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54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docx

新型建筑材料在旧城改造应用现状

新型建筑材料在昆明旧城区改造应用现状

 

专业班级:

编制: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9.18~2013.12.6

参考教材:

《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

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目录

1.摘要1

2.概述1

3.文献回顾1

4.研究背景2

5.研究方法2

6.研究范围2

7.什么是新型建筑材料2

8.昆明市旧城改造现状2

8.1翠湖片区的规划和改造2

8.2昆明各区城中村改造现状4

9.旧城改造项目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5

9.1加气混凝土砌块5

9.2纸面石膏板7

9.3硅酸钙板9

10.研究发现9

11.研究目的10

12.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之对策与建议12

12..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12

12.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12

12.3加强产品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12

12.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大型企业集团13

13.研究结论13

14.与本课程的联系13

15.参考文献14

16.心得体会15

16.1小红心得体会15

16.2小兵心得体会16

16.3小明心得体会17

 

1.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需要开发研究新型建筑材料。

结构建筑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也要求高耐久性的材料,新型材料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本文通过网上查询以及相关咨询研究了新型材料在昆明旧城改造项目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建议。

结果表明新型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

得出最终结论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

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新型建筑材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材料的概念以及近年昆明市旧城改造的现状,和在昆明市旧城改造中使用的相关新型材料,部分新型建筑材料的产品性能特点,生产工艺技术,并根据目前的具体实际.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及相关应用技术。

以及关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建议。

3.文献回顾

中国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且逐步走向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建材工业迅速崛起,快速成长,新型建材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功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近五年来,新型建筑材料的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发展。

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上分析,未来20年仍将是经济的高增长时期。

根据对房地产、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势头的预测和判断,到2020年,中国还将建设300亿平方米建筑,新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研究背景

昆明旧城改造成近年发展重点

至2015年末,昆明将建设成为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届时,昆明中心城区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为420万人,用地规模410平方公里。

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以内。

实现旧城改造面积40平方公里。

5.研究方法

主要是网上资料的查阅和相关文献的检索,以及咨询相关人士。

6.研究范围

昆明旧城区改造项目,以及室内装饰装修新型材料和主体结构砌筑使用的新型材料。

7.什么是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建筑结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一般指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已有成功应用并且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建筑材料。

凡具有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建筑材料,均属于新型建筑材料。

即使是传统建筑材料,为满足某种建筑功能需要而再复合或组合所制成的材料,也属于新型建筑材料。

8.昆明市旧城改造现状

8.1翠湖片区的规划和改造

8.1.1基本情况

翠湖作为昆明乃至云南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区域,汇集了国家、省、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

长期以来对翠湖片区的规划和保护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环境日趋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住宅林立,公共空间日益萎缩,空间私有化和封闭化现象突出;二是街区功能不完善,业态杂乱且品质良莠不齐;三是片区内虽文物古迹数量众多,但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四是片区环境和建筑风格各异、色彩杂乱,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组织,导致片区拥堵情况严重,影响整体形象。

针对上述问题,在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五华区委、区政府自去年底以来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调查摸底。

翠湖环路内共有建(构)筑物63幢,总建筑面积约37872.5㎡,涉及产权单位12家,私有住宅217户,主要以居住、商业、办公用房为主。

二是深入研究分析。

区委、区政府先后十余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调研会,专题研究,精心策划。

三是编制完善规划方案。

在2012年2月20日市委专题会议和市政府相关领导专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委托云南省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化《翠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多次沟通、论证及实地踏勘和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不断完善深化规划方案。

8.1.2已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翠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及整治提升规划编制情况。

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五华区相关单位和部门细致梳理了翠湖周边片区内的土地权属、房屋产权和结构类型、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古树名木、重大历史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单位、商业业态、街区现状和交通状况等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2011年12月12日,我区委托云南省设计院开展了《翠湖环路周边街区保护整治与更新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1年12月16日形成了初步方案及成果框架,2011年12月19日五华区委、区政府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2012年1月7日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翠湖环路周边街区保护整治与更新发展规划(咨询论证稿)》,2012年1月11日我区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国家住建部驻昆督察,省、市规划部门,建筑、文保专家,对该方案进行了专家咨询与论证。

与会专家提出了38条意见和建议,一致同意支持五华区对翠湖环路周边街区保护整治与更新发展规划,提出翠湖片区街区比祥云片区街区更适合发展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根据对专家意见和建议的梳理和采纳情况,规划编制单位对规划文本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工作思路,对规划设计方案将按照一个核心规划加六个专题规划的技术路径进行完善。

2012年1月19日后,五华区委、区政府再次听取了汇报后,向市政府陈勇副市长进行专题汇报,并于2012年2月10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论证会,进一步修改完善保护范围、完善规划定位、明确建筑风貌整治及环境景观提升的总体思路、包括灯光亮化设计的总体控制要求。

目前,已委托云南省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本完成《翠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及整治提升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完善了规划定位、建筑风貌整治及环境景观提升的总体思路、以及灯光亮化设计的总体控制要求。

同步编制了《昆明市翠湖景区夜景照明设计规划》和《翠湖片区绿化景观提升方案》。

2012年3月27日,五华区委、区政府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规划编制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完全同意五华区的规划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后报批。

根据规划方案设计,翠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及整治提升分为核心保护区(30.97公顷)、建设控制区(88.28公顷)和风貌协调区(141.31公顷)。

在规划目标和定位上,以科学规划系统保护翠湖及周边片区整体空间格局及真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历史原真性,使其成为展现昆明甚至云南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的博览园。

以规划指导建筑风貌整治及环境景观改造提升,使其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最靓丽的一张经典名片。

通过规划系统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利用的潜力,充实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和精品生活生活服务等产业,提升业态品质,使成为昆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精神领地。

力争把翠湖历史片区打造成为昆明市历史文化核心圈,昆明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新名片,展现文化翠湖、休闲翠湖和靓丽翠湖的风采。

(2)翠湖周边街区“四化”工作情况。

为加快翠湖历史文化核心圈的打造,结合《翠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及整治提升规划方案》,五华区及时制定下发了《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翠湖环路道路景观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五通〔2012〕4号),该方案以“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原则,通过建筑风貌整治、环境景观改造提升、商业业态更新、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城市管理及交通环境优化,打造具有昆明独特文化和特点的休闲娱乐、商业务服务、生活居住的综合历史文化街区,以靓丽、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彰显美丽春城的个性与特色。

8.2昆明各区城中村改造现状

据《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透露,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总数将达382个,到2013年底,全部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需完成整理和收储工作。

  据了解,2012年,五华区将计划完成10个城中村土地拆迁整理、18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盘龙区将计划完成21个城中村土地拆迁整理、5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官渡区将计划完成65个城中村土地拆迁整理、21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2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2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西山区将计划完成7个城中村土地拆迁整理、28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3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度假区将计划完成11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高新区将计划完成2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经开区将计划完成7个城中村土地拆迁整理、2个城中村安置房地块土地交易工作,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封顶断水。

9.旧城改造项目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9.1加气混凝土砌块

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

因其经发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加气混凝土。

性能优点

9.1.1质轻:

孔隙达70%~85%,体积密度一般为500~900kg/m3,为普通混凝土的1/5,粘土砖的1/4,空心砖的1/3,与木质差不多,能浮于水。

可减轻建筑物自重,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综合造价。

9.1.2防火:

主要原材料大多为无机材料,因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并且遇火不散发有害气体。

耐火650度,为一级耐火材料,90mm厚墙体耐火性能达245分钟,300mm厚墙体耐火性能达520分钟。

9.1.3隔音:

因具有特有的多孔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

10mm厚墙体可达到41分贝。

9.1.4保温:

由于材料内部具有大量的气孔和微孔,因而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导热系数为0.11-0.16W/MK,是粘土砖的1/4-1/5。

通常20cm厚的加气混凝土墙的保温隔热效果,相当于49cm厚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

9.1.5抗渗:

因材料由许多独立的小气孔组成,吸水导湿缓慢,同体积吸水至饱和所需时间是粘土砖的5倍。

用于卫生间时,墙面进行界面处理后即可直接粘贴瓷砖。

9.1.6抗震:

同样的建筑结构,比粘土砖提高2个抗震级别。

9.1.7环保:

制造、运输、使用过程无污染,可以保护耕地、节能降耗,属绿色环保建材。

9.1.8耐久:

材料强度稳定,在对试件大气暴露一年后测试,强度提高了25%,十年后仍保持稳定。

9.1.9快捷:

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锯、刨、钻、钉,并可用适当的粘结材料粘结,为建筑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9.1.10经济:

综合造价比采用实心粘土砖降低5%以上,并可以增大使用面积,大大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

9.1.11应用领域

非承重砌块生产和使用最为广泛,体积密度一般为500kg/m3和600kg/m3,主要使用在结构中的填充墙与隔墙,而不承担荷载;承重砌块的体积密度为700kg/m3和800kg/m3,在建筑中经特殊结构处理后承担荷载;保温块的体积密度一般为300kg/m3和400kg/m3,主要用于建筑物保温隔热;屋面板和墙板都是加筋加气混凝土板,根据用途不同,其配筋不同。

加气混凝土制品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高层框架建筑。

多年的实践证明。

加气混凝土在高层框架建筑中的应用是经济合理的,特别是用砌块来砌筑内外墙,已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同。

抗震地区建筑。

由于加气混凝土自重轻,其建筑的地震为就小,对抗震有利,和砖混建筑相比,同样的建筑,同样的地震条件下,震害程度相差一个地震设计设防级别,如砖混建筑在达7度设防,它会受破坏,而此时加气混凝土建筑只达6度设防,就不会破坏。

1975年海城地震时,30余幢多孔混凝土建筑展害轻微,而邻近的砖混建筑则震害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时,北京市白家庄的一栋五层加气混凝土承重楼,自重仅700kg/m2,当时处于地震烈度为6度强的情况下,震后没有出现新的裂缝,而在50m处的四层混合结构的住宅,下部却产生大斜裂缝。

严寒地区建筑。

加气混凝土的保温性能好,它200mm厚的墙的保温效果相当于490mm厚的砖墙的保温效果,因它在寒冷地区的建筑经济效果突出,有竞争力。

软质地基建筑。

在相同地基条件下,加气混凝土建筑的层数可以增多,经济上有利。

加气混凝土主要缺点是收缩大,弹性模量低,怕冻害,因此加气混凝土不适合下列场合,温度大于80℃的环境,有酸、碱危害的环境;长期潮湿的环境,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尤应注意。

9.1.12在昆明的使用情况

在2012年昆明市保障房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力环境下,昆明市墙改节能办将新墙材试点、示范工作与保障房建设有机结合,及时与市住保局对接,投入专项基金,选定海埂路片区约30万平米的公租房项目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示范工程项目。

通过保障房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将开展一系列的墙改政策宣传、新产品推广工作,使新墙材政策深入民生工程第一线。

9.2纸面石膏板

 纸面石膏板有普通纸面石膏板、耐水纸面石膏板和耐火纸面石膏板三种。

普通纸面石膏板是以半水石青和护面纸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纤维、胶粘剂、促凝剂、缓凝剂,经料浆配制、成型、切割、烘干而成的轻质薄板。

护面纸(专用的厚质纸)主要起到提高板材抗弯、抗冲击的作用。

耐水纸面石青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人适最外加剂构成耐水芯材,并与耐水的护面纸牢固粘结在一起的轻质建筑板材。

耐火纸面石青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掺人适量无机耐火纤维增强材料构成芯材,并与护面纸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的耐火轻质建筑材料。

9.2.1规格

普通、耐水、耐火三类纸面石膏板根据棱边的形状分为矩形(代号Pi)、45。

倒角形(代号PD)、楔形(代号PC)、半圆形(代号PB)和圆形(代号PY)五种。

产品规格尺寸:

长度包括1800mm,2100mm,2400mm,2700mm,3000mm和3600mm六种规格;宽度包括900mm和1200mm两种规格;厚度包括9mm,12mm,15mm三种规格。

此外,普通纸面石青板还有18mm厚的产品,耐火纸面石膏板还有18mm,21mm和25mm厚的产品,同时生产厂也可以按需要生产其他规格的板材。

9.2.2技术要求

纸面石膏板的板面应平整,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9.2.3性质

普通纸面石膏具有质轻、抗弯和抗冲击性高,防火、保温隔热、抗震性好,并具有较好的隔声性和可调节室内湿度等优点。

当与钢龙骨配合使用时,可作为A级不嫩性装饰材料使用。

普通纸面石青板的耐火极限一般为5一15min。

板材的耐水性差,受潮后强度明显下降,且会产生较大变形或较大的挠度。

9.2.4在昆明的使用

(1)普通纸面石膏板适用于办公楼、影剧院、饭店、宾馆、候车室、候机楼、住宅等建筑的室内吊顶、墙面、隔断、内隔墙等的装饰。

普通纸面石板适用于干燥环境,不宜用于厨房、卫生间、厕所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的潮湿环境中。

普通纸面石膏板的表面还需要进行饰面处理。

普通纸面石膏板与轻钢龙骨构成的墙体体系称为轻钢龙骨石膏板体系(简称QST)。

该体系的自重仅为同厚度普通能结砖的10%,并且墙体薄、占地面积小,可增大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

墙体内的空腔还方便管道、电线等的埋设。

  

(2)耐水纸面石膏板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厕所等潮湿场合的装饰。

其表面也需再进行饰面处理,以提高装饰性。

  (3)耐火纸面石膏板主要用作防火等级要求高的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如影剧院、体育馆、幼儿园、展览馆、博物馆、候机(车)大厅、售票厅、商场、娱乐厅、商场、娱乐场所及其通道、楼梯间、电梯间等的吊顶、墙面、隔断等。

9.3硅酸钙板

硅酸钙板属新一代“绿色”建材,在优良的防潮,防火性能基础上独具环保功能。

它是以硅粉和钙粉材料为主要基材,以天然木质纤维为增强材料,外掺其它辅助材料,通过流浆成型后,在高温,高压养护生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9.3.1优良的防火性能

硅酸钙板是不燃A1级材料,万一发生火灾时,板材不会燃烧,也不会产生有毒烟雾

9.3.2优良的防水性能

硅酸钙板有极好的防水性能,在卫生间,浴室等高湿度的地方,仍能保持性能的稳定,不会膨胀或变形。

9.3.3强度高

硅酸钙板强度高,6mm厚板材的强度大大超过9.5mm厚的普通纸面石膏板。

硅酸钙板墙体坚实可靠,不易受损破裂

9.3.4尺寸稳定

硅酸钙板采用先进的配方,在严密的质量控制下生产,板材的湿涨和干缩率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围

9.3.5隔热隔音

硅酸钙板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10mm厚隔墙的隔热保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砖墙的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使用寿命长

硅酸钙板的性能稳定,耐酸碱,不易腐蚀,也不会遭潮气或虫蚁等损害,可保证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9.3.6在昆明的使用

主要使用在使用场所商用建筑,商务大厦、娱乐场所、商场、酒店工业建筑,工厂、仓库住宅建筑,新型住宅、装修翻新公共场所,医院、剧院、车站主要用途是墙体、吊顶、地板、家具、道路隔声、吸声屏障、船舶隔舱和风道等工业用板及吸声墙、吸声顶棚、浇筑墙体、复合墙板的面板等领域。

10.研究发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建材工业迅速崛起,快速成长,新型建材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功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

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11.研究目的

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之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强化,需要建造高层建筑,以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和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等部门的办公空间,因此要求结构建筑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

目前主要目标仍然是开发高强度钢材和高强混凝土,同时探索将碳纤维及其他纤维材料与混凝土聚合物等复合制造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

到目前为止,普通建筑物的寿命一般设定在50~100年。

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大型化、综合化,例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设施、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维修困难,因此对其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随着人类对地下、海洋等苛刻环境的开发,也要求高耐久性的材料。

目前,主要的开发目标有高耐久性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防锈钢筋、陶瓷质外壁胎面材料、合成树脂涂料、防虫蛀材料、耐低温材料,以及在地下、海洋、高温等苛刻环境下能长久保持性能的材料。

在大空间建筑中“第五代建材”膜材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它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与基材按照所需的厚度、宽度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粘合而成。

现在它可以发挥极大承载力,构筑灵活大空间,并且具有自然生态美外观。

大深度地下空间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地球表面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类除了向高空发展外,大深度地下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空间。

与超高层建筑相比,地下空间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例如具有保温、隔热、防风等特点,可以节省建筑能耗。

为实现大深度地下空间建设,需要开发能适应地下环境要求的药剂材料、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水之净化剂等。

海洋建筑与陆地建筑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别,为了实现海洋空间的利用,建造海洋建筑,必须开发适合于海洋条件的建筑材料。

海水中的盐分、氯离子、硫酸根等侵蚀作用,使材料很容易被腐蚀而破坏;海水波浪不同地往复作用,对建筑物构成冲击、磨耗和疲劳荷载作用;海洋建筑还要经常受到台风、海啸等严酷的气候条件的作用;建筑在海滩、近海等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其沉降现象也很明显。

这些严酷苛刻的环境下工作的海洋建筑物所用的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冲击性、耐疲劳性、耐磨耗等力学性能,同时还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为实现这些性能,要求开发以下新型材料。

如涂膜金属板材、耐腐蚀金属、水泥基复合增强材料、地基强化材料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需要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

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可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既可以减少固体废渣的堆存量,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省自然界中的原材料,对环保和地球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免烧水泥可以节省水泥生产所消耗的能量。

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混凝土、在施工中不需要振捣,既可节省施工能耗,以能减轻噪音。

建筑材料也有向细微发展的趋势,随着纳密技术和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国外和国内利用纳米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材料,目前主要是纳米Ti02催化生态建材。

利用纳米的氧化分解能力和超薪水作用可制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

随着人类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材料也被人们重视和研发,所谓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破坏、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以及可重复利用性。

这类材料当内部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例如位移、变形、开裂等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在破坏前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智能化材料能够根据内部的承载能力及外部作用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例如吸湿放湿材料,可根据环境的温度自动吸收或放出水分,能保持环境温度平衡;自动调光玻璃,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调整进光量,满足室内的采光和健康性要求。

智能化材料还具有类似于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破坏或受到伤害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

当建筑物解体的时候,材料本身还可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

这类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和自我调节等功能已有初步成果。

随着城市道路、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人行路、停车场、广场、住宅庭院与小区内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