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28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

山西省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1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B.F2性状分离比为3:

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故C正确。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数目太少

B.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C.染色体发生变异

D.血红蛋白的某个氨基酸发生突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即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改变,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密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B.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C.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D.mRNA上的GGC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而mRNA上没有碱基T,A正确;由于终止密码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所以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B错误;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C正确;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mRNA上的GCA在高等动、植物细胞内决定着同一种氨基酸,D正确。

4.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噬菌体的糖体B.细菌的拟核

C.噬菌体的基质D.细菌的核糖体

【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噬菌体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后,DNA进入细菌内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

所以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场所在细菌内,噬菌体外壳成分为蛋白质,再结合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就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

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所以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将其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女儿,则女儿全部发病;患者的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双亲之一,所以其双亲至少有一个患者;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

考点:

考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6.对下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a——质粒RNAB.b——DNA连接酶

C.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d——外源基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代表质粒DNA,故A错误;b代表限制酶,故B错误;c代表DNA连接酶,故C错误;d代表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中心法则”是指

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B.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答案】C

【解析】中心法则图解为:

,可见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在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的传递过程,故选C。

8.有关双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

1

C.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

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

【答案】B

【解析】YyRr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A错误;F1能产生四种精子,比例是1:

1:

1:

1,B正确;F1产生的精子数量多于卵细胞的数量,C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注意:

同种雌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

9.实验室里,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小明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甲桶内的1个D小球丢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丢失一个小球对本实验没有任何影响,继续实验

B.可去掉乙桶内的一个D小球,确保甲、乙两桶内的小球数最比为1:

1,继续实验

C.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改为D小球,继续实验

D.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去掉,确保甲桶内D:

d之比为1:

1,继续实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尤其是模拟对象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以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每只小桶内的D、d两种小球分别模拟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甲、乙两桶内摸出的小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要保证实验结果准确,一是每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数量要均等,体现杂合子F1产生的配子D:

d=1:

1,二是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以实现理论值和实际值接近,减少实验误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实验中模拟对象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以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现梳理如下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

1)实验中模拟对象的对应关系:

甲、乙两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每只小桶内的D、d两种小球分别模拟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甲、乙两桶内摸出的小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

2)如何减少实验误差以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在每次抓取统计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2)抓取统计的次数要足够多,才能减少误差,实际值才接近理论值。

3)自然条件下,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一般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故两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相同。

10.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

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

设①③细胞都处于姐妹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D.②有姐妹染色单体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①表示有丝分裂分裂过程,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所以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B正确;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C正确;②是经过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而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时期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再结合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准确判断出①③处于后期。

11.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C.可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

A、由于噬菌体的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没有RNA,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由于检测放射时无法检测是32P还是35S发出的,所以如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则无法确认何种物质注入了细菌体内,因此要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所以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再用含32P的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

D、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所以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

B.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2.科学家将甜椒种子送往太空接受辐射一段时间后,在地面种植和筛选,培育出大果实的“太空甜椒”,这种这种方法称为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科学家将甜椒种子送往太空接受辐射一段时间后,由于辐射诱变,使植物出现基因空变,再通过地面种植和筛选,培育出大果实的“太空甜椒”。

因此,培育出大果实的“太空甜椒”的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故选A。

13.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

A.22对常染色体+XYB.23对同源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XYD.44条常染色体XX

【答案】D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说成“22对”,也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A错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而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为44条常染色体+XX或44条常染色体+YY,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还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中“对”表示含有同源染色体。

14.下图是人体细胞中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ATP等

C.图中①和②在分子组成上是相同的

D.如果①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答案】C

【解析】A正确,图示过程表示以DNA的一条链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它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B正确,转录合成的是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转录还需要酶(如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消耗ATP;C错误,图中①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表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在分子组成上不完全相同;D正确,如果①发生改变(即发生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15.一般情况下,下列不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

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D.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可产生2n个DNA分子,A正确;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为2n,B正确;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C正确;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n,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频率很高

B.基因突变是指mRNA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C.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错误;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和外因(外界诱发因素),因此在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生物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如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C.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D.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一对等位基因Aa遗传,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A错误;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同卵双生姐妹间的基因型应该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性状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可能是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C错误;YyRr自交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8.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

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D.可能是男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有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缺失,而导致该基因丢失,A正确;甲的基因型为AaB,缺少一个B或b基因,很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即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的减少,B正确;基因突变只会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的数目并不会减少,C错误;该基因如果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则在男性个体中也只有一个基因,D正确。

考点:

本题通过异常的基因型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考生要能够明确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并不会改变,只是产生新基因。

19.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C

【解析】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时间最长,细胞数目最多,A正确;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的二倍体细胞和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四倍体细胞,B正确;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液可以杀死细胞,故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考点定位】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理解不清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6个问题

(1)选材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试剂及用途

①卡诺氏液:

固定细胞形态。

②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使染色体着色。

③解离液: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3)根尖培养

①培养不定根:

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

②低温诱导:

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固定:

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

(5)制作装片:

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6)观察:

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20.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可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增加配子种类数

【答案】C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B.体细胞中含冇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必定是多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四倍体马铃薯花药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含有2个染色体组成的单倍体

【答案】D

【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途径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不一定是多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多倍体;若该个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B错误;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四倍体马铃薯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点睛】解答BC选项,关键能理清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判断方法如下:

22.将一个用15N标记的、含156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4次,已知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750个,则

A.复制完成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有1500个

B.具放射性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C.复制完成后,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占1/15

D.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150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亲代DNA分子含有15N标记,含有156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腺嘌呤750个,由于原料中无放射性标记,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结束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数目不变,仍是750个,故A错误;具有放射性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故B错误;复制完成后,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为2个,不含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为14个,所占比例为7/8,故C错误;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为1560—750=810(个),复制四次后,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810×(24—1)=12150(个),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2、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选育;

3、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好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2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是种群会因为个体的繁殖依然存在,由此基因库也会因个体的繁殖代代相传,C正确;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D错误。

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

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B

【解析】病原体的抗药性是在接触病原体之前就已经产生的,药物只是对病原体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A错误;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的结果,但它们之间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一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

红眼(T)对白眼(t)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果蝇为__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果蝇。

(2)该果蝇有常染色体____________条,属于____________倍体生物。

(3)该果蝇的一个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____________种具有生理功能的配子。

(4)图中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T与t在遗传中不仅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还属于____________遗传。

该红眼长翅果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

(1).雌

(2).6(3).二(4).1(5).自由组合(6).伴性(7).BbXTXt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果蝇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该果蝇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属于雌果蝇。

图中有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此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为雌性果蝇。

(2)图中有8条染色体,最后两条是性染色体X,其余6条是常染色体,根据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有2条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