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27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小池》教研教材理解

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小学一年级的一首诗,杨万里的《小池》。

这首诗之所以放在一年级,可能是因为内容显得比较活泼,有很多动植物,字又不是太难,所以考虑放在一年级。

我们现在看到对这首诗的解读,很多老师教案里的理解基本上也是朝这个方向。

  一般来说,都是说这首诗描述了一幅非常生机盎然的画面,然后围绕着“小”字来做文章,一切都是那么活泼,那么有趣,也很美丽,大概就是这样。

我觉得这样理解的话,可能并没有抓住这首诗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所以我们从吟诵和诗教的角度重新来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用的韵是尤韵,是一个比较舒缓的韵,通常表示比较温柔的情绪,或者是比较忧愁的情绪,总而言之,是一种比较缓和、柔和、舒展、舒缓或绵长的格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格律体的,所以我们要记得“长是延展,高是强调”,入声的短促也要关注到,这样我们就首先能够从声韵的角度体会这首诗了。

  第一句说“泉眼无声惜细流”,拖长的字是“声”和“流”。

“流”字拖长,就感觉它流了很远;“声”字拖长,是“无声”,拖这么长,就是一直无声。

杨万里站在那儿看了它半天,都没有动静,不是一秒钟、两秒钟没动静,是一直没有动静,因为“长是延展”,那么这一句强调的是“泉眼”和“惜细”这两个地方。

我们先说“泉眼”,为什么强调“泉眼”呢?

“泉眼”这两个字,“泉”就是像外冒的一种水;“眼”就是像外冒的水的涌出,地口的窟窿。

“泉眼”两个字放在一起,这个词组是有力量的,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涌动的一个地方,但是这里的“泉眼”对应的却是“无声”,“泉眼无声”,而不是“泉眼无声”,我们现在读为“泉眼无声”,强调的就是“无声”,它是“泉眼无声”强调的是“泉眼”。

  那么,如果强调的是“无声”,我们就要考虑“无声”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强调的是“泉眼”,也就是“泉眼无声”。

就像“泉眼无声”一样,如果强调“无声”,那么我们可能会考虑它的相反——“泉眼有声”,但是“泉眼无声”强调“泉眼”,那么和“泉眼”对应的是什么?

就是它的流水,它后面一直到小池,也就是说,从“泉眼”到“流”再到“小池”,这三个部分当中无声的是“泉眼”,而不是“小池”,也不是“流”。

这么强调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样的一股水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声的。

  一开始没声是什么意思?

所以就要再回来考虑“无声”,什么是无声的泉?

我们知道济南号称泉城,济南最有名的泉是“趵突泉”,三股泉“咕嘟咕嘟”跟开了锅似的在那儿冒。

“趵突泉”的旁边,不远的地方还有眼泉叫“金线泉”。

“金线泉”就是无声之泉,它很小,你站在那儿看,感觉就是一个小水洼,它哪里是泉,但是过一会你会看到它有细细的几串气泡冒上来,太阳一照好像金线一样,所以就叫“金线泉”。

无声之泉就是这个意思,泉眼很小很小,所以叫“细流”,它的流就很细,我看有人说是泉眼为了珍惜水,所以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流,这个拟人在这里不是太合适。

下面一个强调是“惜细”,这里有个“惜”字,下一句还有一个“爱”字,合起来就是爱惜、惜爱,关键是我们怎么理解它的主语,到底是谁在“惜”,谁在“爱”呢?

  很多人理解为“泉眼惜”,所以就说泉眼爱惜水,节约用水嘛,所以就一点儿一点儿往外流。

这个理解是不对的,这里不是“泉眼”在“惜”,而是古代诗歌常见的句法之一,它的主语就是作者,这里用的是一个倒装,应该把“惜”字放在最前面,成为“惜泉眼无声细流”,然而这里倒装了一下。

倒装的目的一般来说就是强调,它要强调被倒装了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泉眼”。

“泉眼无声惜细流”,实际就是“惜泉眼无声”又“细流”,是谁“惜”呢?

是杨万里“惜”。

他为什么要“惜”?

因为这个“泉”到“流”,它太细了,太小了,太虚了。

太小了,为什么要可惜?

因为太阳一出来它就干了,它的生命这样得软弱、微弱,这样得摇摇欲坠,所以是“惜”。

  我们再看第二句说“树阴照水爱晴柔”。

这句拖长的首先是“阴”,“阴”字一拖长就说明树荫很大,树荫很大就说明树很多,树很大。

第二个拖长的是“晴”“柔”这两个字。

“晴”字拖长,也是“晴”很大,什么叫“晴”很大?

就是说那天肯定是晴空万里,太阳高照。

“柔”也拖长,“柔”也很大,“柔”是什么呢?

“柔”就是这片阴凉,就是树荫,它在整个艳阳照射之下,在一片阳光之中形成一块阴柔的地方,给人提供阴凉。

  强调的是什么?

是“照水”,“照水”是什么意思呢?

树荫怎么样就“照水”,怎么样就不“照水”?

不“照水”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水太脏,那就没有影子了,“照水”就说明水清澈。

“爱晴柔”,“爱”的主语还是作者,他爱什么呢?

他爱“树阴照水”这片“晴柔”,那这片“晴柔”说明了什么?

说明树荫很大,树很大,树很多。

树怎么会长得那么多,长得那么好?

就是因为水好,所以他又说了水的清澈。

  两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这两句是相反的意思,第一句说的是:

哎呀!

这样的一口小小的泉还不是随时面临着断流晒干的危险吗?

第二句说的是:

哎呀!

就这小小的泉怎么养育了如此一片盎然生机的?

而且还是水波荡漾的池塘?

虽然它的名字叫“小池”,那是因为泉细,并且在晴空万里之下,这片阴柔显得很小,但是当他说到这片阴柔的时候,这片阴柔里的生命力,还有水质之多还是很突出的。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泉可以养活这大大的一片水,和这么多的生命?

第一联提出了疑问,第二联来回答。

可能杨万里当时也感到奇怪,所以他就观察,观察到了什么?

“小荷才露尖尖角”。

那么这里拖长的是“荷”,“小荷”一拖长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小荷很多,不是一片两片,因为“长是延展”;也可以理解为不是说小荷多,而他一直盯着小荷看,被吸引住了,这是时间的延展。

“尖尖”,第二个“尖”字拖长。

如果坚持不拖长,“尖尖”就是个形容词,就是尖尖的,但是第二个“尖”一旦拖长,它就好像变成了动词,就具有了动态,好像它正在变尖,也就是说它正在往上钻的意思。

荷叶出水的时候是卷在一起的,荷叶的尖钻出水面长出来之后才舒展开,所以说“尖尖角”,“角”是入声字,在这里就显得非常得有力量,突然顿住,说明小荷的生命力,强调这种钻出水面的力量。

  强调的是什么?

这里的高音是“才露”,两个字都是高音,“才露”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时间,这有什么可强调的呢?

要看下一句说“早有蜻蜓立上头”。

那么这里拖长的是“蜻蜓”,又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说蜻蜓很多,一种说蜻蜓一直不动,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

这一句强调的是“早有”和“立上”,“早有”是和“才露”相对应的。

“才露”“早有”为什么这样对应?

因为我们要了解时令,“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什么时候?

我看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作于初夏,就是四月份,但实际上荷叶钻出水面一般是三月份,是暮春。

暮春的时候就钻出来了,也有可能有个别的会拖到四月,但是蜻蜓是四月才出来的,五月才属于比较繁盛的时候,它们中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长,所以才说“才露”和“早有”。

  那么就算是蜻蜓出来得早了,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要看最后的三个字“立上头”。

这里有个入声字是“立”,所以不要读成“立上头”,而要读成“立上头”,顿挫一下。

这里顿一下,就会感觉到这个字很重要,他为什么强调“立”?

如果是我们作诗,我们可能说“落上头”“挺上头”“爬上头”“戴上头”,反正是不太会用到“立”字。

  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学一下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姿态。

大家可以用手,一个手做荷叶,一个手作蜻蜓比划一下,实在不行自己做蜻蜓,把小凳子做荷叶,自己假装蜻蜓比划一下什么叫“立上头”。

一般来说,蜻蜓都是爬上头,什么叫“立上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才能用这样的一个字?

并且这是一个入声字,在这里对应着前面的入声字“角”。

两个入声字展现了荷叶和蜻蜓两种生命的姿态,姿态是什么?

那就是拼命地长。

荷叶拼命地向上钻,蜻蜓早早就出来了,出来是什么状态?

是蓬蓬勃勃的状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一眼小泉却养育了这样一池生机盎然的生命,原因何在呢?

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生命都抓住一切机会拼命地生长,只要给我一丝阳光我就要长成参天大树,就是这样的一股劲儿,这股劲儿就是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感受。

  这一天,杨万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反正路过了这里,他可能正走得满头大汗,总之发现了这一片清凉的地方,就很高兴就过来了。

过来之后发现了小池塘,抬头一看,小池塘还有一个来源,他就顺着来源再一看,怎么是这么小的一眼泉,这个池塘真的是这眼泉养活的吗?

还是另有来源?

他就回来再观察。

结果观察到了池塘里暮春的时节,荷叶的状态,蜻蜓的状态,然后再看看上面的参天大树,他顿悟了。

  这首诗的主题是状景抒怀,感悟天道。

杨万里在那里一定是非常得感动,他从天道的展示、大自然的展示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一种道理,这种道理就是别管你的处境是什么,不要怨天尤人,要拼命去生长,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觉得这首诗放在小学一年级非常得好,小学生六岁入学,并不是懵懂无知的状态,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很多的人生观、世界观或者生活的态度。

很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前或者是入学之后,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因为同龄的人在一起,怎么都是会比较,比个头,比学习成绩,比家里的富有,比长得漂亮不漂亮、黑不黑,比身体灵活不灵活,体育课怎么样,什么都能比,因为同龄的嘛。

所以横向编班有很多问题,我们古代都是纵向编班的。

那这么一比较,有的同学就会有自卑的心理,先天条件不好,这种自卑的心理也许会伴随一生,损失太大了。

  这样的一首诗放在小学一年级,告诉孩子不要怨天尤人,不管你的条件是什么样子,你就拼命地长,坏事会变成好事,因为那些生活在大的泉眼长成的大池塘里头的生命,也许天天悠哉悠哉,还不如拼命向下扎根,拼命向上生长,吸收阳光能量的这些树、植物、动物有活力,活得好,活得舒服,活得快乐。

所以我觉得小学一年级这首诗落实到立德树人,从小告诉孩子不要怨天尤人,做好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励志的诗。

  所以这首诗吟诵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情绪的变化,长音、高音,还有入声要把握好。

我们刚才说的是“依字行腔”的问题,这里还有“依义行调”的问题,一般七绝近体诗多以平声收尾,都是低收,但是这首诗不应该低收,应该高收,因为它要表达的意思是生命的昂扬,所以不能低收。

我试着吟诵一下,也希望老师们、同学们也来吟诵一下,表达出这种情绪。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刚才我说的是这首诗的解读,怎样从整个诗教系统和声韵系统来理解。

至于怎么教,怎么把道理告诉大家,这里面多少要穿插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料,需要大家来磨合。

我们语文吟诵教学系统除了提供录音,还有全套的解读之外,也希望能够提供给大家好的课例,希望能够有老师把成果展现出来,不仅要展现出诗的风貌和它的含义,把它落实到立德树人上,而且还能够把吟诵的声音功能发挥出来。

  总之就是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多多探讨!

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