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16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精编版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作文教学进度表

科目

作文

教学

班级

(2)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新课标九上

上课

日期

每周

节数

1

总授课节数

16

考试次数

2

时间起讫

预定进度

备注

1

8月25日

8月28日

雨的诉说

2

8月31日

9月4日

学生作文

3

9月7日

9月11日

微笑着面对生活 ——怎样写演讲稿

4

9月14日

9月18日

学生作文

5

9月21日

日9月25

青春随想

6

9月28日

10月2日

学生作文

7

10月5日

10月9日

好读书读好书——怎样写读后感

8

10月12日

10月16日

学生作文

9

10月19日

10月23日

10

10月26日

10月30日

11

11月2日

11月6日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

12

11月9日

11月13日

学生作文

13

11月16日

11月20日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14

11月23日

11月27日

学生作文

15

11月30日

12月4日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史人物

16

12月7日

12月11日

学生作文

17

12月14日

12月18日

真情实感,娓娓而谈——学写书信

18

12月21日

12月25日

学生作文

19.20

12月28日

1月15日

九年制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学期教学目的

教育

教养

一、教学内容

1在学生原有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锻炼写作的基本能力,达到基本写作要求。

 

2.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除了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鼓励写作个性化,鼓励作文要创新,提倡个性鲜明,在实践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重点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好6篇记叙文,以及若干篇日记、读后感、随笔等,同时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重点 

1主题;  2. 构思;  3.选材剪材; 4.表达方式; 5. 记叙顺序;6. 语言表达;  

四、教学设想 

1.、 端正学生写字态度,改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出手写作文。

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 

3 教师引导学生多用眼观察生活,多用心体验生活,增强人生感悟,丰富语言表达,能有感而发,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4、每周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平时的思想火花,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视界,加强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体验,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倾吐心声的园地,写出真情实感带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1、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以感悟为基础,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写作材料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积极引导学生每个月起码要看完一本文学著作,并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体会——表达——修改——反思”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留下痕迹,让写作发生奇迹”,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2、在写作上创设一个较轻松的愉快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写出好文章。

 

3、  加强写作技巧和理论的指导。

如:

主题和题材的关系;构思与选材;表达方式的多种运用和主题的关系等。

 

4、对学生作文的新颖性从几个方面来作辅导。

 

第一 选材应当与时俱进,要学生平时每天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第二 把陈旧的东西改过来,延伸拓展,逆向解读,转换视角,从切入角度上创新。

 

第三 鼓励学生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物,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他们登台,这也是一种创新。

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1课时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教学难点

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教法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

学法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

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准备:

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

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教师指导:

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文自读。

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3.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4.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形象与现实形象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陈述观点和说服他人的练习。

教师活动

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主动出示自己查找到的“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诗歌、散文、图画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展示:

a.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新。

c.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戴望舒的《雨巷》、歌曲《雨中曲》等。

教师活动

1.结合所查找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

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以及作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度描写雨。

2.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

人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思考:

哪些作者的作品借助雨传达自己的情怀?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

教师活动

如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角度,写什么内容?

要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初步想法,然后组织讨论。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

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雨和从艺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本课总结:

作为诗歌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设计灵活、丰富,开展活动的空间很大。

 

课题

学生作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2课时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教学难点

写作指导。

教法

讲解、练习

学法

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课时目标:

写作辅导

教学过程:

雨的诉说-----怎样写景、状物、抒情

一、[写作导航]

同学们:

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

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

这种诗意从何而来?

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

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

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

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

状雨景,抒雨情。

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

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

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

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

如:

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

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

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

如本单元的《雨说》;同样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里的“秋风秋雨”实际上象征了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环境,所以才“愁煞人”。

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

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来用好运用这两种方法呢?

前者的关键是以物传情,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带上你的心中情,写出你的眼中景。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要在字里行间能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

与其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与其说“春雨把我淋湿了”,不如像下面罗兰文章中写的那样:

“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

后者的关键就是观物思理,如何做到这一点?

学会思辨,并对这种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例如:

张晓风在观察“立在城市飞扬的尘土里德行道树身上”思考联想到了奉献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韧劲这一特点中,进行思考,联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应不气馁,文章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中心。

二、[文题集萃]

1.听雨

2.在雨中(雨中情)

3.雨天,我想起了……

4.以“雨的形成(空中有朵雨做的云)”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5.选择一个季节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

三、[审题思路]

第3题:

本作文题如果写人叙事,可以将叙事部分淡化处理,雨要作为主要载体出现,以雨为主的景物描写最好要贯穿全文,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有机融合起来:

或烘托人物心情,或推动情节发展。

要使雨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人叙事淡化处理,使文章意境优美,情味深沉。

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写景要清新、淡雅;如有对话,则要简洁、隽永,写出抒情味。

第5题:

本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要把握好“一个季节”的“一种突出感觉”,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感觉体验。

这就要学会观察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感知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一些联想与想象。

然后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把你对景物的感觉表达出来。

四、[习作平台]

请在以上题目中自选一个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评析]

听雨

蒋炜弢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

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

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

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

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因为只要不放弃,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美的春雨;哪怕是最平凡的努力,平凡如每年的春雨,我们也总会有希望,也总会有等待。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可我的心情分明已经晴朗了起来:

不再哀叹自身的渺小,不再惧怕学习的困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亦如,雨后会有更绿的草,更红的花。

[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就像小作者说的那样“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

春雨很平凡,但不平凡的可以是我们“听雨”的思考,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不仅用我们的眼睛却观察,更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

这感悟便成了文章虽不巧妙,较为深刻的立意。

文章到这儿已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语言的表达功夫,小作者的笔还很稚嫩,但尽量地模仿引用课文原句,尽量用一些整句表达,使语言流畅起来。

当然文中对雨的描写略显单薄了一点,使内容不够充实,抒情言志略显牵强。

 

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标题:

微笑着面对生活 ——怎样写演讲稿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知识与能力:

了解演讲稿的特点,认识演讲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结构清楚,层次简明、语言流畅,深刻风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演讲比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

1.能够搜集到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文学手段,独立完成一篇演讲稿。

教学难点

写作指导。

教法

讲解、练习

学法

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聆听了雨果那充满激情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后,是不是内心也涌起一种冲动:

也想把自己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呢?

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一起走上讲台,大声地演讲吧!

   二、学习演讲高的特点

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

那么,怎样写好演讲稿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演讲稿具有一般文章的共性,写作时只要符合一般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同时再注意到它的自身特点就行了。

它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

   其次,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自身特点。

   一、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

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而且,演讲之所以最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感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就在于演讲内容的鼓动性。

因此,同学们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

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读者有思考的余地,在层次结构上可以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在内容上也可以盘根错节,错综复杂。

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演讲语言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

因此,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三、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

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

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口语化。

“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

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

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

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

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

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

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

演讲要让听众听懂。

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

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列宁说过:

“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

   (三)要生动感人。

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

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

广为流传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演讲,毛泽东的演讲,鲁迅的演讲,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

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

“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

”由此可见,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

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

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

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

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标题:

微笑着面对生活 ——怎样写演讲稿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4课时

知识与能力:

了解演讲稿的特点,认识演讲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结构清楚,层次简明、语言流畅,深刻风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演讲比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

1.能够搜集到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文学手段,独立完成一篇演讲稿。

教学难点

写作指导。

教法

讲解、练习

学法

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作文布置 

   我心中的歌

   生活中的红绿灯

   生活告诉我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学会

   

  二、[审题思路]

  1、生活中的红绿灯

  社会上必要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红绿灯”。

这些“红绿灯”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对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公民都应正确认识与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在对待“红绿灯”的态度上,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都不胜枚举;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红绿灯”的看法也见仁见智。

这个话题给了我们很大的写作空间,同学们尽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观点。

  2.学会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受到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此题可以以记叙为主,叙述自己学会的过程:

从不会到会,并写出学会以后自己的进步,以情动人。

也可以以议论为主,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为什么要学会,怎样学会,以理服人。

   [习作平台] 请在以上题目中自选一个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三、学生作文

例文赏析

爱我中华情

   于玉光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

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

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

母亲!

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

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

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

李白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