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海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493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海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宵节海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宵节海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宵节海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宵节海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宵节海南.docx

《元宵节海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海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宵节海南.docx

元宵节海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宵节海南

  篇一:

002.海南元宵民俗

  海南元宵民俗

  在海南传统年俗里,春节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海南各地过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和特点?

今天《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勇勤,请民俗专家解说元宵节海南当地的部分传统习俗。

  花灯俏人们笑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符策超说:

  在清代道光年间《琼州府志》中记载“六日后,坊间村落行傩礼,设醮迎神,悬符逐疫,立天灯,作秋千,每庭悬灯或为鱼龙曼游之戏。

宵分,群游,放烟火,环街出视,以兆一岁平安。

用糯粉制作丸,谓之元宵,以贻亲邻。

”可见,在清代,海南民间的元宵节热闹异常,从正月初六便开始准备赏花灯、煮元宵、放烟火,缺一不可

  焦勇勤在《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中著有《海南民俗概说》一书,他说“如今,元宵节的夜晚,在海南的城镇中般要大摆花灯,亦称‘元宵灯节。

花灯形状各异,有纱灯、丝灯、纸灯等。

在海口、琼海、文昌等地多爱摆放‘走马灯,这些彩灯造型美观,灯堂中有‘骑马’、‘撑油梨伞’等图像,旋转变化,栩栩如生。

  放天灯寄祈愿

  在文昌、琼海、万宁等地,元宵之夜,当地群众三五君羊,七八一伙,有放天灯的习俗,热闹非凡。

焦勇勤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南人自古以来就有放天灯的习俗,原属古崖州的沿海地区,数百年来,每逢农闲时节,就有人放天灯。

不过,最大的盛况要算元宵夜口天灯大都用红纸裱糊,有单个的,也有成对的,还有三个至五个为一组的。

天灯一般高两米左右,直径在一米以内呈圆锥形,中空,圆底,用竹扎成支架。

它依靠多烟燃烧物燃烧积聚的气体冲力升上夜空。

  “有的人家还在天灯上捆绑爆竹天灯上天后,发出  

五光十色的烟花,辉映夜空,甚为壮美。

”焦勇勤说,“灯”与“丁”谐音,古时人们为祈求家族人丁兴旺,故而在元宵之夜放飞天灯。

之后,放天灯的含义也随着人们的祝福而增多,农民放灯企盼风调雨顺,商贾放灯渴望生意兴隆,出门在外的人们放灯祝愿平安如愿。

天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如今放天灯演变为人们庆祝新年的娱乐活动之一。

  偷青换花年俗味浓

  与春节相比,海南元宵节更是个浪漫的节日,堪称中国的“情人节”,其浪漫情趣,丝毫不逊色于七夕

  《宣统琼山县志》有对偷青的记载:

“元宵,满城妇女尽到总镇衙门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

或燃香城门祝之,以祈有子。

孩儿则摩总镇衙门两旁石狮以祈平安。

好事者悬灯谜于|门前,游人聚观,猜中者酬以笔墨烟草。

  符策超记得,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海南元宵节有偷青贺喜的风俗“起初,‘青’指的是榕树叶,后来则以青菜等绿色叶子代替”。

据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80多岁的阿张婆回忆,30年前的元宵晚上,看完花灯,女孩三五成群,踏着朦胧月光,相约去“偷青”,就是到别人的菜园里摘青菜。

她们一路说笑,一边哼着小调“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

  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边到别人菜园山偷摘葱蒜之类的青菜,被发现了也不会挨骂。

有些园主早有准备,预先将拔好的青菜放在入园之处,或分发给她们。

  府城元宵夜换花的习俗源于换香口。

“1986年,原琼山市政府提倡把元宵换香活动改为换花。

从此,府城换香节改为换花节,热闹非凡,吸引了海口和附近乡镇青年到府城闹元宵。

”焦勇勤说,换花时,,男女手中的鲜花里都会有写着姓名、电话号码的小纸条,或者在换花时直接询问对方的联系方式。

除了给男女青年创造交流机会外,其他相互陌生的人们也通过换花互致祝福。

  文明喜庆过元宵

  如何度过一个快乐、文明、祥和的元宵佳节,如何在洋溢着欢快气氛的节日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加以发展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民俗活动是最能表达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植根于百姓心中,虽然经历了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但海南人民过元宵节的不少传统民俗还是传承了下来。

  日前,省委宣传部倡导省内各地民间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移风易俗,革除陋习,过健康的民俗活动,文明过“公期”。

元宵节即将来临,我们也希望人们在吃汤圆庆团圆之余轻松赏花灯,猜灯谜,放天灯,换花,过一个有滋有味的传统节日。

  摘自南海出版社《海南乡风民俗》(撰稿:

魏如松黄智)

  篇二:

海南的传统节日

  海南的传统节日

  海南旅游肯定要了解一下海南的文化,因为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那么海南当地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传统节日呢?

其实海南的节日是比较有特点的,容易让人难以忘怀.下面为大家说说海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1、军坡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

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2、三月三:

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3、儋州民间歌节:

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

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4、海南欢乐节:

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活动内容包括精选海南岛代表性的特色节目和国内外风情表演,12辆欢乐花车、数十个表演方阵和游客团队构成陆上巡游,欢乐彩船、旅游快艇、漂流皮筏、观光竹排构成水上巡游,热气球、滑翔伞等构成空中巡游。

  5、公期,也称“村节”或“军坡”,是海南部分汉族地区农村最受重视的民间节日。

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

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叫“吃公期”。

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

  6、龙水节:

海南各地人民自古就有端午节洗“龙水”的传统习俗,一方面洗去身上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一方面纪念与端午有渊源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神仙。

在澄迈的盈滨半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沙滩洁净、海水湛蓝,传说也更加引人入胜。

当地群众相传,古时候南海龙王的三公主帮助海南岛上的人民抵御外来海妖,激战之后,把化身留在海边,而盈滨半岛就是三公主的龙头所在。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龙头都会向海里吐出龙涎,于是人们纷纷前来洗龙涎水,沐浴龙恩,祈求三公主赐福人间。

  7、3月下旬或4月上旬在海口举办的海南国际椰子节,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8、每年11月在三亚举行的“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这可是海南的盛事。

在海边举行婚礼那是多么浪漫的事呀!

  9、换花节:

一年一度的海口府城换花大盛会是这里元宵节的最热闹节目,无论男女老少都不想错过。

每到正月十五当晚,琼山府一带人山人海,尤其青年男女手都会捧鲜花,在街上与自己喜欢的陌生人朋友交换。

对老年人来说,通过换花寻回许多年轻而美好的回忆,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求偶的大好时机。

  篇三:

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

  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

  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15)班王佳、李泽涛、梁振国、李华彬、蔡林宏

  一、选题目的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供在厨房。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为了让人们了解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我们确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

①通过从一些农村的老人嘴里了解海南过年习俗的状况,向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②为了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好的民俗风俗,加强同学们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意识,同时呼吁全社会都参加到保护继承和发扬海南民间的风俗行列中来

  二、活动计划

  

(1)前期准备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地点、时间和经费,准备好调查所需要的用品。

  

(2)第一次调查(1月~~1月中旬)

  我们上网和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文昌、海口乡村、陵水、三亚的过年习俗,并做好有关资料的登记。

  (3)第二次调查(1月下旬至二月)

  我们实地去调查了一下各地的民俗风情,收集了有关过年风俗的资料,访问当地居民,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

  (4)总结调查

  整理收集的资料,对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进行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三、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

(1月~~1月10号)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或者通过网络了解各地过年风俗.

  

(2)问卷调查:

(1月~~1月15号)制作一些问题,从各地人们手里得到一些关于过年风俗的资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实地调查,减少了我们调查的时间。

  (3)调查分析:

根据从网络、图书上和各地人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了我们此次调查的目标,做好有关登记,开始实地调查

  (4)实地调查:

(1月20号~~2月)

  三、结果展示

  

(1)文昌春节民俗——“送灯”

  文昌元宵送灯是当地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开始“送灯”。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当地美食,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

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把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2)海口乡村——采屋·围炉·吃斋菜

  海口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说起过年,首先要提到“采屋”(海南话)了。

采屋,简单说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

一般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等。

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总是过年中不可少的,海口的乡村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

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

鸡肉是必不可少的了。

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煮,滚熟了就可以吃。

  吃斋菜,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

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黄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

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

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3)陵水——接香·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钟声敲过,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柱香。

这些香就是用来迎接神仙的。

负责点香的男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香”。

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五,家里的香火一定要延续不灭,也代表着这户人家子孙兴旺。

  “搬年货”。

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会吃一顿斋菜,陵水也有同样的风俗。

在陵水,人们管吃斋菜叫“搬年货”。

金针菇、粉丝、茄子、腐竹等各种素食材料主妇们亲自烹制,等全家人起床,团团围坐,一人一碗米饭,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斋菜。

大人们总会招呼孩子“多吃一点”,这一年就会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拿槟榔拜年。

陵水人爱吃槟榔,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

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

大年初一,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

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