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343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docx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终版

第三章

1.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为什么要进行溶剂精制溶剂精制的采用什么原理有哪些溶剂可用我国常用什么溶剂

目的:

除去多环短侧链芳烃、胶质、环烷酸以及含硫、氮、氧的化合物等润滑油的非理想组分。

提高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改善颜色、降低残炭。

原理:

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对润滑油料中的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胶质>多环芳烃>少环芳烃>环烷烃>烷烃

NMP、糠醛、酚;我国常用糠醛。

2.润滑油为什么要脱蜡有哪些脱蜡方法蜡对润滑油有何影响溶剂脱蜡的原理是什么

脱蜡目的:

保证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如凝点、低温泵送性能等。

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吸附脱蜡、尿素脱蜡、细菌脱蜡、催化脱蜡(临氢降凝)

溶剂脱蜡原理:

(1)油料在低温下冷冻结晶。

(2)蜡与油的固-液分离(主要用过滤,也用离心)。

(3)加入各种溶剂,降低脱蜡油料溶液的粘度,同时创造良好的结晶条件,便于蜡晶与脱蜡油液的精确分离。

3.润滑油为什么要补充精制补充精制的方法有哪些它们的产品有何特点

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后,质量基本达到要求,仍残留少量的溶剂及一些有害物质(胶质、沥青质、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水等极性物质),影响油品的色度、安定性、抗乳化性等

白土补充精制(我国常用)、加氢补充精制

白土补充精制:

脱硫能力差、脱氮能力强、精制油凝点回升小、光安定性比加氢精制油好。

脱硫,加氢优于白土;脱氮,白土优于加氢;脱色,加氢优于白土;产品氧化安定性,白土优于加氢;产品凝点回升,白土小,加氢大;改善粘度指数,加氢明显优于白土

4.加氢处理润滑油、异构脱蜡润滑油、溶剂精制润滑油分别有何特点

加氢处理润滑油:

基础油粘度指数高、较低的挥发度、对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感受性、基础油的光安定性差。

加氢处理基础油的收率明显高于溶剂精制基础油

异构脱蜡润滑油:

产品性能好,粘度指数高,安定性好,凝点低,颜色浅,氧化安定性好,硫氮含量极低。

收率高

溶剂精制润滑油:

提高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改善颜色、降低残炭。

第四章

1.埃蒙顿-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摩擦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摩擦阻力与垂直负荷成正比;在动摩擦中,摩擦阻力与滑动速度无关。

2.金属表面层的结构是怎样的

金属零件表面一般覆盖着3-4层不同物质。

最外面的一层是脏污物质其厚度约为300A;第二层是吸附分子膜,是从周围大气中吸附来的气体、液体分子,厚3-30A;第三层是氧化层,是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而成的,厚度为100-200A。

第四层是加工变质层又叫贝比层或微细结晶层,约厚10000A,再下面就是金属的基体.

3.真实接触面与负荷之间成什么关系

当金属表面的微凸体是按高斯定律分布时,无论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真实接触面A与负荷W成正比。

4.产生摩擦的机理有哪些

粘附理论;粘结和犁沟就是引起摩擦的原因,剪断粘结点和犁沟时所需的切向力就是用来克服摩擦阻力的.

5.润滑可分为哪些形式

流体润滑可分为液体动压润滑、液体静压润滑和气体润滑。

液体动压润滑又包括一般载荷下的情形即流体动力润滑和重载荷下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此外还有边界润滑。

6.什么叫流体动力润滑什么叫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运动的部件之间形成液体润滑层将摩擦付表面完全隔开叫流体动力润滑。

在较大压力下,考虑到压力对零件弹性变形和润滑油粘度影响的润滑称为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7.轴承特性因数的公式说明了什么

粘度、轴的转速和负荷是决定轴和轴承能否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三个因素。

三者联系起来可用轴承特性因数C来表示∶C=ȠN/P;C的数值达到500--600时即能保证可靠的流体动力润滑。

8.画出司垂帕克曲线并标出润滑的分区。

9.载荷对润滑油的粘度有何影响对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有何作用

高压力使润滑油的粘度变大。

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中,由于在很高压力下粘度的增大和表面变平的联合作用,产生了增效应,使摩擦表面间得以保持住足够候的油膜,在油膜中并能产生较大的压力,足以和赫兹压力抗衡,保证了油膜不被挤出,防止了机件表面的磨损。

10.边界润滑靠什么形成

当油膜厚度变薄到小于摩擦面微凸体的高度时,两摩擦面较高的微凸体将会直接接触,其余的地方被一到几层分子厚的极性吸附油膜即边界膜隔开,由这层边界膜提供的润滑叫边界润滑。

第五章

1.清净分散剂有哪些作用

作用∶用在内燃机油中起酸中和、洗涤、分散、增溶作用,抑制发动机气缸、活塞等处形成漆膜和积炭、防止粘环,减少磨损和金属部件腐蚀,抑制低温油泥的聚集。

2.清净分散剂有哪些品种这些品种有何优缺点

金属清净剂主要有:

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和合成磺酸盐;低碱性、中碱性和高碱性;优点∶成本低,高温清净效果好,中和能力强,防锈性好。

缺点∶对油品氧化有促进作用。

硫化烷基酚盐:

优点∶抗氧化抗腐蚀能力优异,高温清净性和酸中和能力强;缺点∶分散能力较差;以对位烷基酚为主,如果邻位烷基酚含量高,则会影响到产品与其它添加剂的配伍性。

与磺酸盐的协合作用或增效作用(Synergism)较佳。

尤其是可与磺酸盐在使用性能的诸多方面互相弥补优缺点。

如磺酸盐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可由酚盐来弥补,而酚盐较差的增溶和分散作用则可由磺酸盐来弥补,使油品性能得到改善。

烷基水杨酸盐:

高温清净性超过硫化烷基酚盐,但其抗氧抗腐性则不及硫化烷基酚盐。

清净性很好,中和能力很强,高温下稳定,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

硫磷酸盐:

也叫:

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其低温分散性能比磺酸盐和烷基酚盐好,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

环烷酸盐:

具有优异的扩散性能,其清净性和分散性较差而很少用于其它内燃机油中。

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性能和一定的酸中和能力,抗乳化性、扩散性和油溶性好,

无灰分散剂:

聚合型无灰分散剂:

已被列入粘度指数改进剂;油溶性的带有含氮基团的高聚物与金属清净剂有较好的协合效应,而且对于改善低温油泥有好的效果。

甲基丙烯酸12-14酯与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高级脂肪醇酯与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

丁二酰亚胺型:

丁二酰亚胺有单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多丁二酰亚胺和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分散剂。

单丁二酰亚胺氮含量高,低温分散性较好,但热氧化稳定性差,适合于温度较低的汽油机油;双、多丁二酰亚胺具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但氮含量低,低温分散性能比单丁二酰亚胺差,但仍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适用于柴油机油;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则兼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低温分散性,用于高档内燃机油,如用于中低档内燃机油可降低分散剂用量。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酸酯、苄胺、硫磷化聚异丁烯聚氧乙烯酯(又叫无灰磷酸脂)等四种。

这四种分散剂的亲油基全部是聚异丁烯(PIB),因为PIB的价格低廉,可以得到各种分子量的PIB,而且油溶性好。

一般来说分子中氮含量越高、含平均马来酸酐数越多,分散性越好。

润滑油粘度越大分散性越差。

丁二酰亚胺与高碱度金属清净剂的恰当复合,不仅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使使用效能趋于全面,而且有极佳的协和效应。

丁二酸酯:

具有很好的抗氧和高温稳定性,在高强度发动机运转中(如lG-2)可有效控制沉淀物生成。

应用于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中,多数是与丁二酰亚胺复合同时使用,产生协合作用。

无灰膦酸酯:

聚异丁烯与五硫化二磷反应后再与环氧乙烷反应而制得,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主要用于柴油机油、涡轮汽油发动机专用油等。

分散油泥的能力较丁二酰亚胺差一些,但生成漆膜的倾向小。

苄胺:

是酚醛胺型的缩合物,即用烷基酚甲醛和胺进行曼尼希(Manich)反应所得的分散剂,在汽、柴油机油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沉积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抗氧性。

3.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什么内燃机油中要加入清净分散剂

机理:

增溶作用、分散(胶溶)作用、酸中和作用、洗涤作用

发动机润滑油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变化,在活塞顶部形成积炭,在活塞侧面形成漆膜,在曲轴箱中产生油泥。

积炭的危害∶使发动机产生爆震的倾向增大;积炭在燃烧室中形成高温颗粒,使混合气提前点火,造成发动机功率损失可达2-15%;积炭如沉积在火花塞电极之间,会使火花塞短路;排气阀上的积炭使阀门关闭不严,出现漏气,使功率下降;积炭掉到曲轴箱中能使润滑油变质并堵塞滤清器等。

漆膜的害处∶主要是在发动机工作的热状态下它是一种粘稠性的物质,能把大量的烟炱粘在活塞环槽中,使环与槽之间的间隙减小,降低活塞环的灵活程度,甚至会发生粘环现象,使活塞环失去密封作用,造成功率下降;同时漆膜的导热性很差,漆膜太多使活塞所受的热不能及时传出,导致活塞过热而膨胀,以至发生拉缸现象。

油泥的主要危害∶是促使润滑油老化、变质,使油的润滑性能下降,并能堵塞润滑系统的油路和滤清器,使摩擦部件得不到润滑。

4.各种清净分散剂的结构如何

所有清净分散剂这类表面活性剂都是兼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基团的双性化合物.在极性基团中,又可分为各种有机酸官能团及碱性组分。

碱性组分包括各种金属及有机碱如胺类等,在过碱度(over-based)金属清静剂中,还包括有各种碱性化合物,非极性基团基本上是具有各种不同结构的烃基

5.磺酸盐是如何合成的

无论是石油磺酸盐还是合成磺酸盐均是从烷基芳烃原料出发,经过磺化制取磺酸,然后再成盐以得到不同性能的磺酸盐添加剂。

因此,在工艺条件上主要的化学反应是两个过程,即磺化与钙化(包括制中性盐);采用发烟硫酸(含20%SO3)为磺化剂,一般磺化温度在30~60℃范围内,原料为润滑油时,发烟硫酸用量为40~50%,原料为烷基苯时,发烟硫酸用量则为烷基苯的100~120%。

一般采取分次磺化,每次30分钟到l小时.分去酸渣后,再进行下次磺化。

采用发烟硫酸所得的产品色泽较浅,磺化条件较温和,较易控制,缺点是产生大量废酸,处理较困难。

采用三氧化硫为磺化剂,反应温度也在30~60℃之间,由于反应速率很快,必须控制SO3浓度,一般采用空气携带少量SO3进入磺化器SO3在空气中的浓度约为4~8%。

三氧化硫磺化效率高,缺点是磺化激烈,容易过磺化,产品色度较深。

钙化过程主要是将烷基苯磺酸或石油磺酸先与氧化钙(或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得到中性磺酸钙(或称正盐),然后再在过量氧化钙与助催化剂存在下,制取中碱性磺酸盐或高碱性磺酸盐。

中和反应一般在50~60℃温度下进行,需要时还可适当提高一些温度以保证中和反应完成。

氢氧化钙的用量,一般约为烷基苯磺酸中和用理论量的120%左右,中和时间为5~10小时。

高钙化(高碱性化)的原料可以是烷基苯磺酸也可以是中性盐。

加入过量的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在溶剂甲醇与助催化剂如其他醇或氨存在下,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根据投料的多少,测定反应物的总碱值,预测其最终产品的总碱值达到300左右为止(包括含有的稀释油)。

6.分散剂与清净剂的结构有何不同

一般把分子中含有金属的清净分散剂习惯上叫做金属清净剂,对内燃机润滑油的高温沉积物有良好的清洁分散作用;把不含有金属的高分子清净分散剂叫做无灰分散剂,主要对内燃机润滑油的低温沉积物(如油泥)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

7.清净剂的碱性是如何划分的

低碱度(值)盐:

碱值<150;中碱度(值)盐:

碱值在150--200;高碱度(值)盐:

碱值在200--350。

超碱度(值)盐:

碱值>350。

8.高档汽油机油中应该加入哪些清净分散剂

低碱值、中碱值和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镁;高碱性磺酸钙、镁;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单丁二酰亚胺

第六章

1.润滑油中为什么要加入抗氧化添加剂

由于温度高,与氧气和金属接触,易使润滑油氧化,沉积物增多,粘度增大,供油不足,拉缸、烧瓦;生成酸性物质,酸值变大,腐蚀。

2.润滑油氧化经历哪些动力学过程

(1)氧化的诱导期:

这期间没有明显的氧化产物产生,中间产物(过氧化物)慢慢积累(量变蕴涵着质变,表面平静).;

(2)加速期:

中间产物到一定浓度,氧化分支链反应成主导地位,氧化反应加速进行(量变到质变);(3)迟缓期:

产物对反应起阻止作用(走向反面).

3.润滑油氧化的产物有哪些

烷烃,环烷烃,带长侧链的少环芳香烃:

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高温下最容易。

过氧化物,分解成单功能团的氧化产物(如醇,醛,酮),进一步氧化成双功能团的氧化产物(如羧酸,二元酸),再缩合成缩聚物(聚酯,聚醚状物),形成粘稠的胶状物。

粘稠的胶状物粘在气缸壁上生成漆膜。

短侧链的,无侧链的多环芳香烃:

在氧化过程中首先生成过氧化物,分解成酚→聚合生成胶质→沥青质.

多环芳香烃: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其本身的氧化产物生成胶质、沥青质等沉淀物,对油不利,所以仍认为是非理想组分.

含硫化合物:

抑制氧化

含氮化合物:

碱性氮促进氧化,非碱性氮大多也促进氧化,氧化后生成沉淀。

4.抗氧化添加剂有哪几类每类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化合物

1、抗氧抗腐剂(属于过氧化物分散剂):

1、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

多效添加剂,具有抗氧抗腐蚀,抗磨损作用。

是主要的抗氧抗腐蚀剂。

以伯醇产品为主。

低磷化配方:

(1)仲烷基ZDDP+烷基化二苯胺

(2)ZDDP+MoDTC/硼化丁二酰亚胺(3)ZDDP+铜盐

2、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MDTC):

多效添加剂。

抗氧抗腐蚀、抗磨、极压性、耐高温性比ZDDP好。

最高能耐300℃高温。

价格较贵。

在内燃机油中与ZDDP复合使用,可代替ZDDP用于低磷配方,

3、有机硒化物:

双十二烷基硒。

使用温度达270℃,供燃气涡轮发动机及军工特种润滑油。

2、抗氧剂(自由基终止剂):

1、酚型抗氧剂:

屏蔽酚型:

单酚型:

优点:

抗氧效果好,对油品不染色,毒性低或无毒。

2、缺点:

不耐高温,使用温度在100℃以下。

高温下反而会促进氧化。

双酚型:

高温抗氧性好,与无灰分散剂复合,可用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油中,能满足SE级的要求,还在塑料、橡胶等方面也是有效的抗氧剂。

但双酚型油溶性差,价格贵,限制了其应用。

3、胺型抗氧剂:

芳香胺化合物,使用温度比酚型高,但易使油品变色,易生成沉淀,同时毒性较大,但胺型抗氧剂比酚型抗氧剂耐久性好,是逐渐失去抗氧效果,但容易变色。

二苯胺及烷基化二苯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N-苯基α-萘胺

4、酚胺:

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酚型、胺型抗氧剂的特点,主要产品有Ethyl703(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

4、含铜抗氧剂:

铜离子浓度低于40mg/L时,铜为催化氧化作用。

但浓度高时(>100mg/L)时起抑制氧化作用。

主要有:

羧酸铜、硫代磷酸铜、硫代氨基甲酸铜、铜的磺酸盐、硫代烷基硼酸铜。

高温抗氧剂,比传统抗氧剂芳胺和酚具有更好的抗氧能力。

用于内燃机油中,可减少ZDDP的使用量,成为ZDDP的助抗氧剂。

还兼备抗腐蚀性能。

最有代表性的是油酸铜和烯基丁二酸铜。

但油酸铜会引起锈蚀和腐蚀加剧。

三、金属钝化剂,抑制金属的催化氧化作用,金属钝化剂主要是含有N、S的杂环化合物,与酚型、胺型抗氧剂等有增效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腐作用:

1、苯三唑衍生物:

铜腐蚀抑制剂,不宜与强酸溶剂混用,如与ZDDP,ZDTC混用产生沉淀,呈对抗性,所以很少用于内燃机油。

2、噻二唑衍生物:

硫腐蚀抑制剂,捕集活性硫。

具有多效、抗磨、金属减活以及杀菌之功效。

用于内燃机油,抗磨液压油。

5.抗氧化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烃类氧化是自由基反应和金属催化的过程;①杀灭自由基——自由基终止剂②分解生成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终止剂③钝化金属,使金属的催化氧化作用丧失——金属钝化剂

6.抗氧化添加剂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评定方法是保持油品在恒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通入空气或氧气,经过适当时间后,测定油品的酸值、油中戊烷不溶物、粘度的改变以及金属片(铜、铜-铅、铅、银、铁、铝等)的失重或腐蚀等。

(1)成焦板试验:

使加热的润滑油与高温(310~320~C)的铝板短暂接触而结焦的倾向来评定润滑油的热稳定性。

(2)旋转氧弹法:

当压力下降175kPa时停止试验。

记录试验时间,根据氧弹试验时间(min)表示,作为试样的氧化安定性,时间越长氧化安定性越好。

(3)薄层吸氧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当试验达到规定的压力降时(国内是175kPa,国外ASTMD方法是压力降到拐点时),记录时间。

根据试验时间来评定汽油机油的高温氧化安定性。

(4)PetterW-1台架试验:

用PeterW-1四冲程汽油机,用来评定内燃机油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和轴瓦腐蚀性能。

润滑油在140℃的高温条件下,转速1500r/min运转36h后,通过称重铜铅轴瓦的失重量,润滑油的氧化程度和活塞沉积物来评定内燃机油的性能。

(5)CRCL-38台架试验:

用LabecoCLR单缸汽油机,用来评定内燃机油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和轴瓦腐蚀性能。

试验在转速3150r/min和油温135℃或143℃条件下运转36h后,通过测定连杆铜-铅轴瓦的失重以及生成沉积物和试样的粘度变化等对油样作出评价。

第七章

1.什么叫油性剂、极压剂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油性剂(OilinessAdditive)通常是动植物油或在烃链末端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吸附在金属表面上,阻止金属间的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早期用来改善油品润滑性的多用动植物油脂,故称油性剂。

极压抗磨剂主要是含有硫、磷、氯、铅、锌等元素的化合物。

高压、高温,此时极压剂中的活性元素如硫、磷、氯等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剪切强度低的固体保护膜,把两金属的表面隔开,易于滑动,从而减轻摩擦,防止了金属之间的烧结。

摩擦改进剂:

降低摩擦面摩擦系数的物质。

其范围比油性剂更宽。

2.油性剂和极压剂的作用机理分别是什么

油性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一端具有极性基团(-COOH,-OH,-COO-),而另一端含有油溶性的烃基基团,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定向吸附,形成吸附膜,从而改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减少摩擦和磨损。

吸附膜的作用受其熔点的限制,到达熔点温度时,吸附膜便失效。

通常油性剂的好坏取决于极性基团和烃基基团的化学结构。

极压抗磨剂主要是含有硫、磷、氯、铅、锌等元素的化合物。

当摩擦面接触压力高时,两金属表面的凹凸点相互啮合,产生局部高压、高温,此时极压剂中的活性元素如硫、磷、氯等与金属放生化学反应,形成剪切强度低的固体保护膜,把两金属的表面隔开,易于滑动,从而减轻摩擦,防止了金属之间的烧结。

3.油性剂和极压剂的代表性化合物有哪些

一、油性剂

1.脂肪酸、脂肪酸盐、脂肪醇、脂肪脂、脂肪胺:

脂肪酸:

油酸、硬脂酸;脂肪胺:

长链脂肪胺、酰胺,如十八胺。

油酸、硬脂酸对降低静摩擦系数效果显著。

润滑性好,可防止导轨在高负荷及低速下出现粘滑。

但油溶性差,长期存储产生沉淀,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

硬脂酸铝配置导轨油,防爬行性好。

脂肪醇、脂肪酸酯:

用于铝箔轧制油、齿轮油、导轨油。

油酸二乙醇胺、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

用于拉拔油

油酸三乙酸胺:

用于低压乳化油。

2.二聚酸、二聚酸乙二醇酯:

二聚酸不仅有油性还有防锈性。

3.硫化鲸鱼油及其代用品:

常用的有:

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其他:

硫化烯酯、硫化烯烃、硫化酯类、硫化植物油、硫化单酯

4.苯三唑脂肪胺盐:

一般为十二、十八胺盐。

多效:

油性、防锈、抗氧;与含硫极压剂有协同效应。

5.有机钼:

常用: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效果比其它的摩擦改进剂节能效果更好

6.磷酸酯:

主要有:

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乙酯

二、极压剂

1、硫系极压剂:

常用的添加剂有:

硫化油脂、烷基多硫化物、二苄基二硫化物、硫化烯烃(三聚丙烯、丁烯)、二烷基黄原酸乙酯等。

硫化物极压剂的活性顺序:

一硫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物

2、氯系极压剂:

主要有氯化石蜡、氯化脂肪酸。

一般与硫系极压剂复合使用。

3、磷系极压剂:

磷酸酯类。

其极压性大小顺序为:

磷酸酯胺盐>磷酸酰胺>亚磷酸酯>酸性磷酸酯>磷酸酯>次磷酸酯;磷系极压剂一般不单用,与含硫、氯的极压剂复合使用。

4、金属盐极压剂:

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MDTC(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环烷酸铅/环烷酸锌、有机铋极压添加剂、硼酸盐极压剂

5、杂环化合物:

噻二唑单体和噻二唑单体衍生物、噻二唑二聚体衍生物

6、固体润滑剂:

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纳米润滑油添加剂(金属粒子,金属化合物粒子、无机、有机粒子)

4.油性剂和极压剂之间的复合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极压剂与防锈剂磺酸盐复合使用会产生对抗效应。

油性剂与极压剂:

加合效应,油性剂适合低负荷低温条件,极压剂适合高负荷高温条件。

极压剂内部:

含硫极压剂与含磷极压剂复合为协同效应。

硫化异丁烯与亚磷酸二正丁酯复合使用时效果也很好。

硫化异丁烯与苯三唑脂肪胺盐也具有协同效应。

PPT

5.载荷添加剂在润滑油中有哪些用途

(一)在双曲线齿轮油中的应用

目前,基本上都是S-P型。

添加剂构成主要视硫化异丁烯与亚磷酸酯、苯三唑脂肪胺盐构成。

一般含磷量达%就能达到试验要求。

(二)在工业齿轮油中的应用

以前使用S-Pb型极压剂,铅盐遇水易分解,有毒,已经淘汰。

现在主要使用的是S-P型。

主要是由硫化异丁烯、ZDDP、TCP、亚磷酸酯、苯三唑脂肪胺盐构成。

第八章

1.什么是稠化机油(多级油)多级油是用什么方法达到冬夏通用的

多级油——冬、夏通用油。

即在粘度较低的基础油中除添加一般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外,再添加少量的VII,使其达到预定级别的发动机油,也叫稠化机油。

使用粘度指数改进剂(VII)

2.使用多级油有什么好处

改善粘温性能:

粘度适合,可满足低温起动,高温润滑的要求。

省油:

与同粘度级别的单级油相比,润滑油消耗可降低27%,燃料消耗可降低3~5%。

简化油品,实现油品通用化。

降低磨损:

比单级油显著降低轴承磨损。

3.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聚合物持性:

易溶溶剂中溶胀,难溶溶剂中收缩。

温度高的润滑油是易溶溶剂,温度低的润滑油是难溶溶剂。

所以在高温下多级油中的高分子线团伸展,流体力学体积增大,内摩擦和粘度增加;而在低温下相反。

4.粘度指数改进剂有哪些品种

聚异丁烯(PIB);聚甲基丙烯酸酯(PMA);乙烯-丙烯共聚物(OCP);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苯乙烯聚酯;聚正丁基乙烯基醚

5.什么是剪切稳定性指数该指数有何意义

剪切稳定性表示方法:

剪切稳定指数,也叫聚合物粘度损失率(用100℃粘度,mm2/s)。

SSI越小,聚合物的稳定性越高,越不易被剪断。

剪切稳定性指数:

HSD

6.什么是高温高剪切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发动机油要达到多大的高温高剪切粘度才能有效防止磨损

由于多级油是非牛顿流体,因此在发动机工况条件下(温度150℃,剪切率106s-1),润滑油的粘度对润滑油在高温下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HTHS粘度高于~•S时才有效地减少磨损。

活塞表面油膜厚度与HTHS粘度成线性关系。

7.什么是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润滑油在什么情况下是牛顿流体在什么情况下是非牛顿流体

基础油在浊点以上为牛顿流体(粘度不随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浊点和浊点以下为非牛顿流体。

显示出非牛顿流体的触变性,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8.润滑油的低温性能有哪些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低温启动性:

用冷启动模拟试验机(CCS),测多级油的表观粘度。

剪切速率105s-1。

PMA>OCP>HSD>PIB

低温泵送性:

用MRV(MicroRotaryViscometer,小型旋转粘度计)或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量,剪切速率τ=~100s-1,测量润滑油的低温动力粘度和边界泵送温度。

PMA>OCP>HSD>PIB

9.影响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分子量越大,增粘能力越大,主要是主链的长度起作用。

分子量分布也影响增粘能力,分子量分布越宽,增粘能力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