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458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2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资料汇编 精品.docx

物流资料汇编精品

物流资料汇编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政策与文件2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

吴邦国关于物流的讲话5

第二章物流概念与起源6

第一节概念6

物流基本概念6

物流的划分10

储存的概念111

第二节物流的历史122

物流的由来122

物流的真相144

第三章物流的构成288

第一节供应链288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288

供应链管理质量的标志300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322

电子商务与物流322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36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388

第三节配送411

发达国家的配送411

配送制的问题与对策422

第四节 库存488

存货管理的三次变革488

发掘第三利润源泉511

如何进行物资管理556

零库存59

第四章 第三方物流611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及运作611

发达国家的物流第三方外协667

中国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梗阻73

第五章物流业现况与发展战略82

第一节国外物流业82

物流市场的潜力82

美国物流公司发展现状93

国际物流系统化与合理化94

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实例101

第二节 中国物流的环境102

物流产业环境102

物流商业环境10707

物资业环境10808

仓储业环境10909

第三节中国物流发展战略110

中国物流市场的现状110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118

中国物流企业的出路131

入世后的中国物流业134

海尔物流13737

第四节 企业内物流14444

企业物流1444

企业中的物流145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15252

 

第一章政策与文件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

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指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理念的认识,切实增强我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意见》还强调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

工商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

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既可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物流业务,也可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

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市场的供给能力增强和服务质量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还可以引导和开发各类企业及全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我国工商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

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地融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

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要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

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

物流企业积极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要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一方面,物流要为电子商务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也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码等技术。

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我国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物流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将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承诺中有关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的开放同步进行。

要大力提倡国内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

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和智力,学习借鉴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结合:

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深入研究探索,不断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现代物流作为正在兴起的产业,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仍在发展之中。

对于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发展趋势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要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体制和管理创新,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家经贸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及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

吴邦国关于物流的讲话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我国工商领域中,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较多,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

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把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需要加速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中国企业要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需要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同时,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也迫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现代物流服务。

可以预料,二十一世纪,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跨跃式发展。

  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

国家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此项工作。

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规划、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广大企业要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认识和实践探索,真正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主体。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第二章物流概念与起源

第一节概念

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物:

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

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

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

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

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

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

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

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

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

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

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

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

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指之“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

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

物流的“流”,经常被人误解为“流通”。

“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

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

“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

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

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作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

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

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

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

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3.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

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

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4.物流系统的五大目标

服务目标:

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

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快速、及时目标:

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

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

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

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节约目标:

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规模化目标:

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

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

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库存调节目标:

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

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这些要素必不可少。

主要包括:

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

这些要素对实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主要有:

①物流设施;②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

5.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

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6.物流观念和学说

商物分流:

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黑大陆学说: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E·德鲁克曾经讲过:

“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

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物流冰山说:

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

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个利润源”说法主要出自日本。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

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效益背反说:

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的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例如,包装问题,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须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

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赞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成本中心说:

含义是,物流在整修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主要是为要搞合理化、现代化,主要不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

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利润中心说:

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个利润源”。

服务中心说:

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

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战略说:

是当前非常盛行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

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呢?

是生存和发展。

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

物流的划分

  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

目前在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综合已有的论述,许多学者采取了如下对应划分的方法: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因此,在我们常提出的物流活动中,下述若干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

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足,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微观物流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

我们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属于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由此可见,微观物流是更贴近具体企业的物流。

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

三、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

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

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

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

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和广泛性。

四、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

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企业生产物流。

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生产工艺过程的—部分。

企业生产物流的过程人体为:

原料、零部、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

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

在“流”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

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制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

主要注重一个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

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串在一起的。

并且没和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同时出现物流活动。

例如不断地离开上一工序,进入下一工序,便会个断发生搬上搬下、向前运动、暂时停滞等物流活动。

实际上,一个生产周期,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

储存的概念

在物流科学体系中,经常涉及库存、储备及储存这几个概念,而且经常被混淆。

其实,三个概念虽有共同之处,但仍有区别,认识这个区别有助于理解物流中“储存”的含义和以后要遇到的零库存概念。

  1.库存。

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

这里要明确两点:

其一,物资所停滞的位置,不是在生产线上,不是在车间里,也不是在非仓库中的任何位置。

如汽车站、火车站等类型的流通结点上,而是在仓库中;其二,物资的停滞状态可能由任何原因引起,而不一定是某种特殊的停滞。

这些原因大体有:

①能动的各种形态的储备;②被动的各种形态的超储;②完全的积压。

  2、储备。

物资储备是一种有目的的储存物资的行动,也是这种有目的的行动和其对象总体的称谓。

物资储备的目的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地、有效地进行。

所以,物资储备是一种能动的储存形式,或者说,是有目的的、能动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物资的暂时停滞,尤其是指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那种暂时停滞。

马克思讲的“任何商品,只要它不是从生产领域直接进入消费或个人消费,因而在这个间歇期间处在市场上它就是商品储备的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6l页)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储备和库存的本质区别在于:

第一,库存明确了停滞的位置,而储备这种停滞所处的地理位置远比库存广泛得多,储备的位置可能在生产及流通中的任何结点上,可能是仓库中的储备,也可能是其它形式的储备;第二,储备是有目的的、能动的、主动的行动,而库存有可能不是有目的的,有可能完全是盲目的。

  3.储存。

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指出:

“产品储存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即使它不具有商品储备形式这种属于流通过程的产品储备形式,情况也是如此。

”(《资本论》第2卷,第140页)。

在仟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是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

这种储存不一定在仓库中也不一定是有储备的要素,而是在任何位置,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