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09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docx

结题报告范文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

结题报告范文省课题:

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五稿)

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

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时,也带给我们农村教师许多新的挑战。

应该承认,目前农村师资队伍的问题存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堪忧。

比如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后,教育科研能力欠缺、自我发展意识差、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改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这种局面,我省于2005年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目的是全面提升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007年,浙江省决定实施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并将其列入全省教育系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农村教师执教能力,培养农村教师领头人。

顺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结合路桥教育的现状,路桥区人民政府也曾在前几年启动了区名师工程,已初见成效,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共有教师106名,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占67%,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积极性、上进心强,但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和城区学校及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还有一段距离。

本课题申报时,我校教师在区内各类评比中获奖比例如下表:

区教学大比武

二等奖以上

区优质课评比

二等奖以上

区教坛新秀

区学科带头人

区名师

3%

4%

0

0

0

从上表可见,目前我镇高层次、学术型的教育行家称得上区级名师的一个也没有,再加上学校原先培养的一些好苗子又不断地向城区小学流动,使我校的名师培养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无法和一流的

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区内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家长所满意,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与威望。

就路桥区范围来说,他们包括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名师名校长,师德标兵、各类教育模范,甚至包括教育专家等。

三、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全镇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

2、通过名师校本培育,促使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全面提高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制订并出台一套比较完善的名师培训制度。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名师培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探索以教师个人为操控主体,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

2、农村小学名师培养的策略研究。

即研究由教师的外部组织、团队比如学校、研训机构、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策略,是对教师成长为名师有较大推进作用的措施与办法。

四、研究措施

(一)建章立制,完善名师培养的机制

名师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是环境支持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结果,而我校地处农村,相对城区小学来说,经济条件落后,缺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近几年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流失异常严重,造成名师培养的后备力量极度缺乏,也严重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发展。

因此,课题研究一开始,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何留住目前的和今后培养好的“准名师”们。

1、为名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1)物化环境的建构

我校自04年搬至新校舍后,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硬件设施,在农村小学来说都堪称一流,05年还被评为“省1类标准化学校”。

在原有的基础上,两年来,我们继续积极改善校园的物化环境,强化厅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的基本建设,让校园的每一处的物化环境都充满教育意义,净化师生心灵,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

与此同时,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更新教学设施,为每个教室添置多媒体设施,配置电脑、实物投影、大屏幕,音响等,为教师专业化、名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2)心理环境的建构

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责任心、归属感、服务精神、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心等。

而老师们的心理环境是由学校管理者的领导方式、管理方法、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相互间的影响的。

我们主要从民主的领导作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崇高的进取精神等方面努力构建学校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一,建立服务型领导班子。

校长以“人性化管理”为治校原则,以“决策、激励、服务、反思”为自己的职责,并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管理,在周前会上与老师们敞开心扉谈做人,谈为师,谈理想,激励老师们不断进取。

第二,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学校积极倡导、鼓励教师之间要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三,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新课改理念的宣传者,实施者和带头人。

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激励着,引领着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完成每一阶段课改任务而甘心努力工作。

2、建章立制,激励名教师的迅速成长

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中,我们综合运用组织、计划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各项制度,使学校形成目标管理的统一体,实现预期工作目标,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名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1)完善选择和认定机制。

学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认真制定选拔程序和认定规划,确保选拔工作操作规范,真正使教师队伍中公认的教学科研能手脱颖而出。

每次确认各级名师资格时都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对确定的名师培养对象实行分级管理——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共同管理、动态管理,制订并出台《新桥小学教学大比武评选条件和办法》、《新桥小学教坛新秀评比条件和办法》、《新桥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法》、《新桥小学名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每年组织评比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相应的津贴。

(3)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每年投入名师奖励资金,用于各级名师奖励。

在今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更争取到镇政府的力量,镇政府于2009年9月出台了《新桥镇教育工作奖励办法》,办法中对名优教师应享受的津贴标准和履行义务都由明确规定。

另外,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学习考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切实提高广大教师与名师工程的积极性。

(二)制定名师培养规划

1、选拔确定名师梯队培养对象

在确定培养对象方面,我们采取个人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由教师按照自身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申报相应级别的名师,然后由学校组织评审组按照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教科研实绩等确定不同级别的培养对象,规划既考虑到我校名师培养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又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注重激励性,激发教师内在的发展愿望,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地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名师成长之路上享受职业幸福。

经过我校名师培育领导小组的反复审核与慎重思考,我们在课题申报初确定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

2、教师个人制定“专业成长自我设计方案”

确定培养对象之后,我们本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平台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教师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并为培养对象设计了一份“专业成长自我设计方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2008——2010学年的成长作一长远的规划。

表格除填写教师基本情况外,还要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所处环境对原有的专业素质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

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制定“发展定位”和“年度目标”,以及罗列促使自己成长的具体措施及外部支持,这里的外部支持主要是指学校层面能提供给教师的帮助,如培训或者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

3、建构名师梯队培养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依照区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全力建构并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在名师的培养上,根据不同对象分5步进行。

呈现如下表:

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德育能手→学科带头人

名师

(1)新苗培养

对三年内新分配的教师,我们通过师徒结对对他们进行辅导,规定每两周相互听课一次,在新教师上课前,要与指导老师进行课前研讨,并请指导老师在教案上签名,然后再上课。

此外,还定期对这些新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培训和课堂调研,每学期组织一次新教师专题研讨会活动,让新教师上课并进行研讨反思,再安排指导老师作相应学科的专题讲座,内容范围定为,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这样安排对新教师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由业务部门从中选拔苗子,为组建语文、数学新苗班、青研班孕育土地。

(2)教坛新秀的培养

通过听课、评课等手段,我们在工作三年以上,八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把教学方面比较优秀的语文、数学老师组织成“青研班”,另外新教师中的好苗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也被吸收进“青研班”。

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研,每次教研内容,执教者和其他组内成员事先都要备好课,进行第一次研讨,通过第一次研讨确定教案,再通过试教、评课、反思交流,确定第二次教案,并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点拨。

其中语文“青研班”还在我校的校园网中开辟了“教学论坛”这一阵地,青研班成员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教案,并对研究课进行反思、跟帖,研讨氛围特别浓郁。

两年来,青研班成员得到了省名师蒋小彩、罗俊荣、王秀琴、张素贞、杨福增等老师亲临课堂指导教学,并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两年来的试验,青研班成员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教研气氛浓厚,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

此外,学校还为他们搭建教科研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为教坛新秀,并力争在三至五年中使教坛新秀这一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

(3)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手的培养

在教学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中加强反思性学习,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手。

教学能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积极承担公开课;积极承担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到各完小支教并承担讲座;积极承担培养、指导新教师的任务。

德育能手要求在教学上比较出色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良好的师德师风;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表现出色,;积极撰写德育方面的论文。

(4)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在原有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研究性学习着手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对本科知识具有一定的造诣。

课堂教学效果、成绩,以及本学科各类竞赛在全区名列前茅。

第二,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一整套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第三,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并具有指导其它课题的研究的能力。

第四,积极承担公开课,撰写论文,能开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讲座和指导。

第五,积极承担指导新教师和同组教师的业务,并能起到核心作用。

(5)名师的培养

在前面的基础上培养名师,名师除了具备学科带头人的条件外,还应具备:

第一,要有积极探索、敢于实践的进取精神,对所教学科有明显、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教学思想和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介绍和认可。

第二,至少有2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论文在较高级别评比中获奖,公开课得到有关行家的肯定。

第三,能培养1—2名有一定影响的青年骨干教师。

(三)构建名师成长平台

1、建构学习平台,提升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此,学习就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我们充分发挥天、地、人、网络系统的优势,注重培训的网络化,具体采用了“自学、集中学、外出学、专家引领”的方式为名师成长搭建学习平台。

(1)在自学上,首先要求教师读书。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教师练好“内功”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教师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必须的积累。

在读书上,除了学校定期订阅一些杂志,购买补充一些书籍发给老师阅读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每学年除阅读一些教育杂志外,还必须读完三本教育专著。

其次,学校还要求教师围绕三个有数为自己挑选学习材料,即对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及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对所教学科的学习现状与实施新课程的困难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校每一阶段的课改重点心中有数。

教师结合学校总体要求,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

并在每学期期末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体会,从课题申报至今的两年时间内,我们已经汇编了3本《书香校园书香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

(2)在集中辅导上,我们遵循“按需培训”的原则,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对学校教师的现状做一次全面、真实的了解,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时对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

两年内,我们共组织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计算机培训、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等50多场。

(3)提供学习、参观与考察的机会

教师外出听课、培训、考察也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我们农村小学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为了创造机会,为避免“眼睛向内”小本培训带来的弱化,学校多次与区教研室、教科研等部门联系沟通,争取名额,使名师梯队培养对象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立项、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听课学习、短期培训、挂职学习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除了派老师到各级、各地、参加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外,我们还选派名师梯队培养对象参加挂职锻炼、“领雁工程”培训。

第一,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

新课程教育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备创新的教学意识。

在这方面,许多省内外的名校无疑是走在教学的最前沿。

路小是我区的龙头学校,为感受名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我们先让新苗和教坛新秀的部分成员走进路小,跟路小的名师结对,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培训。

我们还制定了师徒结对工作细则,使他们在培训中有目的,有任务,同时也有压力,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同时,我校又派出了校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的部分教师远赴杭州崇文试验小学和上海建平试验学校、哲商小学等名校挂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感受与众不同的名校风采。

到目前为此,已有15位教师外出挂职学习。

这项工作我们将持续做下去,使更多的骨干教师能接受省内外名师或特级教师的指导,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

第二,参加各级“领雁工程”培训

实施“领雁工程”是省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项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共派出了8位骨干教师。

其中,省级1人,市级1人,区级6人。

第三,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各路名师莅临指导。

区教研员——罗俊荣、蒋小彩老师,省名师——杨福増、张素贞、王秀琴、孙小平老师,市名师——林红珠、王相春老师,区名师——洪丽敏老师都曾亲临我们学校,为我们的活动增色不少。

自0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更将名师的这种引领范围扩大到市外,在先后举办的“名师引领,简约课堂——商都之秋”、“名师伴我行”等大型教研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谭淑云校长、王叶频、钱红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和丁杭缨,省名师毕宏辉等老师的倾力指导。

在诸多名师的携手引领下,名师梯队培养对象的业务水平进步很快。

第四,名师讲座

我们借助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百场讲座进校园”这一资源,多次邀请教学专家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教科研、论文、案例写作、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等,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我们还逐渐形成了“专家辅导——自我思考——互动交流”的操作流程,真正发挥了专家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2、搭建教科研平台,提升业务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研究。

教师获得的新的教学观念,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问题研究”,即全体教师都及时将教学中的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教研组,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共性问题,组内进行集体研究解决,并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研究中,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辅导内容,及时对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辅导。

这种形式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满足了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求。

同时,各教研组、课题组长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研究课,并建立了立体互动式的研究网络,即本年级组的基础性教研、跨学科的综合式教研、跨学校的交流式教研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研究体系。

在整个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鼓励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年级组中,主要开展集体备课、教材研究、互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教学策略。

在各学科之间,学校鼓励各科教师间的信息涉取、研究交流,并在组织研究课、汇报课活动中位教师跨学科听课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

两年来,我校除定期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同上一节课”、“家长开放日”、“镇内精品课”“四镇联谊教研”等各层次的教研活动外,还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培养对象提供了更多的教研平台。

由于农村完小的教育科研起步晚,农村教师虽然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从事教育科研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校同样也存在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低,缺乏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缺乏开展教育科研所必须的方法等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这两年内,先后邀请了牟正道、陈大钧、王秀琴等教科研名师、专家作讲座,并进行过程的跟踪指导,在课题的开题、结题论证等过程中加以点评指导,并且推荐教科研骨干教师陈姗姗与牟正道老师结对,学习其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台州市百名教科研骨干牵手农村学校科研活动”市教科所等多位教科研行家的亲临指点,更加速了我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尝试以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并注意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充实课题研究过程。

今年,我们还规定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三年内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除采取名师引领的方式外,还提倡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研究方式运用,尤其是发挥校教科研骨干和年级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尽量使每一个课题组都由一名教科研骨干和年级组组长主持把关,一批青年教师参加,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在共同的研究中提升了整体的科研水平,真正做到了“工作即研究,教学即成长”。

3、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建立反思制度。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她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无法成为一个会研究的名师。

只有在反思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日趋完善。

因此,借助教研和科研两大平台,我们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并将反思性教学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具体做法:

第一,增加反思数量。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怕写反思,认为写反思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经常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规定从以前的一个学期交几篇教学反思到现在的反思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次外出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在反思的量上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渐渐的,教学反思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第二,组织多种形式反思。

除开展教师个体独立反思外,我们还组织教师群体交互反思。

就是对某一教育问题、现象作集体反思,在交流、互动、借鉴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如学校规定了每个月的反思主题,教师结合月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又在学期结束总结之时让教师作出自己的反思,并吧自己的反思相互传阅,相互批注,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思考、感悟,再由学校装订成册,供大家学习交流。

多种形式的反思相结合提高了反思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给名师梯队培养对象压担子,规定这些老师一学期内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案例、教学随感的撰写,并在青研班活动中进行交流,开展自评和他评,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

第四,创设案例、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机会,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

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激起了教师思维火花的碰撞,使教育教学向更合理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到新的高度。

从而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和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让教师在反思改善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

(2)建立教学论坛制度。

学校利用每周周前会的5分钟和青研班活动的时间,定期开展论坛活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思想、经验、成果与感受。

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心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学困生成因及对策”、“问题学生的处理”、“如何写好评语”等专题论坛活动。

参与论坛的教师结合论坛专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人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碰撞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课改论坛为教师的合作交流、展示个性提供一个平台,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的理性检阅。

课改论坛是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分析课改热点,解决课改困惑,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建立骨干教师业务成长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教师的备课,公开课、研究课的教案,学习笔记,优秀论文,交流发言,获奖情况等记录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的资料。

建立业务成长档案的目的就是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加强业务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搭建展示平台,打造名师形象

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深理论水平之外,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教学实践竞赛活动,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我,加快专业成长的速度。

首先,学校为教师的成名成才架设台阶,帮助其不断攀登,脱颖而出。

逐级选拔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逐级推优举能,帮助其站稳脚跟,打响牌子,拾级而上。

两年来,我校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举办了“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等评比活动,上学期还举办了“首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此外,学校还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区级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在逐级推优举能的锻炼下,沈仙春、尚菊红等十多位青研班成员逐渐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区内已小有名气。

为这些骨干教师架梯子,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我们积极为他们创设登台亮相的舞台,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开展送教下完小、教师轮岗、教师风采展等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两年来,学校积极承办与路桥区峰江小学、横街小学及下梁小学等三所兄弟学校联合举办的四镇教学联谊活动和区各学科新课程培训会暨教学研讨会,还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举办了各种大型观摩研讨活动:

如承办了“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观摩活动,举办探索课堂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名师伴我行”牵手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和“名师引领商都之秋”课堂教学研讨会等等。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上,有来自一线的区内外教师,有各县市区的教研员,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特级教师、名师,有些观摩会的人数甚至将近1000人,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次教研的盛会。

在学校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我校的骨干教师们在这些展示平台上,或提供有价值的课例,或作专题讲座,更或者和名师同台献艺,这些研讨会的开展,不但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大了交流面,为以后拓宽校际联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