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253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docx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探究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海葵图片。

(PPT2)

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

阅读分析教材P3~5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二:

阅读分析教材P4~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三:

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观察与思考:

观察水螅或观看水螅捕食的录像,讨论问题。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PPT4、5)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腔肠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它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PPT6、7)

教师点拨:

腔肠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

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

探究点二 用放大镜观察涡虫。

它的体形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体形有什么优势?

扁形动物的体壁与腔肠动物有什么区别?

(PPT8)

教师点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其它常见的扁形动物: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腔肠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PPT9)

日本的血吸虫是怎样传播的?

(PPT10、11)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

你知道了什么?

会解决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区别。

(PPT12)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13)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7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14)

2.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15、16)

3.巩固训练二: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

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

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思考预防的方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小结:

作业:

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

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三、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四、探究新知-----实验

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纸上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考分泌的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壁呼吸。

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滑、润湿的粘液。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常见的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蚂蝗)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作为饵料

(2)医学药物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蛔虫

1、蛔虫的形态结构:

2、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细长,呈圆柱状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有口有肛

二、环节动物:

代表蚯蚓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呈圆筒形

②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

③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同学们喜欢贝壳吗?

你认识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吗?

(PPT2)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

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

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哪些是软体动物?

它们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PPT4)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软体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PPT5~13)

教师点拨:

它们生活在水中或者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不分节,多数具外壳。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它对人类有益也有害。

探究点二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的图片,完成表格。

(PPT14~16)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昆虫有什么特征?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

(PPT17)

教师点拨:

昆虫的特征:

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通常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它节肢动物。

(PPT18、19)

节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PPT20、21)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

你知道了什么?

会解决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什么?

2.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22)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17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23)

2.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24、25)

3.巩固训练二: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

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四节 鱼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鱼骨骼图片,观察脊柱,提问:

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

哪些动物没有?

(PPT2)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

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

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想一想,议一议:

观察教材鲫鱼的骨骼。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

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

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探究点二 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

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两大类。

讨论:

你知道有哪些淡水鱼品种吗?

探究点三 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鲫鱼的体表,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将鱼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如何运动的。

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鱼有什么特征?

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PPT4~14)

教师点拨:

(1)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鱼鳃里面有丰富的血管,每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饲料或饵料、科研。

(2)经济:

养殖业和捕捞业。

(3)文化:

年画、格言、成语。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

你知道了什么?

会解决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15)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24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16)

2.巩固训练一: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二:

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四节 鱼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鱼骨骼图片,观察脊柱,提问:

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

哪些动物没有?

(PPT2)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

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

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想一想,议一议:

观察教材鲫鱼的骨骼。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

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

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探究点二 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

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两大类。

讨论:

你知道有哪些淡水鱼品种吗?

探究点三 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鲫鱼的体表,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将鱼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如何运动的。

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鱼有什么特征?

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PPT4~14)

教师点拨:

(1)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鱼鳃里面有丰富的血管,每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饲料或饵料、科研。

(2)经济:

养殖业和捕捞业。

(3)文化:

年画、格言、成语。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

你知道了什么?

会解决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15)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24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16)

2.巩固训练一: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二:

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六节 鸟

1.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

重点: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讨论交流:

观察这些鸟的图片,你知道有关鸟的成语和诗句吗?

(PPT2)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

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

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观察教材大山雀、丹顶鹤、金雕、啄木鸟、野鸭的图片,完成表格。

(PPT4~6)

探究点二 想一想,议一议:

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PPT7~17)

教师点拨:

(1)体型;

(2)视觉;(3)肌肉;(4)骨骼;(5)消化系统;(6)循环系统;(7)呼吸系统。

鸟具有飞行能力,不仅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例如:

体呈流线型,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

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飞行负担;消化能力强及时提供能量;食量大,提供足够的有机物;呼吸效率高,气囊减小身体比重、保护内部器官;骨骼轻、薄、中空、坚固——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体表被覆羽毛保温、保护;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

鸟的主要特征:

(1)体表覆羽;

(2)前肢变成翼;(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探究点三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PPT18)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

你知道了什么?

会解决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

(PPT19)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34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20、21)

2.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22、23)

3.巩固训练二: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

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