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072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docx

1龙潭农开办年产2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可研

扶持对象: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项目类别:

加工项目(特种农产品)

项目代码:

41150220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2012年河南省

信阳市浉河区

龙头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信阳市浉河区年产200吨红茶加工新建项目

项目单位:

信阳市龙潭茶叶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

余美秀

项目建设地点: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桃园村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二○一一年八月

附录

一、附表:

附表1:

可研报告编写人员情况表

附表2: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

科技投入明细表

附表2-4:

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费估算表

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4-1: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1:

单位成本估算表

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全部资金)

附表8-2: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附表9: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其它附表

二、附图

1、地理位置图

2、现状图

3、总平面布置

三、附件:

附件1:

营业执照副本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附件2:

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单位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

附件3:

土地使用证明(加工及流通设施等用地)或土地租赁、承包协议(养殖、种植项目用地)

附件4:

环保部门出具的意见或证明材料(养殖项目、加工项目)

附件5:

自筹资金来源证明

附件6:

企业信用等级证明(若项目涉及银行贷款)

附件7:

项目产品涉及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书

附件8:

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若现有产品为相应产品的项目)

附件9:

与农户签定的种植养殖合同或协议

附件10:

报告中企业及项目情况介绍涉及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QS、HACCP、GMP、GAP等,龙头企业证书,商标注册证书及获得国家、地方著名商标等证书,企业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产品销售合同等)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信阳市龙潭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为民营企业,是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构成,法人股东:

信阳弘昌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东:

阚贵前、阚贵元、余美秀。

主要经营范围为:

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茶苗、茶籽、茶具、茶叶机械购销。

公司现有总资产4000余万元,职工总人数300余人,现有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

公司的“龙潭”牌信阳毛尖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金奖,2005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2005年度中茶协年会上,“龙潭”牌信阳毛尖获“三绿工程放心茶”称号,“龙潭”牌信阳毛尖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产品;2007年4月,在“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评比中,以总分第一获得金奖;2007年11月,“龙潭”牌信阳毛尖获得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

2008年3月,“龙潭”牌茶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1.2财务状况

项目单位近两年财务状况如下:

2009年资产总额2586万元;固定资产904万元;流动资产1682万元;所有者权益2030万元;净资产904万元;负债总额557万元;年销售收入5184万元;净利润962万元;净资产收益率47.37%;投资报酬率36.22%;资产负债率21.5%。

2010年资产总额3773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流动资产2773万元;所有者权益3083万元;净资产1000万元;负债总额690万元;年销售收入6112万元;净利润105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41.21%;投资报酬率33.13%;资产负债率18.3%。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余美秀,女,1962年2月出生,汉族,已婚,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2005年5月至今任信阳市龙潭茶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现住址为:

信阳市建设路税务局,其贷款无逾期、欠息等不良现象,个人信誉良好。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信阳市浉河区年产200吨红茶加工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桃园村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拟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桃园村新建一座红茶机械化加工厂,建设2条信阳红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红茶200吨。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本项目引进国内一流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按照信阳红红茶的质量要求实行机械化加工、标准化生产,项目利用企业原有场地进行建设,新增红茶加工设备20台套、茶叶质量检测设备11台套,主要生产设备为:

红茶切碎机2台、红茶揉捻机2台、红茶捡梗机2台、红茶束包机2台、红茶包揉机2台、红茶松包机2台、红茶烘干机2台、电热风炉2台、烘焙提香机2台、电气控制箱2套;主要质检设备为:

气相色谱仪1台、原子吸收分光度计1台、紫外分光光度计1台、可见光分光光度计1台、恒温水浴锅3台、电热干燥箱2台、高温电炉1台、恒温培养箱1台等。

1.2.4土建工程

本项目利用企业原有场地进行建设,新建建筑物3280平方米。

主要建筑物为:

红茶机械化生产车间1座,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分装车间1座,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仓库1座,砌体结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以上项目总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项目建成后,以市场为中心,加强市场调研,按照市场细分原则进行产品定位和开发,发挥品牌优势,开发系列产品,针对国内、国际市场不同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引导和带动更多茶农致富。

本项目建设将采用项目责任人制度,责任明确,具体到人。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886万元。

其中:

企业自筹606万元,占全部投资的68.4%,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28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31.6%,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1.2.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建成投产后,经初步分析,项目计算期内,年新增总产值7200万元,年新增增加值7200万元,年新增利润总额210万元,上缴增值税900万元、税金附加90万元、上缴所得税53万元,固定资产形成总额753万元;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中内部收益率(税前)为28.03%,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23.74%,税前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52年,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良好,财务评价是可行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I

技术指标

 

 

 

1

产品产量

 

40.00

 

1.1

红茶

万斤

40.00

 

II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886

 

 

其中: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

2

资金筹措

万元

886

 

 

其中:

自有资金

万元

606

 

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万元

200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万元

80

3

经营收入

万元

7200

年平均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6900

年平均

5

利润总额

万元

210

年平均

6

税金及附加

万元

90

年平均

7

所得税

万元

53

年平均

8

净利润(税后利润)

万元

158

年平均

III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23.74%

 

2

融资前盈利能力分析

 

 

 

2.1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

28.03%

所得税前

2.2

项目投资投资回收期

4.52

所得税前

2.3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883

所得税前

2.4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

21.25%

所得税后

2.5

项目投资投资回收期

5.44

所得税后

2.6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579

所得税后

3

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3.1

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34.59%

所得税后

3.2

资本金净利润率

%

26.03%

 

4

偿债能力分析

4.1

资产负债率

23.43

年平均

4.2

流动比率

1302

年平均

4.3

速动比率

1168

年平均

5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5.1

累计盈余资金

万元

1701

6

盈亏平衡点(BEP)

%

35.01%

2、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品线,建设茶叶产业化示范基地,解决当前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浪费、机械化水平低、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提高茶农收入和种茶积极性,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年直接受益农户2000户,年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6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30人,其中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26人。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1]170号);

2、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

3、《中国茶都——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4、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4综合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品线,有利于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发挥茶叶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提高茶农收入和种茶积极性,带动当地茶农致富,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可直接带动桃园村及周边2000户茶农,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项目建成后对信阳市茶叶生产区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市场风险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等措施规避。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提高信阳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快前期工作,尽快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京珠高速纵贯南北,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横跨东西;河南唯一的港口淮滨港可直达皖、苏、浙、沪等省市,武汉天河机场距离信阳仅有100公里,素有“豫南明珠”、“三省通衢”之称。

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八县两区和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总人口806万,其中农业人口560万。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43亿元,增长21.4%,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1元,分别增长7.9%和10.8%。

2010年城市品牌再添魅力,继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城市品牌之后,又获批挂牌“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顺利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验收,喜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等殊荣,信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大提升,大大推进了信阳经济的发展。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1、茶叶保持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1)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信阳市茶叶总产量达到4.11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60%以上,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80%以上,茶叶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境内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优势主导产业。

(2)优质高效市场化综合配套开发步伐加快。

一是名优茶保鲜贮藏发展快,保鲜茶已成为茶叶消费者青睐的主流品种。

二是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

全省茶叶品牌中“龙潭”牌、“五云山”牌、“仰天雪绿”牌、“文新”牌、“光州”牌、“九华山”牌、“新林玉露”牌、“凉亭”牌、“净居寺”牌、“其鹏”牌被评为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

三是茶树无性良种繁育技术基本成熟。

四是机制名优茶生产已初具规模。

全省名优茶加工机械发展到1000余台(套),年机制名优茶约1800吨,初步形成了茶场名优茶生产基本实行机械加工、部分茶农联户加工的新趋势。

2、茶叶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凸显

茶叶生产的资源优势区、比较优势区格局已形成。

一是资源优势区已形成,信阳水分、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于亚热带作物茶树的良好生长。

二是比较优势区已科学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试种区三种类型。

适宜区茶叶发展迅速,次适宜区也得到一定发展。

3、茶叶品种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入良性轨道

(1)茶树栽培品种基本达到良种化。

一是河南茶树群体品种的鉴定与良种选育初见成效。

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新品种1个,即信阳10号,该品种是我国北方茶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

二是良种引进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基本达到不是良种不引进,不是良种不繁育,不是良种不发展。

(2)茶叶加工品种实现了名优化。

河南省名优茶产量2.1万吨,产值38.1亿元。

名优茶品种达到主要生产县(市)有2个以上名优产品。

我省主导产品信阳毛尖,总产量达1.5万多吨,占全省名优茶产量的72%。

4、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我省先后围绕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茶叶优质无公害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等十多个课题,经过科研、教学、技术推广部门进行联合攻关研究,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八项。

同时,根据市场上名、优、特、新、早产品倍受青睐的消费趋势,主要推广了改秋季只施有机肥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改春茶前修剪为春茶后修剪,改过去8-10%春茶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为3-5%春茶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改春茶留一叶采为春茶留鱼叶采等技术。

5、基地示范带动能力增强

(1)茶树良种选育引进繁育推广基地初步形成。

目前,已形成信阳茶叶试验站、河南省桐柏茶种场(河南省茶树良种繁殖场)良种选育引进繁育推广基地两个。

加上其他基地,全省繁育能力5000万株以上。

(2)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省已投资建设成浉河、新县、光山、罗山、固始、商城6个5万亩以上优质茶叶生产基地,这6个县区目前茶园总面积接近70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7%。

6县区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优势已凸显,名优绿茶、优质炒烘青茶生产已具规模。

(3)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较快。

我省自2003年组织茶叶生产重点县参加全国无公害园艺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以来,目前通过省认定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10多个,总面积30多万亩。

3家企业(五云、文新、九华山)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总面积6万亩。

5家企业(五云、文新、凉亭、蓝天、仰天雪绿)通过有机茶生产认证,总面积2000亩。

由于我省茶区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少,病虫害轻,全省95%以上茶园适于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文件强调指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2、符合行业发展规划

(1)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要求茶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业发展,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努力增加投入。

根据茶叶重点区域布局原则和准入标准,从全国20个产茶省市的1,000多个产茶县中,择优划分为四大重点区域:

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

四大区域合计118个县(市、区),浉河区列入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

(2)农业部编制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规划期内,确定全面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初制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确保茶叶优质安全。

整合品牌,形成产业聚集。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高区域产品的认知度。

该项目处于规划的大别桐柏区域内,符合行业规划。

3、符合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豫政办〔2011〕44号的通知,明确规定要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发省内茶叶消费群体为基础,以“建设基地、调整结构、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良种繁育、标准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我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符合信阳市区域发展规划

2010年,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研究讨论了信阳市“十二五”茶产业规划,并指出要不断丰富信阳毛尖茶和信阳红红茶内涵、提炼卖点、提升美誉度、加强宣传、强化监管等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80万亩;实现亩产值8000元,茶叶总产值100亿元,茶农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力争把信阳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产销地,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江北茶区主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实现由茶资源大市向茶产业强市的跨越,进而把信阳打造成中国茶都。

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茶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打造中国茶都、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快全市茶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茶产业与茶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全市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该项目选择在浉河区,符合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2.3.2项目的建设可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工艺独特,品质好,信阳毛尖对采摘和工艺要求都很高,企业一般都只采春季茶,而夏、秋季茶基本都扔掉了,每年茶叶的利用率不到60%。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指出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

卢展工书记还给信阳红茶起了个厚重而鲜亮的名字:

“信阳红”。

自2010年4月份信阳市开始研发红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产茶县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红茶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浉河区、商城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都已试制出了信阳红茶,并投入批量生产。

项目的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使夏秋茶资源变成财富,让农民持续增收,改写了信阳毛尖夏秋季茶叶弃采的历史,农民秋季开始上山采茶,秋天里上演春天的故事。

2.3.3项目的建设促使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

项目的建设,茶农一年可以多次采收,红绿结合促进农民增收。

信阳市夏秋季绿茶价格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夏秋季绿茶苦涩味较浓,不容易被市场接受。

而经过红茶发酵工艺之后,除去了夏秋茶叶的苦涩味道,从而使茶叶品质大大提升。

正常情况下,夏秋茶产量占茶叶全年总产量的2/3,全市夏秋茶产量应该在3万吨以上,全市每年大约有15万吨夏秋茶鲜叶资源被浪费。

如果把每年浪费掉的大约15万吨鲜叶全部制成红茶,按平均100元/公斤折算,全市茶农每年可增收20亿元。

因此,开展红茶加工是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促进信阳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生产红茶,正好变废为宝,开展红茶加工能够有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也顺应国内外市场对红茶的旺盛需求,顺应消费者对茶叶品种多元化的需求。

2.3.4项目的建设对于节能减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信阳茶叶企业多数为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带来耗能大、污染严重,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带动当地茶农致富,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的形势看,短期内“信阳红”在借信阳毛尖的势发展,等将来“信阳红”在全国甚至世界上打响了名声,让更多消费者认可和喜欢信阳茶,会反过来带动信阳毛尖的销售,实现信阳毛尖的名茶复兴。

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能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将极大地推动信阳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2.3.5项目的建设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春茶加工每年就一季,生产红茶,使企业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运转,解决的断档停工的问题,增加企业的收入,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信阳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条件适宜,降水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是茶叶自然生长适宜区。

本项目拟建场地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桃园村,境内土壤疏松、肥沃,山间空气湿润、凉爽,所产茶叶叶厚、尖小、毛多,内质良好,自然条件特别适宜茶叶生长。

拟建场地占地15亩,现为平整空地,位置适宜,交通便利,便于物流和人流的疏散,且不需新征土地,适宜项目的建设。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信阳市处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阶段,雨量丰富,气候湿润,多风多雾,空气清新,温度宜人。

主要气候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15.3℃

极端最高气温41.5℃

极端最低气温-20.9℃

平均年降水总量1320mm

多年最大降雨量1168.4mm

小时最大降水总量69.8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6%

年平均日照时数1953.3小时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1、资源优势:

2010年,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到4115万公斤。

信阳茶区位于我国茶区北部边缘,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属于高纬度茶区,对名优茶叶的生产十分有利。

2、科技支撑条件:

龙潭茶叶有限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名,其中水电技术专业人员2名,机械专业人员2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2名,并聘请著名茶叶专家和林业专家任常年技术顾问,具备项目生产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条件。

3.2.3基础设施条件

1、供电

信阳市电力资源丰富,项目所在地已经完成农网改造,供电可靠,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2、给排水

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可以同时满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厂区排水为无污染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3、交通条件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鄂豫皖“三处通衢”之称,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信阳市区南离武汉机场180公里、北离郑州机场250公里、东离合肥机场300多公里,是北京至广州的中位点,铁路近500公里(京广、京九铁路穿越南北),公路超过6000公里(已形成4个“双十字”快速公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