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020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docx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资料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基本知识点归纳:

1.凸透镜:

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

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

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

照相机

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

——

③2f>U>f: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

幻灯机,投影仪

④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

放大镜

规律简化总结:

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

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

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

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

2.光学仪器的操作

1)照相机的操作:

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

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

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

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

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

1)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2)眼睛的“调焦”与照相机的“调焦”的不同之处:

为了让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能被底片或视网膜承接到,照相机是通过改变暗箱长度(即改变像距)来实现的;而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即改变焦距)来实现的。

故眼睛的“调焦”是真正的调焦,而照相机的“调焦”就显得名不符实了,它实际上调的是像距。

3)眼睛的远点,近点,明视距离

①远点:

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无穷远。

②近点:

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人眼能看清的最近点(正常眼的近点一般为10cm)。

③明视距离:

正常眼在最为放松的情况下能看清的距离(在此状态下,人眼既看得清楚又不易疲劳,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一般为25cm)。

4)近视眼

①形成原因:

晶状体变厚或玻璃体变长

晶状体变厚会导致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强,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②解决近视眼患者看清物体的方法:

A.配戴凹透镜以减弱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

B.让眼睛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这样物体射到眼睛的光发散程度更大,增大了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的难度,从而使物体所成的像向后移动,重新落在视网膜上.

5)远视眼

①形成原因:

晶状体变薄或玻璃体变短

晶状体变薄会导致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弱,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②解决远视眼患者看清物体的方法:

A.配戴凸透镜以增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

B.让眼睛远离被观察的物体,这样物体射到眼睛的光发散程度变小,减小了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的难度,从而使物体所成的像向前移动,重新落在视网膜上.

6)眼镜的度数:

D=(1/f)×100(f的单位为米)

7)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度(Ф):

Ф=1/f(单位:

m-1)

8)培养健康用眼的好习惯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看书,不要长时间看书,勤做眼保健操,

看书写字时要与书本保持合适距离等。

4.凹透镜

1)外形特点:

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薄,边缘厚;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

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轴。

3)成像特点: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二.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归纳

1.光路作图

经验总结:

1)在透镜的折射光路的两条光线中,若有一条光线与透镜的主轴有关,则另一条光线一定与透镜的焦点有关。

2)物体射到透镜上所有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最终都会聚在像上。

3)透镜在折射光线时出现的几条特殊光路: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②从主轴上一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出;而从二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则通过主轴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

例1:

完成下列光路图

 

 

知识点归纳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与 

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 

或物距(u)的关系

同侧或异侧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u>2f

f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大小分界点

f

v>2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幻灯机

u=f

(从无穷远处射入类似平行光)

不成像

-

-

-

平行光源测焦距

实虚分界点

u

v>u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物像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

知识点归纳二:

透镜中的三种光路图

图一凸透镜的三种特殊光路图图二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路图

知识点归纳三:

凸透镜、凹透镜成像作图

1、凸透镜成像作图:

“三线法”、“两线法”

2、凹透镜成像规律(两线法作图)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知识点归纳四:

平面镜成像推导

知识点归纳五:

折射成像推导

 

典型例子:

一: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立竿见影、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二: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穿衣镜)、水面上的倒影。

三:

光的折射:

看水碗中的筷子(变弯了)、河里叉鱼、海市蜃楼。

四:

光的色散:

雨后的彩虹。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

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

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

牛顿(N)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

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力的测量

1、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0”刻度的位置。

用此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

由于 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大小:

1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

G=mg其中g=9.8N/kg,

物理意义: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受力物体:

地球表面及以外的物体。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

重垂线

①原理:

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

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7.4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

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7.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

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

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

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7.6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

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8.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

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

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

帕斯卡(pa)1pa=1N/m2

意义:

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8.2液体内部的压强

1、产生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

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

8.3连通器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8.4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

高压锅)

8.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8.6浮力(F浮)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

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8.7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8.8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下沉

F浮<G物

ρ物>ρ液

悬浮

F浮=G物

ρ物=ρ液

漂浮

F浮=G物

V排

ρ物<ρ液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

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

F浮=G物

阿基米德法:

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九章机械和功

第1节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

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

L1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DoestheSuoputthe帇鎵樼洏Qi?

①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TheCha撻€?

鏈?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TheQi﹁締Zhang冨harms3、动滑轮:

The鍙彃Liao忕墿Xian佺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TheJuan氬姟Chan栧寘

②实质: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The鏈嶅姟Liaorules€?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TheLuх墿Wan撶Н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The鐗╄祫Mei佷笟4、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Luф簮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鎶ュ叧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功

1、功的初步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

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4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

P=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5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

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