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28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 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7人民版必修2

目标:

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2、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重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难点: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何时何地诞生的?

学生回忆必修一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过程

指导学生看本专题的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了解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看第一节的“课前提示”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资料卡片: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指导学生看史料,思考: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那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请结合教材相关部分举例说明。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苏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面对如此形势,苏俄人民采取什么措施战胜国内外敌人的?

军事上:

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

经济上: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由于国家无法提供工业品,卢布又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交给国家,所以它的推行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推行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4、评价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指导学生回忆评价事物的一般方法,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积极:

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消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巩固练习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学习思考:

p115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提示:

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

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教师总结:

从列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打败外来干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并引发了政治危机。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二部分,思考: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国内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状况,苏俄领导人又是怎样认为的?

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未取消,反而强化了。

这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史料链接(课后材料)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

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

——陈新明: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是如何做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

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

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三个目录,明确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目录是第三个目录实施的背景。

2、内容

指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③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探究:

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政策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有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充分利用了生产者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

提示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

①进步性:

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b、列宁开始从苏俄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②局限性:

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讨论:

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

提示: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效果

巩固练习: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2、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A、性质相同内容相反B、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C、前者是对后者的发展D、性质和内容都相反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四、总结本课内容

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政权。

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有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一定程度地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五、作业

复习并掌握基础知识

预习《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板书设计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物配给制。

普遍劳动义务制

固定的粮食税

租让制、租借制

新经济政策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专题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说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齐声朗读诗歌,然后说出反映的问题。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在教材中圈划出战时共产主义内容的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余粮收集制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措施对农民的伤害。

 

教师提示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然后让他们结合政策内容分析。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然后让他们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

 

指导学生先阅读材料,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问题联系知识点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的相关部分,然后得出答案

 

学生在得出结果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让他们带着问题看投影史料。

 

指导学生回顾材料题解题的步骤,然后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即结合材料能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入手。

 

指导学生归纳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同时,再分析内容时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从而为后面比较进行铺垫。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就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几分钟的辩论,最后总结。

 

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方法进行入手,分析进步性时引导他们对当时国内形势的作用,回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说明对国外的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列表格比较两种政策的异同,最后投影表格,让他们填空。

 

完成投影练习,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解题方法。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归纳出主要知识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8人民版必修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叙述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情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新生政权渡过严重的危机;后又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说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的探索。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是必修Ⅱ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第一节。

这一专题向我们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通常被称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针对该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至苏联解体。

因此,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基础和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心理特征:

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

独立自主性强,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学习能力:

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

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交流合作讨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五、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知识,在自主归纳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点拨中升华知识,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知识。

2、教法策略: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与创设课堂思维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2)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进行主动的建构。

(3)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师生互动,分组探究。

(4)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

3、课堂构思及学法指导:

a、出示课题研究方案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为学生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互相质疑、释疑,增强自主学习,感受知识。

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效果探究的学习。

c、教学过程中采用对网上论坛观点的评论,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和激扬学生的思维。

d、安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4、评价设计:

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六、知识结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战争、政权面临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危机

目的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内容

特点

军事、行政干预

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效果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有缺陷

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

七、课堂教学实录:

(一)、[呈现方案,认定目标]

导入:

师了解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

师: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份同学们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之研究

研究内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之比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比较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效果之比较

研究方法:

采访、上网、查阅书籍等

人员分工:

组长:

陈瑶(陈瑶、林光负责收集“背景”资料;林晓、潘喜负责收集“内容”资料;陈欣、王朝负责收集“效果”资料)

研究步骤:

周一:

分配任务

周二至周四:

收集资料

周五:

筛选、汇总资料,形成成果

成果形式:

列表比较

(注:

课题研究方案的出现其目的为: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模式,为后来学生当堂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铺垫。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内容的出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指示。

(二):

[创设情景,再现历史]

师:

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两份资料。

教师出示影视片断《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

师:

通过刚才对影视的欣赏,使我们了解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发生在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

生: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

(注: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影视片断的设计,其目的为:

一是给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再现历史背景。

缩短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陌生感,起到情感的铺垫。

二是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了解“苏联成立”的情况,从而巧妙的处理了教材,避免了课本内容“苏联的成立”放在最后,难以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衔接。

师:

第二份资料是有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比较。

同时,老师也想考考大家的眼力。

学生回答,师补充:

A1与B1比较:

A1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实行强行征粮,而B1实行的是征收粮食税。

所以A1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B1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A2与B2比较;A2实行政府高度集中管理,政企不分,而B2则实行经济核算,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自负盈亏,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吸引国内外资本家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A3与B3比较:

A3取消商品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配给,从而阻碍商品交换,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而B3允许商品买卖,促进商品交换,鼓励货币流通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师总结: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得出:

A系列政策,政府采用高压、行政、军事的手段,过分的干预经济,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B系列政策,政府充分利用市场进行调节和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从而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

其实刚才大家分析的政策分别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除此外还有产品分配的政策。

教师出示

(三)、[分组合作,主动探究]

师: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和归纳,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实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呢?

后来,为什么又以“新经济政策”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于这两个政策实施的原因值得探究,下面我们就借助《合作探究任务单》来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单》见附件1,具体讲解:

1、每小组推荐一位组长,组长负责人员的分配、协调、管理纪律以及选题。

2、方法提示:

供大家选择,参考。

资料提示:

供大家阅读提取信息。

3、探究问题的提示:

每组既可以选择两个题目共同探究,也可以选择一个题目共同探究,也可以自由选择探究,并做好纪录。

4、及时记录好发现的新问题和记录同学间较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具体实践问题。

注: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切实感受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

各组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1)汇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何种情况下实施的?

效果如何?

”时,当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各组之间互相质疑,并出示列宁的《论粮食税》让学生分析、解惑。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问题: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师引导学生分析“功劳”和“临时”的含义。

(2)汇报“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

实施后有何重要意义”时,当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列据书本的“图片”和“表格”等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如何阅读“表格”,如何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1913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粮食(万吨)

7.650

4.519

7.247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6.21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2.180

104.3

此表说明: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联的农业生产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问题:

你是如何读表分析的?

同时,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同学间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互相传授。

例“你认为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哪些同学的什么学习方法较好?

(四)、[教师点拨,知识升华]

师:

通过刚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效果与作用的分析,你认为哪个政策是正确的?

为什么?

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讲出哪个政策的正确的理由,从而引导到“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从而得出启迪: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师:

你认为哪一个政策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生:

新经济政策。

(五)、[课堂实践,运用知识]

师:

对于政策的评价和认识,其实网上有诸多见解。

我在一个论坛上摘取了几个观点,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1)高山流水:

基本的观点是不对。

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由为:

1、是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来看,当战争结束后就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反对,不能适应。

2、是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当时的苏维埃俄国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太先进、太理想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是属于生产关系高于生产力,所以不行。

(2)杞人忧天:

基本是不对。

理由:

1是只要国家掌握国民经济,掌握政权在一定限度内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是最后的例子证明。

(3)海阔天空:

此观点是一时难以有定论。

坚持对的理由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坚持不对的理由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在开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智慧的结晶。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后加以深入探究,同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当堂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加以指导。

材料: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来源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设计一个课题的研究方案。

(提示:

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有:

课题的题目、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六)、师:

如果当时你也正在上网,你会如何跟帖?

请你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发表你的高论。

生:

略。

(七)、[综合归纳]

师:

如果让我跟帖。

我会向一个人致敬,为一个人歌颂。

因为他在非常时期采用了非常政策,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

同时是他在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地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了经济,更加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最后我想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叶赛宁的《大地的船长》来结束本节课。

《大地的船长》叶赛宁

他是舵手,也是船长。

跟他在一起,飓风也不可怕。

因为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党员,整个的党,都是他的水手。

---

那时,将不是我,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在你们中间,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师:

让我们记住他吧!

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他的名字叫“列宁”。

谢谢!

附件: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来源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设计一个课题的研究方案。

(提示:

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有:

课题的题目、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