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94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docx

教科版八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t

盐外初二物理零诊实验特训专题

实验一: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华设计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通过比较a和c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

                     ;

(2)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有关             ;

(3)通过比较a(a)和b(b)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

                    .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

如图所示,我们用手拉弹簧,它就会伸长;用手压弹簧,它就会缩短。

针对影响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因素,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1)猜想:

                                      。

  

(2)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

猜想(合理即可):

验证猜想(必须与猜想对应,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二:

弹簧测力计

3、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

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

表一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

乙弹簧的长度/cm

6.0

7.5

 9.O

lO.5

12.0

13.5

15.O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

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

在拉力相等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

(1)正比 大 

(2)B A (3)将某弹簧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分别施以相同大小的拉力,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  

4、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Δ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______

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

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

应对________(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

.

(1)刻度尺 

(2)①4.5 ②1.8 ③12 ④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增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增大几倍)

实验三:

重力

5、物理研究

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1

比值G/m的平均值/N·kg-1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__;

(2)上表空白处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天平 弹簧测力计 

(2)9.8 (3)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比值不变(或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6、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4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1)400 

(2)2 (3)如右图所示 (4)正比图略

 

实验四:

摩擦力

7、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说明: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分析图甲和图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

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大小成正比。

(3)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      ;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      N

(1)压力  

(2)接触面越粗糙  压力(3)2:

1  0

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A,并使其作           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她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

(3)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将该实验改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

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是                                           。

(写出一条即可)。

(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8 

(2)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3)由于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便于操作(或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等

9、学了摩擦力后,在学校拔河比赛中大家都尽量选穿新运动鞋,军军猜想:

鞋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

于是他找来了两只同品牌同规格的运动鞋进行探究(一只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另一只鞋底花纹磨损较大)。

序号

种  类

重力G/N

拉力F/N

新鞋

5.7

2.3

旧鞋

5.4

1.7

旧鞋插在新鞋中

11.1

4.5

新鞋插在旧鞋中

11.1

3.5

实验步骤如下:

(1)军军测出新鞋的重力如表格序号①、②所示,按照上图14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鞋子在桌面上做        运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填入表中。

(2)将新鞋子换成旧鞋子在同一个桌面上重新实验,测出了重力和拉力填在表格序号①、②中。

由此得出结论:

鞋底花纹越深,与地面摩擦力越大。

兰兰认为他的做法不妥,不妥之处是                                。

(3)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军军采纳了兰兰的意见,将两个鞋子插在对方中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如表格序号③、④中:

对比序号           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

对比序号           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1)匀速  

(2)没有控制变量:

压力相同  (3)③④  ①③或②④

实验五:

牛顿第一定律

10、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如图17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理。

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理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理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理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理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理

(3)伽利略得出:

运动物体

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4)请你再列举一个教材上理想实验的实例:

                                            。

(1)②④①③    

(2)B(3)永远匀速运

动下去(4)真空不能传声

1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利略则认为:

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午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午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

小午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

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3)请将小午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4).推理小车若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

(2)使小车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滑下;

(3)远;小; 慢;                      (4)小车不受阻力,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⑴相同 ⑵木板,摩擦,推理(4)略

实验六:

力的合成,二力平衡

13、某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比较图中(a)与(b)或(a)与(c)可知,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是 法.

(2) 实验中每次都要让弹簧伸长到相同的B点的目的是。

(3) 分析比较图中(a)与(c)中拉力的方向及弹簧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

(1)等效替代;

(2)使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3)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

1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14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1)小车

(2)大小;方向;(3)同一直线

实验七:

压强

1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1)小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法。

⑴海绵的凹陷程度(2分)。

⑵压力的大小(2分);受力面积(2分)。

⑶控制变量(1分)。

16、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⑴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⑵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⑶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⑴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2分)

⑵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2分)

⑶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2分)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实验八:

液体压强

17、“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a)和图__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C (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或种类)有关(或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8、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子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橡皮管破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深度  (3)深度  (4)不可靠  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19、小华家有一个实心金属球,为确定其材料,她决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出金属球的密度。

由于身边没有测量质量的工具,于是她

找来了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

设计了一个测金属球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

请按照他的设计思路完成下列步骤。

(1)将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装入适量的水。

(2)让塑料小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容器内的水深

为H1,如图(甲)所示。

(3)当把金属球放入塑料小碗中,漂浮在液面时,测出容器内的水深为H2,如图(乙)所示。

(4)                                                         

(5)则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4)将金属球从塑料小碗中拿出,放入水中,记下液面的深度为H3;  3分

(5)r金=(H2-H1)·r水 /(H3-H1)  3分

 

实验九:

大气压强

20、小华用注射器制成”估测大气压的值”的装置。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____________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刻度部分的长度;V/l;Fl/V

(2)注射器中必然有少量残留气体,不可能是真空。

 

实验十:

浮力

2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利用一个石块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各个实验。

(1)从图①②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从图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浮力的大小与                 无关;

(3)图⑤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4)该石块的密度为          kg/m3。

(g取10N/kg)

答案:

22、下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4)由③和⑥得出浸没时浮力与深度_______。

答案:

(1)③、⑥(填序号)。

(2)液体密度的关系。

(3)①、③、⑤(填序号)。

(4)无关。

23、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后,小聪和小明和同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猜想,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大家的猜想归纳如下:

猜想1: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1)小聪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选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测出了A、C的重分别为4N、和5N,测量物体B的重时如图甲a所示,则物体B的重是____N;

②图甲b所示的实验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____N;

③比较图甲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

④比较图甲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小明所为了验证猜想3,选用重为4N的圆柱体D,进行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

①图乙f所示的实验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____N;②分析小明的前5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①4.6②1③物体质量无关④aef 

(2)①1②物体在浸没前,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有关;浸没后,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4、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甲的方法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____N。

(2)按如图乙的方法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为____cm3。

(3)用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4)比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答案:

⑴2.2   ⑵20   ⑶0.2   ⑷下沉

实验十一:

杠杆

2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     调。

(2

)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16(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

(3)如图16(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