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378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docx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

浅议同安区志愿服务事业

【摘要】近年来,随着同安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

志愿服务事业已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同安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同安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共青团组织如何才能紧扣社会需要、贴近青年需求,把握志愿服务发展的有利时机,融入志愿服务发展大格局,以更好地组织、引导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凸显青年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从而建立健全同安区志愿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共青团组织长效机制

 

目录

一、引言2

二、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征3

三、同安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4

1、服务网络不断健全,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

4

2、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有了新成效。

5

3、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品牌特色有了新突破。

5

四、同安区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6

1、社会各界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到位6

2、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门组织机构,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到位8

3、志愿服务组织后备人才储备不到位10

五、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11

1、公民参与11

2、社团运作11

3、社会支持11

4、政府委托12

5、法制保障12

六、深化同安区青年志愿服务的对策13

1、健全志愿服务组织。

13

2、完善志愿服务网络13

3、普及志愿服务观念14

4、壮大志愿服务队伍14

5、规范志愿服务行为15

6、强化志愿服务培训15

7、争取志愿服务资源16

8、深化志愿服务研究16

参考文献17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5.12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再到上海世博会的几次举国关注的重大事件中,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社会掀起了志愿服务的热潮。

特别是2008年10月,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央文明委牵头,团中央、民政部等部门配合,共同建立的志愿服务的新机制,逐渐取得成效。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紧扣社会需要、贴近青年需求,把握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有利时机,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格局,更好地组织和引导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凸显青年志愿工作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和长效机制,是共青团组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征

(1)志愿者(Volunteer),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2)志愿服务(VolunteerService),也叫志愿工作,指任何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3)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Humandevelopment)、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公民、公民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精髓。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指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自愿、非酬和利他是志愿服务的三要素,而志愿者特征包括志愿者活动是无偿,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自我成长的收获(助人自助);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三、同安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上下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的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团区委的正确引导下,志愿者服务相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奋勇拼搏的结果,也包含着广大志愿者勤奋工作和积极奉献。

概括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

一是服务网络不断健全,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团区委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所构建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架构,成立了厦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同安分会,在镇、街、机关、学校和企业等直属团委设立了40多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在基层团支部成立150多支各具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小队,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区性青年志愿者组织网络,全区青年志愿者累计达1.2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2036名。

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为文明城市创建、推进社会公益服务和服务重大活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我区青年志愿者从属于厦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同安分会,该协会可以利用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的地方组织开展活动,能动员全区青年参加志愿活动。

因此,我区青年志愿者具有非常大的组织力量。

二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有了新成效。

我区青年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青年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由此形成的一批重点服务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团组织开展了“一助一”(多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保护母亲河、植绿护绿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春辉映夕阳红”助老行动、“社区周末公益日”、“平安志愿者行动”和“小康路上团旗红—青年志愿者文明导游行动”等青年志愿者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紧抓“学雷锋纪念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法制宣传日”、“禁毒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月、服务周活动,近3年来,全区累计近10万人次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行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庆花车巡游、青岛啤酒节、海峡两岸(厦门同安)温泉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中,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展示了良好形象;在植树造林、中日青年合作、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团区委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是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品牌特色有了新突破。

我区始终将青年志愿者工作纳入团建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志愿者的管理组织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的新办法,实行志愿者关系由一个团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团组织或志愿者组织活动,拓展志愿者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空间”。

探索实施“一元管理,多元活动”的志愿者管理模式,为志愿者提供参加志愿活动的方便,极大调动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

以各镇(街、场)团组织为阵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团一品一特色”活动取得新突破,如成功打造洪塘镇“乡村青年文化节”、莲花镇“青年志愿服务”、祥平街道“进城务工青年才艺赛”等活动品牌。

四、同安区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区青年志愿者行动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和青年群体也发生了剧烈变化。

然而,管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传统思维、方法和措施没有随之改进,且其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我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出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不到位:

一是社会各界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1)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志愿服务是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高尚事业。

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同是激发人们参与服务的内因。

但客观上由于我区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晚,志愿精神还没有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其他人员较少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志愿服务认识、理解不够,不支持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

比如,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义务劳动,不过是学雷锋活动换了个名称;认为志愿服务是单向的付出,甚至理解为个人为社会做出的“牺牲”。

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误读,使人们对志愿服务或者漠不关心,或者敬而远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志愿服务的认同。

尤其是青年志愿者本身承载着较重的学习、创业和家庭的压力,相对于老年志愿者来讲,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成本是比较高的。

由于志愿服务不可避免地要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矛盾,因此学校、单位和家庭对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社会上甚至还存在一些不支持、不认同的声音,这不利于有效地激励全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事业。

(2)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

一方面,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了解渠道较单一。

公众主要通过电台和电视、海报和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志愿服务事业。

这说明,我区为了把志愿者工作推向深入,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但也暴露出目前公众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主要还停留在“听说”或者“认知”的层次。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强。

由于缺乏对志愿者活动的认可制度,不能有效地激励全社会的参与,因而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强,导致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在中国大量的志愿者并不属于某个志愿者组织,他们的参与是个人的道义行为,所以我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各类活动,为公众创造各种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机会,这是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必要途径。

(3)志愿服务缺少广泛稳定的社会支持。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各方面都支持和参与的重要的公益事业。

从国外的经验看,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过程成本的支持,鼓励志愿者专心开展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活动,才能够让志愿服务有持久生命力。

志愿经费一般由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捐赠、资助。

但在目前,我国多数青年志愿者组织更擅长利用各种渠道争取政府的支持,而不善于主动开拓融资渠道。

比如我区志愿服务的经费保障,团区委习惯寻求财政、文明办等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捐赠和资助极为有限。

甚至一些领导还会偏颇地认为搞志愿服务,就不需要经费的支持,事实上如果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志愿者服务人、帮助人的同时,不仅需要奉献时间精力,而且承担所有交通成本、服务成本、交流成本等,最后可能难以长久坚持。

二是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门组织机构,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到位

(1)志愿服务缺乏专门组织机构。

首先,我区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出现志愿者多头管理、重复统计和工会、妇联、民政等部门分别开展志愿服务等管理弊端。

其次,志愿服务没有形成合力,并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我区缺乏强有力的专门组织来规范管理社会上活跃着的各种类型的志愿者(诸如:

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科普志愿者、义务献血志愿者和工会志愿者等等)。

最后,团组织无法独自协调众多部门有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党政政府有关领导以及社会公众主观认为志愿者就是共青团一家组织的事,开展志愿者活动就找共青团组织。

这虽然是对团组织工作的肯定,但实际上共青团组织无法包办原属于第三部门职责的志愿服务。

尤其在起步阶段,志愿服务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行政力量加以推动。

(2)志愿者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专门组织机构的缺乏导致志愿者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区的志愿服务主要由团组织倡导,政府部门的介入相对还比较有限,因此志愿服务在社会上的号召力不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被重视。

例如:

我区现有的志愿者队伍,多数是通过各级团组织统一组织号召的。

注册青年志愿者队伍数量总量不大且缺乏稳定性,从人员构成来看,注册志愿者中机关企事业和学生占主体。

随着学生就学就业情况的变化,注册志愿者队伍随时面临流失队员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正逐步积累,因此青年志愿者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都亟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

 

(3)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不充分。

我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扶贫帮困、平安文明创建、大型活动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但客观上,这些活动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比较侧重于“轰动”、短期效应,而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技术含量也较低。

服务项目受局限,缺少面向基层、小型长效、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社会各领域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需要大量志愿者来提供服务,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所能提供服务的领域却有较大的局限性。

这一方面体现在自身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范围还不够广,还没有涉及到一些社会层面和领域;另一方面,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

我区志愿服务中仍存在着“有服务者,无合适服务对象”和“有服务对象,无服务者”等现象,这表明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有效连接不够,志愿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

三是志愿服务组织后备人才储备不到位

同安辖区内没有高校,仅有两家大中专职业院校。

相比高校较多的地区,我区志愿服务的青年资源素质基础较差,因此我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无论是在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知识水平、参与活动的时效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同时,青年志愿组织的大部分管理者是由各级共青团干部兼任的,而团干部的流动性较大,这给管理队伍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往往一名管理者刚对志愿服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就离开了团的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很大冲击。

此外,大部分管理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具备管理志愿组织的经验,只是机械地将政府部门的一套管理办法照搬过来,甚至有的管理者自身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就有偏差,这就势必影响组织能力的提高。

反观志愿服务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均有一支素质较高、专业性强的管理者队伍。

五、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志愿组织及其运动是美国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调节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志愿服务工作源远流长,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历史的缩影。

美国志愿服务的经验及其借鉴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民参与,美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程度非常高。

他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回报社会的理念,1999年,美国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的26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百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

这些“不计报酬的报酬”价值超出了美国家庭住宅建设的支出总额,大概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两倍。

二是社团运作,据统计,美国的社团总数在1990年初超过100万个,美国也因此被称为“社团组织的国度”(associationland)。

美国的志愿组织完全是社团化运作的。

遍布全国的志愿者队伍除了有人,还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本,如独立的财源、社会资源、影响力等。

美国的志愿服务并不是光靠一腔热血、一片好心,它还有完善的的组织和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美国志愿者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许多志愿者组织对各项活动的安排具体而细致。

三是社会支持,美国志愿服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大多数美国家庭的捐款平均占家庭收入的22.2%.据有关统计资料,1993年美国73.4%的家庭都作过捐助。

各种企业、教会等也乐意捐助志愿活动,成立了许多公司基金和科学文化福利基金。

同时,媒体对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开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大众媒介将公众对志愿服务需求和支持的愿望广为传播、积极宣传,最终引起官方和其它机构的重视。

  

四是政府委托,虽说志愿服务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与政府部门毫无关系。

美国各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资助数额巨大,占志愿服务资助来源的43%以上。

以1998年为例,当年志愿组织收入总额6214亿美元,其中2500亿美元左右来源于政府的资助。

志愿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主要有3种运作方式:

一是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志愿组织的服务;二是政府委托志愿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工作。

政府负责决策、拨款和调控,制定具体目标、标准等,由志愿组织具体运作,政府负责监督;三是以公私合营形式设立基金,如儿童发展基金、医学研究基金等。

这些基金由政府或企业出资设立,并向社会募集资金。

五是法制保障,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

他们既制定专门的志愿服务法,又在其他法律中设置有关支持志愿服务的条文。

美国制定的《志愿服务法》主要包括了3大计划:

全国反贫穷志愿服务、志工计划,以及志工协助小型企业暨动员商界人士加强参与志愿服务计划。

同时,顺应时代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修改。

  

六、深化同安区青年志愿服务的对策

针对实践中困扰我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难点和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八项对策建议:

一是健全志愿服务组织。

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区委区政府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成立文明办、民政局、工会、团区委、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共同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

二是完善志愿服务网络。

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的建设,努力形成完善的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网络。

加快我区志愿者联合会会的建设步伐,尽快由文明办牵头成立同安区志愿者联合会,我省2003年颁布的《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指出:

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活动接受共青团组织的指导。

建议将联合会的秘书处设在团区委,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以区志愿者联合会为龙头,完善区、街道、社区(农村)志愿服务三级网络体系。

改变以前各部门分别开展志愿服务的做法,加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统一管理,切实形成全区志愿服务合力。

各级团组织要发挥好作为联系党委政府和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履政府管理服务青年职能和第三方非政府行为的契合点,倡导志愿服务。

三是普及志愿服务观念。

首先要引导社会舆论,促使政府、企业、公众形成对志愿服务的全面认识。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时期,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作用及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从帮助困难群体到加强邻里互助,从维护社区治安到治理社区环境,从保护文化遗迹到推动文明发展,从辅助政府事务到建设公民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需要倡导志愿服务,这样既节省资源,又帮助到有需要的部门、团体和人士,还提供自我体验和教育的机会。

各级党政部门、各类社会机构都应该将发展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给予高度的重视。

其次要普及志愿精神。

社会现代化需要公民志愿精神的支持。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我们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志愿精神,使广大公民认识到支持、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首先,争取志愿服务立法,扩大志愿者的年龄范围,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士都能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方式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体系,让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同时依托共青团的各类培训基地,针对青年志愿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系统培训,确保青年志愿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是规范志愿服务行为。

志愿服务事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规范化建设。

要大力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注册志愿者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

要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建设一支以注册青年志愿者为骨干、规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队伍呈稳定化趋势发展。

贴近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实际,探索灵活便利的注册方式,不能让志愿者注册了却没事干。

同时要对注册志愿者实行“一人一号一证”的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和认证工作,为志愿激励提供可靠依据。

六是强化志愿服务培训。

要针对弱势群体需求对志愿者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出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符合社会需要的志愿者队伍。

同时也要针对志愿者的专长和爱好进行培训,使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能锻炼一技之长,既能保证志愿服务水平,又能为志愿者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锻炼和帮助。

  七是争取志愿服务资源。

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资金的缺乏成为制约其开展服务活动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制约了志愿组织的建设、人员培训、长期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的实施。

从美国的情况看,对志愿服务的资助43%来源于美国的各级政府。

因为政府必须服务社会,但如果政府直接从事相关服务的话,运作的成本高,机构行政消耗大,容易引起官僚化、“行政病”,从而导致效益低,所以,他们提出要利用“来自民间的帮助”,通过资助吸引志愿团体协助政府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探索以政府资助为主,企业、个人资助为辅的志愿服务资金支持网络,有利于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完善。

同时还要争取在税收制度中增加支持公益资助的条文。

  八是深化志愿服务研究。

科学认识是实践发展进步的指导。

由于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使得理论指导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

必须争取政府、企业、社会人士的支持,联系和凝聚省内一大批热心志愿服务研究的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组织他们与志愿者交流沟通,了解实际、发现特色、探寻规律、预测趋势、指导行动。

特别是探讨作为志愿服务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志愿服务应该如何不断自我改革和创新,长久保持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旺盛活力。

另外,借助研究成果提炼的观念,作为志愿者培训、交流的教材,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提高志愿者的素质,从而使志愿服务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

2、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4、福建省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福建社科院课题组

5、周长奎同志在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7、南昌青年志愿服务现状调研分析

8、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组织动员工作探析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9、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志愿服务分析报告

10、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