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605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学2.docx

《小学心理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2.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学2.docx

小学心理学2

小学心理学2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一、选择

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②)记忆。

①瞬时 ②短时③长时 ④运动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③)会发生变化。

①量 ②质③量和质④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② )性遗忘。

①暂时 ②永久③一般 ④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④)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

 

①积极 ②消极③熟悉④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

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③ )想象的形象。

 

①有意②无意③再造 ④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④)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①经验②知识③客体④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②)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 ②现实性 ③创造性④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③ )的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 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

9.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①),问答题与填空题属于(②)。

 

①再认②再现

10.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①),以后见到这个字能读出来,这是(③),而且还能背着写出来,这是(  ④) 

①识记②保持   ③再认 ④再现

11.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②)。

①记忆联想②记忆表象③幻想④追忆

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③)。

①有意想象 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 ④创造想象

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②)。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

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④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

15.无意识记是(③)的识记.   

①无意义②对材料不理解③无预定目的

二、判断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

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

3.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 )

5.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 )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  ╳)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 ╳)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 ╳)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 ╳)

10.记忆是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 1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12.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 13.只要提高记忆效果,就能防止遗忘(╳)

14.复习就是 反复阅读,读到记住即可(╳ ) 15.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占重要地位(√)

16.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也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 ╳)

17.幻想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想象(╳),18.鲁迅先生依靠幻想,构思出了阿Q的型形象。

(╳)

19.能再认的一定能再现,能再现的未必能再认(╳)

三、回答

1、你认为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

答:

⑴复习要及时;⑵复习方式要多样化;⑶复习分量适当;⑷复习是要对材料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

⑴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⑵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⑶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⑷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⑸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

A、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B、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四、事例分析题

小明一进中师,高年级的同学就教给他一个学习的法宝——上课认真听,课后尽情玩,考前加夜班,考试必过关。

小明按照这个法宝学习了一个学期,虽然期末考试过关了,可是第二学期一开学,才发现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小明感到非常苦恼。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明为什么这样?

应该如何做才能学到知识?

答: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

人们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小明的学习违背了遗忘规律。

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学习,考试前临阵磨枪,而没有效地及时复习,使知识牢固化。

要学到扎实的知识就应该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再者,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提倡“过度学习”;最后,复习时要将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心理学复习练习资料(4)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选择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③ )

①思维的概括性 ②思维的灵活性 ③思维的间接性④思维的直觉性

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①) 

①思维的概括性②思维的灵活性 ③思维的间接性 ④思维的直觉性

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② )  

①分析 ②抽象 ③概括 ④综合

4.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 维过程是(①)。

①具体化  ②抽象③概括  ④综合

5.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④)阶段。

①六七岁 ②七八岁③八九岁  ④十至十一岁

6.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

“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②)①集中思维 ②动作思维 ③发散思维④形象思维

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③) 。

①动作思维 ② 抽象思维③发散思维 ④集中思维

8.人们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叫( ②)  

①动作思维② 抽象思维③发散思维④ 集中思维

二、判断

1.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

2.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

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

3.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

4.“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现。

(╳)

5.“会飞的是鸟”这是日常概念。

(√)

6.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 √)

7.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

8.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

9.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表现。

(√)

10.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

11、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因而比集中思维更为重要。

(√)

12、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很突出,即使到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

(√)

三、分析题

一位教师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应用题启蒙教育时,制作了插入式活动卡片:

 ①他先用四开大小的画纸画。

上河、岸各半的彩色图景,再用刀划出若干道小口;②然后又用硬纸剪若干张小鸭子图案,正反面涂上颜色;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题意将小鸭子插在背景图上,成为一道三情景习题。

岸上原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8只鸭子,游去3只,还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还有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有3只,河里鸭子比岸上少几只?

   岸上有6只鸭子,游去1只,又游去2只,岸上有几只鸭子?

 教师在使用时根据题意,将鸭子只数和方向加以变换,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请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

答:

这位教师的教具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他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首先,教师充分掌握了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初学应用题时往往对抽象的文字和教学的理解发生困难,因而教师根据教学艺术制作了直观教具,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变化,使孩子对“共”、“多”、“少”等概念有具体、形象的认识,为他们形成数学概念提供了基础。

其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不仅在讲授计算课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反复练习时也可以使用,这样又能时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准备时间。

如果在制作活动教具时,不仅制作“小鸭子”的图案,还可以制作“小青蛙”、“游泳的小朋友”等图案,那么,这种活动卡片在“数的认识”、“比多”、“比少”等教学内容时都可以用,而且能增添情趣。

四、问答题

1、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答:

对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主要的途径,教学达到对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除了教材中所表述的发展儿童语言、丰富儿童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以及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⑴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

课前布置活动性的作业,在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时,引发新旧知识矛盾;课堂中的提问等方法。

 ⑵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新的概括。

  小学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因而他们的思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批判性和逻辑性。

他们不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具体事例说明原理,多提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多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已掌握的抽象公式、原理、法则等应用到具体事例上去,解决新的课题。

使儿童在解决各种课题中,逐步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养成自我检查思维结果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