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28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docx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

山东淄博高青实验小学刘玉凤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学校确定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课题实验。

然而,目前合作探究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

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词语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呢?

一、   问题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例如:

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诚实表现在哪?

信任表现在哪?

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你喜欢那个人物,为什么喜欢?

”这四个问题展开。

这样既落实了学生的“两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   分工明细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发言的顺序、任务完成监督;3号负责整理、记录答案要点;为交流汇报做好准备。

4号声音控制,以不影响临近小组为宜;2号负责补充、评价等。

当然,这样的分工也不是固定不变,有时候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问题的难以适当变化。

但不论怎样变化,学生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担当。

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   倾听认真

能否倾听是有效合作是否高效的关键,因为合作探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果你不会倾听组员的见解,你就很难突破问题的答案。

在全班交流汇报环节中,你不会倾听,你就很难全面正确的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所以倾听是课堂学习高效的关键之一。

在倾听时,不仅要听清对方讲了什么,还要找出对方的答案与自己答案的异同。

便于在听后对对方的发言做出评价、补充。

可是现在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与发言者的观点做比对,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纠正他人的见解偏差。

所以自主的课堂上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在倾听过程中,一让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系统;二对其他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形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因此,要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及时总结,适时补充能力和习惯非常重要。

 

四、适时点拨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

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很难引向深入,很难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例如:

《菩萨兵》一课有这样一句话:

“他们是被乌云遮住了眼睛。

”乌云指什么?

乌云为什么能遮住眼睛?

这个问题任凭学生怎么解读课文也很难理解,只有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课文中没有,需要课外资料的补充)有一定了解后,结合课文比对分析,才可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这个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另外教师还要对合作学习中精力不够投入的学生及时发现并引导,合作卡壳的疑难处及时发现并点拨……自主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退下讲台,融入学生中,更需要教师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教师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应对学生随时冒出来的稀奇古怪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效率才有保障。

知识系统才不会出现漏洞。

自主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让其高效,需要教师更多的机智和艺术。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而课堂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重要的环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要“五味”俱全。

语文味:

语文姓“语”,语文课就要关注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回穿梭,从而上出语文味。

在课堂上关注语言文字体现之一:

让学生通过读语言文字谈读出了什么?

关注语言文字体现之二:

让学生再回到语言文字,问学生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关注语言文字体现之三:

注重朗读的训练,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情,读出味。

关注语言文字体现之四:

每堂阅读课都设计一次小练笔。

从而让读和写结合起来,让说和练结合起来。

情味、美味: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逗都含情。

所以语文课要上出“情味”;正因为语文含情,所以语文课是美的,语文课也要上出“美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激情”和语文的“含情”来引情孩子“动情”,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是美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美的。

在语文课上,我总是动情地说,动情地读,动情地评价,随文中的的人物或欣喜,或忧伤,或愤怒,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在语文课上,我也会指引孩子们动情地朗读,动情地评价,在语文课上,我也会鼓励孩子们欣喜时就手舞足蹈,愤怒时也可以拍案而起,感动时眼泪可以尽情地流……孩子们喜爱语文课,我也感动于语文课,因为语文课处处充溢着人情味,处处感受到人心所向往的那份美好!

生本味:

现在生本了,语文课更要上出生本味,教师要当好一个“牧者”,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绽放。

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注重”和“三放手”。

“三注重”是,注重小组内和小组间有有效的合作,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启发和引导,注重把课外阅读和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实现语文课的大阅读。

“三放手”是指放手让学生课前预习,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

我的生本课堂也因“三注重”和“三放手”而收获着“三浓”:

1.课未始,兴已浓。

2.课正行,兴愈浓。

3.课已下,兴犹浓。

学生的生命在生本课堂上激扬,我的生命也因生本课而如此充实而有意义!

现代味:

语文课还要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要上出现代味。

现代的信息技术已经充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便捷、重要的的渠道,而且以它的“动感”和“美感”深受学生的喜爱,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恰当地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会令课堂熠熠生辉。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特别是近来我研究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家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们的好评。

这一“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是这样的:

每个小组在开放式教育平台讨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四人小组长制作成课堂上小组展示所用的ppt课件。

课件包括“读后感悟”“走进文中去”“任思绪飞扬”“思考成习惯”四项内容。

“读后感悟”是引导学生思考: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走进文中去”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任思绪飞扬”是引领学生进行联想:

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联系自己的查找的资料、课外阅读或生活体验来谈;“思考成习惯”是在提醒学生:

你有什么什么问题吗,有读不懂的地方吗?

这样,在课堂上,小组展示的时候,同学们边汇报边操作自己所制作的课件,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欣赏这美妙的课件。

如此一来,课堂上愿意到前台展示的小组更多了,小组与小组间的互动更加热烈,更加有深度和广度了,课堂成了同学们最向往的地方!

   语文课堂,正是有了“五味”,才如此的令人美妙;语文课堂,正是有了“五味”,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正是有了“五味”,才会让学生欲罢不能……一堂好的语文课要“五味”俱全。

 

生本课堂要学会倾听

 

山东淄博高青实验小学  刘玉凤

 

“倾听”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他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形成自已思想观点的过程。

涵盖的意思是:

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形成自己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

可在日常的课堂上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场景二:

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呼“我来!

我来!

”“我,我。

我!

”。

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有的无心聆听,有的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还有的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桌说话。

该生发言内容学生几乎不听。

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再请一生回答,结果重复上一位学生的答案。

唉,都是不会倾听、不懂倾听惹的祸。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听的能力培养呢?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

1.言语激励。

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

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表扬的语言越具体越好,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好在哪里。

不足之处在哪?

如:

“你听得最认真,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

”“你听得可真仔细,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

”“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

”这样让学生能够及时品尝到认真倾听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荣誉激励。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小医生”、“小小评论家”、“小博士”、“小小设计师”等。

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表情激励:

更多的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

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的微笑、眼神中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有时候教师“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学生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欣赏鼓励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一定备受鼓舞,从而认真倾听。

二、示范引导,培养倾听习惯

1.洗耳恭听,捕捉契机。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

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火花、有价值的评判。

并当场进行有效评价。

善于捕捉这一教育契机,可以盘活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受到启发,从而积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讲。

2.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专心倾听。

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

要求学生:

在听同学的发言前,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发言中,找找他的发言有没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是否完整?

快速整理下针对她的发言你如何给予评价。

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以及不足。

(2)耐心倾听。

 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

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语气,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

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

如果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

(3)换位思考

对学生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

此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宽容。

“假如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

”“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应该相信他。

”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因为你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别人也能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三、强化训练,发展倾听能力

1.以小组活动为阵地,强化倾听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

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

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做不到。

因此,在课堂上,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方法。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2.以专项训练为依托,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

因此,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

(1)听后复述。

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强化,加深印象,防止遗忘;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

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老师对重点问题的答案:

刚才同学怎么说的,你能再说一遍吗?

(2)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

如:

听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听记训练。

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如:

口头布置课后作业,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讲一遍,语速稍慢。

再如:

口头述说一件事,让学生进行记录,如活动准备材料等。

(3)听辨训练。

真知总是在争辩中越辩越明。

学生的思维也是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

只有认真地听清了别人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别人的观点,明确别人的不足之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反驳。

而要想在争辩中驳倒对方,就要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人听得清楚且明白。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

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本

丹江口市土关垭中学  厉开军雷金娥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学生在校学习面貌。

老师们说,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了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三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

“三本教论”:

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而形成“三中心论”:

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对学生,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

而对老师,教育主管部门大谈“有效教学”,主要看老师灌输了多少知识点,灌输的方式怎样巧妙,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怎样。

   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生本教育如甘霖款款而来。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惰于激情的时刻,她让焦头烂额的教师们镇定下来,有了明确具体实践导向,她让困于“三本”环境中的孩子们看到了曙光与希望。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

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

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和效率以及成功实施生本教育都具很大的帮助。

  在我校尝试生本教育学后,看到七年级的生本实验语文课《木兰诗》《再别康桥》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热烈、巨大的阅读量,强烈的激情,可以说,一堂课,比得上平时几周所及的阅读和感悟。

学生从中吸收了最丰富的营养。

在课堂的原生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只是兴高采烈地活动。

此刻他们没有想到回答问题,没有想到做作业考试,没有刻意的竞争,没有我要从中吸取什么的指令。

   我们试想:

在你吃饭的时候,美味盘餐,兴致勃勃,谁也不会想,这一块吃下去要吸取维生素和蛋白质多少。

吃得越高兴,无意吸收就越好。

读书也是这样,学生们读诗经,读徐志摩,读朱自清,读李清照,读李商隐,读白居易,说着古往今来的,和他们自己的情感,每一阵笑声都饶有那个年龄段的深意,每一个发言又都沾带着书卷气和正义感。

他们没有刻意地在积累,在形成语感——因而自然有获得考试制胜的法宝——大自然就是那样地眷顾我们,把享受美味和营养结合在一起,把阅读的情致和语文素养的生发结合在一起,越不刻意,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达到丰富和深刻的极致,越是成为生命成长的部分。

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全优语文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的方法:

先学后教,教少学多,成就了全优语文课堂教学。

全优语文课堂模式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先学后教”。

它是全优课堂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任。

我校七年级的生本实验语文课先确定了古诗文的生本实验课,像《黔之驴》《观刈麦》等,我们实践了导学案,用她来落实先学后教,教少学多。

导学案是落实先学后教的物质基础,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自我学习的程序链,是合作探究方向盘,是展示交流的指南针,是当堂达标的目标地。

“先学后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从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这是生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既然可以先学,那么还要教做什么?

先学后教,不是意味着不要教。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教师确定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

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

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导的背景的学,但谁也不能否认,课堂这一段的基本过程仍然是“学”。

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

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

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

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因此,语文课堂该走向生本。

生本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无数成功的生本实验表明,郭教授的理论与实践是带有拯救性质的。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如何走向生本呢?

(1)语文课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2、课时的小组讨论,发言展示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和生活实践……这样,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

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2)给语文教师四点建议:

文本解读走向生本,内容选择走向生本,教学过程走向生本,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同时再送几条切实可操作的教学举措: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

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

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

尽量设计分层作业,甚至不设计作业。

(3)生本教育在频考下的对策:

生本教育在频考下只要用“二八开”原则,八分生本教育,二分生本备考,身处师本、考本的环境里,不得已在实施“二八开”原则’,这样,学生更爱学了,优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困生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实践中认识到生本教育确实符合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事实上,“满堂灌”的课好上,实施生本教育没那么容易掌控,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思想的又一个进步。

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改革评价制度、频考制度。

让生本教育在荆楚沃土上生根发芽茁长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