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077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可研报告

 

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省*****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

1.1.2建设性质

扩建项目

1.1.3项目建设单位

*****省级粮食储备库

1.1.4项目负责人

1.1.5项目建设地点

*****省*****县合九路左店乡左店粮站

1.1.6项目建设内容

为提高粮食接收能力和装卸能力,提升粮食物流系统功能,完善流通设施,促进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朱巷升级粮食储备库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要求,利用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拟在*****县合九路左店乡左店粮站扩建**********省级储备库项目。

项目总规划占地33333.35平方米(合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包括仓储19200平方米(10栋,24m×80m),办公及宿舍1000平方米,检测室300平方米,器材、药品库1300平方米。

购置挡粮板、通风笼、通风机、输送机、清粮机、地磅、电子测温系统、熏蒸系统、检验设备等,并配套给排水、消防及电气系统等。

项目建成后,新增年6万吨的仓储能力。

1.1.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4026.00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其中:

工程费用为2901.2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924.07万元;预备费用为200.70万元。

本项目所需资金,拟项目单位自筹426万元,申请国债资金2700万元,地方配套9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3)《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经贸[2007]2136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经贸[2008]413号);

(5)《*****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年~2015年);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第三版);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县统计年鉴》2007年。

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省级粮食储备库1995年经省粮食局批准挂牌,属*****县粮食局下属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其下属有12个收储企业,一个粮油中转库和一个大米加工厂,是集购、销、调、存、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企业。

该库现有职工30人,其中储办专业人员10人以上,企业实行市场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规范、严格有序,受到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好评,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占地360亩。

现有仓库17幢,仓容25500吨。

该库所在地区是*****县产粮大区,水稻播种面积28万亩,粮油收购任务,年收购粮食6万吨,保管粮食11.6万吨,还承担地方储备粮0.5万吨,年经营量13万吨左右。

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

*****既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主要消费省,粮食的调出和调入都具有一定规模。

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对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区是*****县产粮大区,*****省级粮食储备库服务半径为*****县东北片杜集、左店、造甲等乡镇,水稻播种面积28万亩,年产优质谷物16.8万吨;小麦播种面积40万亩,年产优质小麦20万吨;油菜播种面积15万亩,年产油菜籽4.88万吨。

*****省级粮食储备库现有仓容只有2500吨。

本项目建设对于贯彻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落实粮食敞开收购政策,搞活粮食流通,带动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军需民用等,都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扩建*****县粮食储备库是振兴*****县粮食经济的需要。

2.2*****粮食生产流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省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保持在275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中水稻、小麦约占80%。

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2861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4%,粮食需求量2100万吨。

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粮食商品率将提高到53%,商品量达到1495万吨,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2600万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新建仓容373万吨,优化了粮库布局,提升了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为发展粮食“四散”奠定了一定基础。

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仓容1304万吨,装备环流熏蒸仓容520万吨,装备粮情测控系统仓容332万吨,实现机械通风仓容993万吨,低温准低温仓容33万吨。

粮食铁路专用线21条,总长度20.4千米。

粮食专用码头20座,泊位36个,总吨位3.5万吨。

专用散粮汽车245辆,总吨位5000吨。

全省规划建设粮食产业园区94个,总投资18.8亿元,已有55个动工兴建,其中22个基本建成。

*****粮油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粮食网”,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现了网上交易。

粮食跨省和省内流量双向增加。

出省粮食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约占75%;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约占20%;京津等省市约占5%。

省外调入的粮食,玉米占一半左右,主要从河北、河南、东北购进;其余稻谷、小麦、大豆主要从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购进。

省内粮食主要是从北部和中部主产区流向粮食加工量大的城市、主要消费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

 目前出省粮食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比例为44%、33%、23%,省外流入粮食的运输比例为69%、14%、17%,省内粮食的运输比例为31%、3%、66%。

预测在规划期内运输方式仍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比例有所增加。

近两年*****散粮运输开始起步,2006年原粮散运比例为6.5%。

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粮食收购经营者近8000家,其中非国有粮食经营者占81.8%。

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400吨以上的企业30多家,已经形成一批能带动发展区域粮食现代物流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粮食集团。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仓储设施制约。

2.5万吨以下的粮库企业占粮库企业总数的84.6%,平房仓比例高达98.7%,具有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立筒仓、浅圆仓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0.9%(全国平均水平为13.1%),相当部分粮库不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二是散粮装卸运输设施制约。

配备散粮接卸设施的粮库比例较低,粮食加工企业散粮接卸能力较弱,散粮运输车辆较少。

三是粮食物流信息化制约。

缺乏粮食物流信息采集渠道及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全省性粮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公共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平台。

四是粮食物流主体制约。

参与粮食物流的主体大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现代物流手段和理念。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确保粮食总量基本平衡的需要

确保粮食总量平衡,是国家稳定、经济独立的前提条件。

我国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变通运输条件欠发达的大国,这就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粮食总量平衡必须建立在以本国生产为主的原则之下。

认为可以靠大量进口粮食满足中国粮食需求,这是不可能、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

经济基础薄弱,国际购买能力低;人多地广,交通条件差,意味着即便是买到粮食,要运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也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我国粮食消费如果完全依赖进口,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负担中国的巨大需求,一旦出现那种情况,不仅世界粮食价格会飞涨,中国在经济上也会受到极大地打击。

因此,从战略意义上讲,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还是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即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并略有增长,实现粮食生产安全,达到粮食自给率在90%以上,才能保护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主,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

在这一前提下,才有可能满足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才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

项目实施后,可加快粮食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改善粮食流通状况,调整供求关系,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3.2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需要

粮食储备,主要是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以应付市场供求不平衡和平抑粮食价格的不正常波动。

当市场粮食(或某一品种)供不应求、粮价过高时,政府就动用储备粮,按合理价格向市场抛售粮食,以增加市场上粮食供给,促使粮食供求平衡,价格回落;当市场粮食供过于求,价格过低时,政府就按保护价收购粮食,并使其转入储备,以减少市场上粮食供给量,促使供求平衡,粮价回升。

实践证明,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粮食专项储备确保供求平衡的宏观政策是可行的。

2.3.3两级储备的需要

两级储备,中央和地方掌握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十分必要。

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央粮食储备体系已基本建立、逐步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各省模式不一。

部分省按照分级负责制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并且储备量的大小主要根据三个因素而定:

一是考虑财政支付承受;二是从粮食安全实践考虑;三是有利于确保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制度落实,如耕地面积、粮食生产、应急机制实际效应的重视等。

2.3.4解决库容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省政府提出将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将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倡导科技兴农,提供技术保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成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将呈现出单产逐步提高,总量稳步增长,优质高效的良好态势。

卖粮难,储粮难和调粮难等“三难”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储粮难,极大制约了粮食的流通。

因此,解决库容不足,加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急需新建和扩建一批储备粮库及其设施。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县概况

*****县位于*****省中部,属合肥市管辖,南与合肥市紧接,北与淮南市相依,东与蚌埠市呼应。

全县总面积1938平方公里,人口78.27万人。

县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960mm,年平均气温15℃。

淮南铁路纵贯全县,与合(肥)阜(阳)铁路交会于县城。

206国道由北向南穿越县境西部,县城水家湖有东西两条干线公路南达合肥,北通淮南。

双墩港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经淠河总干渠,到达六安。

*****县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发展壮大。

现已拥有机电、轻纺、化工、食品、建材、印刷等20多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双墩牌系列面条等20多种产品获省优、部优。

县境北部有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县内已陆续发现大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左店乡隶属*****省*****县,位于*****县东北部,县城水湖镇东南边,距县城仅10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44公顷,辖10个行政村,人口2.7万,全乡东西宽11公里,南北长12公里。

3.1.2农产品资源

*****县农产品资源丰富。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兼产大麦、豆类、山芋、玉米、花生、芝麻、西瓜、甜桃、蔬菜、蔺草、浅水藕等。

岗集蔺草颀长而柔软,其制成品畅销日本。

瓦埠湖银鱼、*****草莓、吴山白鹅、朱巷仔猪名扬省内外。

此外,矿产资源品种多、品位高。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大理石、瓷土、紫砂页岩、石英石、高岭土、矿泉水等。

舜耕山紫砂页岩露天储量1400多万吨,可开发生产轻型墙体材料。

3.1.3地形、地势

项目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形起伏、岗冲相间、南高北低,属于丘陵地形。

3.1.4气候

项目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达961.2mm,降雨量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

正常年份6、7、8月份降雨集中(占全年的50%以上)且多为暴雨,项目区无霜期长,一般年份达236天。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8mm,年内蒸发量8月最大,达186.3mm,1月最小,为50.2mm;年相对湿度为72—83%。

多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7.8℃。

3.1.5水文、地质

根据省《农业水文地质区划》,长山——合肥——定远孔隙富水引河灌亚区(Ⅱ3)。

区内发育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浅质变岩、喷出岩类裂隙水和深变质岩、侵入岩类裂隙小,富水性均极贫弱,单孔水量小于1吨/时。

可利用价值不高。

3.2场址选择

场址坐落于*****县左店乡,该乡基础设施完善,电力、邮电设施完备,交通便利。

合九公路(合肥到淮南九龙岗)、淮南铁路纵贯南北,S311省道穿境而过,距206国道仅15公里,距合淮阜高速罗塘路口仅10公里,距合徐高速白龙路口和永康路口仅30公里,境内左沛公路、左代公路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项目区为一平坦地,规划占地50亩,位于优质粮食产区,交通便利。

第四章粮食物流市场分析

4.1*****省粮食物流市场分析

4.1.1*****农业、区位及交通情况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全省土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粮食、棉花、油料、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位于我国中部偏东,沿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靠近粮食主销区,历来是东南沿海省份和京津沪的粮食供应基地。

*****交通便捷:

铁路通车里程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已建成高速公路1000多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6000多公里,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连全国9个省市。

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二位和第三位。

便利的交通网为全省粮食物流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4.1.2*****省粮食基本情况

*****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全省77个县(市)中,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滁州、阜阳、宿州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全省现有耕地636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8000~9000万亩。

近10年来*****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2500~2750万吨。

粮食品种较为齐全,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其中水稻、小麦约占总产的80%。

2002年(2003年受灾),全省粮食总产2765万吨,其中稻谷1320万吨,小麦730万吨,玉米340万吨。

粮食人均占有量434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8公斤。

省内粮食主要集中在滁州、宿州、合肥、巢湖、阜阳等市。

本省粮食消费总量在225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1230万吨,饲料用粮350万吨,工业用粮250万吨,餐饮业直接用粮200万吨,种子用粮50万吨。

年底全省粮食商业库存量为1100万吨。

4.1.3*****省粮食储运设施情况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省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芜湖利用世行贷款建成长江5000吨级散粮运输专用码头港口库以及与之配套的3个收纳库。

全省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新建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74个,仓容228.5万吨。

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现有1979年以后建成的完好仓容910.84万吨,其中1.5万吨规模以上的粮库123个,仓容562.2万吨;5万吨以上粮库42个,仓容347万吨。

全省国有粮食部门有铁路专用线33条,年粮食运输能力400万吨;水路运输专用码头40个,年粮食吞吐能力200万吨。

三批新建粮库拥有汽车衡、清理筛、输送机、烘干机、补仓机、清仓机、扒谷机、打包机、谷物冷却机等设备1100多台(套)。

具有环流熏蒸和粮情电子测温仓容234万吨,机械通风仓容780万吨。

初步形成了收纳库、中转库、储备库相配套的粮库网络体系。

4.1.4*****省粮食物流情况

正常年景*****省粮食商品率在40%左右,粮食商品量在1000~1250万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750万吨左右。

2003年*****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直补农民,放开粮食价格和市场,加之灾情严重,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有所下降,社会其他渠道收购量上升到50%以上。

省内的粮食流量约在500多万吨,主要是从皖北、皖中的主产区流向主要城市、皖南及皖西南缺粮山区和库区。

出省的粮食流量也在500多万吨,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其中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山东省占’70%以上,广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约占20%,京津等北部地区约占5%。

出省的粮食中,铁路运输占40%,公路运输占35%,水路运输占25%。

4.1.5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

1、*****省粮食设施建设取得显著发展

在国家重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形势下,经过多年的努力,*****省粮食设施建设取得显著发展,突出表现在:

粮食仓房储粮条件明显提高,科学保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省符合科学保粮条件仓容比例达到80%以上,大中型以上国家储备粮库能够运用低温密闭、自控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先进技术。

粮食物流设施初具现代化规模要求,基本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

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损失损耗,减少流转费用,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奠定物质基础。

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检测检验体系将日趋完善,粮油安全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将更趋成熟。

通过对粮食生产、流通、供求形势和价格变化走势作出较长期的预测,通过更全面的品质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和卫生指标的检测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2、需求预测

“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幅较大,城镇粮食消费相应增长;种植结构调整,部分农民由种粮转为种经济作物,或从事养殖业,“昔日卖粮人,如今买粮吃”,农村商品粮需求增长;生活水准提高,肉、蛋、奶、酒等间接消费大量增加,人均粮食消费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工业、交通等建设工程占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面对我国加入WT0和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的新形势,5年中,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深化改革,遍布城乡的粮站、粮店、工厂经过破产、变卖、股份制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大量减少,加之正常报废,国有粮食基础设施相应减少;与此同时,退耕还林、救灾、军队和低收入人群等政策性供应和执行政策收购任务繁重,粮食宏观调控任务繁重。

“破”的同时必须“立”。

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能力。

预计到2010年*****省粮食产量将达到2946.67万吨,粮食商品量达到1042.4万吨。

每年粮食进出口量和省内外粮食调入、调出量将达到707万吨,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轮换、购销量达253万吨,预测全年粮食流通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

届时,全省必须保持完好仓容1000万吨以上,且粮食物流设施基本具备“四散”作业能力。

必须建立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粮食行业管理任务相适应的粮食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粮食应急储备、加工、供应体系。

4.2*****县粮食物流市场分析

4.2.1粮食产销情况

*****县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69万人,耕地面积98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

*****县近几年的年均粮食产量约达到57万吨。

4.2.2粮食流通情况

*****县,位于*****省中部,属合肥市管辖,南与合肥市紧接,北与淮南市相依,东与蚌埠市呼应。

淮南铁路纵贯全县,与合(肥)阜(阳)铁路交会于县城。

206国道由北向南穿越县境西部,县城水家湖有东西两条干线公路南达合肥,北通淮南。

双墩港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经淠河总干渠,到达六安。

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显著。

*****地区粮食集并、中转、发放情况:

正常年景,*****地区粮食产量为60万吨左右,以及*****地区100公里以内的周边地区到*****集并、中转,销往外省市的约有10万吨,估计共有50万吨粮食。

其中,发放销往外省市及省内其他地市的约有25多万吨。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中转站的需求,减少中转环节,避免粮食的抛洒浪费,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区位优越、粮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建立粮食储备库的理想场所。

通过铁路专用线,辐射范围更广,粮食流通更便捷,前景更广阔。

4.3粮食产销市场分析

4.3.1粮食生产市场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至今,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已连续上了3.5亿吨、4亿吨、4.5亿吨三个台阶,1996年总产一举突破5亿吨,提前达到“九五”计划目标。

1999年虽然粮食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不大,粮食总产量仍达4.9亿吨,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近几年总产一直稳定在4.8~4.9亿吨左右。

*****省1994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2722.25万亩,总产量2520万吨;1995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2322.5万亩,总产量2750万吨;2000年以后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9000万亩左右。

粮食总产预计在2600万吨左右。

*****县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经营量大,流通范围广。

计划经济时期,粮食按照国家调拨计划,调往合肥、淮南和蚌埠等大中城市和缺粮地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粮食流通范围将更广,南到闽、粤、琼,东入江、浙、沪,西至陕、青、新疆等缺粮地区。

4.3.2粮食销售市场分析

世界粮食出口一直呈缓慢增长趋势,1961年出口676万吨,1970年增长到866万吨,1981年~1991年出口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但是,1992~1996年度增速加快,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25l万吨,1996年又降到1793万吨,表明粮食的国际市场需求近期也呈波动状况,而且出口国集中,进口国分散,有100多个国家进口粮食,与之相对应,自1986年以后,世界粮食库存3亿吨左右,1995~1996年度,粮食库存进一步下降,为2.95亿吨,粮食安全系数为17.4%,处于最低粮食安全水平,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0以后,粮食储备增加,可适应国际消费市场。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粮食储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粮食充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国家安排一定计划进行储备。

在欠收年或灾年,粮食供应短缺,国家安排粮食储备库的粮食抛售。

这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粮食抛售和收购都不存在市场问题。

第五章项目规划和技术方案

5.1总平面设计

5.1.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等;

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要求;

3、库址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情况等。

5.1.2设计原则

1、满足工艺作业要求,运输线路短捷,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库区内外交通组织通畅,平面布置紧凑,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2、整个总平面布局,以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为原则,高标准规划。

近期建设相对集中,预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力求经济、合理、美观,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生产环境。

5.1.3总平面布置

充分利用场址地形及周边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特定的场地条件及项目要求下,力求最佳布置方案,发挥各种仓储设施及工艺设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各单体建筑物间通过便捷、有效的交通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交流空间与交通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