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767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移印出来产品文字图案有气泡或沙孔

 

1.移印胶头太软

 

2.移印胶头太平

 

3.移印胶头已损伤

 

 

更换较硬移印胶头

 

更换较尖移印胶头

 

更换移印胶头

 

4.钢板有蚀刻不到位

 

5.油墨太稠

 

6.产品表面有灰尘或油污

 

 

重做移印钢板

 

添加慢干水

 

用酒精抹干净

 

7.油墨使用时间过长(受污染变质)

更换较硬移印胶头

 

二.移印出来产品文字图案出现模糊

 

1.移印胶头太软

 

2.移印钢板蚀刻得太深

 

3.产品有灰尘

 

 

更换较硬移印胶头

 

更换深度适中移印钢板

 

抹去产品中灰尘

 

4.未固定好夹具有松动

 

5.胶头落下速度过快

 

6.油墨过稀或太稠

 

 

固定好夹具

 

调较胶头下降速度

 

调较适中油墨

 

三.油墨附着性能达不到要求

 

1.油墨选择类型不当

 

2.产品本身有油污

 

3.干燥固化时间不够

 

 

根据产品选择适用油墨

 

用酒精抹干净产品

 

用热风或低温隧道炉烘干

 

制作移印胶头流程(图解)

 

 

 

 

 

 

 

 

 

 

 

 

 

 

 

 

注:

1.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移印胶头越来越软

2.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添加硬化剂份量相应增大

3.随着硬化剂量增大,移印胶头固化速度会加快

4.室温高时,建议采用慢干硬化剂;室温低时,建议采用快干硬化剂

制作移印胶头常出现问题及原因

1.所倒出胶头不容易干或部分不干

A.搅拌不均匀B.硬化剂份量不够

2.倒出胶头表面有气孔或使用寿命不长

A.硬化剂过量加入固化速度过快B.矽油所占份量大,破坏了移印矽胶份量

3.移印胶头板容易脱落

A.胶头板没有钻孔介花B.盖木板时移印胶浆已接近固化

移印胶头各配剂对照表

移印胶浆

硬化剂

矽油

催化后混合物于

25度下操作时间

25度下

脱模时间

硬度

备注

100克

K81#快

干剂3克

10克

10分钟

小时

20度

适用于抽

真空操作

20克

20分钟

小时

15度

30克

32分钟

3小时

10度

100克

K30#慢

干剂3克

10克

25分钟

8小时

20度

无需抽真

空操作

20克

35分钟

9小时

15度

30克

50分钟

10小时

10度

移印中主要工艺参数及不良现象的对策

      一、设备的选择

      主要工艺参数

      承印物,一般都不大,常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移印机就适用了。

这里就电动移印机作简单介绍:

      电动移印机主要构成有:

胶头、油盘、刮刀件组、无级调速、开关“运行/手动”、夹具升降台等。

由于它无需传统的气泵气源,且采用了220v民用电源的机械传动系统。

电子无级变速功能,使得运作场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承印品的下机速度等大大简化,优点也就显突:

稳定性强、精度可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

      二、胶头的型号

      主要工艺参数

      ●胶头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墨性和脱墨性,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疲劳,良好的耐溶剂等性能。

根据承印品就胶头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对照供应商提供的图表或实物型号作出选择,再后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和寿命定型一种型号规格。

      ●胶头应与承印品触变形较小,印头直径比字案大约3mm,印版细线条多,胶头相对选软些。

      ●胶头要放置于5—25℃干燥通风库房存放。

      ●新购的胶头表面有一层脱模剂,使用前用洁布蘸乙醇或洗版剂擦净。

      ●胶头与承印品的挤压深度不得超过胶头高度的1/3,否则胶头易损伤,图案变形模糊。

      不良现象与处理

      ●胶头表面如果有粗糙、松疏、油污、不平整等现象,只能清洗或者更换。

      ●胶头形状不对,大小不一,体积太小等选择对称有一定角度的胶头,或换用不同形状的胶头,尤应根据所需效果,用园锥形胶头印可见网点,用平胶头印不可见网点;用大胶头;所有胶头的硬度须一致。

      ●安装位置太偏,力摩过大过小等,调整中心位置,调整胶头头部力度选用尖点、硬点的胶头,适于表面太软、太粗。

      三、油墨类型

      主要工艺参数

      移印油墨应考虑它的特征:

转移性能、干燥速度、色浓遮盖、稀薄着力等。

      本文建议采用通用油墨,该类型油墨及添加剂能将字符图案承印在塑料橡胶、金属玻璃、尼龙帆布等材质上。

特色足成本适合、附着力行、色泽理想、较少库存、更多选择。

但对Pe/pp、烘烤陶瓷等不适用。

应根据图案文字、面积大小及承印品的适应性选择相应的释稀剂,一般选用标淮型的。

      不良现象与处理

      油墨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油墨量在胶头上吸附少、释放少,遮盖不够,图案变形,污点,流平性不匀,履所性不好,颜色不稳定,网点见了,断细线条,承印物表面有针眼或细丝,油墨脱落落或光亮不够。

      总得处理思路是:

油墨的厚薄、溶剂的快慢、承印物颜与墨的搭配、钢版胶头的调整以及其它措施。

关键解决点一般只会落在一对相对件上,用不着全部动。

      四、钢板

      主要工艺参数

      本工艺视文字图案的细精、套色与否分别选择或组合采用制版胶作业。

如下就加工制作的步骤介绍:

      1、钢板研磨其目的是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清除板面的油污,以提高其吸付性能,避免印版出现粗糙、发脆、伸缩脱胶、难于蚀刻等缺陷。

一般选择300目以上研磨膏HTE一201,若铜板在3以上镜面光洁就好了。

      2、钢板清洗:

采用THE一202A点滴,手抹凡下,化油污清水冲洗后,电吹热烘干,或采用HTE一202B即时洁粉热水浸泡,去油污也行。

再用HTE-704表面处理剂擦一遍即可备用。

      3、制版胶分敏化型THE一30I与不敏化THE一302二种:

对精细、高密、套版采用敏化制版胶,反之采用不敏化制版胶。

施其作业到板上可分别采用涂布、网印等方式。

该步骤是关键工艺技术,严格要求,熟能生巧。

制版标淮要求是平面平整、厚簿一致、粘附良好,有利于下道工序。

      4、固化:

敏化板放置烘烤器上烘干,不敏化板就用电吹风吹干。

烘温控制50—70℃左右,见有热气从胶中蒸发出即不必烘吹,让具表干。

时间过短,胶不干,过长胶烘不得下道作业。

冷却可置于冷却盘内,即盘内放海绵加一半凉水就行了,这样,制版胶固化时间短而牢。

      5、稿片(菲林):

检查内容有稀密、黑之深度、药膜面、布局位置等,然后定位好于钢板上。

关键在设计、电脑上要做好。

      6、曝光:

将阳图底片的乳剂面与敏化胶面贴合,放置晒版器上曝光。

紫外线光源曝光时间为1~2分钟,偏短些有利显影良好。

二次曝光固化有利蚀刻成形。

      7、显影:

采用THE701显影液对水,用毛笔蘸之轻轻抹没曝光之部位,露地显图文,清水飘吹干。

修版主要对没显影之局部,用细尖刀轻刻出。

对有沙眼或局部显脱过多的用制版胶补正,再之烘干或曝光。

      8、蚀刻:

该步骤是钢版质量关键,安全要至上,各部位要求充分准备后再操作作业。

      ●蚀刻液THE一801预先根据用量倒在小塑瓶或塑盒内。

千万不能盛放金属容器内。

蚀刻毛笔或毛刷备好。

      ●钢板四周不要蚀刻处要用胶带粘成盒状,利于盛放蚀刻液。

      ●钢板略烘热带有温度放置塑盘内架子上,利于蚀刻加速顺利。

      ●带口罩和防腐塑橡手套,防止蚀刻气烟刺激鼻喉,防止不小心蚀刻液溅皮肤上(要及时冲洗)。

    

●用毛笔刷蘸蚀刻液滴在钢板图文盒状内,让其自然蚀刻反应,或在钢板图文左右上下斜反均匀抹刷2—5遍。

每遍新鲜蚀刻液,板面翠绿色,3—10分钟,视见图文明显凹状,即可放清水冲洗干净;

      ●蚀刻深约30—50um,若不达到,钢板再温烘蚀刻。

关键是把握好蚀刻与深度、温度、时间二者参数关天系。

      9、脱膜:

对于不敏化的钢板用THE一707清除即可,对于敏化的钢板加温放入盛有脱膜液THE 901的盘内脱膜,应带防腐手套作业。

脱膜后清洗烘干。

全面质检一遍(采用仪表工具最好)。

      10、包装:

钢版表面微温加油装入塑料袋内。

各作业液分别回装各自的包装内,工具物品清洗放入专用塑盘内。

      顺利的话,20分钟左右即可加工制作好一块10×10cm的钢版。

      不良现象与处理

      底片用错、图形倾斜、黑线中针眼、重出底片、细修针眼、灯光下再检查一遍。

      钢板模选错、表面物理性欠佳、倾斜,用新钢模板或用不同的钢板型号。

      蚀刻刻有深度太深太浅、形状精细不一、精细不对好、倾蚀用力不匀,放大镜检查显影、蚀刻质量,或调整制版胶、显影液、蚀刻液的配方及其工艺参数,最保险的办法是同一图文做两个以上,以供选择正确的。

      五、夹具的设计

      应根据承印品的形状,设计制作一个专用夹具,稳当夹牢承印品,保证印务精度以及印刷过程中的重复性,取放操作的方便简捷及其安全。

对于数量多、连续作业,为了提高效率,可设计传送带式结构。

      装置不适合,调整之;位置移动,锁紧螺丝;夹具不稳,调整角度与受力。

      六、刮刀

      主要工艺参数

      刮刀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硬度、厚度、弹性、刀口的平直度等。

      不良现象与处理

      ●一般选用0.25mm厚的弹性较好的平直钢带作刮刀,其刃口应锋利、光滑、平直,能与钢版面紧密吻合;

      ●刮刀刀口不锋利或缺损,就会造成刮墨不净而粘附在图文边缘或产生刮刀墨痕,严重的印版被刮成一条条痕;

      ●刮刀应与印版成一定角度,避免刮墨刀下落巧入印版凹处,刮墨过多损及图文,若发现刮刀与印版接触不平,就要调节到紧密,刮刀的长度应大于图案文字近钢版相宽,刮刀的压力应以刮挣印版上非图文文油墨的前提下,压力越小为好,磨损损耗也就小了。

      ●刮刀有锯齿,用硬一些的胶刮。

      七、承印物

      主要工艺参数

      预先表面处理或质检及其在印务中排除疑问件,便于作业顺利。

      不良现象与处理

      ●表面油污、灰尘,事先清洁:

用乙醇或707清洁;

      ●表面带静电安装除静电装置

      ●表面脏点:

换承印物;

      ●表面太软:

固定承印物;

      ●表面变形定型处理或换材料

      ●表面不能被溶剂溶解预处理不够,检查效果;

      ●承印物颜色黑度太深或梨皮面:

用高浓度颜料油墨,或印2遍可获得厚的墨层;更换硬胶头;有高低层次或不规则;自制特殊胶头;

      ●边缘与图案太近:

用胶头或夹胶调整。

      ●其它:

环境温度使溶剂挥发太快,应控制温度18—20℃或使用慢干剂特慢剂;湿度太低,增加至60一80%。

      八、预警与对策

      工艺条件的控制

      1、机器的操作应该熟悉主要王艺件的各阶段工作状态及其可依次需要选择的作业,小试中试正常后,原则上就只管承印面按键及显示灯了。

      2、印版的安装,刮刀的调整:

      印版固定墨盘中间,再调整承印品的夹具,使胶头既对准印版茎图文正中,又对淮承印品的施印中心,即可完成印版安装。

      3、胶头的调节,控制机速:

      在移印作业时,胶头的下落与抬起,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油墨转移置量,影响着图文成形,是一个相当关键时刻。

所以在胶头、承印品、墨流等调节到位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机速有利于提高印品质量。

      4、添加溶剂,控制墨流:

      根据承印量一次性配好油墨溶剂。

一般选择油墨:

溶剂=1:

2(冬春秋)一3(夏),即太热或于快就用慢释剂,相反太冷干慢就用快于剂。

每间隔一定时间,依据承印晶用墨量提前添加一定量的配好释稀墨。

      5、湿温的控制:

      实质是尽量使油墨中的溶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挥发速度,控制温湿度的一个简单办掐就是在有空调车间里印刷,比其它措施都来得稳定。

      问题及处理建议

      1、图文变形失真:

      关键问题是胶头的负荷、硬度、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图文的粗细、广大小、深浅及转印何两柑对中心位置有偏差而造成的。

多选择几种规格型号的胶头、或用过去正常的钢版,排除故障源,选定正确的工艺。

      2、转墨色淡露地:

      主要是油墨选择与使用不当形成的,不要太稀或浓色浆加入,简捷地就可解决。

      3、印迹边缘糙糊:

      查一下刮刀不锋利或缺口,墨过稀,胶头损伤,钢版磨损等,更换之。

      4、图文针空气泡:

      表面(胶头承印品等)油污、用料(墨胶头)变质或不当,事先做细一般不会产生。

移印技术指南

 

      故障及解决办法

      1.胶头吸附的油墨少

      油墨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黏度大时应加入稀释剂调整;钢板上油墨干了,应将钢板上干墨洗干净后重新放新墨;油墨的溶剂错放,用慢干或适合的溶剂调配油墨并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

      钢模板方面:

图文蚀刻深度不够,重新制作钢板;用错了菲林,要更换菲林,使线条的精细度与钢板蚀刻深度相匹配;蚀刻后钢板表面状态不好,更换新的。

      胶头方面:

胶头太平,应采用一定角度的胶头;胶头表面粗糙造成吸墨难;胶头变形,此时必须给胶头吹风,保持原有的设计;形状胶头表面有油而吸不上墨,只有清洗或更换胶头进入钢板强度太大也能引起吸附墨量的减少,应调整力度。

      2.胶头释放的油墨量少

      油墨方面:

油墨在胶头上干了,用慢干剂调墨解决;油墨黏度太低,胶头太湿,使头上吸附油墨太少,此时可用快干剂调墨。

      钢板方面:

蚀刻深度不够时,使胶头蘸不到更多的油墨;蚀刻图文太深时,当图文太细时,胶头也不能吸附太多油墨。

因此,钢板上的蚀刻深度与图文的细度应匹配。

      胶头方面:

当胶头平时,移印中与工件接触时存在气流排不掉,所以胶头应有一定角度;胶头表面太粗糙引起的,更换胶头。

      其他方面:

移印速度太慢时油墨存在黏弹性,使胶头释放墨量小;当移印环境温度大大超过20度时,墨中溶剂挥发太快,胶头上油墨挥发太快,所以最佳室温为18-20度。

      3.遮盖不够

      油墨方面:

油墨太薄或透明都会影响遮盖性,所以应选择色密度高的油墨和合适黏度的油墨。

      钢板方面:

当蚀刻深度不够时,胶头上吸附油墨量就少;注意钢板上图文深度与细度要匹配;钢板平面与胶头垂直放置,使胶头蘸墨均匀。

      胶头方面:

胶头太平不利于蘸墨,所以胶头要有合适的角度和形状,胶头表面疏松、太柔软会引起吸附油墨量少。

      承印物方面:

表面太油,移印前用酒精除掉;表面颜色太黑,要移印两次以上;表面粗糙,可以更换硬胶头或更换油墨。

      其他方面:

刮墨刀太软,应更换硬的,使钢模图文槽内填满墨;注意在移印前应清洗模版和刮墨刀。

      4.多色移印的精细度不够

      钢模版方面:

当几色钢模版放置位置不对时,移印套色精度下降,或钢模版上图案制作的不好而造成精细度不够。

      胶头方面:

胶头未安装在中心位置;胶头大小不一或胶头硬度不一致;胶头在钢模版或承印物上的压力不均匀。

      承印物方面:

承印物要有一定的软硬度及其表面的平整度。

      其他方面:

定位、夹具和工件的固定等一定要可靠。

      5.图案变形

      钢模版方面:

制作时,几色钢模版图案应对齐,且对位可靠。

      胶头方面:

按图案选用合适的胶头和形状,面积过大或过小,胶头太软和太硬都不合适,应调整。

移印压力不能太大,切一定要保持均匀,在钢模版和承印物上的压力要一致。

      承印物方面:

工作材质不能太软,图案离工件边缘不能太近。

      其他方面:

夹具夹紧可靠、角度合适等,以保证图案对准胶头的最高中间位置。

      6.油墨的颜色与稿不对

      油墨方面:

移印墨层太厚,颜色搭配不当,油墨太透明或选错油墨等造成。

      胶头方面:

形状不对、太软或表面太粗糙。

      承印物方面:

工件本身颜色太深时,应增加移印次数,或先用移印打底后再次移印,或更改材料。

      7.网点丢失

      油墨方面:

用了快干的稀释剂使墨层太厚同时网点消除;或墨层太薄时网点可见度下降等。

      钢模版方面:

调整钢版的蚀刻深度;控制蚀刻深度与图文细度的关系;选用专用于移印的钢板材料。

另外要检查底稿和照相底片质量及网点的合适类型。

      胶头方面:

胶头表面不能太粗糙,选用适合于圆点移印圆锥形状胶头。

      承印物方面:

表面太粗糙也会影响移印网点效果。

      8.细线条集中

      油墨方面:

调整油墨的干燥性,干燥太慢容易引起细线条集中。

      钢版方面:

不能蚀刻太深,精细图文蚀刻应分级进行,以达到细线条质量要求。

      胶头方面:

表面不能太粗糙,选用尖一些形状的胶头。

      承印物方面:

应预先定型处理,防止收缩变形。

      9.有气泡(小针眼)

      油墨方面:

黏度稍大,墨层太厚应调整黏度添加稀释剂。

      钢版方面:

图文蚀刻不好,用放大镜检查图文。

      胶头方面:

胶头受损或太软或形状不对选用尖且硬一些的胶头。

      承印物方面:

有静电或灰尘

      其他方面:

在制作钢版时所用底片质量、钢版表面状况、移印周围环境卫生以及胶头上是否有赃物等。

光盘移印技术漫谈

      应用比较普遍的光盘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和胶印,移印凑这份热闹是比较新鲜的局面。

      作为一种特种印刷工艺,移印技术所擅长的领域一直和网印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网印能够应用的场合,移印往往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去关注着。

      光盘是现代社会信息记录的最新方式,它不但能记录原来靠书本记录的图文信息,还可以记录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但是光盘记录的信息不像书本那样打开就可以看到,它必须借助激光才能读写,也就是说,它记录了一些“无形的东西”,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使其恢复“原状”才能被人所识别。

      把这样的东西交给一个古代博学的学士去研究,它只能看到一个光灿灿的圆盘。

      打这个比方其实也证明了印刷的重要性。

      人类的历史一直在创造各种各样的黑箱,有印刷则能够让我们对它的神秘产生联想。

      当我们把这个圆盘印刷上简单的介绍后,这位学士就会了解一些光盘里面记录的内容。

      当然,好奇心会迫使他砸碎这个光盘去搜寻里面的东西。

      说到光盘印刷,移印工艺绝对不仅仅是凑凑热闹。

实际上,移印工艺在光盘上的精彩表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认可。

      采用胶印的方式印刷光盘无疑是最成功的,它达到的分辨力最高,印刷速度最快。

可是它的速度太快了,如果光盘的数量不是很大,胶印确实不能算是理想的选择。

      胶印机的成本也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

所以,网印很多时候代替了胶印。

      网印的优点说了很多了,但有一个缺点却是很致命的。

      网版下压到光盘上面,刮板进行刮印时,压力从一端向另一端波动,由于光盘均是厚度在以下的薄片,很轻,总是会有轻微的擦动,影响印刷质量是常有的事。

      很多光盘印刷中心采购几台网印机就可以开业印刷光盘是件好事,但要保证印刷质量并不容易。

      由于光盘在多色套印时要从一台机器转移到另一台机器,光盘本身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标志,实现准确套印就比较难。

      光盘移印技术的优势

      光盘印刷是兵家必争之地,移印专家关注这个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

      移印的压力来源于柔软且有弹性的移印胶头。

      它是从光盘的上方垂直下压的,印刷过程中不会对光盘的位置有丝毫影响。

      由于光盘中心是一个直径为15mm的中心孔,刚好可以排除胶头中心容易出现空白区的问题。

      多色移印机印刷起来要比多色网印机简单得多,光盘在同一个位置接受多次印刷套印当然准确得多。

      移印一直有网印所不能及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它非常擅长小面积的产品印刷。

光盘尽管以直径为120mm的大光盘为主,但现在80mm小光盘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各种异型光盘、名片光盘应运而生,都为印刷工艺的适应性提出了新课题。

      移印工艺开放式的工作台机构使其安放各式各样的夹具非常方便,制作特殊的专用胶头也非常简单,特别是移印版的更换更是快捷,移印迅速获得光盘印刷的青睐决不是信口开河。

      需要色彩管理吗

      尽管光盘承载了更大的价值,但是它对色彩的要求远远没有纸质出版物那样严格。

      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印机制造企业对于印刷的前沿技术—色彩管理缺乏了解,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将其他印刷工艺的色彩管理技术拿来作为移印色彩控制的方式,所以移印一直停留在偏差较大的色彩质量空间里。

      胶片制作的全过程缺少行之有效的色彩管理手段,其最大的风险在于涉及到光盘移印网点叠加方面的控制问题,许多企业遭到投诉并非设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色彩难以稳定地达到客户样板的要求。

      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色彩管理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办法,色彩管理一直是生产厂家所避讳的问题,他们宁愿接受移印固有的差距,也不会坦率地指出解决办法。

      在主流印刷行业提出将客户的质量要求无条件地推进到极限的今天,移印之所以难以和它们抗衡的关键就是,移印的色彩管理不仅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没有被多数厂家提起。

      不管怎样,移印企业必须开始重视色彩管理了,这是移印光盘印刷成为宠儿的必由之路。

      也许我们不能像胶印那样过于严格,但至少可以从今天开始建立这个框架,然后逐步完善。

      我们有必要实现胶片制作过程基本参数的数据化,应该开始采用密度仪了,我们应了解我们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的色彩特性。

      只有这样,移印技术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工艺是否容易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