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75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一、课文内容复习

《 走,我们去植树》

1、这是一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2、最后一句“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与开头首尾呼应,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点明了全诗的中心。

3、“迈开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表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愉悦心情。

4、“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一句中,“版图”指国家的疆域,“染”字形象地表达了只要我们大家坚持植树造林,我们的祖国就回成为一个绿色世界的含义。

6、课文中,“绿色工厂”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的是森林,“绿色的希望”指小树苗。

7、植树的好处有:

送来清新的空气、绿化祖国、能叫风沙低头,让百鸟起舞。

8.一棵树就是            ,片片树叶都是         ,

给我们              ,让每个人            。

9.多栽一棵树,就        ;亿万棵树连起来,就         。

10.今天栽下           ,明天长成           。

叫风沙             ,让百鸟              

这三段诗告诉我们植树好处多,你能概括地写出植树的好处吗?

                                  

《第一朵杏花》

1、本课讲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便走近杏树数了数”、“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爷爷,您又看花啦”等语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观察的精确、细致。

3、从第三段(第16小节)中引用的竺可桢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是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

4、“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5、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充分表现了竺可桢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

6.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  )了柳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飞箭,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你还能把时间比喻成什么?

试着写一写。

                                  

7.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顷刻间”是形容时间极短的意思,请你再写和它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刹那间一瞬间霎时间转眼间……

8.“我需要的是。

搞科学研究,不能,也不能。

从竺爷爷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9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线索②集中体现了竺爷

《燕子》

1几对小燕子飞倦了,在电线上休息。

在蓝天的,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多么像。

停着的燕子,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在这句话中,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好比五线谱,停着的燕子好比音符,大自然为我们谱写出一首春天的歌。

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2二三月间,微风,毛毛细雨。

千万条展开了。

的草,的芽,的花,都像,形成了。

这段话描绘了生机勃勃、明媚动人的美好春景。

3《燕子》是一篇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4

《古诗两首》

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其中第一二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三四两句怀古。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

2《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而写下的。

它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其中第一二两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

3《春日偶成》中有三个动作表现了诗人流连春景时的行踪,分别是傍(意:

靠近)、随(意:

沿着)、过(意:

到)。

诗中的成语是:

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

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

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3--4课引申出的成语 古诗

1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深似海、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苹果里的五角星》

1.“鲜为人知”的“鲜”是“少”的意思。

.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

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2.“循规蹈矩”的意思是遵守规矩。

循:

遵守。

它在文中具体指的常规的从顶部往下切苹果的做法,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拦腰切苹果。

 

3.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往下切,而他呢,却是拦腰切苹果。

我们通常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循规蹈矩。

4.课文记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文中心思想)

5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最佳路径》

《人类的“老师”》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本文列举了以下六个例子。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某些贝类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然后在省略号处补充一两句话,并用上“模仿”这个词语。

                                  

3、多音字  bó(轻薄)            mó(模仿)      

 薄 báo(薄壳结构)    模                  

            bò(薄荷)         mú(模样 ) (大模大样) 

                       

第2单元复习要点

一、按要求写成语。

1、学习、做事不深入: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2、学习、做事很深入:

寻根问底、刨根问底、追根究底

3、形容注意力集中: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

4、形容熟练:

熟能生巧、滚瓜烂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倒背如流

5、描写学习刻苦: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手不释卷、孜孜不倦

6、表示创新的成语:

别出心裁别具匠心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7、表示按照常规:

 循规蹈矩因循守旧规行矩步墨守成规

二、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

我说:

“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

有道是“天道酬勤”。

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三顾茅庐》

1、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腾飞的卧龙,写出隆中山冈的非凡气势,实际上是把隐居在隆中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显示出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4、“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

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5、本文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侧重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诸葛亮雄才大略。

6、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

8、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9、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

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

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

林冲、武松、宋江等。

10、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

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祁黄羊》

1、本文,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

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2、《祁黄羊》叙写了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3、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

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

唯才是举。

《公仪休拒收礼物》

1、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永远的白衣战士》

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

2、赞美叶欣的成语:

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玉洁冰清舍生忘死

3、说叶欣是“永远的”的白衣战士是因为:

她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是她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留在了人间,她永远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番茄太阳”》

1、《“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番茄太阳”为题,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2、

3、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这句话把笑声比作银铃。

4、文中的盲姑娘明明是个乐观开朗、感恩、善良,富有爱心的女孩。

从她爱笑看出她乐观、开朗,从她说长大了把腿给“我“看出她感恩、善良,富有爱心。

 

5、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第一处:

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

第二处:

“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

第三处:

“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第一次抱母亲》

1、《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2、

3、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母爱是难以回报的,正如孟郊《游子吟》中所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不是最弱小的》

1、《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格。

2、“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

3、“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句话的含义是:

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或者比自己身体弱的人。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萨沙问道。

含义:

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

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能保护别人了。

4、《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

5、形容雨大的词语:

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

6、雷声大作:

作:

起。

                2、大雨如注:

注:

灌入。

《鸟语》

1、《鸟语》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从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的可贵;从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的重要;从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的精神……

(1)这是一组排比句;

(2)结尾的“……”表示:

列举省略。

(3)模仿该段语句,补充……处的内容:

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认识到孝顺的可贵;从团结一致的天鹅那里,我懂得了齐心协力的重要;从为树木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学到了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

(4)这段话表现了:

“我”倾听鸟儿们丰富的语言,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3、爱鸟护鸟的宣传标语:

A·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B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

《天鹅的故事》

1、《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文中把老天鹅比作石头,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把冰面比作镜子,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非常坚硬的。

(2)、“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老天鹅重复同一动作的次数,表明老天鹅重复的是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8、文中的“破冰勇士”是指老天鹅,说它是“破冰勇士”是因为它为了天鹅群的生存奋不顾身,不怕疼痛,不怕牺牲,顽强不屈,一次又一次地扑打冰面。

9、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这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

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11、形容团结协作的成语:

齐心协力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同心合力

《生命的壮歌》

1、《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团结合作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2、“肝胆俱裂”肝胆都破裂了。

形容生命处在极度危险之中。

也比喻竭尽忠心,不怕牺牲。

在文中还指外层蚂蚁被烧焦而身体爆裂却仍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还可以换成词语:

粉身碎骨。

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是因为外层蚂蚁宁可自己被烈火灼焦也要保护蚁团里边的蚂蚁,它们至死也要坚守岗位,毫不松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英勇献身、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

3、“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这四个短语,表现出一队队羚羊面对被猎人活捉的危险时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的精神。

4、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这句话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的弧线比作“生命桥”,这是因为年轻羚羊成功飞跃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

《沙漠中的绿洲》

1、《沙漠中的绿洲》中的“绿洲”指城市。

2、“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更没有”体现了人们对花草树木的珍爱。

因为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营造绿洲,所以说“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白花花的盐碱”“硬硬的壳”“不毛之地”说明了沙漠环境的恶劣,也说明建设绿洲困难之巨大。

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说明了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也说明了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3、阿拉伯朋友的一句“人类有了绿洲、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说出了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改造环境的目的。

4、园林工人的两个“不”字,首先是否定了作者问句中的意思。

作者用的是反问句,意思是“地下有自然水管,就不要浇水了。

”园林工人认为这是不对的。

然后他用具体的劳动过程,还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明浇水是为了让花草更干净、更漂亮,而这单靠地下的自然水管是做不到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云雀的心愿》

1、《云雀的心愿》中,云雀妈妈把森林比作大水库,是因为森林能蓄水。

树冠可以挡住雨水,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土壤能储存水。

文中讲到的森林作用有蓄水保土、阻挡风沙、调节气温。

从而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于是产生了“到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的心愿。

5、、读了课文你会萌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

6、、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蓄水),是一座(大水库);可以(调节气温),像一台(空调器);还可以(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像一个(绿色工厂)。

7、《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3篇课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古诗两首》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

全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

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

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

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小儿垂钓》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的形象。

《池上》一诗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                                 

《小儿垂钓》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                         

4、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

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5、描写儿童,表现儿童天真活泼形象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练习6》

1、形容说话的成语:

能说会道、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口若悬河、伶牙俐齿、对答如流、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能言善辩、娓娓而谈、夸夸其谈、高谈阔论。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1)小明不懂得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我想劝他: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清明时节,我和家人一起回老家祭祀,沐浴着蒙蒙春雨,我情不自禁地吟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

(3) 医生救死扶伤,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4)当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只有处变不惊,才能想出好的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

(5)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

(6)刘奶奶一生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心血。

 

第7单元课文学习要点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专注研究,不拘小节,谦逊诚恳,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童心未泯的大科学家;看到了一位天真率直的小女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喻人的特点。

2、樟树的可贵之处体现在:

1、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2、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4、《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5、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

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6、描写黄河的成语: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浊浪排空、万马奔腾。

7、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