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繁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55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繁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论语繁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论语繁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论语繁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论语繁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繁体.docx

《论语繁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繁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繁体.docx

论语繁体

論語

學而第一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与!

『3』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

『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5』子曰: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子禽問於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貢曰:

「夫子溫、

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有子曰:

「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

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

「信近於義,言可复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

貢曰:

「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与?

」子曰:

「賜也,始可与言詩已矣,告諸往而

知來者。

『16』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1』子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

『3』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問孝。

子曰:

「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

樊遲曰:

「何謂也?

」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6』孟武伯問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7』子游問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

子曰:

「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9』子曰:

「吾与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儿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

人焉叟哉?

『11』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

「君子不器。

『13』子貢問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14』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

「由!

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子張學干祿。

子曰: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哀公聞曰:

「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季康子問:

「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

」子曰:

「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

不能,則勤。

『21』或謂孔子曰:

「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

政,奚其為為政?

『22』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張問: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

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

八佾第三

『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3』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

『4』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

「大哉問!

禮,与齊奢也,宁儉;喪,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對曰:

「不能。

」子曰:

「嗚呼!

曾謂泰山不如

林放乎?

『7』子曰:

「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何為也?

」子曰:

「繪事后素。

」曰:

「禮后

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詩矣。

『9』子曰: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

足,則

吾能微之矣。

『10』子曰:

「□,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11』或問□之說。

子曰:

「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

『13』王孫賈問曰:

「与其媚於奧,宁媚於U+7AC8,何謂也?

」子曰:

「不然;獲罪於天,吾

所禱也。

『14』子曰:

「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

『15』子入大廟,每事問。

或曰:

「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入大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

「是禮

也。

『16』子曰: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曰:

「賜也!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18』子曰: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9』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0』子曰:

「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1』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

曰: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2』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儉乎?

」曰:

「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則管仲知禮乎?

」曰:

「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

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

而知禮,孰不知禮?

『23』子語魯大師樂,曰:

「樂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繳如也,繹如也,以成。

『24』儀封人請見,曰:

「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於

喪乎?

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26』子曰: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第四

『1』子曰:

「里仁為美。

擇不處仁,焉得知?

『2』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子曰: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5』子曰:

「富与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与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6』子曰: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7』子曰:

「人之過也,各於其党。

觀過,斯知仁矣。

『8』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

『9』子曰: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与議也!

『10』子曰: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11』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

「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子曰: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14』子曰: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5』子曰:

「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門人問曰:

「何謂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7』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子曰:

「事父母几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19』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0』子曰: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1』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23』子曰:

「以約失之者,鮮矣。

『24』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子曰:

「德不孤,必有鄰。

『26』子游曰: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公冶長第五

『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

雖在縲□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3』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4』子貢問曰:

「賜也何如?

」子曰:

「女,器也。

」曰:

「何器也?

」曰:

「瑚璉也。

『5』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

「焉用佞?

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6』子使漆彤開仕。

對曰:

「吾斯之未能信。

」子說。

『7』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從我者,其由与?

」子路聞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

取材。

『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問。

子曰: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

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

也何如?

」子曰:

「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与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9』子謂子貢曰:

「女与回也,孰愈?

」對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

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10』宰予晝寢。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

於予与何誅?

」子曰:

「始吾於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觀其行。

於予与改是。

『11』子曰:

「吾未見剛者。

」或對曰:

「申棖。

」子曰:

「棖也欲,焉得剛?

『12』子貢曰: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

「賜也,非爾所及也。

『13』子貢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14』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1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7』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8』子曰:

「藏文仲居蔡,山節藻□,何如其知也?

『19』子張問曰: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

「忠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焉得仁!

」「崔子殺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

棄而違之。

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崔子也。

』違之;之一邦,則又曰:

『猶吾大夫崔子也。

』違之。

何如?

」子曰:

「清矣。

」曰:

「仁矣乎?

」子曰:

「未之;焉得仁?

『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

「再,斯可矣。

『21』子曰: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2』子在陳曰:

「歸与!

歸与!

吾党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3』子曰: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24』子曰:

「孰謂微生高直?

或乞腌焉,乞諸鄰而与之。

『25』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

之。

『26』顏淵、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

「愿車馬、衣輕裘,与朋友共,蔽之而無

憾。

」顏淵曰:

「愿無伐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