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50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新课标中考零距离最新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B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

C.充有氖气的霓虹灯发出红光D.高压锅压力过大而爆炸

2.为完成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①木炭B.

②氮气

C.

③浓硫酸D.

④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干冰、氮气B.石油、煤、水银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液态氧D.加碘食盐、酒精、天然气

4.下列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B.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抹稀硫酸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

D.运输硫酸的汽车不慎翻入河中,并产生泄漏,可用生石灰处理河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煤矿矿井时,要先做灯火实验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垃圾

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

D.“绿色食品”泛指绿颜色的食品

6.右边为甲(

)与乙(

)反应生成丙(

)的微粒数变化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2

B.右框图的物质是纯净物

C.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甲一定是氧化物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

8.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9.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泥沙

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

B

O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C

NaOH溶液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11.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11:

18B.22:

9C.1:

1D.11:

27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二、填空题(共6题,满分16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碘酒中的溶剂      .

(2)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至少写两种)

1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15.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A粒子与      (填“B”“C”或“D”)化学性质相似.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土豆是我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如图所示是“家乡味土豆片”的主要营养成分.土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土豆等作物的生长需要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B.K2CO3C.CO(NH3)2D.Ca2(PO4)3

(2)遵义市家用燃料的下列变迁,让我们认识了化学的重要价值.

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18.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型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2分)

19.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湿法冶铜”的反应原理:

      .

(2)氢化镁(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MgH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氢气:

      .

20.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填“a”或“b”)进,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2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在      (填“a”“b”“c”“d”或“e”)点,溶液的盐酸恰好为无色.

(3)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3.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进行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1)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

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论:

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HCl;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查阅资料]CaCl2溶液为中性.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

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CaCl2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二正确.

[实验评价]丙认为方案1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二的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任选其一说明其不足之处是      .

大家讨论后方案3可证明猜想二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实验后所得CaCl2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

C.充有氖气的霓虹灯发出红光D.高压锅压力过大而爆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充有氖气的霓虹灯发出红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压锅压力过大而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为完成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①木炭B.

②氮气

C.

③浓硫酸D.

④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常用的物质是红磷或白磷;

B、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顺序;

D、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解答】解:

A、红磷或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如果用木炭时,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正确.

B、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应该通入氧气,而不是氮气.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正确.

D、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正确.

故选:

D.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干冰、氮气B.石油、煤、水银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液态氧D.加碘食盐、酒精、天然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

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因此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煤中含有碳、硫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下列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B.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抹稀硫酸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

D.运输硫酸的汽车不慎翻入河中,并产生泄漏,可用生石灰处理河水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该题是考查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处理的方式.其中A、C、D三项都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化学中浓碱液溅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来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解答】解: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A正确;

B、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抹稀硫酸;这种做法不正确,应首先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故B错误;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故C正确;

D、运输硫酸的汽车不慎翻入河中,并产生泄漏,可用生石灰处理河水,故D正确.

故选: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煤矿矿井时,要先做灯火实验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垃圾

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

D.“绿色食品”泛指绿颜色的食品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绿色化学;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A、根据煤矿的矿井中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要注意防火,避免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的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进行解答;

D、根据绿色食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产品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煤矿的矿井中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要注意防火,避免发生爆炸,所以进入煤矿矿井时,不能做灯火实验,故选项错误;

B、“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的污染,而不是指白色垃圾,故选项错误;

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故选项正确;

D、“绿色食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产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6.右边为甲(

)与乙(

)反应生成丙(

)的微粒数变化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2

B.右框图的物质是纯净物

C.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甲一定是氧化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用喜欢的字母(如XY)分别表示出不同的原子,再用含这些字母的符号表示出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变化关系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则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解答】解:

A、图中共汲及的原子有黑、白两种,可用字母A、B分别表示它们.则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可表示为:

XY、Y2、XY2.通过比较可知,乙微粒在反应后仍有一个剩余,即实际参加反应的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2:

1:

2.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右框图中的微粒有两个丙和一个乙,故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C、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XY+Y2═2XY2,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于不能确定甲中一定含氧元素,故甲不一定是氧化物.说法错误.

故选A.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

B.

 

8.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可根据灭火原理有: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解答】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9.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有大量的H+,并根据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判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问题,还要注意无色这一信息,如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

【解答】解:

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泥沙

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

B

O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C

NaOH溶液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

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不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分,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1.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11:

18B.22:

9C.1:

1D.11:

2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假设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别求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解答】解:

设混合气体中CH4质量为x,H2的质量为y,可得

解得x:

y=4:

1

则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为:

):

)=3:

2

其中C、H原子个数比=

=1:

8;所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1:

4,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44):

(4×18)=11:

18

故选A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及相关知识行分析: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不可能大于7;生石灰放入到饱和石灰水中后会吸收一定量水分;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氯化镁更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解答】解: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不可能大于7,故错误;

B、生石灰放入到饱和石灰水中后会吸收一定量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恢复到原温度会析出溶质,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错误;

C、Mg+2HCl═MgCl2+H2↑,MgO+2HCl═MgCl2+H2O,观察二者的方程式可知,Mg~MgCl2~MgO;由此分析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氯化镁更多,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题,满分16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碘酒中的溶剂 C2H5OH .

(2)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CO2、CH4 .(至少写两种)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确定物质的名称,然后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

(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故填:

C2H5OH;

(2)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填:

CO2、CH4.

 

1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二氧化碳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稀盐酸 .(填一种即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气的成分及铜锈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元素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解答】解:

(1)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填:

隔绝氧气.

(3)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含有铜、碳、氧、氢元素,所以,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外,还需要与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关,此物质是二氧化碳.

故填:

二氧化碳.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稀硫酸/可溶铜盐溶液/可溶铝盐溶液.

故填:

稀盐酸.

 

15.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填序号).

(2)A粒子与 B (填“B”“C”或“D”)化学性质相似.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

(1)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2)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

(1)A、B、C、D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A粒子与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为:

(1)BC;

(2)B.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