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378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docx

江苏扬州市高下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筵yán列观guān旌旆pèi惊风乱飚zhǎn

B.狱掾yuàn欢谑nuè酩酊dǐng田园寥落liáo

C.嗔目chēn披靡mí凫雁fú皓腕凝霜wàn

D.御苑yuàn罗衾qīn菡萏hàn正恁凝愁nè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居秋暝》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唤起了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琴瑟相调,艺术价值极高。

B.晚年的杜甫,其诗虽闲适之作渐多,而军国大事,犹时时在念;此时,律诗益精,如《春夜喜雨》《登高》等,均脍炙人口,成为典范之作。

C.才华横溢的苏轼尽管一生坎坷多难,却决非那种悲悲切切、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鲜明、开一代豪放词风的大家。

D.我们今天读辛弃疾的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的哭诉,一次一次的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下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3.以“理想”为内容,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4分)

例句: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杯醇酒,那么我们就能从中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

(5分)

新中国60周年华诞在即,为充分表达亿万群众的爱国热情,展示各族人民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面向公众开展“网上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活动。

推荐活动由中国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青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和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共同承办。

它们将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专页,接受网民推荐。

凡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各族人民,旋律优美、传唱广泛、影响深远的优秀歌曲。

均可推荐。

推荐曲目须是已公开发表或演唱过的歌曲。

推荐时间为2009年4月25日至5月10日。

①给上述文字拟一个不超过20字的标题。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文中筛选出“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的两个重要条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耿炳文,濠人。

父君用,从太祖①渡江,力战死。

炳文袭职,领其军。

取广德,克长兴。

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

太祖既得其地,大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

温祥卿者,多智数。

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

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

炳文奋击,大败去。

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

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

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

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

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

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

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

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

炳文以元功宿将,

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②兵起。

帝③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

五矣。

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

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

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

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

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

忠等来援,

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忠、松俱被执,不屈死。

鄚州陷。

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

虚实。

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

“北军且至。

”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

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

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

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

燕兵遂围城。

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

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

而帝

骤闻炳文败,忧甚。

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

比至军,燕师已先一

日去。

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靼,

僭妄不道。

炳文惧,自杀。

(《明史·耿炳文传》)

注:

①太祖:

朱元璋;②燕王:

朱棣,后夺取帝位,为永乐帝。

③帝:

指建文帝朱允炆,兵败于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炳文袭职,领其军袭职:

继承官职

B.温祥卿者,多智数智数:

谋术,心计

C.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宿将:

老将

D.玉带用红靼,僭妄不道僭妄:

狂妄自大

6.下列句子中,能表现耿炳文善于作战的一组是(3分)

①炳文袭职,领其军

②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

③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

④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

⑤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

⑥值中秋,不设备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炳文是朱元璋手下一员得力战将,一生历经数十次战斗,都能以弱胜强,战无不胜,因战功卓著,被朱元璋列为一等功臣,深得朝廷器重。

B.作为能征惯战的猛将,耿炳文也能发现并重用人才,如召温祥卿入幕府即是一例:

耿炳文还关心百姓,重视民生,如他镇守陕西时,曾疏浚泾阳十万多丈长的水渠。

C.燕王起兵争夺帝位,65岁的耿炳文奉命北伐,但军事行动并未成功,其原因有兵员不足,前锋疏于设防,后继部队中了敌人埋伏,内部出了叛徒。

D.耿炳文一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

扼守战略要地长兴达十年,赢得人生的辉煌,而他最终成为皇权斗争牺牲品的悲惨结局,又让人唏嘘叹息。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

(《史记·魏公子列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

9.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

楚客,指客居他乡的人。

(1)“败红衰翠”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上、下片主要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在上片中找出触发词人“新愁旧恨”的意象。

词人的“旧恨”和“新愁”各是什么?

请根据下片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2)泪眼问花花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明月高楼休独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4)___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5)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

我小时侯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

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

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船登岸。

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底下街道房屋。

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

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绕过去,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青色的背。

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

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

弄船的脱光了上衣,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弦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

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

如是往复不停。

大船上用的篙子甚长而极粗。

撑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弦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

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水几乎要漫到船上来。

这些撑篙男人都很精壮,浑身作古铜色。

他们是不说话的,大多眉棱很高,眉毛很重。

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

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

舵楼大都伸出一支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

看打鱼。

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

一般多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

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

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

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

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

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把鳜鱼扔进船里。

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

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

这条鳜鱼够四斤!

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

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

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

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

船体是空的,故声音传得很远。

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

这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

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

看看崭新的船。

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船场附近照例有打船钉的铁匠炉,丁丁当当。

有碾石粉的碾子,石粉是填船缝用的。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

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很奇怪,我竟没有在湖上坐过一次船。

湖西是还有一些村镇的。

我知道一个地名,菱塘桥,想必是个大镇子。

我喜欢菱塘桥这个地名,引起我的向往,但我不知道菱塘桥是什么样子。

湖东有的村子。

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

我所住的东大街上,那几天就不断有成队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走过。

牛过后,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

听说是湖西凉快,而且湖西有茭草,牛吃了会消除劳乏,恢复健壮。

我于是想像湖西是一片碧绿连天的茭草。

(节选自汪曾祺《我的家乡》)

11.为了表现“悬河’’这一特点,第一段描写了哪三种事物?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三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①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二、三、四段依次写“看船”“看打鱼”“修船、造船”。

为什么“修船、造船”不接在“看船”后面写?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为什么要写最后一段?

请结合全文从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试作探究。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17题。

清官戏中清官之公

徐振贵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清官,其清正廉洁,绝大多数是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清官戏的基本内容是清官折狱。

许多清官也正因了其执法如山、秉公而断、不徇私情、不畏权奸的斗争精神,铁面无私的坚贞操守而著称。

清官审理的图财害命案中的凶手,无非是惯偷、恶棍、赌徒、强盗之类社会渣滓,所审理的贪色奸杀案中的凶犯大多是奸僧、恶道、衙役、差吏、令史、黑店主、贼船家之类地痞流氓。

即使仗势欺人案中的罪犯,也不过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鲁斋郎”之类权豪势要。

清官凭其“廉访使”“八府巡按”“开封府尹”的职位,凭尚方宝剑、三口铜铡、先斩后奏的特权。

毅然将罪犯绳之以法,为民昭雪冤案。

这类案件中的清官,完全处于居高临下审判者的地位。

只有能否判明的顾虑,无关个人的安危,即使有周折,亦非艰难之事。

然而,他们所审理的奸佞陷害忠良案或者权奸杀害平民案,却是最能衡量清官的试金石。

这类戏中,常把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的刀光剑影与朝臣忠奸斗争的腥风血雨纵横交织,而首先是忠臣的清官又不免处于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因而也最能体现其为国效忠、为民请命、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诸如京剧《审潘洪》《打严嵩》《铡美案》等,其中的奸佞大都是权臣贵戚乃至王公贵族。

潘洪、严嵩等都是宰相、太师,一身而二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世美是驸马,外有狐群狗党与之遥相呼应,内有贵妃、太后为其靠山,因而更为有恃无恐,罪恶尤为严重,更易危害江山社稷、国计民生。

在这类戏中的清官,同时也是忠臣的代表,本身就置于忠奸斗争的漩涡中心,既是破案审案者,也是案中当事人。

因此,斗争更为错综复杂,昭雪冤案也就更为艰难曲折。

古代戏剧中清官之“清”之“公”,是通过“权与法”的矛盾斗争、“情与法”的尖锐冲突这两次洗礼凝结出来的精华。

他们秉公断案,不徇私情,更表现在即使亲属犯罪,也不假公济私,包庇纵容,依然秉公而断。

这是清官之清、之公的本质所在,也是迥异于贪官的根本标志。

京剧《铡包勉》中的包拯即是如此形象。

虽然包勉之母对包拯早有抚育之恩,犹如亲母,但这位“嫂娘”的唯一儿子包勉贪赃枉法,“一任未满……赚银十缸”,包拯依法惩治,其铁面无私的品质确实难能可贵。

《宋史·包拯传》载,包拯曾说: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也。

”据此,铡死包勉,当有所本。

不过,清官之“铁面无私”,还不能与今之所谓“舍己为公”等量齐观,也不能如此苛求古人。

包拯处治包勉也有“怕的是老赵秉冷本参人”的成分;有的清官之清、之公中,也有“青史留名”的成分,表现了古之清官的局限性。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最能体现清官之“清”之“公”的,是对权臣贵戚乃至王公贵族的审判,因为这类案件最能体现“权与法”的矛盾斗争、“情与法”的尖锐冲突。

B.作者列举《审潘洪》《打严嵩》《铡美案》三则京剧,是为了借潘洪、严嵩、陈世美

的特殊身份,体现清官不畏权贵、为国效忠的精神。

C.作者以《铡包勉》中的包拯形象为例并引用《宋史·包拯传》中包拯的话语,目的在于证明清官秉公断案、不徇私情的本质。

D.作者认为清官之“铁面无私”,还不能与今之所谓“舍己为公”等量齐观,其原因是古时清官处理案件时,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私心。

16.作者将清官所断案件区分为三种类型。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案件特征和清官品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何在结尾处强调古代清官的局限性?

请结合全文阅读,推断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邓亚萍:

所有球都是进攻机会

2009年4月16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宣布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副局级。

  此前,她先后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

彼时的奥运村是中国有史以来按最高规格配置“村官班子”的机构。

  共青团系统的重要人事调整向来为舆论所关注。

邓亚萍就任的第二天,法新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

“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迈出了她政治生涯最大的一步。

  对此,邓亚萍认为,“现在的工作,我还是听从组织安排。

这次转型跨度固然很大,但我仍然坚持认为,它不是孤立的。

我没有说从体育一下就跨到这个领域来,而是因为奥运的关系。

以前的工作与我现在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核心还是我们的青少年。

从邓亚萍一个多月的行程安排来看,她的确与体育仍在“藕断丝连”。

“五一”假期,邓亚萍受邀担任CCTV世乒赛的特邀解说嘉宾;随后,她赴香港东亚运动会展览馆出席并主讲由香港菁英会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邓亚萍博士交流座谈会”;5月14日,邓亚萍从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手中接过聘书,称为深圳世界大运会运动员村策划运行顾问;5月15日她赴中山大学与青年学子对话,主题为“体育精神”。

  邓亚萍在拿下18个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两届4次奥运会冠军之后,邓亚萍退出了职业运动生涯,走入象牙塔。

  她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去年11月,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Jesus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剑桥800年校史中,第一个攻下博士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1997年,退役后的邓亚萍以英语系本科生的身份进入清华时,她连写出26的字母的大小写还觉得费力。

为此,邓亚萍向导师保证“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

据她在清华的老师介绍,当年邓亚萍是系里最刻苦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4小时;而邓亚萍则以自嘲回应:

“因为我是清华英语系最差的学生。

  十几年过去了,邓亚萍现在还能记起在清华求学的初期,“每天都要掉大把的头发”,为此她一度深惑不解:

“打球也要运动和耗力,怎么从来不掉头发?

  即便如此,邓亚萍一直充满自信。

她始终认为,刚入清华的时候,自己的知识水平虽然远远不及通过高考“独木桥”挤进清华园的天之骄子们,但是“我的见识、经历的人生,拿了世界冠军,见过国际国内的大场面,要比任何一个清华的学生都要多。

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

任何事从现在学都不晚。

  1998年,邓亚萍转到剑桥的纽南语言学院和贝尔语言学院研习英语。

不久,她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并且第二次应邀访问洛桑。

在那次会议上,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念完了发言稿,这使她的忘年交——萨马兰奇大为惊讶。

几天以后,萨马兰奇在办公室会见邓亚萍和张燮林教练,萨翁发现:

即使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邓亚萍与他之间已能顺利交流。

此前,两个好友之间常常要坐一名翻译。

就在那次谈话中,萨翁得知邓亚萍留学剑桥的费用是自筹,他当即表示:

费用由国际委员会承担,“就算是奖学金”。

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政坛,邓亚萍可谓平步青云。

对此,她不无幽默地解释说:

“因为我矮,所有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进攻的机会。

(节选自2009年5月25日《南方人物周刊》)

15.下列对邓亚萍成长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亚萍进入清华大学英语系后,凭借超乎寻常的刻苦,终于实现了由最差到顺利拿下英语专业学士学位的转变。

B.2008年l1月,邓亚萍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剑桥800年校史中,第一个攻下博士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C.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后,与体育仍“藕断丝连”。

本职工作外,还受邀参加了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

D.邓亚萍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由“零”到博士的学习历程。

在她自己看来,成功原因主要在于自信和主动进攻。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邓亚萍实现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政坛这两次成功跨越的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邓亚萍所说的“因为我矮,所有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进攻的机会”?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座山。

有人的山上,长满了奇珍异宝;有人的山上,密布着荆棘巨石。

有的人,以心中的大山为依托,努力开创一番有意义的人生;有的人以大山为包袱,把高贵时光浪费在无意义的耿耿于怀之中。

请以“心中的那座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观guànB谑xuèC靡mǐ)

2.A(A、琴瑟相调:

比喻夫妻感情融洽谐乐。

B、脍炙人口:

指诗文等受人赞美传诵。

C:

顾影自怜,自望形影,怜惜身世,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

D:

望眼欲穿:

形容盼望殷切。

3.示例:

如果把理想比作一把尺,那么我们就能用它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

(句式、修辞、内容、语言各1分)

4.①开展“网上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活动启事,1分

②⑴歌颂祖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各族人民。

(2分);⑵旋律优美、传唱广泛、影响深远。

(2分)。

只答“公开发表或演唱过的歌曲”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5.D(僭妄:

超越本分而狂妄)(3分)

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