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733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docx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必修2•人教版)2

(2014-03-2509:

25:

59)

转载▼

标签:

高考

教育

试题

分类:

高一

语文课本检测系列--(必修2•人教版)2

 

第Ⅰ卷   阅读题(5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

广义上的茶文化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个方面。

狭义的茶文化主要指茶的人文科学内容。

在我国浩瀚的古籍中,有关茶的记载多达上千种。

据《神农百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就是茶。

有的学者把茶文化划分为萌芽期(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个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茶叶开始由四川向全国传播,后来逐步形成了八大茶区。

到了唐代,茶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作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

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茶叶的科学知识,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以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十个门类,记载了茶树的性状、品质、种类、采制方法、烹茶技术和饮用的器具等,介绍了饮茶的起源与饮茶的有关知识以及茶叶的产地。

此书开我国茶书的先河,后来出现的茶书多达一百多种。

“茶”字在陆羽之前有多种写法,“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陆羽统一写作“茶”,建立了“五茶归一”的功劳。

茶道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早提出茶道的是唐代诗僧皎然,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

“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的茶道包括了茶礼、茶韵、茶境、茶禅、养生、修身、茶德。

日本的茶道精神“和、静、清、寂”由此而来。

被称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于宋代两度来华,归国时带回茶籽,引种于日本各地,并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并行的局面。

原有的八大茶区进一步扩大,饮茶的方法也由“烹茶法”变为“点茶法”和“泡茶法”。

宋代还出现了著名的五大瓷窑: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种茶具应有尽有。

饮茶讲究用水,要“清、轻、甘、洁”。

据说陆羽曾评出天下二十名水。

如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扬子江南零水等。

茶与文人的关系密切,许多文人写过茶诗。

如唐代卢仝写过著名的《茶歌》,宋代苏轼善于斗茶。

陆游一生爱茶,写了大量的茶诗,被称为“茶诗状元”。

郑板桥写茶联最多。

茶与佛教、道教关系密切,许多高僧都是茶文化专家。

饮茶中包含人生哲理,比如“大理三道茶”,第一杯苦涩,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意喻中年过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代表老年细味人生。

茶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加普及,茶馆遍天下。

茶馆已经成为人们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的现代茶艺更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茶艺的核心是泡茶艺术,基本程序有:

“群鹤沐浴、请君入瓮、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汤色、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

”1990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即第一届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到现在已经召开了七届。

各地还有自己的茶文化节。

茶博物馆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张羽新《文化源流例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个方面,而狭义的茶文化主要指其后者。

B.据《神农百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可见在当时荼与茶是一回事,荼就是茶,茶也就是荼。

C.茶叶的生产远在茶文化萌芽期之前,就开始由四川向全国传播,后来逐步形成了八大茶区,到了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D.随着茶的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唐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它的作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羽的《茶经》开我国茶书之先河,其贡献远非首创,还在于其阐述之系统,记载之全面,介绍之详尽。

B.唐代诗僧皎然的茶道包括了茶礼、茶韵、茶境、茶禅、养生、修身、茶德等,是日本的茶道精神的由来。

C.荣西禅师被称为“日本茶祖”,他两度来华,归国时带回茶籽引种日本各地,推动了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D.有“茶诗状元”之称的陆游一生爱茶,是茶与文人关系密切的代表,在古代就连高僧都是茶文化专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宋代,饮茶的方法由“烹茶法”变为“点茶法”和“泡茶法”,饮茶的器具也推陈出新,瓷窑生产的各种茶具应有尽有。

B.饮茶讲究用水,据说陆羽曾评出天下二十名水,如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等,这些泉水无不“清、轻、甘、洁”。

C.茶艺的核心是泡茶艺术,与“群鹤沐浴、请君入瓮……”等泡茶的基本程序相比,茶的来源、种类及品质则无足轻重。

D.1990年以来,杭州连续召开了七届的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各地自己举办的茶文化节也不断涌现,可以说茶文化方兴未艾。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3分)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屋舍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

穷尽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

责怪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

景象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孰能讥之乎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举匏樽以相属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夫人之相与

D.不出,火且尽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步换景,结构紧凑。

全文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

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B.因事说理,以小见大。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C.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略写褒禅山概况,其中却详记仆碑文字;详写记游华山洞经过,却又略写前洞。

游华山洞心得详,借仆碑抒发感慨略。

D.主旨明确,阐述充分。

本文以游洞为喻,以“深思慎取”为中心,逐层论述,阐明宏伟目标、险远道路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7分)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①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②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①班荆:

班,摊开;荆,荆条,班荆即铺荆于地。

②悠悠:

指一般趋名逐利之徒。

8.诗中是怎样描写朋友们的醉态的?

这样叙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9.“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中的“深味”指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⑵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6分)

光阴

陆蠡

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

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

“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

”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

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

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

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

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

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

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

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

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

“秋。

“秋!

”我微喟一声。

“秋,秋。

”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

”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

”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

却借落叶通知我。

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

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

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

芙蓉花盛开着。

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

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

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

“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

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

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

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

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

“今天是星期一呢!

”便要发愁。

“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

”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

“怎样还不放假呢?

”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

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

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

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

”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

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

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

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

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

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

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

“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

“冬!

“冬。

”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

”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

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

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

C.“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

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D.陆蠡的《光阴》妙“喻”连珠,如作者说飘坠的树叶是“一张日历”,说光阴像“跛脚的鸭子”,说计算光阴的速度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等。

E.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

12.我坐在竹箩里玩耍时,爷爷却来去匆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3.作者看到一枚落叶为什么即刻联想到“秋”?

联想到“逝去的光阴”?

(4分)

14.陆蠡散文风格独特,思想脱俗,技巧超群,请从构思、结构、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第Ⅱ卷   表达题(4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安排了党外领导干部,这支高素质的队伍不负众望,在我省各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B.俗话说得好,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始终相敬如宾,从没红过脸。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D.这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当黄昏降临,我将凭借人为的光明看见外物而感到喜悦,当大自然宣告黑暗到来时,人类天才地创造了灯光,来延伸他的视力。

B.即使当我们聆听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

C.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按材料的重要程度依次往下写,将最为重要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是较次的、再次的,一点一点顺下来。

D.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问题,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这说不清一用来作结,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17.根据上下文内容,把空缺处补充完整,要求结构相似,内容协调。

(3分)

天空是我们认识宇宙的窗口,                 。

窗口是一块天,白云悠悠;窗口是一块地,         。

晴天,我们可以打开窗口迎接晨曦到来。

雨天,              ;雪天,我们可以透过窗口品赏寒梅傲雪。

五、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40分)

莫言在诺奖演说中,讲了好多小时候与她母亲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其中一则是这样的: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

“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读了这则故事,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与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思考感悟,写一个故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加题(20分)

19.请为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指出其结构。

(6分)

①一丘之貉(     )     结构:

          

②针砭时弊(     )     结构:

       

③惟妙惟肖(     )     结构:

          

20.指出下面的古诗所咏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3分)

⑴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       )

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

⑶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       )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蕴含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的句子。

(6分)

花瓶:

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22.依照下列句子,请以“风来了”或者“雪来了”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5分)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着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

 

 

2012~2013学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结业考试试题(卷)

语文(必修2•人教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C(到了宋代达到鼎盛的是茶文化,而非茶叶生产)

2.(3分)D(“高僧”前缺少“许多”限定)

3.(3分)C(“茶的来源、种类及品质则无足轻重”属无中生有)

二、(26分)

(一)(13分)

4.(3分)A(舍,筑舍定居)

5.(3分)B(A疑问副词,难道;代词,与会的人。

B都是连词,来。

C连词,和;动词,结交。

D副词,将要;连词,况且)

6.(3分)D(以“有志”为中心)

7.(4分)

(1)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那里。

(2)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

(二)(7分)

8.(4分)几个老朋友几杯下肚已有醉意,大家酒酣耳热,语无伦次,饮酒也失去班辈次序。

这样叙写渲染了相聚而饮的欢乐气氛,表现了朋友毫无拘束的自然率真的行止,也表现了朋友之间情投意合的友情。

9.(3分)“深味”指诗人在酒饮微醺中,自我意识消失了,更不留恋名利等身外之物,进入了物我两忘、贵贱消失的境界。

所以,他说让追名逐利之徒去迷恋名利去吧,我要在酒中体会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

(三)(6分)

10.(6分)⑴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⑵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⑶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三、(16分)

11.(3分)AD(A“对话描写”应为“心理描写”;D“计算光阴的速度‘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不是比喻)

12.(4分)①爷爷来去匆匆体现了他对光阴的理解和珍视;②“我”一直在玩耍,说明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光阴的重要;③童年是最经不得光阴的年龄,一晃就过去了;④爷爷匆匆的脚步与“我”在竹箩里玩耍形成对比,用爷爷的珍惜时间反衬“我”的不珍惜时间。

(每点1分)

13.(4分)作者是带着光阴意识来看落叶,看秋天的。

因为光阴是沿着春、夏、秋、冬推移的,而人是沿着出生、成长、衰落、死亡推移的人生过程行进的,人生过程与四季过程很相似。

(2分)秋天在四季中的位置正如壮年在人生中的位置一样,所以,秋天到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衰老,容易产生伤感和孤独的情绪。

(2分)

14.(5分)构思:

作者精于构思,这篇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成为和他如影随形的朋友。

(2分)作者牵着“思想”在近郊散步,以和“思想”的对话方式展开文章内容,以思考启发思考,以智慧激发智慧,令人耳目一新。

(3分)

结构:

结构上首尾圆合。

(1分)这篇文章起于“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也终于这句话,强调了光阴的可贵。

(2分)主体部分先用散步的形式引起,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爷爷、父亲和我对光阴的态度和反思。

(2分)

主题:

这篇文章的观点即“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2分)它告诉人们: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这点,他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生命;然而,也只有浪费过生命的人,才会意识到光阴的可贵。

(3分)

四、(9分)

15.(3分)B(A.不负众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B.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C.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D.安之若素:

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16.(3分)C(A.成分残缺,应在“凭借”前加“由于”;B.搭配不当,将“聆听”改为“凝视”;D.语序不当,应是“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

17.(3分)示例:

大地是我们认识万物的窗口  芳草萋萋 我们可以关上窗口聆听冷雨敲窗

五、(40分)

18.(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类 别

内 容

语 言

结 构

一类文

35-40分

中心突出,立意新颖,

选材精当,内容生动具体

生动流畅,基本无语病(病句不超过2个),能用议论、抒情等手法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二类文

29-34分

中心明确,立意较新颖,

选材适当,内容具体

生动通顺,偶有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2个)

结构较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处理得当

三类文

23-28分

有较为明确的中心,立意一般,选材尚可,内容较具体

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3个)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处理较恰当

四类文

16-22分

基本上有一个中心,选材一般,内容不够具体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明显的病句不多于5个)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详略处理欠恰当

五类文

15分以下

无中心,内容空洞或题材荒诞不经

文理不通,辞不达意,病句太多

结构不完整,没有条理,不会分段

附加题:

19.(6分)①hé 偏正 ②biān 动宾 ③xiào 并列

20.(3分)⑴冬至  ⑵元宵(上元) ⑶端午

21.(6分)示例:

树叶:

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钟表:

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蕴含一定哲理1分,句式与示例相近2分)

22.(5分)示例:

雪来了,轻轻地洒落,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像撒了一层淡淡的棉絮,雪落无声,静悄悄的,从来不打扰别人,纯净里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