。

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风速为17.1m/s。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52.9mm。

黟县地处黄山和大洪岭两个降雨中心之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9.4mm,降水的地平分布比较均匀,但年际分配变化较大,据50年降水资料记载,年降水量最大为2953.3mm(1954年),最小只有1030.8mm(1978年),最大变幅1922.5mm。

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3—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5%,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20%,有时1日的最大降水量甚至超过所在月降水量常年的平均值,而干旱的秋季9月份和冬季12月份降水却很少,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

1.1.5河流水系

黟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形成南北两个流域:

北部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旋溪、漳溪和竹溪流入太平湖,属长江流域,控制面积为414.7km2;南部新安江水系,有漳水、考川、霭山河、丰溪、龙川、虞山溪和甲溪流入横江,属钱塘江流域,流域面积为443.1km2。

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

境内河流129条,其中长度10km以上河流12条,总长度525.5km,河网密度0.89km/km2。

外来过境河流甚少,只占总面积4.3%。

1.2社会经济状况

黟县现辖4乡4镇,66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592个自然村,34071户,其中乡村户数25147户,人口9.59万人,人口密度为93人/km2,其中农业人口7.98万人。

乡村从业人数2963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2‰,县政府驻地碧阳镇。

2010年,全县全年生产总值1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651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结比例为18.1:

45.7:

36.2。

实现财政收入1.69亿元。

黟县县域支柱产业主要为农业、旅游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497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99元。

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农作物主要蚕茧、油料、茶叶、木材,此外还有果品、香菇和蔬菜。

农田大多采用“一油一稻”制种植。

粮食总产量2.79万吨,粮食单产373.5公斤。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增长较快,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580.82万人次。

其中入境游客27.34万人次。

全年旅游直接收入实现203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试点县,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跻身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

工业生产总值5210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是丝、绒鞋、磁钢、轴承、捻线丝、罐头等。

建筑业发展稳定。

1.3农业生产状况

黟县耕地面积10.94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其中谷物为主要种植作物。

经济作物主要有蚕茧、茶叶、木材,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种植。

此外还有果品、香菇和蔬菜等。

1.4自然灾害情况

黟县由于距海只有300km,在季风环流作用下,夏季大量水汽源源不断输入,使得年降雨量大,而且夏雨集中,强度大,秋季却干旱少雨,年内雨量分配极不均匀,3-8月占全年降水76%,但9月不仅蒸发量大,而降雨量只占年平均雨量5.4%,同时由于地处青弋江和新安江的源头,山高坡陡,洪水汇流时间短,一般蓄水工程规模又不大,调节洪水的能力差。

因此,夏洪秋旱极为频繁,一年当中有时还会发生先洪后旱现象,建国后近六十年来,较大洪涝灾害有1954年、1969年、1991年、1996年,较大旱灾有1958年、1978年及2005年。

洪旱灾害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1.5工程现状

我县建国以来,我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470处,大力发展了灌溉、防洪、水力发电、人畜饮水、水土保持等项水利建设事业。

蓄水工程是黟县最主要的水源工程设施,我县现有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一座,是规模最大的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

除此之外,全县有小

(二)型水库22座,总库容650.6万m³;山塘452口,总塘容642万m³;引水碣坝651处。

黟县防洪工程除水库工程外,主要还建有一些防洪护岸,分布全县各河流沿岸的防洪护岸是我县集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村庄的主要防洪工程设施。

城区防洪工程主要是沿漳河的一些低标准的防洪护岸。

现状已建成区段河道防洪护岸长1.2km,1998-2000年,先后对城区向阳桥砌石堨坝及酒厂堨进行了改造,建成两座水力自控翻板坝。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方式主流是引山泉水,局部地区是从小溪小河提水和打井取水,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

先后于2002年实施了农村人口人蓄饮水解困项目,2005年-2011年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特别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家投入资金万元,建设项目点92处,解决3.84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5.1水源工程

我县灌溉水源工程共有两种,一种是引水工程,指沿河修筑引水碣坝,抬高水位,利用引水渠引河水灌溉。

县内小型碣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我县农田灌溉重要水源工程施,另一种是中小型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

以黟城盆地区数量最多。

1.5.2灌溉工程、

我县灌溉工程主要以灌溉渠道为主。

全县有灌溉渠道500余处,其中型灌区一处即黟县东方红灌区,灌区主要依靠东方红水库发电尾水进行灌溉。

共有北、东两条干渠,共四十八条支渠,以及众多斗渠,灌溉渠道总长137km,其中已衬砌1.5km。

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3.8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35%,旱涝保收面积2.5万亩。

我县属山区小县,耕地面积少,水利工程大多是小型,但正是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在农田灌溉甚至是抗旱救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本次实施方案编制中,水库,重要山塘、拦水碣坝、灌溉渠道等水利工程的维护、配套、改造是重点工程。

1.5.3运行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黟县小型农业水利通过60余年建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防洪、排涝体系,但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小型农业水利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基础仍需夯实。

小型农业水利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相比,与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

目前面临问题主要有:

1)对水务统一管理认识不足,管理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在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务统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实践过程中,少数地方政府对水务统一管理的认识不足,还未真正理顺关系,致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成效不大。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到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是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水行政管理职能的重大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水利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利益相争,而应该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改革的紧迫性,客观性和必然性。

从指导思想、工作领域、工作方式、队伍建设到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管理观念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在投资、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实行观念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

2)工程体系不完善,效益难以发挥

由于黟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当时条件,工程建设简易,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工程建成之日就不能发挥应有最大效益。

3)小型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不强,新时期的投入机制仍需探索

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利投入明显减少,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发展。

一是取消“两工”,这笔投入难以补偿;二是村内兴办公益性工程“一事一议”的人均集资不得超过15元,投工不超过10个,投入标准明显偏低;三是跨乡镇的水利工程难以投资兴办;四是在政策规定“两工”取消的情况下,少数地方干部忽视和淡化了水患意识。

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慢,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要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新机制。

4)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不能较好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

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县水行政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认为损坏水利工程的现象依然存在。

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政策、制度、规划的等措施制定仍需进一步加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才缺乏,结构层次不合理,机制、体制不适,工程信息化管理落后,防监测技术装备差,对险情的发现及分析处理环节较多,防汛指挥中心了解水情、雨情、工情、险情不够及时,对宏观上掌握汛情动态不利,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小型农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创新,“重建轻管”现象普遍,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全县所有水利工程,大多数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导致工程出现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等多种情况,发挥补了应有效益,与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由于历史原因,黟县没实现计量水费制度,体现不出灌溉用水的商品属性。

鉴于上述原因,导致水管单位不能正常运转,水管单位人员工资待遇低,工程管理、维护经费难以落实,水利工程不能进入良性循环。

5)新时期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农产品趋于多元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收益,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排的标准。

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实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要求提高小城镇的防洪保安能力。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迫切要求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力度。

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必须充分考虑,认真对待。

1.6水资源状况

1.6.1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鉴于目前本县地下水资源(地表以下50m)没有开发利用,且县域内基本无过境河水流,因此,水资源总量只是指县域内的地表水资源总量。

根据黄山市水文局2005年对我县46年间的降水资料分析,按50%(平)、75%(平偏枯)、95%(枯)选各种保证率的典型代表年,分析统计各月径流系数,将分月径流系数乘以各种保证率降水量,即为分月各种保证率径流深,将其乘以集水面积,即为各保证率各供水区产水量。

经对黟县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黟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5879万m3。

1.6.2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按公式W总=K×Wm

式中:

W总——水资源可利用量(m3)

K——用水消耗系数

Wm——水利工程最大供水能力(m3)

用水消耗系数,根据东南诸河各流域经验资料,取用K=3.0。

水利工程最大可供水能力,根据各分区水利工程的水利工程供水分析计算而得,见《黟县农业水利区划报告》。

全县各分区各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见下表

黟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

万m3

分区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外来水

其它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黟城盆地区

基准年

 

13512

 

13512

 

 

 

平水年

50%

17486

 

17486

6897

 

 

 

6897

偏枯年

75%

11688

 

11688

9348

 

 

 

9348

枯水年

95%

5930

 

5930

11397

 

 

 

11397

西北区

基准年

 

31686

 

31686

 

 

 

平水年

50%

41006

 

41006

1884

 

 

 

1884

偏枯年

75%

27408

 

27408

1863

 

 

 

1863

枯水年

95%

13907

 

13907

2541

 

 

 

2541

东南区

基准年

 

22204

 

22204

 

 

 

平水年

50%

28735

 

28735

1425

 

 

 

1425

偏枯年

75%

19206

 

19206

1917

 

 

 

1917

枯水年

95%

9745

 

9745

1953

 

 

 

1953

全县

基准年

 

67402

 

67402

 

 

 

平水年

50%

87288

 

87288

10206

 

 

 

10206

偏枯年

75%

58303

 

58303

13128

 

 

 

13128

枯水年

95%

29582

 

29582

15891

 

 

 

15891

1.6.3可供水总量预测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万元生产总值耗水指标的动态变化,分别预测到规划目标年2015年和2020年,当保证率为p=50%(平)、p=75%(平偏枯)、p=95%(枯)时,全县各区的可供水总量。

水资源总量、可供水能力、可利用量及可供水量预测见下表

全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单位:

万m3

水平年

现状年

2015年

2020年

保证率

50%

75%

95%

50%

75%

95%

黟城盆地区

地表水

3470

2767

3730

4267

2876

3837

4376

地下水

 

 

 

 

 

 

 

其它

 

 

 

 

 

 

 

小计

3470

2767

3730

4267

2876

3837

4376

西北区

地表水

664

707

720

910

733

732

999

地下水

 

 

 

 

 

 

 

其它

 

 

 

 

 

 

 

小计

664

2767

720

910

733

732

999

东南区

地表水

673

581

1010

1100

750

1100

1200

地下水

 

 

 

 

 

 

 

其它

 

 

 

 

 

 

 

小计

673

690

1010

1100

750

1100

1200

全县

地表水

4807

4055

5460

6277

4359

5669

6575

地下水

 

 

 

 

 

 

 

其它

 

 

 

 

 

 

 

合计

4807

4055

5460

6227

4359

5669

6575

1.6.4水质评价

黟县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总体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但部分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如漳河城区段,生活污水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另外大量工程项目建设破坏了地表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必须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带动乡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基本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而且这些被占用的耕地大都处于郊区,且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一部分农田改为非粮食生产用地。

由于农用耕地逐年减少,特别是粮食生产用地的减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我县地处山区,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分布广泛。

从农田灌溉上来看,必须大力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另一方面随着国土整治政策的实施,必将采取复垦、土地整理等措施补充农业用地,对农业灌溉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适宜发展的需要。

预测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9.5万亩,粮食总产量2.825万吨。

从粮食、油料作物的生产能力分析,农业缺水仍是制约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供需矛盾大,主要表现在季节性需求矛盾较大。

根据我区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对水利的要求是进行供水调节和平衡,要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新的水源工程。

必须进行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扩大和改善小型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水利的支撑作用的保障能力,巩固和提高我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平,使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94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8亩,其中万亩以上灌区灌溉面积3.84万亩,小型灌区灌溉面积3.54万亩。

依据《《黄山市黟县(2009-2015)年土地资源规划表》,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措施,根据我县耕地总量、地域分布、结构及发展状况,发展小型灌区,主要是调整灌区规划布局,改善灌溉条件,巩固建设成果,挖掘灌溉潜力,兴建灌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

到2015年规划新增灌溉面积万亩,规划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0.521万亩。

黟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

(二)型水库22座,万方以上的当家塘及众多的小型引水碣坝、提水、水井等工程,组成了农业生产的灌溉体系,由于农业生产中以水稻为主,需水量大,况且区域内地形不一,降水量不均,土质不同,水利设施蓄水量的可调配性差,小型灌区配套全的不多,塘、引水坝灌溉体系配套全的更少,水的利用系数低,而许多当家塘都有增容的可能,许多地方都有兴建新蓄水源的可行条件,许多小型灌区在进行节水措施后,完全可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或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可提高旱年保收能力。

2.1.1农田水利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我县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搞上去,现阶段仍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2.1.2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已经建设了一个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包括1个中型型水库灌区、1470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

由于洪水毁坏、工程老化、供排水渠道淤积、水源变化,再加上其他建设占用,每年要减少灌溉面积几千余亩。

因此,广泛发动农民群众集中时间和精力,齐心协力兴修农田水利,同时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对渠道进行清淤,对部分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恢复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第二年农业生产能正常进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2.1.3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经济

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需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继续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不可能稳步地提高。

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组织和带领群众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1.4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提出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许多地方原有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改造原有工程。

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但要有一定规模,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要不断创新发展,跟上现代农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形势。

2.2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

2.2.1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重点县资金安全

重点县项目将在县财政设立专户进行资金管理,县财政局对项目资金负责,县水利局直接负责项目整个流程,县水利局抽调精干技术人员与项目县乡镇建立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作为法人单位直接负责项目的实施,使重点县项目实施设计技术力量能够得到保证。

这些组织结构能够保证重点县项目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得以实施。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重点县建设的基础,结合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提高扩增耕地的灌溉保证。

另外,随着我县及乡镇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加大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能保证重点县项目实施的配套资金落实。

2.2.2积极争取增加投入,确保重点县建设顺利开展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属投资拉动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不过是纸上谈兵。

我国已经整体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国家财力增强,有能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以劳动力不足的不利影响。

因此增加投资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2.2.3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

充分发动农民投工投劳。

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依靠农民自主管理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要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维护管理是关键。

应逐步明确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将受益农户组织起来,民主议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担负起工程日常维护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较好地解决面上工程维修管护问题。

2.2.4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激励机制,调动农民投劳积极性

项目所在地乡镇水利站负责日常管理的技术服务,保证项目效益能够正常发挥。

 

3、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

3.1规划情况

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于2009年6月编制了《黄山市黟县(2009-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县水利局根据评审意见修编了规划。

2009年8月县政府黟政办【2009】45号文件批复了《规划》。

3.1.1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

2007年。

规划水平年:

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

3.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黟县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

主要内容包括:

灌溉排水(包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泵站建设与技术改造、抗旱水源、机井建设与配套、农田排水、中小河流治理等)、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包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土地整治、村镇防洪与排水等),水源工程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

3.1.3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3.1.3.1灌溉工程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数量、灌溉保证率提高数、灌溉水利用率达到数和新增节水能力。

灌溉保证率近期取75%,远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