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266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学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

《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效果却大不一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表里的生物》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体现了小孩的好奇心。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描绘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文言文二则

2

1.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2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朗读停顿;能背诵文言文。

3.能对照《文言文二则》中的注释,知晓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明白《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4.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

表里的生物

2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

口语交际

1

练习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习作

2

发挥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语文园地

2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的好处。

4.欣赏楷书书法作品,了解楷书字体的特点。

5.积累有关改革创新的古语名言。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援、惧”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5.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

2.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识字教学,着重指导多音字和通假字。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在反复的练写中识记。

2.朗读教学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在读中背诵积累。

3.阅读理解

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

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学弈》

▶课时目标

1.会写“援、俱、弗”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故事的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

1.故事导入: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子又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

2.了解孟子:

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解释课题。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机出示古人下棋的图片)

4.引导质疑。

教师相机点拨,梳理问题并归纳。

(板书:

谁学下棋?

跟谁学下棋?

学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

“疑则有进”,引导学生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板块二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时有困难的地方。

(2)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

2.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

(3)指导学习多音字:

“缴”和“为”。

(4)正音:

“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中的“为”读四声。

课件出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5)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反复练读,熟读课文。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3)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通、读顺、读出味道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口、动脑、诵读古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又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1.对照注释,理解字词。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及时指导。

2.合作学习,及时点拨。

(1)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解疑释惑。

(2)教师指导难理解的词句。

①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②学习通假字“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的作用相同。

③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弗若:

不如。

然:

这样。

3.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

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合作学习刚好弥补了学生自学的不足。

板块四领悟道理,深化认识

1.启发思考,领悟道理。

(1)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学的结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①学生交流讨论。

②理解句意。

说一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们俩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①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②理解“专心致志”一词。

③词语积累:

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

(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2.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应当专心致志的意识)

3.练习写字,巩固延伸。

(1)指导写字。

(课件田字格中出示:

援、俱、弗)

(2)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展示评价,再次练写。

4.同桌互相讲故事。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在此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本课的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两小儿辩日》

▶课时目标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

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想知道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

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

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

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板块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边读课文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2)小组合作学习:

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

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4)课件出示几个句子,并要求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问其故。

●及日中则如盘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孰为汝多知乎?

2.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视觉)

小儿乙: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触觉)

小结:

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

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板块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

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

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

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

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2.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总结学法: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2)拓展阅读:

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

(3)拓展活动:

同学们,下面的几项拓展活动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

●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

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开展“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小练笔:

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学弈》《两小儿辩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的过程,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是交给孩子们一把打开文言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激活知识,激发兴趣。

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但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中就有许多是关于文言文的,因此,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新知的生长点,对初步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合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采用讲述故事、名句导入的方式,拉近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学习课文当以读为本,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

只有在读正确、读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

教学时,先让学生试读,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接着指导读书。

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才能理解正确。

3.自主学习,自读探究。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例如,让学生首先把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对照注释进行理解,然后把句子连起来讲一讲,在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

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