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3变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47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3变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项目3变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项目3变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项目3变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项目3变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3变换.docx

《项目3变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3变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3变换.docx

项目3变换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王成琼

授课班级

化工1121C

授课形式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

授课时数

8

授课章节

项目3~一氧化碳变换

知识目标

1、掌握原料气中一氧化碳变换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工艺流程的分析。

2、理解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分类、特点、组成及使用;气固相催化反应、不同情况下变换方法的选择。

3、了解原料气变换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方程;学会分析变换工段工艺条件。

能力目标

1、具有编制催化剂升温还原方案的初步能力;

2、具有识读和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初步能力;

3、具有操作变换生产过程的开车与停车能力;

素质拓展

目标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变换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工艺流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变换工艺条件的选择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讲授

课后分析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项目3~一氧化碳变换

一、合成氨原料气除一氧化碳的必要性:

一氧化碳变换工序的主要作用:

原料气的净化,原料气制造的继续。

二、一氧化碳去除的方法:

采用一氧化碳变换,并分两步去除,即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最后残余的一氧化碳再通过原料气的精制工序(如铜氨液洗涤法、液氮洗涤等方法)加以去除。

•[提问]:

大量CO能否采用酸性或碱性溶剂加以脱除?

为什么?

三、基本原理

1、化学平衡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

•[提问]:

该反应有何特点?

 

衡量一氧化碳变换程度的参数为一氧化碳变换率,用x表示。

定义:

已变换的一氧化碳量与变换前的一氧化碳量之比。

反应达平衡时的变换率称为平衡变换率。

 

•式中χ——CO变换率,%;

•VCO——原料气(干气)中CO含量,%;

•V′CO——变换气(干气)中CO含量,%。

•[提问]:

在其它条件一定情况下,提高温度时,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

为什么?

注:

工业生产中实际变换率一般小于平衡变换率。

影响平衡变换率的因素

Ø温度:

温度降低,平衡变换率提高。

Ø

压力:

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压力对平衡变换率无影响。

Ø水蒸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氧化碳平衡变换率随提高而增加,其趋势是先快后慢。

Ø二氧化碳量:

降低二氧化碳量,有利于提高一氧化碳的变换率。

2、反应速率

(1)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该反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共分为五大宏观步骤。

其中内扩散及本征动力学步骤为主要控制步骤。

本征动力学步骤:

 

 

本征速率不仅与变换系统的压力、温度及各组分的浓度因素有关,还与催化剂性质有关,因此,本征动力学方程可表示如下:

国产中变催化剂的本征动力学方程

B110-2

 

国产低变催化剂的本征动力学方程

B-205

 

(2)影响本征反应速率的因素

Ø温度:

可逆放热反应,存在最佳温度,且最佳温度与气体的原始

组成、转化率及催化剂有关。

经分析,在原始组成和催化剂一定时,变换率增大、最佳温度下降。

实际操作中应尽量使操作温度接近于最佳温度(为什么?

,生产中怎样实现?

)。

Ø压力:

当气体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反应速率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Ø水蒸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

当H2O/CO比值低于4时,提高其比值,反应速率增长较快;当大于4后,反应速率增长不明显。

(3)内扩散的影响因素

在工业条件下,表征内扩散的影响以中变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来表征。

内表面利用率大,则表明内扩散影响较小。

内表面利用率影响因素:

Ø温度其他条件一定,温度升高内表面利用率降低;

Ø压力其他条件一定,压力增大内表面利用率降低;

Ø催化剂粒度小颗粒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内表面利用率。

四、变换催化剂

(一)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

组成:

铁铬系催化剂主要组分为三氧化二铁和助催化剂三氧化二铬。

另外还含有少量氧化钾,氧化镁和氧化钙等物质。

三氧化二铁还原成四氧化三铁后,能加速变换反应;三氧化二铬能抑制四氧化三铁再结晶,阻止催化剂形成更多的微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氧化镁能增强催化剂的耐热和抗硫性能;氧化钾与氧化钙均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铁铬系催化剂是一种棕褐色圆柱体或片状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易受潮,使活性下降。

还原后催化剂遇空气则迅速燃烧,失去活性。

硫、氯、硼、磷、砷的化合物及油类物质,都能使催化剂暂时或永久性中毒,各类铁铬催化剂都有一定的活性温度和使用条件。

铁铬系催化剂中,氧化铁需还原为四氧化三铁才具有活性,生产上一般利用煤气中的氢和一氧化碳进行还原,其反应式如下

氧能使还原后的催化剂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反应式如下

此反应热效应很大,生产中必须严防煤气中因氧含量高造成催化剂超温,在停车检修或更换催化剂时,必须进行钝化。

其方法是用蒸汽或氮气以30~50℃/h的速度将催化剂的温度降至150~200℃,然后配入少量空气进行钝化。

在温升不大于50℃/h的情况下,逐渐提高氧的浓度,直到炉温不再上升,进出口氧含量相等时,钝化工作即告结束。

(二)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均以氧化铜为主体,经还原后具有活性组分的是细小的铜结晶。

但耐温性能差,易烧结,寿命短。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向催化剂中加入氧化锌、氧化铝和氧化铬的方法,将铜微晶有效地分隔开来,防止铜微晶长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按组成不同,低变催化剂分为铜锌,铜锌铝和铜锌铬三种。

其中铜锌铝型性能好,生产成本低,对人无毒。

氧化铜对变换反应无催化活性,使用前要用氢或CO还原具有活性的单质铜,其反应式如下

在还原过程中,催化剂中的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铬不会被还原。

氧化铜的还原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且低变催化剂对热比较敏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还原条件,将床层温度控制在230℃以下。

还原后的催化剂与空气接触产生下列反应

若与大量空气接触,其反应热会将催化剂烧结。

因此,要停车换新催化剂时还原态的催化剂应通少量空气进行慢慢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铜保护膜这就是催化剂的钝化。

钝化的方法是用氮气或蒸汽将催化剂层的温度降至150℃左右,然后在氮气或蒸汽中配入0.3%的氧,在升温不大于50℃的情况下,逐渐提高氧的浓度,直到全部切换为空气时,钝化即告结束。

(三)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

由于Fe-Cr系中(高)变催化剂的活性温度高,抗硫性能差,Cu-Zn系低变催化剂低温活性虽然好,但活性温度范围窄,而对硫又十分敏感。

为了满足重油,煤气化制氨流程中可以将含硫气体直接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再脱硫,脱碳的需要,50年代末期开发了耐硫性能好、活性温度较宽的变换催化剂。

耐硫变换催化剂

通常是将活性组分Co-Mo,Ni-Mo等负载在载体上组成的,载体多为Al2O3,Al2O3+Re2O3(Re代表稀土元素)。

目前主要是Co-Mo-Al2O3系,并加入碱金属助催化剂以改善低温活性。

这一类变换催化剂的特点为:

(1)有很好的低温活性,使用温度比Fe-Cr系催化剂低130℃以上,而且有较宽的活性温度范围(180~500℃),因此被称为宽温变换催化剂。

(2)有突出的耐硫和抗毒性,因硫化物为这一类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耐总硫到几十g/Nm3,其他有害物如少量的NH3,HCN,C6H6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无影响。

(3)强度高,尤以选用γ-Al2O3作载体,强度更好,遇水不粉化,催化剂硫化后的强度还可提高50%以上,(Fe-Cr系催化剂还原态的强度通常比氧化态要低些),而使用寿命一般可用五年左右,也有使用十年仍在继续运行的。

(4)可再硫化,不含钾的Co-Mo系催化剂部分失活后,可通过再硫化使活性获得恢复。

Co-Mo系变换催化剂在使用前需硫化,一般都用CS2作硫化剂,也可以直接用H2S或用含硫化物的工艺气,目前已有采用泡沫硫来代替CS2的。

硫化为放热过程:

CS2+H2=2H2S+CH4ΔH.。

298=-240.6kJ

MoO3+2H2S+H2=MoS2+3H2OΔH。

298=-48.1kJ

CoO+H2S=CoS+H2OΔH。

298=-13.4kJ

五、工艺条件

1.操作温度

(1)操作温度必须控制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

(2)要使变换反应全过程尽可能在接近最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

2.操作压力

(1)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因此可用较大空速增加生产负荷。

(2)由于干原料气体积小于干变换气的体积,因此,先压缩原料气后,再进行变换的动力消耗,比常压变换后再压缩变换气的动力消耗低很多。

(3)需用的设备体积小,布置紧凑,投资较少。

(4)湿变换气中蒸汽的冷凝温度高,利于热能的回收利用。

但压力提高后,设备腐蚀加重,且必须使用中压蒸汽。

加压变换有其缺点,但优点占主要地位,因此得到广泛采用。

目前中型甲醇厂变换操作压力一般为0.8MPa~3.0MPa。

3.汽气比

增加水蒸气用量,既有利于提高一氧化碳的变换率,又有利于提高变换反应的速率,为此,生产上均采用过量的水蒸气。

思考:

三个重要的新概念

⑴变换率

⑵汽气比/水蒸汽比例

⑶最佳反应温度Tm

四、工艺流程简介

1、中变-低变串联流程:

见流程图2-8。

2、多段中变流程:

见流程图2-9。

3、全低变流程:

见流程图2-10。

4、中低低流程:

略。

五、变换反应器

思考:

变换过程操作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