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786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docx

职业健康复习过程

职业健康

一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被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因素产生的途径与来源:

1、生产工艺工程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劳动过程

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作业环境

主要是由于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起亚、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废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能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打牌熬夜、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操作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三)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紧急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条件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职业病

(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如:

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可导致尘肺病等。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的称为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

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2、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的《职业病目录》,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

(二)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构加工、物质蒸汽冷凝、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

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类型主要有:

(1)矽尘。

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

如冶金、矿山开采、爆破、修路、机械制造、加工业原材料的破碎、研磨、配料等生产过程。

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

这里主要是指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这种混合性粉尘叫做媒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

(3)石棉尘。

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以及卖货材料、刹车片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

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

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可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

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

生产作业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

全身性中毒、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淘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汽,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锰中毒、镉中毒等。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磷中毒等。

(2)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橡胶、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制药、喷漆、汽油使用与加工等工作常与苯接触,而引起苯中毒,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3)刺激性气体中毒。

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合物及氨气等。

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重症状各不相同。

刺激性气体多有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致刺激性气体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

(4)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采矿时进行的爆破作业可产生爆破烟雾,煤气制造以及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这些过程都有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并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硫化氢中毒。

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等可产生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的气味类似如臭鸡蛋的气味,浓度越高时反而气味越淡。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二氧化碳中毒。

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可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蓄积。

二氧化碳中毒常为急性中毒,患者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后,几秒钟内即迅速昏迷,若不能及时救出可致死亡。

另外还有氢化物及甲烷中毒等。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如联苯胺4—氨基联苯可致膀胱癌。

(6)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7)农药中毒。

农药是一类特别的化学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

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氮、有机氯三大类,其毒性相差悬殊。

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类。

农药的接触非常广泛,在其生产、运输、保存、使用中均有大量的职业接触者。

3、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

(1)急性中毒。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

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

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肤所致。

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除以上3种病型外,还有的是处于带毒状态或毒物吸收状态,例如铅吸收。

某些化学毒物可致人体突变、致癌、致畸,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

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累及下一代。

(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分类如下:

1、噪声及噪声聋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三类:

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型噪声。

受到这些噪声影响的,主要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机动车司机、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爆破员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设备由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抽风机、振动传送带和打夯机等。

产生振动的工具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振动工具,如电钻、打磨机、切割机和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职业病

(1)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

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健康,但在大强度长期辐射作用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微波作业对健康的影响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皮肤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除机体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敏感性增加。

长期受波长340~280mm紫外线作用可发生皮肤癌。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电光性眼炎。

4)激光。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的影响和对皮肤造成的损伤。

被机体吸收的激光能量转化为热能,在极短时间内(几毫秒)使机体组织局部温度急剧上升(200℃~1000℃)。

机体组织内的水分受热时骤然气化,局部压力剧增,使细胞和组织受冲击波作用,发生机械性损伤。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

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

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疾病和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和其他放射性损伤共11种。

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下3种;中暑、尖牙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高原病(是指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

(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略……)

1、职业性致癌物

(1)确认致癌物;

(2)可疑致癌物;(3)潜在致癌物。

2、职业癌(略……)

(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三类为法定职业病)。

(七)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职业性疾病(略……)

(八)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未列入法定职业病目录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及电焊工等因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背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病;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

)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夜班导致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某些工作的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

(九)女工的职业卫生

女工由于生理特点,在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影响下,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易受到影响,且可以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儿、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

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每次负重质量超过20Kg,间断负重每次质量超过25Kg的作业。

许多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常见的有危险化学品、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女工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三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但除了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还受个体的特征差异的影响。

在同一职业危害的作业环境中,由于个体特征的差异,个人所受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这些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态和营养状况等。

职业病是影响工人健康、威胁工人生命的主要危害。

人体受环境直接或间接有害因素危害时,不一定都发生职业病。

职业病的发病过程,还取决于下列3个主要条件。

1、有毒有害本身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

如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有直接关系,例如汽油和二硫化碳具有明显的脂溶性,对神经组织就有密切的亲和作用,因此首先损害神经系统。

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在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

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都与量有关(生物因素进入人体的量目前还无法准确估计),多大的量和浓度才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是确诊的重要参考。

例如,我们要求对接受放射危害的人员随身佩戴个人计量卡。

3、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健康的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

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被扰乱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复。

但是抵抗力和身体条件较差的人员对于进入人体内的毒物,解毒和排毒功能下降,更易受到损害。

经常患有某些疾病的工人,接触有毒物质后,可使原有疾病加剧,进而发生职业病。

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在于发现其对生产中有毒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证,以便更合适地安排工作,保护工人健康。

职业病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病因有特异性,比如接触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工人容易患硅肺病,脱离接触可减轻或恢复健康;接触噪声早期可引起听力下降,如连续不断接触可导致噪声性耳聋,及时脱离接触噪声环境则可以恢复;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反应(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接触的量与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相应处理或治疗,对于预防职业病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