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06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docx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

电力发展历程感想

电力多种经营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困惑及政策思考

∙ 电力系统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了多种经营,创办了阵容庞大的多经企业,吸纳并安置了近百万社会青年和下岗分流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创造了蔚为壮观的经济成果。

通过多种经营,为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多经企业将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直面许多困惑,面临着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淡出内部市场另辟蹊径的抉择。

围绕这个命题,笔者作了一些调硏,结合参阅一些文献,发表以下几点浮浅看法。

一、电力多种经营的起步及发展历程

1、电力多种经营的起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停止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做法,加上“文革”期间留待就业的大批人员,使社会待业人员陡增,就业压力相当大。

在此情况下,全国各行各业各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先是建立了返城知青生产自救式的生产基地,后又组建了大批劳动服务公司,电力系统各企业也是如此。

后来,水利电力部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电力系统各单位把安置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的劳服公司改变成为多种经营的基本企业。

随着电力系统贯彻“减员增效”战略,大量的电力职工分流安置到多经企业从业,使多种经营成为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多经企业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是安置待业人员的需要,一是安置分流人员再就业的需要,这就是电力多经企业起步和成长的渊源。

2、电力多种经营的发展轨迹

电力多种经营从起步、成长、壮大到现在,历经了五个阶段,其轨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7年起步形成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为妥善解决和安置“上山下乡”返城知青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先后作出一系列决定,并于1980年8月召开了全国劳动就业会议,1981年10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若干决定》,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的就业安置工作。

一个以兴办集体企业,组建劳动服务公司为形式的就业安置热潮,很快地在全国展开。

当时,水利电力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确定在水利电力部劳动工资司下设立集体企业处,负责组织和推动全国各网、省、市(区)电力工业局和各电力企业开办“劳动服务公司”等集体所有制企业,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这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力系统内部诞生了一大批集体厂、安装队、劳动服务公司;一大批电力职工待业的子女和返城知青得到了就业。

1984年10月水电部在江苏望亭电厂召开了“全国电力工业企业管理和体制改革现场交流会”,正式把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列入电力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轨道,确定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改革发展方针,并把系统内所办的“劳服公司”等集体企业统称为“多种经营企业”。

次年12月在湖北丹江口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电力多经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在全国电力企业实行“一厂两制”的改革方向,要求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发展,后经企业整顿和立章建制,电力多种经营工作体系和电力多经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据统计,到1987年底,全国电力系统多种经营集体企业发展到3755个,拥有流动资产3.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1987年经营总收入达32.6亿元,实现利润4.23亿元,净利润1.86亿元,人均创利755.9元,当年向国家上缴税金2.79亿元,职工队伍发展到25.9万人,其中安置职工待业子女就业9.8万人,职工家属和为新建电厂吸收的农民工11万人,富余职工4.3万人。

这个时候,湖南电力系统也已办了集体性质的多经企业123家,从业人数达到5724人,其中从主业委派到多经企业的职工有796人;当年多经企业总收入达到7965万元,实现利税1093万元,取得了起步发展的好成绩。

第二阶段,1988年至1991年为成长巩固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使多种经营更好地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发展需要,使多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巩固提高,逐步向生产经营型发展。

1988年12月在能源部召开成立大会的同时,在北京昌平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电力多种经营工作会。

会上,能源部党组明确作出了“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要求全国电力企业“把多种经营作为产业来抓”。

同时,还提出了“多经企业要由安置型、福利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进入主业以外的资源开发,拓宽经营领域”的要求。

1991年能源部党组又进一步确定了“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并指出“电力多种经营要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通过贯彻落实能源部党组新的工作方针和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电力多种经营发展目标,多经企业的经营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四年的努力,到1991年末,全国电力多种经营总收入已经达到81.47亿元,实现利税12.44亿元,从业总人数已有40.4万人。

湖南电力多种经营当时处于全国电力系统的中上水平,全年实现总收入2.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09万,从业人数已突破一万,达到11286人,其中主业委派的全民职工已有3571人之多。

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7年发展壮大阶段。

这个阶段的电力多种经营,主要是结合电力企业的改革、减人增效,向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两个效益”。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鼓舞并坚定了电力系统发展多种经营的信心。

能源部在大连召开的“电力系统加速发展多种经营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发展多经的“十六字方针”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要坚决贯彻落实不动摇。

为了把这种精神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能源部作出了《关于加速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使电力多经工作的发展,多经企业的建设壮大,步伐大大加快,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

在第三阶段的六年中,多种经营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表现在各项数字的高速增长,1997年全国电力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实现利税72.4亿元,从业总人数已经达到82.5万人,其中从主业分流来的全民职工34.8万人,各项数字都比六年前成倍数增长。

湖南电力多种经营也在这个阶段快速成长,经营总收入连破几大关,已经达到21.3亿元,实现利税1.97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9万人,其中有主业全民职工1.06万人。

这些数字标志着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两个效益”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第四阶段,1998年至2002年,战略性改革发展阶段。

电力多种经营进入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战略发展思路,实现与市场接轨,谋求按市场规则构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的新格局。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国有企业既要切实做好减人增效,又要认真做好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工作。

为贯彻这个会议精神,国家电力公司在北京召开了《再就业暨多种经营工作会议》。

会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是国家电力公司整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电力主业,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把多种产业视为电力主业的延伸和幅射”的新思路,同时确定了“以电力为主导,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全面进入市场,兼顾两个效益,实现协调发展”的多种经营三十六字发展新方针。

2000年国电公司又在山东召开了《多种产业暨减人增效工作会议》,对多种经营提出了“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产业化”和建设“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经企业奋斗目标,提出这个“四化两体”的目标要求,给多种经营的战略地位作了进一步的提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电力多种经营的增长在数量上有了新的提升,在质量上有了更大的提高,截止2000年,全国电力多种经营已经有独立法人企业9652家,经营总收入131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661.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4.9亿元,从业总人数增加到84.9万人,其中属主业调入的全民身份的职工有32.1万人。

这些指标,与国家统计局当年公布的全国20个主要行业经济指标排位相比,相当于中间水平,是一个十分可观的结果。

第五个阶段,2003年至现在,寻求改革突破阶段。

2002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在方案中提出“对现有国家电力公司系统所拥有的辅助性业务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的要求。

这两年来,多种经营的企业,普遍在探索调整的方向及重组的途径问题,同时也在加快市场化的进程,抓紧规范化管理的探讨和实践,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的发展。

通过寻求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突破,使多经企业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

3、电力多种经营的历史作用

循着电力多种经营的发展轨迹,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二十多年来,电力系统发展多种经营成果是显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具体地说,笔者认为电力多种经营在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里略举四点为证:

(1)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排解了老电力职工的困难。

据粗略统计,全国电力系统多经企业,从1981年至2000年累计安置系统内职工的待业子女、返城知青和从主业分流的职工就业或再就业共计79万人,还安置了大批因建设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既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又为老电力职工解决了子女就业的困难问题。

(2)为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节省了成本。

全国电力系统多种经营的从业者逾80万,如果是由国家拿钱建设安置型企业,需要数百亿元的资金投入。

从主业分流安置在多经企业的30余万全民职工,国家未曾拨付过安置费,反而为电力工业节省了大笔的工资性支出。

可见,通过多种经营所创造的效益,实际上是为电力改革节省成本。

(3)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仅从1991年至2000年10年时间计算,全国电力多经企业创造了总收入有近7000亿元,创造的利润近400亿元,上缴的税金近300亿元,这是国家预算外的收益。

二十多年来,电力企业对多经企业依法扶持的资产,经过权威部门界定共有34亿元,而多经企业用纳税的形式回报给国家的有10倍于所扶持的金额。

所以说,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是有积极贡献的。

(4)支持了电力工业发展。

电力系统开展多种经营二十多年来,国家电力工业总体能力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1987年,全国电力发电装机总容量刚达到1亿千瓦,1995年达到2亿千瓦,2000年达到3亿千瓦,2003年就达到3.9亿千瓦,发供电能力提高了数倍。

然而,现在全国电力职工总人数,还比1987年1亿千瓦的时候少30万人。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大量采用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高自动化设备之外,创办多经企业实现减员增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说明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有力地促进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电力多种经营面临的困惑

1、舆论对电力多经的困惑

目前,有一种舆论认为,电力系统办多经无非是通过多经企业转移利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认为电力多经创造的效益,都是“问题效益”。

这种舆论使电力系统及其多经企业深感困惑。

事实上在全国电力系统近万家多经企业中,确实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良莠不齐的情况。

极少数多经企业,靠主办单位的效益转移养人,并对主办单位回馈利益,成为主办单位谋取利益的工具。

但是,这种违规违纪的企业是作茧自缚,不能代表整个电力多经企业。

站在总体角度看,绝大多数多经企业是为了应对电力体制改革需要,为了相当于电力工业职工半数的多经企业员工的生存需要,迎着各种困难,艰苦拼搏办企业所取得的成果。

这是电力多经企业的主流,是一个本质的表象。

这些企业在主办单位的协调、帮助下,在执法机关的指导、监督下,依法进行经营,与主办单位的业务、资金、财务往来都能按合同关系办理,努力地在按市场规则自律,以优质服务取得效益,推动企业发展。

2、电力企业对多种经营的困惑

在电力企业内部,现在对于办多种经营是否应该,对多经企业进行调整重组如何把握的问题感到困惑、茫然,不知所措。

另有一些电力单位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强化电力主营业务,多种经营是个包袱,迟早要甩掉,只待国家一声令下就切开,把包袱交出去,可以集中精力搞主业。

对电力多经企业安置分流人员,确保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特征了解不深,对数十万人赖以生存的企业群体的变革想得过于简单,是目前一些同志陷入观念误区的主要根源。

事实上,在国务院批转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政府监督下的,按照“三公”原则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对多经企业调整重组,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应该按照总体目标,通过调整利益关系,重组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和信用水平,实现规范化和市场化发展。

而不是以下岗减人为目的,把矛盾转移到社会。

3、多经企业对市场化发展的困惑

在电力多经企业群体中,对调整重组企业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生存能力问题。

通观电力多经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到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企业还需依靠行业保护,在内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少部份企业更是处于一部分人下岗,一部分人上岗,一碗饭两个人吃的状态。

以湖南为例,湖南省电力公司系统2002年末有310家多经企业,从业员工总数24458人,净资产(包括集体、个人资本和公积金在内)计18.45亿元,从业者人均7.5万元。

其中人均净资产不足2万元的企业47家,占企业总数的15.2%,人均只有5万元的企业233家,占75.2%。

该公司供电单位多经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5%,负债率最高的达到95%以上,最低的也在60%以上。

由此,笔者产生这样的印象:

电力多经企业应对电力体制改革,面对调整重组和市场化发展的困惑,并非主观臆断,实为值得重视的客观问题。

三、改革、发展才是多经企业的出路

从发展的观点看,电力体制改革中,进行主辅分离、主副分开是一种必然举措。

只有通过剥离辅助业务单位,分开副业单位(即“三产”、多经企业),电力工业体系中各种门类的企业才能实现市场化发展,各自发挥应有的效率。

根据这种客观需要,电力多经企业只有通过调整、改革、重组,才能摆脱依赖,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1、按照市场化要求改革企业

承前述,电力体制改革不是以退出多种经营为目的,而是推动多经企业走向市场化发展。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任何进入市场的企业,都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自觉规范自己,否则就没有立足之地。

市场规则的核心内容,要求进入市场的企业,产权关系要明晰,治理结构要规范,遵守“三公”原则,遵守“诚信”规则,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在竞争中不断调整并提升能力。

这就要求,对电力多经企业的改革,要以市场为方向,调整才有明确的目标;重组要依照市场规则,着重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再造,达到市场化标准,企业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

进行多经企业市场化改革,第一步是要明确主业与多经的业务界线,根据业务划分进行市场定位。

在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理念的转变,彻底摆脱对原主办单位的依附和依赖,把依靠主管转变为依靠市场,把多经企业转变成为按专业化集约经营,集团化管理的模式。

2、注重企业管理规范化

电力多经企业要通过改革、调整、重组,达到有竞争力,有经营活力,必须在改革过程中,注重理顺与主办单位的产权、业务、人事、财务等关系,规范管理行为,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形成能够吸收、转化、焕发内外能量的有机实体。

在产权管理上,一要处理好主业与多经的资产权屑关系,建立起有偿、有约的借贷制度;二要科学设置内部股权分配,经营者能持大股;三要有严格的章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在业务管理上,一要界定主业与多经的业务范围,互不抢占;二要坚持关联交易的“三公”原则,接受市场监督。

在财务管理上,一要按财产权责制,依法处理财产关系;二要按程序科学决策投资,严格控制、监督资金使用;三要合理支配各项费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开支有审计、检查。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原则;二要建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薪酬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选拨、考核、使用的有效机制,形成兴人才等于兴企业的基本理念。

通过几个主要方面的规范管理,才能摆脱多经企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全新企业形象。

3、人员结构调整应与主业同步

规范多种经营的人员劳动关系及分配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

由于办企业宗旨决定,历史形成了多经企业人员的身份、薪酬及分流因素均屑多元化结构。

在身份方面,有主业分流的全民职工,有安置待业青年、职工家属、农转非人员形成的集体职工,以全民身份集体安排的复退军人,有短期聘用的临时合同职工等多元身份结构。

在薪酬方面,有全民职工、大集体职工、小集体职工、合同价临时工、市场价临时工等薪酬标准多元化结构。

在主业分流人员中,有属主业委派的经营、管理、生产技术骨干,有主业干部调整后调入的人员,有主业特殊工种因年龄、体力关系调入的人员等多种不同情况。

多元化的人员结构,使多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错综复杂,尤其在分流人员中有部分既是主业的骨干,也是多经的骨干,属两边都需要的人才,应兼顾两者利益,进行同步改革和调整,达到规范化要求,实现主业与多经双赢。

再则,在多经企业从业的人员,利益格局不一致,调整或改变身份,必须有相应可行的经济补偿措施,才能达到身份统一、同工同酬的要求。

因此,调整重组人员结构,规范多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与主业的改革、调整同步,制定统一政策,按照“三公”和“三个有利于”原则,实行双向选择,量才而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

4、政府要帮助多经企业完善自我

多经企业需要剥离对主业的依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扶它一把,使它具备走向市场的能力。

因此,建议政府应该制定有关政策,按照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精神,划出一部分“三类资产”,拨付一定的改革成本,补充多经企业的经济实力,并在其向市场化过渡期间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

相信这样,会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1983年8月,广东三水县酒厂与广东体科所、广东体育医学院、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努力,以广东体育医学院欧阳孝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研制成功含碱性电解质运动饮料,并取名为“健力宝”。

1984年3月,健力宝橙蜜型饮料通过广东省级专业技术鉴定,并被认定为新型运动饮料。

健力宝饮料被指定为第11届亚足联代表大会专用饮料。

健力宝饮料被国家体委选定为第2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饮料。

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了中国运动员们在奥运会上依靠“中国魔水”加快出击,取得优异成绩的报道。

健力宝“中国魔水”的称号由此而来。

健力宝在与第24届奥运会同期举行的科学大会上获得国际认可。

原广东三水县酒厂改名为广东运动饮料厂。

1985年广东运动饮料厂(旧厂)拆分为强力啤酒厂和广东运动饮料厂,专业化的饮料生产正式开始。

中外合资企业——广东运动饮料有限公司成立。

7月26日,健力宝饮料被评为首届全国最佳运动饮料。

健力宝饮料荣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奖。

健力宝被指定为国宴饮料。

健力宝全年赞助中国体育事业总额达50万元。

1986年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罐装、软包装生产线,并正式投产。

“中国魔水”健力宝打入可口可乐的故乡——美国。

9月12日,健力宝饮料被指定为第六届全运会专用饮料。

10月8日,健力宝研制成功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1月5日,健力宝获全国运动饮料评比第一名。

赞助第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科学院西太平洋考察、中日登山活动等总额100多万元。

1987年4月10日,广东运动饮料有限公司改名为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

健力宝赞助第6届全运会款物共350万元,成为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

健力宝赞助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四届全国力士杯健美赛、长城杯国际足球赛等共100万元。

1988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改组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

1月22日与香港利家安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健力宝(香港)国际饮品有限公司。

7月16日健力宝系列运动饮料的研制与应用获1988年度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迄今饮料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1989年4月21日,“体操王子”李宁加盟健力宝集团。

11月24日,公司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事业贡献奖”。

1990年4月28日,健力宝被选为第11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运动饮料,并荣获1990年全国运动饮料营养金奖。

8月,健力宝独家赞助第11届亚运会“火炬之光”接力活动达1600多万元。

1991年赞助第七届全国运动会300万元,并被指定为运动会专用饮料。

赞助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100万元和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60万元。

购买纽约帝国大厦整层楼,成立健力宝美国分公司。

健力宝在全国饮料企业中产量、利税排名第一。

1996年3月29日,中国健力宝青年足球队重返巴西继续深造,其在巴西生活的经费均由健力宝公司负担。

7月19日,健力宝赞助美国亚特兰大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000多万元。

9月5日,公司向中国航天基金会提供人民币1000万元,健力宝系列饮料被指定为中国航天指定饮品。

中国健力宝青年足球队重返巴西继续深造,其在巴西生活的经费均由健力宝公司负担。

赞助美国亚特兰大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000多万元。

1997年1月,被国家列为“八五”期间中国饮料行业巨头。

4月6日,健力宝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7月28日,在上海举行健力宝赞助火炬传递新闻发布会,健力宝集团独家赞助八运会1200万元。

8月1日,根据中国饮料协会统计结果显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在全国饮料中,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中排名第一,在利润方面居第二名。

1998年4月8日,中国青年基金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希望工程捐募行动首批授牌仪式”,健力宝集团继1996年对希望工程一次性捐款1000万元。

11月7日,公司赞助13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人民币120万元。

长江、珠江等流域出现洪涝灾害,健力宝全年累计向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灾区捐款、捐物金额达1500万元。

1999年5月15日,公司荣获中国饮料工业10强。

10月8日,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剪彩,健力宝集团将总部搬迁至广州。

健力宝山庄酒店开张剪彩。

健力宝斥资180万赞助98-99全国排球赛。

2000年1月16日,健力宝列入国家重点企业。

6月15日,2000年度中国市场商品质量调查,健力宝荣获第一名。

12月18日,新西兰副总理吉姆•安德顿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向健力宝颁发“出口成就奖”,以表彰健力宝独资拥有的奇伟饮料厂在新西兰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方面的突出贡献。

2001年3月健力宝集团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项目——广东工大健力宝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6月,健力宝集团以4540万元收购了广信所持本公司的15%股权。

至此,健力宝饮料厂已占有集团75%的股权。

2002年1月15日,浙江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以3.38亿元收购健力宝75%的股份,健力宝集团由国有转为民营,张海出任集团董事长。

4月24日,健力宝以3100万元竞得中央电视台“2002年世界杯赛事独家特约播出”权。

5月15日,健力宝全新产品“第五季”正式推出。

8月28日,健力宝18岁生日在亚洲最豪华的游轮处女星号上举行,在场的有300多名经销商和数十位全国媒体记者以及健力宝的新领导团队。

2002年10月,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犯罪为罪名罢免了李经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11月4日,健力宝集团收购河南宝丰酒业。

这是张海主政下的健力宝集团迈向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

12月30日,健力宝集团组建深圳足球俱乐部。

12月31日,集团总裁张海入选2002广东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2003年3月,收购四川郫县豆瓣厂。

3月18日,健力宝集团投入2亿元推出“爆果汽”等三大系列新产品。

成都糖酒会上,经销商首单订货1.29亿元,全年订货5.14亿元。

7月,健力宝集团400万元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中国队比赛中,获得“中国健力宝龙队”冠名权。

赞助300万元拍摄飞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