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篇 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书写2 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docx

第二篇第1部分专题2规范书写2化学基本计算的题空

题空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1.牢记六个基本公式

n=

、n=

、n=

、c(B)=

w=

×100%、c=

(w=

(ρ的单位为g·cm-3)

2.明确一个中心

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见量化摩,遇问设摩”

3.掌握两种方法

(1)关系式法

多个反应连续发生时,起始物与目标产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2)差量法

①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及差量(实际差量)与未知量列成比例式,然后求解。

如:

2C(s)+O2(g)===2CO(g)ΔHΔm(固),Δn(气),ΔV(气)

2mol1mol2molQ24g1mol22.4L(标况)

②使用差量法时的注意事项

a.所选用差量要与未知量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b.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和对应,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4.巧用“三守恒”

例1

 CO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CO2通入氨水生成NH4HCO3,NH4HCO3很容易分解。

2.00molNH4HCO3完全分解,分解产物经干燥后的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2)某H2中含有2.40molCO2,该混合气体通入2.00LNaOH溶液中,CO2被完全吸收。

如果NaOH完全反应,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

H2O+NH3↑+CO2↑,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分解产物经干燥后,所得气体为NH3和CO2,且n(NH3)+n(CO2)=2n(NH4HCO3)=2×2.00mol=4.00mol,则V(混合气体)=4.00mol×22.4L·mol-1=89.6L,即分解产物经干燥后的体积为89.6L。

(2)根据题意要求,2.40molCO2被完全吸收,NaOH也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大)或NaH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小)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用极值思想分析两个特殊情况:

①CO2+NaOH===NaHCO3,n(NaOH)=n(CO2)=2.40mol,则c(NaOH)=

=1.20mol·L-1;

②CO2+2NaOH===Na2CO3+H2O,n(NaOH)=2n(CO2)=4.8mol,则c(NaOH)=

=2.40mol·L-1;

综合①②可知,NaOH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2mol·L-1≤c(NaOH)≤2.4mol·L-1。

答案 

(1)89.6 

(2)1.2mol·L-1≤c(NaOH)≤2.4mol·L-1

例2

 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

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氧化酸性FeCl2废液得到FeCl3。

若酸性FeCl2废液中c(Fe2+)=2.0×10-2mol·L-1,c(Fe3+)=1.0×10-3mol·L-1,c(Cl-)=5.3×10-2mol·L-1,则该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

解析 酸性溶液中c(OH-)忽略不计,根据电荷守恒,c(Fe3+)×3+c(Fe2+)×2+c(H+)=c(Cl-),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c(H+)=c(Cl-)-c(Fe2+)×2-c(Fe3+)×3=5.3×10-2mol·L-1-2.0×10-2mol·L-1×2-1.0×10-3mol·L-1×3=1.0×10-2mol·L-1,所以pH=2。

答案 2

1.

(1)配制浓度为2mol·L-1的NaOH溶液100mL,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______(填字母)。

A.等于8.0gB.等于8.00g

C.大于8.0gD.等于0.2g

(2)某实验中需2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称取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 

(1)C 

(2)1000mL 212.0g

解析 

(1)称量NaOH固体时需用小烧杯盛放,故天平读数等于8.0g+烧杯质量。

(2)根据容量瓶的常用规格可知,应配制2mol·L-1的Na2CO3溶液1000mL,所需Na2CO3的质量为1L×2mol·L-1×106g·mol-1=212.0g。

2.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

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MnO4能与经硫酸酸化的热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16.3g软锰矿(含MnO280%)进行上述实验最终生成的KMnO4与Na2C2O4反应,则消耗Na2C2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 

(1)3MnO2+6KOH+KClO3

3K2MnO4+KCl+3H2O

(2)3MnO

+4H+===MnO2↓+2MnO

+2H2O

(3)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

(4)0.25mol

解析 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相关的计算。

(4)根据得出的三个反应方程式,找出关系式:

3MnO2~3K2MnO4~2KMnO4~5Na2C2O4

所以  3MnO2  ~  5Na2C2O4

35

n(Na2C2O4)

n(Na2C2O4)=

×

≈0.25mol。

3.叠氮化钠(NaN3)是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产气药。

一种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器(Ⅰ)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液态氨需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器(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K2O+5Na2O+16N2↑。

假定某汽车中每个安全气囊容积为56L。

欲使气囊中充满标准状况下的氮气,则每个安全气囊应装入NaN3和KNO3的总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不考虑固体的体积)。

答案 

(1)置换反应 提高钠的利用率

(2)2NaNH2+N2O===NaN3+NaOH+NH3

(3)133.1

解析 

(1)依据图中标的物质,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NH3===2NaNH2+H2↑,故为置换反应;为了保证钠全部反应,故需液氨过量。

(2)由图中标的物质可知,反应物为NaNH2和N2O,生成物为NaN3、NH3、NaOH。

(3)n(N2)=

=2.5mol,需m(NaN3)=2.5mol×

×65g·mol-1=

g,m(KNO3)=2.5mol×

×101g·mol-1=

g,总质量为

g+

g≈133.1g。

题空二 物质组成、化学式的计算

物质组成计算类型及方法总结

类型

解题方法

物质含量计算

①根据关系式法、得失电子守恒法、滴定法等,得出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量。

②由①中求出量,除以样品的总量,即可得出其含量

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计算

①根据题给信息,计算出可求粒子的物质的量。

②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出未知粒子的物质的量。

③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出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④各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物质化学式的下标比

热重曲线计算

①设晶体为1mol。

②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③计算每步的m余,

=固体残留率。

④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m余中。

⑤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O),由n(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多步滴定计算

复杂的滴定可分为两类:

①连续滴定法:

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定。

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②返滴定法:

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物质返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

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1

 [2015·全国卷Ⅰ,36(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

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mL,反应中Cr2O

被还原为Cr3+。

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题思路] 依据信息定关系式

       ↓

CuCl质量

解析 w(CuCl)=

×100%=

%。

答案 

%

例2

 在空气中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解题思路] 

答案 Co3O4

例3

 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样品失重4.0%(即

×100%)的残留固体。

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PbO2

PbOx+

O2↑(注PbO2相对分子质量为239)

×32=239×4.0%

得x=2-

≈1.4

根据mPbO2·nP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