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26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病理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规范应对突发事件行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制和应对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科室职工及就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科室和谐稳定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天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本科室内、须由本科室负责处置的,或发生在科室以外须由本科室参与处置的各类突发事件。

(四)事件分类

1.安全事故。

主要包括医疗纠纷事故、各类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等。

2.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3.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相互交叉和相互关联,或同时发生,或引发此生、衍生事件,应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五)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努力把应急准备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上级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办公室按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3.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组织系统

(一)领导机构

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科主任:

孟斌

主任:

孙保存、战忠利、刘素香、翟琼莉、曹文枫

成员:

闫庆娜、邱志强、孙燕、赵刚、潘毅、孙蕾娜、臧凤琳

应急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

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部门指示,部署突发事件处理方案;指挥各工作组实施现场保护、抢救、疏散等工作;上报突发事件信息,向媒体发布事件的相关内容;决定是否终止预案;追查突发事件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主任办公室。

(二)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科室设立各项应急指挥部,具体包括:

医疗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防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停电事故、电梯事故、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集体食物中毒、洪涝汛情、地震灾害、反恐和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

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一般由分管副院长担任。

专项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组织编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定专项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专业应急训练、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等。

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牵头智能部门。

(三)应急专家组

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三、检测与预警

(一)检测

1.各系统要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组织对系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及时汇总分析、预测风险隐患信息,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次生、衍生事件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每年至少次组织对本系统内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并作出评估报告。

2.各科室均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检测单位,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各科室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每一个患者,要尽快落实整改,对短期内能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消除隐患。

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限期整改。

对重大隐患,要立即整顿。

(二)预警

1.确定预警级别。

根据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2.发布预警信息。

当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发布有关部门进入预警期,同时向医院应急委员会报告。

预警信息由医院应急委员会同意后,通过医院内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

3.采取应对措施。

发布预警信息后,根据预警级别和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检测和预报工作;

2)启动应急组织指挥系统,进入战备状态,并按照各自职责展开工作;

3)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专家,及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科学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强度,确定突发事件响应的级别;

4)调集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检查救援装备、物资器材是否完备,确保随时实施救援行动;

5)加强事发地点的治安管控,维护秩序;

6)转移、疏散或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4.预警调整与解除。

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家会商建议,按程序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及时发布。

当确定突发事件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解除时,应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措施。

四、应急处置

(一)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

1.工作人员一旦被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应脱去隔离衣,立即冲洗伤口、挤出局部血液,用破酒和酒精消毒。

2.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安全员受伤的原因及可能污染的病原,根据所污染的病原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

如被等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它相关疫苗;如被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两个小时内服用等抗病毒药物口

3.科主任向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科报告,院内感染科负责记录备案。

4.将其正确的医疗资料存档,分析事故原因,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经过。

(二)打碎或溅出传染性物质

1.如不慎打碎污染了传染性物质的容器或小瓶及包括培养物在内的感染性物质溅出,应先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消毒液倒在上面,至少作用分钟,才能把布或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清理走。

2.玻璃碎片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污染区域应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3.将布、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放入盛污染废弃物的容器里。

4.上述操作均应戴手套进行。

(三)离心管碎裂

1.当没有密闭离心桶的离心机正在运行时离心管发生了破裂或怀疑破裂时,应关闭开关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分钟。

2.通知生物安全员,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必要时,在一层手套外再戴一双手套,夹取碎片时要用银子。

4.所有打破的管子、玻璃碎片、套管、及转轴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里(“”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高压处理。

5.离心杯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用清水洗净,干燥后再使用。

(四)危险化学药品溢出

1.向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通报情况,同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疏散现场不必要的人员撤离现场。

2.照顾可能已经受化学物质污染的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医疗处理措施,较为严重的伤害者应立即被送至急救室或特定的医院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将其医疗资料存档。

3.如果溢出物是易燃品,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4.避免吸入溢出物的挥发气体,如果安全的话,需要进行通风。

5.将溢出物清理干净。

(五)实验室火灾

1.实验室一旦发现火情,发现人应立即用楼道中间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迅速报告科主任或消防安全员(值班时报告保卫科和总值班)。

2.如是初起小火,在科主任的组织及保卫科协助指挥下,协同在场人员进行灭火;如情况紧急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告之火灾地点、时间、类型、事态、损害情况和报警人身份。

同时报告医院疏散指挥组进行疏散。

3.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要“统一组织、镇静有序、避开火源、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被疏散人员通过楼梯时应靠右侧行走,留出左侧便于抢救伤员和抢险人员通过。

5.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资料。

6.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员不要围观,应迅速倒疏散指定集合地点集合以便清点人数及时汇报。

(六)实验室断电

1.实验室检验设备均配有电源,防止瞬间断电对检验工作的影响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2.如发生瞬间断电,对实验室正常工作基本上不会有影响。

但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正常供电后,应对冰箱等所有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女口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须采取措施;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持续报警,应立即通知配电室或器械维修组(夜班通知总值班)。

3.如实验室发生非瞬间的断电,应立即通知总务科(夜班通知总值班),并询问停电原因及时间,如被告之是医院一路或双路电停止的情况,会立即启动“医院防停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医院恢复正常供电之前,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应将仪器设备的开关暂时关闭,待恢复供电之后,重新开启设备。

如仪器出现异常,采取同的措施。

五、病理科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统一存放于废液桶内,不得随意倾倒于下水系统内,须由后勤物业部门统一负责回收及处置。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8.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年。

3.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病理医师取材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禽流感疫情时,应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

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仔细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五)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易燃及可燃物品

1.主要试剂:

二甲苯、乙醇、乙隧、丙町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土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

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六)腐蚀、剌激化学品的管理制度

1.主要试剂:

氢氧化纳、盐酸、硫酸、甲醒、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迫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

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七)剧毒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制度

1.剧毒化学品须单独存放于保险柜内,保险柜由医院保卫科统一管理,密码及钥匙由病理科专人和保卫科专人共同管理,取放剧毒化学品时,须保卫科同志陪同。

2.剧毒化学品必须记录品名及数量,每次取用后详细记录用量,以备将来检查及核实数量。

六、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有关职能部门牵头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应急救援队的规模和数量。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应急委员会统一发布调度指令。

(二)物资保障

物资供应可按照应急院要求和有关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医务处按照专业需要,责成有关科室配齐应急救援所需药品、装备和器材。

七、宣传培训和演练

1.全方位、全员培训。

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各类人员(包括临时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

特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

2.各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中各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分别制定应急反应手册,手册针对各个关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协调对象、主要对策、行事步骤、联系方式等。

手册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携带。

3.模拟演练每年次,由各主管部门、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八、附则

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在工作中违反应急管理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科室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