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2896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罔不:

无不。

④务:

致力,从事。

⑤伎:

同“技”。

⑥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

(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的意思是: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乙文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用射术来报效国家,不要把射箭当作娱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①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②气愤的样子;③等到。

⑵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⑶(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⑷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尧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

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

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

取此耳又何意耶?

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

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①末:

粉末。

②愈:

痊愈,愈合。

③旋:

不久。

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

“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

【答案】

(1)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故答案为: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

只,仅仅;

B.已:

停止;

C.之:

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

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

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

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

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主语)有数盗/(状语)执炬/(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盖:

原因是,旋:

不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

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

“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

”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

“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

”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

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

认作仇人吗?

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

认作劫匪吗?

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

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

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

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

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

邱生说:

“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

”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霍光传》)

【注】①害:

妒忌,怨恨。

②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

烟囱。

④上行(háng):

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霍氏秉权日久________

②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

③客谓主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案】

(1)执掌;同“悟”,醒悟;告诉,对……说

(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解析】【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寤”:

同“悟”,醒悟。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更”“曲突”“徙”“不”“且”等字词的翻译。

(3)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答时要根据文本理解成语和情节,明确故事发展前后因果关系。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作者借这个故事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故答案为:

(1)执掌;同“悟”,醒悟;告诉,对……说

(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附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

“霍氏必亡。

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

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

霍氏一家执掌权利的日子很久了,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于是,上书朝廷说:

“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

“我听说,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

“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默然,不予理会。

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

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对邻居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

有人对这家主人说:

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

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功劳,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吗?

‟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经年:

一年左右。

②干:

求见。

③沟洫:

沟渠。

④歘(xū):

火光一现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②会有土寇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清月白之夕   当求之于上流

B. 几为所擒       愿为市鞍马

C. 使试于一村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5)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

“古人岂欺我哉!

”你认为呢?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率领,带领;适逢,正赶上

(2)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D

(4)①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解析】【分析】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纪昀。

年代:

清。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会:

适逢,正赶上。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像这样”。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结构助词“的”/代词。

B:

表被动/介词,“替”。

C介词,在/介词,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谓:

认为。

沃壤:

肥沃的良田。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故答案为:

(1)率领,带领;适逢,正赶上。

(2)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D

(4)①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附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

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

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

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

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

所以说:

“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

”又说:

“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

”肃造次⑤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⑥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释】①尚:

还,仍然。

②故意:

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

③顾:

拜访。

④虞:

意料,预料。

⑤造次:

鲁莽,轻率。

⑥因:

于是,就。

⑦就:

靠近,接近。

⑧拊:

轻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②或说肃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