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306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7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docx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一、初审通过品种目录

(一)稻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富两优236

广富S×R23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2

Y两优9918

Y58S×R9918

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

五丰优286

五丰A×中恢286

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4

潭原优4903

潭原A×R4903

湖南湘潭市原种场

5

绿优4923

绿5DF1A×绿恢4923

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6

鹏两优187

鹏S×∧—187

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7

蓉18优2348

蓉18A×雅恢2348

四川众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8

内香6优9号

内香6A×泸恢9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9

西大优216

西大2A×西恢16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10

宜香优196

宜香1A×R196

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1

蓉3优533

蓉3A×天恢533

武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2

川谷优23

川谷A×泸恢2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13

川农优3203

川农1A×成恢3203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4

蜀优217

21A×成恢7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5

深优9597

深95A×R6297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16

泸优华占

泸香078A×华占

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17

Y两优1998

Y58S×新恢199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希望农业研究所

18

Y两优8188

Y58S×奥R8188

湖南奥谱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9

深两优116

深08S×湘恢116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

广两优1128

广占63S-2×HR1128

湖南民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1

深两优9310

深08S×R9310

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22

C两优513

C815S×R513

湖南农业大学

23

C两优华占

C815S×华占

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4

C两优4418

C815S×4418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25

科两优889

科S×湘恢889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26

两优1882

1892S×YR082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7

隆两优华占

隆科638S×华占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水稻研究所

28

徽两优630

1892S×中籼630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公司

29

徽两优898

1892S×YR0822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0

F两优6876

F168S×R8476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31

和两优1号

620S×丙4114

广西百色兆农两系杂交水稻研发中心

32

Y两优2008

Y58S×R2008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公司

33

深优9519

深95A×R6319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4

新两优998

新二S×H0998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35

Y两优900

Y58S×R900

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36

深两优862

深08S×R5662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市德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临湘市兆农科技研发中心

37

安丰优华占

安丰A×华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8

荣优308

荣丰A×广恢308

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9

深优9566

深95A×R366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40

两优988

富1S×R988

安徽蓝田农业公司

41

甬优1540

A15×F7540

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

宁波市种子公司

42

振优616

振丰A×粤恢61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43

川谷优T16

川谷A×TR16

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44

隆粳968

春江100/8994//甬18/淮稻6号

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45

玉稻518

新稻03518诱变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46

连稻99

镇稻99/中作85H68//丙00502

江苏省东海县守俊水稻研究所

江苏宏科种业有限公司

47

扬粳113

运村2443/扬粳4227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48

京粳1号

中系8702/雨田10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49

圣稻22

圣稻14/圣06134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50

徐稻9号

40073/扬59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51

宁粳6号

武运粳21/镇稻88//宁粳3号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52

精华208

豫粳5号/镇稻88

郯城县种苗研究所

53

5优68

5A×R68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54

粳优586

粳139A×C586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二)玉米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佳禾18

佳788-2×F1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禾种业有限公司

2

元华8号

WFC0148×WFC0427

曹冬梅徐英华

3

先达101

NP1914×NP1941-357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隆化分公司

4

吉东81号

M407×F62

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

5

沈玉801

沈391×沈8078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种业有限公司

6

农华205

H985×B8328

北京金色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承950

承系110×承系157

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8

东单119

F6wc-1×F7292-37

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9

巡天1102

H111426×X1098

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0

裕丰303

CT1669×CT3354

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1

登海685

DH382×DH357-14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滑玉168

HF2458-1×MC712-2111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伟科966

WK3958×WK898

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

14

农大372

X24621×BA702

宋同明

15

联创808

CT3566×CT3354

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农华816

7P402×B8328

北京金色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

郑单1002

郑588×郑H7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8

豫单606

豫A9241×新A3

河南农业大学

19

苏玉41

苏95-1×JS0930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

汉单777

H70202×H70492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21

辽单588

辽8821×S1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2

新玉52号

472R×231

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

23

科河24号

KH786×KH467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

24

五谷568

H9310×WG603

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

25

绵单1256

绵723×S52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6

荣玉1210

SCML202×LH801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27

卓玉2号

QB662×2219

贵州卓信农业科学研究所

28

野风160

M13B×ZX424

邢台市野丰玉米研究所

29

青青009

ZHF408×ZHL908

贵州省遵义市辉煌种业有限公司

30

康农玉007

FL316×FL218

四川高地种业有限公司

31

天单101

C38012×S52

四川省云川种业公司

32

万糯2000

W67×W68

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33

佳糯668

糯49×糯69

万全县万佳种业有限公司

34

农科玉368

京糯6×D664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5

鲜玉糯4号

N02-7×T1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6

苏科糯8号

JSW10721×JSW1068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7

明玉1203

JSW0388×JSW10722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8

万彩糯3号

W60×W59

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39

玉糯258

EX955×D1003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40

京科甜179

T68×T886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41

中农甜414

BS641W×BS638

中国农业大学

42

金爆1号

JB0901×JB0715

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43

沈爆4号

沈爆Q7×沈爆303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44

金爆1237

沈爆260×金爆D7

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45

鲁星糯1号

N46119×B108

莱州市鲁丰种业有限公司

46

垦沃3号

KW9F591×KW6F600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47

东科308

Q88×B321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48

大民7702

L7×L22

大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49

富尔116

TH45R×TH21A

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50

屯玉4911

T3351×T5202

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51

德单1266

AA4055×CT922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52

金博士781

新714×新772

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3

东科301

东3887×东3578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54

中单856

11DM124×CA616

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5

秋乐218

NK05×NK07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棉花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GK102

鲁棉研18号/PS-1

山东鑫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邯6203

邯368/邯6208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3

冀丰914

冀668/97G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

4

冀中棉608

M145/KM139

石家庄市民丰种子有限公司

5

SGKZ73

SGK3×951-100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6

硕杂棉2号

鲁棉研28号优系×SB4016

高阳县硕丰棉花研究所

7

邯258

HS572/邯棉802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中创种业短季棉有限公司

8

GK39

自选82系/GK12-01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9

鄂杂棉30

襄203-6×襄抗虫03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10

荃银棉8号

5029×荃97-15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1

XG39K5

D39(鄂抗棉9号选系)×K5(鄂抗6号选系)

荆州市霞光农业科学试验站

12

天云0769

X3250/X33-9

石河子开发区大有赢得种业有限公司

13

DJ09520

美棉1474/新陆中14号

新疆德佳科技种业有限公司

14

创棉50号

豫棉20/127

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

(四)大豆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垦豆43

垦97-151/垦豆18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2

吉农43

CN05-8/CN05-13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3

辽豆34

辽93042/辽9527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

山宁17

山宁10号/山宁11号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5

齐黄35

潍8640/Tia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

皖豆35

涡90-72-8/冀黄10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7

中黄37

95B020/早熟1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8

周豆23号

濮豆6018/科丰36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9

蒙1101

蒙91-413/阜豆9号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

10

黔豆10号

97-7015/湘春豆13号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11

兴豆1号

豫豆22号/科黄4号

武汉兴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华春8号

华春3号/福豆234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

13

南农41

淮89-15/南农99-6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五)马铃薯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中薯20号

LR93.050/92.187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

中薯6号

85T-13-8/NS79-12-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3

克新25

克新4号/Aula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4

东农310

尼古林斯基/新型栽培种混合花粉

东北农业大学

5

鄂马铃薯11

南中552/DY4-2-10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6

云薯105

威芋3号/品系322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7

黔芋7号

春薯3号/昆引1号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六)蚕品种

序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育种者

1

丝雨二号

0223﹒CB391×JN891﹒898W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科技大学

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2

桂蚕2号

932﹒8810×7532﹒8711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3

粤蚕6号

丰9﹒春5×湘A﹒研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二、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一)稻品种

品种名称:

富两优236

申请者: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广富S×R236

特征特性: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4.9天,比对照天优998长1.8天。

株高107.3厘米,穗长21.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万穗,每穗总粒数155.9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2.6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25%,垩白度3.9%,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8.6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1%;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470.8千克,比天优998增产2.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9.7千克,比天优998增产3.7%。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

1.做好种子消毒处理,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移栽秧龄25~30天,宽行窄株、双本栽插,栽插株行距16.7×26.7厘米,亩基本苗8万左右。

3.多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比例1:

0.6:

1为宜,适当加大钾肥用量,基肥和分蘖肥占施肥量的80%~90%,穗粒肥占10%~20%。

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7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

4.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广东除粤北以外、广西桂南和海南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

Y两优9918

申请者:

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

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Y58S×R9918

特征特性: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8.0天,比对照天优998长5.1天。

株高117.6厘米,穗长26.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66.3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6.8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36.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3%,垩白度2.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0%。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9.5%;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505.3千克,比天优998增产8.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5千克,比天优998增产9.0%。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2.8千克,比天优998增产11.1%。

栽培技术要点:

1.药剂浸种防恶苗病,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

2.秧龄30天左右,大田栽插密度16.5×26厘米。

每穴栽插2~3苗,亩插足5~6万基本苗。

3.合理施肥,及早攻苗。

该品种穗大粒多,分蘖能力中等,需肥水平较高,大田每亩用45%复合肥35千克作底肥,移栽后3~5天施用尿素8~10千克作追肥,孕穗期施氯化钾10千克。

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

4.浅水活蔸,干湿相间促分蘖,孕穗期保持较深水层,齐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

两段灌浆明显,切忌断水过早。

5.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广东中南及西南、福建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

五丰优286

申请者:

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

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

五丰A×中恢286

特征特性: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0天,比对照陆两优996长0.3天。

株高84.1厘米,穗长18.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4.3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4.5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65.4%,长宽比2.7,垩白粒率27%,垩白度3.2%,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9%。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1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6.0%;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554.6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4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7.0%。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1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

1.一般3月20~25日播种,稀播育壮秧;大田亩用种量,育秧移栽1.5~2.0千克、抛秧2.0~3.0千克。

秧田亩施尿素8~10千克,移栽前4.5叶期施送嫁肥6~7千克尿素。

2.适时早栽,软盘育秧3.0~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浅水浅栽,秧苗入泥深度不超过3厘米,每亩插2万穴,穴栽3~4苗。

3.施肥掌握基肥足、追肥早、穗肥巧的原则,干湿相间促分蘖,亩总苗数达25万时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灌浆期湿润灌溉,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

4.播种前药剂浸种,防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江西、湖南、广西桂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

潭原优4903

申请者:

湖南湘潭市原种场

育种者:

湖南湘潭市原种场

品种来源:

潭原A×R4903

特征特性: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2.2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0.5天。

株高92.2厘米,穗长20.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8万穗,每穗总粒数99.5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9.7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38.0%,长宽比3.0,垩白粒率83%,垩白度11.0%,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7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5.1%;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553.0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0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6.3%。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5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

1.一般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2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2.5~3.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软盘育秧3.5叶左右抛栽,水育秧5.0叶左右移栽,栽插密度16.5×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亩插8~10万基本苗。

3.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前期促早发、后期注意控制氮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

4.浅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忌断水过早。

5.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及时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江西、湖南、广西桂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品种名称:

绿优4923

申请者:

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

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

绿5DF1A×绿恢4923

特征特性: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8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5天。

株高110.7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185.5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9.9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弱;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6.7%,长宽比3.1,垩白粒率25%,垩白度4.6%,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30.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4%。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6千克,比Ⅱ优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