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89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课件设计

篇一:

我用筛子分一分

一、活动题目

我用筛子分一分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和摆弄,萌发好问、乐于尝试的积极情感。

2.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寻找不同的方法,在反复尝试实践后得出结论。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粉、小米、大米、绿豆、各种孔眼大小不同的筛子、铁盘、纸盒。

五、活动过程

引人:

“我帮阿姨想办法”。

阿姨家的小弟弟把许多粮食都混在了一起。

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阿姨把混在一起的各种粮食分开来。

探究的问题:

怎样把面粉、小米、大米、绿豆分出来?

幼儿讨论。

(1)用手捡,太慢了。

(2)用有眼儿的小筛晃一晃就分出来了。

做一做。

根据筛子孔的大小不同,给筛子编号1~4号。

(1)把四种粮食放在l号筛子里,先分出面粉,再用2号筛子分出小米,最后用3号筛子分出大米和绿豆。

(2)把四种粮食放在2号筛子里,分别分出小米和面粉,大米和绿豆,用1号筛子分出小米和面,用3号筛子分出大米和绿豆。

(3)把四种粮食放在4号筛子里失败,放在3号筛子里分出绿豆,再用1号筛子分出面粉,最后2号筛子分出大米和小米。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用1号筛子分,面粉漏出来了,大米小米和绿豆留在筛子里;再用2号筛子分,小米分出来了,大米和绿豆还留在筛子里;把大米和绿豆放在3号筛子上试一试,大米漏下来了,绿豆留在上面,我全都分出来了。

(2)我用2号筛子分,小米和面粉漏下去了,大米和绿豆留在筛子里;再用l号筛子分,小米留在筛子上,面粉漏下去了;再用3号筛子分大米和绿豆,大米漏下去了,剩下的是绿豆,我都分出来了。

(3)我用4号筛子分,全漏下去了;再用3号筛子试一试,面粉、小米和大米全漏下去了,绿豆分出来了,放在盘子里;再用1号筛子试一试,面粉筛出来了,剩下大米和小米;最后用2号筛子试一试,小米漏下去了,大米留在筛子上,我全都分出来了。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活动前亲自实验,知道哪种筛子能筛出哪种粮食,并在每种筛子上做标记。

每位幼儿手中都有一套筛子,如果材料有限,可两人一组。

2.教师要准备足够量的盒子、盘子等,幼儿在用筛子进行分离时,下面要用一个大的纸盒接着(如衬衣盒),然后倒在盘中,盘子最少有4个,分别装面粉、小米、大米、绿豆。

如筛子较小要把混合物分几次进行分离。

3.筛子的代用品最好边缘有沿,这样幼儿筛选时,混合物不易落到外面。

如纱窗四周要钉有木条,这样较硬,拿着方便。

七、拓展思路

沙子和食盐混合物的分离。

1.混合物中加入水,直到盐全部溶化。

2.混合液在自制过滤器(毛巾、纸)上进行过滤,使沙子和溶化在水中的盐分开。

3.将过滤后的混合液加热蒸发,得到结晶的盐。

八、背景资料

筛子一种用以分离粗细颗粒的设备,主要部分是由金属(或其他材料)丝(条和棒)编成的网或有很多小孔的金属板,网身和孔的大小有一定的标准。

混合物就是没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的多种物质,彼此各保留着原有的化学性质。

一般可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将混合物所含的物质分开。

九、参考资料

《科学真有趣》(p122~p135)少年儿童出版社

活动点评

该活动是怎样选择不同的筛子将混在一起的颗粒大小不同的粮食分开。

题目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研究的.题目具体,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各种不同的粮食混在一起了,怎样帮助他呢?

这样把探究的问题很自然地提出来,引起幼儿急于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确定适中、实际,通过幼儿探究活动,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从活动过程上看,教师选用了不同材料的筛子做代用品,便于幼儿挑选、使用。

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幼儿自己选择不同的筛子,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做了真实的记录。

建议:

在探究过程中可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即规定时间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以最快的时间完成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用开放的语言提示幼儿。

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结尾,使探究活动达到高潮,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篇二:

纸杯变变变

设计思路:

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

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

我刚才干什么了?

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

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

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

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

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

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

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

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篇三:

小流星

设计意图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们会看见许多行星。

在他们的眼里,星星是有生命的,因为他们发现星星总在不断地眨眼睛。

他们偶尔也会发现一颗流星从天边划过,留下长长的一道印痕。

这些星星想干什么呢?

此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流星、陨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内容。

2、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提高角色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夜空的流星。

2、收集陨石的图片。

3、故事挂图、配乐故事。

过程建议

1、回忆对夜空及流星的观察,说说自己对夜空的想象。

2、听配乐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看图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小星星为什么想去地球?

月亮婆婆和白云姐姐为什么不让他去?

小星星是怎样做的?

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

4、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句。

月亮婆婆说,地球是个怎样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样说的?

小星星对白云姐姐说了什么?

白云姐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5、表演故事。

延伸提示

1、绘画:

小流星和他的朋友们。

2、绘画:

神秘的夜空。

资料库:

小流星

一颗小星星,坐在银河边,听月亮婆婆讲故事。

月亮婆婆说:

“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地球,那儿长着美丽的花草,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动物。

清晨,小鸟的歌声唤醒黎明,鲜花在田野上开放……..”

小星星听得入了迷,他对月亮婆婆说:

“月亮婆婆,我想到地球上去生活。

”月亮婆婆听了,笑眯眯地说:

“傻孩子,地球离我们这儿太远了,你飞到地球上去,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夜深了,小星星回到家里,他怎么也睡不着,总想着美丽的地球。

第二天,他去找白云姐姐:

“白云姐姐,我想飞到地球上去,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森林、金色的田野、万紫千红的鲜花……”白云姐姐说:

“傻弟弟,你千万不能去呀,你会在与空气的摩擦中烧成灰,而且再也飞不回来了呀!

小星星听了白云姐姐的话,不再提去地球的事了。

但是,他一直在做着到地球区的美梦。

一天,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离开了天空,朝着美丽的地球飞去。

小星星飞呀飞,一会儿,他觉得浑身火辣辣的难受,自己真的和空气摩擦而燃烧起来了。

他忍受着疼痛继续往前飞,飞呀飞,他的身体渐渐变小了,最后终于飞到了地球上,变成了一块灰石头。

他张开眼睛望着美丽的田野,听着小鸟儿欢快的鸣叫,好高兴呀。

一会儿,一群欢乐的小鹿、小羊、小猴和小刺猬朝他走来。

小星星高兴地说:

“我是小星星,我们交朋友吧!

小星星和动物们一起唱歌跳舞,快乐极了。

从此,动物们有多了一个小伙伴,大伙亲热地叫他“天上下来的小流星”。

篇四:

找月亮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知道水中倒映的现象。

3.丰富词汇:

“倒影”。

准备: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

准备一些小猪纸偶。

活动与指导:

1.分散活动“看倒影”。

准备一些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让幼儿看水中的倒影:

“我们在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们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样的?

”让幼儿分散活动,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儿拿着物品)。

活动后进行谈话:

“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

”知道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个纸月亮,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月亮在哪里?

月亮什么时侯出来?

”“月亮出来了会不会有倒影呢?

在哪里有倒影呢?

请听故事‘找月亮”’。

教师讲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提示幼儿:

“再听的时侯要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猪纸偶,教师操纵纸偶讲第二遍故事。

3.讲故事进行提问,边问答边教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说话。

“开始,猪老大对猪老二说了什么?

“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第二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后来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让幼儿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谈话:

“想一想,还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

”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扩散。

5.教师操纵纸偶,以小猪的口吻对幼儿说:

“喜欢听我的故事吗?

我带着你们再讲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带领幼儿讲一遍故事。

“我是爱动脑筋喜欢发现的小猪,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发现呀,今天晚上你们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几个月亮。

鼓励幼儿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组织谈话:

“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

我用什么办法映出了月亮?

让幼儿讲述各自的探索与发现。

附故事:

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猪老大和猪老二在一起,小猪老大说:

“听说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

”老二说:

“真的?

那我们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

”老大说“好!

他俩请来了一群小猪,四处去寻找。

走到山泉边,一只小猪高兴地叫起来:

“哇,山泉里有一个月亮!

”另一个小猪又说:

“哇,露珠里有一个月亮!

”另一只小猪喊:

“哇,玻璃窗上也有一个月亮!

”它们还看到水桶里有一个月亮,镜子里有一个月亮,水潭里有一个月亮,望远镜里也有一个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数不清。

一只小猪意外地发现,每头小猪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个小月亮呢!

小猪们带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兴兴回家去。

篇五:

圆外有7个小朋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准备:

1.1个菜盘,7个茶杯。

2.纸盒1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拿起盒子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外面。

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

幼儿跟着说:

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盘子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

圆内、圆外和圆上。

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到圆内、圆外和圆上,让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各有几个人。

注意说出里外。

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

让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各有几个人。

4.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3个幼儿站到外面,启发幼儿说出房子外面有3个小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