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90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育评价.docx

幼儿园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育评价

 

一、评价总体要求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评价应贯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只注重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不仅应关注幼儿智力发展,还应关注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及能力的发展。

●评价的目标应是促进幼儿发展。

不应把评价定位在对幼儿的选拔、甄别上,而应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个体的需求与处境及每个幼儿的发展,切忌以一把尺予衡量所有幼儿。

●以质性评价为主,适度结合量化评价。

以进行自然观察、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情境测查为主要评价手段,提倡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幼儿。

●应使评价经常化。

评价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所以应给予幼儿多次评价机会,要在评价过程中看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评价应促使教师反思、内省自己的教学过程,转变教育观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应人人能做评价,常常有评价意识与行为。

●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又要关注评价对象对结果的认同。

教师、家长、幼儿及有关管理人员都是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参与者。

应定期对幼儿园施行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

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改进对策,及时反馈调整。

同时,注重收集家长的信息,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

量的完善相结合,以评价促进课程的日臻完善。

(二)课程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1、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要点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

术五大领域,主要在幼儿园的安排下进行,以课程目标、内容为主要依据,

 

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由幼儿教师系统地对幼儿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健康与动作:

生长发育、身体适应能力、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习惯与自理能力: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自我保护

认知与语言:

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知识经验、言

语表达力、言语理解力

品德与社会性:

自我概念、社会规则、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亲社会

行为、交往能力、个性发展

2、对教师发展的评价要点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

对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

(1)教师是否具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教育的内容、策略、环境的设计是否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发展的需求,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目标,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

(2)教师是否在研究幼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育目标与计划。

(3)教师是否及时记录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观察应细致、连续,在观察评价之后还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

(4)教师是否给每个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并注重个别差异。

(5)教师是否有利于师幼互动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

(6)教师的素质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包括事业心、教育观念、文化素养、专业理论、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等。

3、对课程适宜性的评价要点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

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

课程适宜性评价的重点是有关课程对幼儿是否适宜的评价。

应包括以下

内容:

(1)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其方向性与可行性如何。

(2)一日活动时间及各活动的时间比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幼

 

儿学习与活动的需要。

(3)课程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体现启蒙性、全面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

(4)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否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是否体现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了解、尊重和关怀。

(5)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是否科学,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

(三)评价工具与方法的选择

评价工具和方法应为分析评价内容与标准服务,应综合运用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评价等多种方法。

1、观察评价法

(1)自然情境观察

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分析或评定等级。

评价可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通过捕捉情境中的典型事件进行,也可以不定期在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过程中被评价,评价过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计情境测查

情境测查的程序为:

设定观察、评价项目一一选择自然情境,捕捉要观察的幼儿发展内容一一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一一设计相应课程、活动计划一一促进幼儿今后的发展。

运用时应注意:

①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以及情境测验中捕捉幼儿的发展信息。

②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不是被动的测试接受者。

③情境测查应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

④设计情境不应严肃得像一场考试,避免引起幼儿的心理负担。

⑤应考虑到与测验项目无关的因素,行为表现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

系应清楚。

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评价应全面,尤其不应忽视幼儿非智力发展。

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用于描述幼儿发展的历程,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与过程、趋势进行评估。

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放进成长记录袋。

运用时应注意:

(1)设计成长记录袋时目标应明确,教师对成长记录袋收录的内容应事先心中有数。

(2)设计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为幼儿制定下一步成长计划的依据。

(3)应兼容、综合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各种方法来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充实档案记录袋。

(4)档案袋应呈现幼儿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用一幅完整的“图画”描述幼儿进步、发展的情况。

(5)应根据需要及时充实、调整成长记录袋内容,融评价过程与结果为一体。

(6)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应与相关人员交流,以便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幼儿的成长计划。

(7)强调自我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家长也可参与评价,共同研讨,澄清模糊认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表现性评价法

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评价的情境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能理解其意义的,能够比较完全、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水平的。

运用时应注意:

(1)评价标准是什么应让幼儿心中有数。

(2)评价的表现性任务与设定的评价目标高度相关。

(3)给幼儿选择的评价情境中教师或评价者准备观察的幼儿能力,应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中所表现的能力一致。

(4)评价过程应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5)评价中应调动幼儿的兴趣与主动性。

(6)应用分数与等级描述评价结果并写出定性的分析报告。

 

4、等级量表评价法

通过设计评价表记录获取有关幼儿发展水平的数据信息,并区分幼儿发

展程度与等级,注重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运用时应注意:

(1)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应涉及五个领域。

(2)应通过记录、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幼儿的优势与不足。

(3)从评价表中,应能看到幼儿的发展趋势。

(4)评价应实事求是,记录幼儿的行为及数据信息应及时。

(5)幼儿行为的记录应能反映该目标的达成与幼儿发展情况。

(6)依据评价表应能清楚地界定幼儿今后的发展要点。

(7)幼儿行为与等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应明确。

二、各领域评价要点

(一)健康领域

1、幼儿是否生长发育正常,有预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能适应气候变化

正常地生活、游戏。

2、幼儿是否喜欢幼儿园生活,遵守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和秩序,情绪愉快、稳定,积极参加各种生活游戏活动,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3、幼儿是否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愿意并能够独立进餐、如厕、睡眠、

盥洗,主动、认真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理活动中自信自豪。

4、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平

衡能力及耐力;是否愿意操作摆弄各种操作材料,手眼协调;是否能在活动

中遵守规则,合作友爱,爱护器械、材料。

5、幼儿是否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初步的自护能力,初步知道必要的

安全、生活、卫生、营养保健常识。

(二)语言领域

1、幼儿是否能倾听别人讲话,是否理解日常用语。

2、幼儿是否能在语言交往中感到愉快,做到礼貌交谈、清晰表达并使用

普通话交流。

3、幼儿是否想说、敢说,讲述时是否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4、幼儿是否能够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幼儿是否喜欢阅读,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基本理解图书内容,乐

意欣赏儿童文学作品。

6、幼儿是否关心常见的符号、标志和文字。

(三)社会领域

1、幼儿是否开朗、自尊、自信、有成功感。

2、幼儿是否与周围的人积极交往,主动在活动中与他人互助、合作、分

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幼儿能否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有良好的社会行为。

4、幼儿能否克服困难,做事有始有终,有初步的责任感和意志品质。

5、幼儿是否对周围的人与事持关心与爱的态度,有爱心、同情心。

6、幼儿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言语的社会规范并具有初步的评判能力。

(四)科学领域

1、幼儿是否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2、幼儿是否能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积极观察、操作和实验,感受科学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3、幼儿是否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进行比较、推理,尝试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幼儿是否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爱护小动物和常见植物,同时

有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5、幼儿是否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科学探索的经验和感受。

(五)艺术领域

1、幼儿是否乐于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

2、幼儿是否能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兴趣浓厚。

3、幼儿是否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艺术表现。

4、幼儿是否初步建立起进行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5、通过艺术活动,幼儿的身体、认知、感受与表现力,特别是情感和想

象力、创造力是否均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落实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要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园应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1、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依据教育目标,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一方面,体现安全性、教育性与审美性;另一方面,还需本着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本园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的、现有的资源,切忌高档装修、盲目模仿和互相攀比。

 

(1)活动室的设置设施设备的要求:

 

●幼儿用的桌椅应适合其身材高度,不同年龄班的桌

 

椅应有区别。

 

●玩具、材料的柜架或活动区间隔的高度,以不阻碍成人观察幼儿的视线为准。

 

●玩具、材料柜架的结构应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取放。

 

●幼儿的桌椅布置要防止小学化。

 

区域环境设置的要求:

 

●区域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发展诸方面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活动区域,区域材料应及时更换,拿取方便。

 

●合理安排活动区域,做到动静分开,方便活动转换,避免相互干扰,减少行为问题。

 

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作物、干净安全的废旧物品、民间艺术品、民间游戏材料等,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开设多种区域,引导幼儿主动、自主地学习。

 

(2)体能游戏场地的安排

 

幼儿园应当安排适合幼儿身体锻炼或户外游戏的场地,要考虑设置雨天时能够让幼儿进行大肌肉运动的室内场地。

体能游戏场地的设备配置,以能够满足幼儿攀、爬、平衡、跳、投等大肌肉活动为主。

 

无论是活动室设施、设备还是体能游戏场地的设施与设备都要注意安全性:

 

●园内的地面要平坦防滑,所有出口及通道、楼道要畅通无阻;

 

●设施和器材不可有尖角、裂片或铁钉等露出;●供幼儿操作的玩具、物品不含铅等有毒成份;

 

●应用绿色、环保、化学刺激气味小的材料装饰活动

 

室;

 

●经常检查幼儿使用的设施、玩具、物品等,损坏的东西及时修理、替换或丢弃;

 

●保教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急救常识,安全急救设备充足,取用方便。

 

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幼儿园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轻松、快乐。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师和幼儿在教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它既蕴涵着教育因素,又蕴涵着情感因素。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做到:

 

●给幼儿营造自由选择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用心关注幼儿的活动。

 

●以亲切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广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

 

●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伤害幼儿。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必须做到:

●给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环境、时间与材料媒介。

●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进行细致的观察,提

 

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幼儿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二)一日活动的组织

 

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适宜的内容和有效的组织形式。

 

活动目标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依据,结合本班幼儿发展实际来确定,要考虑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内容的选择,一要注意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并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二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三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四要注意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体现生活化、游戏化。

 

在组织活动时,应注重师幼双向互动,尊重幼儿、解放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应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可选择性、层次性,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与动态性,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切忌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幼儿自主学习等弊端。

此外,还应珍惜幼儿的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

 

1、作息制度

 

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及各生活环节的时间。

三餐一点的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5小时。

午睡时间,冬季1.5小时一2小时,夏季2小时一2.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幼儿自由游戏和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执行作息制度时既要注意保持一日生活的安排在大的环节上相对稳定,使幼儿有规律地生活,形成良好的秩序,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幼儿活动过程的实际反应作适当的调整,同时照顾到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体弱和能力较差的幼儿应给予适当的照顾,不强求一律。

 

2、组织途径

 

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途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观察探究活动、参观活动等。

 

(1)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要包括:

入园、进餐、睡眠、盥洗、如厕、收拾整理、离园等环节,生活活动是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是幼儿学会生存与学会学习的起步。

教师必须认识到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充分捕捉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因素,另一方面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生活活动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防止包办代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也能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在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宜的指导,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成长。

 

(3)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喜

 

欢的方式和速度展开学习、游戏,遵循自主和自由的学习原则,同时便于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幼儿,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参照,设计出更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更好地发展。

 

(4)教学活动:

即传统意义上的“上课”,在幼儿的

 

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与参观作为课程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用感官去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注重幼儿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幼儿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

 

发展,以实现课程目标。

 

3、组织形式

 

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合理地加以运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条件。

 

(1)集体活动:

即组织幼儿集体活动。

这种形式的优

 

点是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幼儿提供共同经验,教育活动效率高,有利于保证教育活动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保证所获经验的系统性,也有利于幼儿自律、合作意识的培养。

 

(2)小组活动:

依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计

 

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并把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幼儿与同伴和教师互动的机会,有利于每个幼儿充分参与活动,更多地进行材料的操作,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并进行指导,有利于幼儿主动发展。

 

(3)个别学习:

包括有意的安排与随机的学习。

在幼儿进行自选活动或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掌握时机,依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个别辅导和随机施教。

 

三种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灵活转换、穿插进行,防止以某一活动形式为重点,避免以单一的活动形式贯穿一日生活的始终。

 

(三)家园共育

 

幼儿园应将家长资源合理整合到幼儿园教育资源中,予以充分发挥和利用。

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使幼儿在家中延伸与巩固在园内获得的学习经验,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家长加深对子女成长需要的了解,增强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引导家长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

 

心理准备,减轻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2)家长和教师在来园和离园时的交往是父母与教师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必须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接受父母提供的关于幼儿健康、性格等方面的信息,并向父母提供一天中幼儿的重要信息。

 

(3)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及发展的全面情况,主动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4)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及其家长的实际需要,采取写便条、打电话等适当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策略。

 

(5)经常性地让家长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活动。

 

(6)通过咨询、讲座、研讨、交谈、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四)社区、乡村资源的利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乡村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应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散步,到博物馆、图书馆、邮局、医院、农田等

 

参观,增加幼儿对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初步的感性知识;幼儿园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形式,邀请社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园讲述、展示社区、乡村发展变化和自已的工作等,充分利用社区、乡村人力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有独特的物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也应充分发挥本园的各种资源对社区、乡村的作用。

幼儿园可以在孩子离园时间将场地、玩具、图书等开放,使这些物质资源增值;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利用节假日,为周围居民开办亲子乐园、游戏小组等,积极为社区、乡村服务,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五)教育衔接

 

幼儿园教育应与0一3岁婴幼儿教养和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幼儿园小班教育应注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加强保育,营造与0一3岁时期相一致的生活环境。

保教人员要多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和情感关怀,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容许孩子有一定的过渡期,避免突然提高教育要求。

 

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就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

 

应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兴趣,升入大班后,可通过参观、

 

访谈、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幼儿入小学的意识,使

 

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各领域组织与实施要求

 

(一)健康领域

 

1、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明确保护幼儿生命和幼儿健康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有关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技能,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在实践中避免出现任何忽视或损害幼儿健康的做法。

 

2、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该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3、幼儿健康既需要外部的“健康促进”,又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要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4、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制定切合幼儿能力和需要的常规,并用适宜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常规的重要性,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

 

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5、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逐步提高幼儿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

要注意保证幼儿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

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6、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对幼儿讲明道理,逐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预见危险的能力,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方法。

 

(二)语言领域

 

1、教师应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教育的重点。

 

2、教师自身的语言要做到规范、亲切、文明、生动,语速、音量适宜幼儿,并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讲话的声音,培养文明表达的习惯。

 

3、尊重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个体差异,耐心倾听,平等对待。

 

4、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经验的获得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在自然、生活化的情境

 

中,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