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425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主备人

高雪玲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板块。

重点学习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有关知识。

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由《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四篇课文组成。

《巨人的花园》让我们体会到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幸福是什么》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已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去年的树》歌颂了树和鸟儿真挚的感情,赞颂了鸟儿珍视友谊、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多种本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16个,会认的字有21个。

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2、通过课文内容和体裁,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词语盘点”通过对本单元重点词语进行盘点、归纳、分类,让学生能正确读写词语,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

4、“口语交际.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在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读懂童话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6、在朗读童话故事中,体验童话带来的乐趣和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16个字,会认21个生字。

3、积累好词佳句。

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内容和体裁,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2、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划分

9巨人的花园2课时10﹡幸福是什么2课时

11去年的树2课时12﹡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三5课时学情评估2课时共计14课时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9巨人的花园

主备人

高雪玲

课时数

2

教材解读:

这是英国作家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

全文共11个自然段,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儿童喜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学习目标

A类基标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B类引导类

指导学生在交流反馈中探究巨人性格的变化,体会课文的主题。

C类拓展类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学习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法学法

导读、导析法、以读代讲读议、交流合作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3—9—1—27

课时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课时重点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课时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读议、交流合作法

预习单

1、听写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酷()凋谢()温暖()

破损()

3、写一写,读一读

鲜花(盛开)狂风()绿树()

冰雪()洋溢()增添()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一、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结合课后资料袋)

二、回忆预习任务: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会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

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

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

没有孩子时什么样?

从哪儿看出来的?

画出有关句子。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巨人的花园怎么样?

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4、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

没有孩子时什么样?

从哪儿看出来的?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童话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

(2)喧哗热闹。

()

(3)训诫,斥责。

()

(4)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

(5)聚精会神地看。

()

§3—9—2—28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3、懂得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时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课时难点

边读边想,通过朗读,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法

以读代讲

学法

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预习单

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回忆预习任务:

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1)同样是一座花园,为什么有孩子时和没有孩子时,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2)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3)孩子再也不来这里了,可是,巨人的花园里再也没有欢乐了,没有了笑声,花园也不漂亮了,那花园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4)这时候,巨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联系上下文思考,巨人这时候在想什么呢?

2、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你是从哪知道的?

3、探究讨论:

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结合指导朗读

2)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文中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生气词句。

2、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要求读出巨人高兴的心情。

3、探究讨论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篇童话为什么会被称作童话中的“完美之作”?

你还知道王尔德的哪些作品?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畅谈今天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1、摘录文中描写冬天的词语,并用其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2、你能谈谈对巨人的看法吗?

你喜欢巨人吗?

为什么?

第六版块

【作业】

摘录文中描写冬天的词语,并用其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快乐      分享

  漂亮            荒凉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10﹡幸福是什么

主备人

高雪玲

课时数

2

教材解读:

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

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目标

A类基标类

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B类引导类

1、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C类拓展类

联系生活经验懂得什么是幸福。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懂得什么是幸福。

教法学法

导读、导析法、以读代讲读议、交流合作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3—10—1—29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小组交流法

预习单

1、1、自读生字,认识生字。

2、读课文,画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

3、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作了些什么。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让学生体会歌词大意。

2、谈话:

幸福就在我们辛勤的工作中,就在艰基苦的环境里,那么什么是幸福?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二、学习课文

1、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要认读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

画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

2、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作了些什么。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让学生通读认读字,教师及时正音。

2、解决问题:

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

3、指名说。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1)十年后,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

(2)这些体会是怎样得来的?

(3)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完成小练习册

§3—10—2—30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教学重点

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懂得什么是幸福。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读议、交流合作法

预习单

读懂课文后再填空。

(1)十年前,三个牧羊的孩子把一口老泉的泉眼____________了,清亮的泉水流了出来。

他们又用一些石板砌成____________,还在井台上加上盖子。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2)十年后,三位青年再见面时,明白了幸福要靠_____________,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合作交流预习单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1、联系自已实际,加深对智慧女儿说的话的理解。

(1)作为学生应如何尽义务?

(2)作为子女应如何尽义务?

2、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学生讨论。

2、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义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阅读训练学生练习:

(阅读训练)两篇

1、自主学习,自读文。

2、自己完成阅读练习。

3、集体订正。

指导阅读方法。

第六版块

【作业】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11去年的树

主备人

高雪玲

课时数

2

教材解读: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教学目标

A类基标类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4、对“遵守诺言,珍惜友情”有初步体会。

B类引导类

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C类拓展类

树立诚信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有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

教法学法

导读、导析法、以读代讲读议、交流合作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3—11—1—31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教学重点

学会1个生字:

伐,会写4个字:

融剩伐煤。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读议、交流合作法

预习单

1、辨字组词

代()融()乘()煤()

伐()溶()剩()媒()

2、表达情感:

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分别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是;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一、回忆预习任务: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过冬。

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他们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

(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

(3)指名一组。

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

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3、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小组成员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

(生练读)

3)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

(师生合作读3—12节)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1、辨字组词

代()融()乘()煤()伐()溶()剩()媒()

2、表达情感:

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

它们是;分别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是;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

 

§3—11—2—32

课时目标

1、能正确书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预习单

1、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

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1、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

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在读中联想,体会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心理活动,

2、学生边读边体会:

鸟儿为什么“看”了又“看”?

3、“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听。

”展开联想,鸟儿去年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练习说话。

2、相互交流。

3、尝试着写一写歌词,唱一唱。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读完这篇感人肺腑,让人荡气回肠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说些什么呢?

同学之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小鸟飞走了,带着忧伤和惆怅。

但她的歌声、她的友情留了下来,留在了每一个珍重友情的人心中。

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第六版块

【作业】

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说些什么呢?

同学之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小鸟──树根大门小女孩

大树──细木条──火柴──灯火

            

教学反思: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12﹡小木偶的故事

主备人

高雪玲

课时数

2

教材解读: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

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教学目标

A类基标类

1、认识6个生字:

拽茸副怜魔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B类引导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C类拓展类

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读议、交流合作法

§3—12—1—33

预习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毛茸茸()拽住()一副()嘟嘟囔囔()()

2、我从文中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这些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

如(板着脸)、()、()、()、()、()、()等。

学习流程设计

教学版块

师生活动

各版块时间安排

共案

个案

第一版块

【预习交流】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

他们说了些什么?

做了些什么?

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2、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①“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小木偶()地尖叫。

②“脑袋疼。

”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③“脑袋很疼。

”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④“是,而且越来越疼了。

”小木偶()地说。

3、小组交流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第四版块

【拓展延伸】

1、给画线的字注音

毛茸茸()拽住()一副()嘟嘟囔囔()()

2、我从文中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这些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

如(板着脸)、()、()、()、()、()、()等。

第五版块

【学后检测】

小木偶几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在他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课后反思

 

 

          

五工台镇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语文园地三

主备人

高雪玲

课时数

4

教材解读: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紧紧地围绕童话专题展开的,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

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这次“我的发现”以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带有总结交流的性质。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小诗《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一个童话的世界,你一走进去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全诗共四节,清新活泼的笔调使多彩新奇的童话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次展示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教学目标

A类基标类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