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2797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含答案

训练6 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

”为此他提出了(  )

A.尚贤尚同B.以德治国

C.君轻民贵D.仁者爱人

2.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墨家B.法家

C.道家D.儒家

3.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经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能体现这一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思想是(  )

A.“人伦者,天理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因信称义”

D.“天赋人权”

4.普罗塔戈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5.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

6.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

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7.“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与上帝直接对话”

8.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

下列思想家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

①苏格拉底—智者学派 ②芝诺—斯多亚学派

③商鞅—法家 ④孟子—儒家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9.实现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下列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主张,体现对平等的追求的是(  )

①老子 ②墨子 ③韩非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10.“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

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  )

A.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B.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D.人文主义

11.下图所示画作(  )

[意]拉斐尔《椅中圣母》(1514~1515年)

A.彰显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B.通过宗教题材表现人性之美

C.追求抒情写意,反映民间风情

D.深受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

12.战国时,齐国在国都附近设稷下学宫,作为齐国的教育中心与学术中心;汉朝时汉武帝设立太学。

两者都(  )

A.以儒学五经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B.延续了私学在教育领域的意义

C.培养了国家需要的管理人才

D.表明官学是当时唯一的办学形式

1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14.19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社会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等词语。

这些词语的出现反映了(  )

A.工业化的发展B.革命不断深入

C.思想文化多元化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15.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

A.孟子 亚里士多德B.关汉卿 牛顿

C.李贽 达尔文D.曹雪芹 但丁

16.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通过与外部民族的接触获得促进自身转变的动力。

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开辟新航路B.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文艺复兴的兴起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18.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为《四书》的是什么时期哪位儒者(  )

A.北宋 朱熹B.南宋 朱熹

C.春秋 孔子D.战国 孟子

19.有人说意大利是“近代欧洲的儿子中的长子”,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意大利(  )

①是近代人文主义的发源地 ②是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 ③是代议制民主的诞生地 ④是近代经济因素的出现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0.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

A.因信称义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D.人民主权说

21.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

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马丁·路德 ④孟德斯鸠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22.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学说

23.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

A.基本一致B.正好相反

C.相辅相成D.继承发展

24.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

C.牛顿D.爱因斯坦

25.“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的观点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关注的侧重点。

(4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

(2分)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作品《哈姆雷特》中的部分内容: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材料二 海盗和莎士比亚让英国迅速成长……就在英国迅速崛起的同时,英国国内的文化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

他站在16世纪的思想高度,把掩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特点挖掘出来抛到了人们的脚下。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丘吉尔说:

“我宁可失掉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人文价值。

(3分)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历史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4分)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了你什么启示?

(3分)

 

训练6 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1.D [“尚贤尚同”是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最早的提出者是春秋时期的子产,孔子后来也重申了该思想,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君轻民贵”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

]

2.D [根据材料“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可知该思想家主张维护西周的分封制确立的等级秩序,倡导礼乐制度的要求,符合儒家所主张的“礼”,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

墨、法、道家并无类似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

]

3.B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与“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出现了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符合“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故B项正确;16世纪时,马丁·路德提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倡导“因信称义”,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伏尔泰、卢梭等人主张“天赋人权”,与“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

4.B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人文主义思想,但人文主义概念是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的表述,故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与当时人们敬神的思想不符,故B项正确;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属于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普罗塔戈拉肯定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

5.A [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构建平等社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

6.A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故①正确;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用周礼规范人的言行,故②错误;二者都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故③正确;孔子主张等级制度,要求服从君主,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

7.C [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感觉即知识,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体现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

8.D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但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故①错误;芝诺,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属于斯多亚学派,故②正确;商鞅,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属于法家,故③正确;孟子,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属于儒家,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

9.C [老子的主要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不能体现平等的追求,故①错误;墨子主张“兼爱”,体现平等,故②正确;韩非主张治国采用严刑酷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体现平等,故③错误;斯多亚学派宣扬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体现了平等的思想,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

10.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社会的动力线;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人的动力线,A项符合题意。

]

11.B [理性主义的精神应当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与题干所显示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拉斐尔”“《椅中圣母》”和“1514~1515年”这三个信息可知,其表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宗教题材来表达人性之美的艺术作品,故B项正确;题干中艺术作品不能体现出民间风情,故C项错误;题干中艺术作品也不能体现出印象主义风格,故D项错误。

]

12.C [汉代独尊儒术,与材料中“稷下学宫”不符,故A项错误;私学与材料中“齐国在国都附近设稷下学宫”“汉武帝设立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官学培养了国家需要的管理人才,故C项正确;战国时私学发达,与材料中“当时唯一”不符,故D项错误。

]

13.D [文艺复兴和维新思想都没有利用宗教来作为斗争手段,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政纲,更没有建立政党,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展开新的发展,没有组织团体,故C项错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形式来宣传表达本阶级的追求,中国维新思想家将儒家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在一起,“托古改制”以减少阻力,故D项正确。

]

14.A [1840年左右,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带来了社会思想的一系列变革,与材料中“19世纪20~30年代出现”相符,故A项正确;拿破仑战争结束,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个时段不明显,与材料中“19世纪20~3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思想变革,与“多元化”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20~30年代”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故D项错误。

]

15.A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故A项正确;关汉卿是13世纪元朝人,而牛顿生活在17世纪,故B项错误;李贽是17世纪明朝人,达尔文生活在19世纪,故C项错误;曹雪芹是18世纪清朝人,但丁是13~14世纪意大利诗人,故D项错误。

]

16.C

17.B [①“……在于个人的感觉。

”体现了智者学派的观点,约在公元前6世纪;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是薄伽丘在《十日谈》中的言论,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14世纪;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约在18世纪;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反映了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的观点,约在16世纪,按时间排序,可知B项符合题意。

]

18.B [朱熹是南宋而非北宋,故A项错误;南宋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此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四书》编著与孔子无关,故C项错误;《四书》编著与孟子无关,故D项错误。

]

19.C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因此是近代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故①正确;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②错误;代议制民主的诞生地是英国,故③错误;意大利在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是近代经济因素的出现地,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

20.A [16世纪,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是指宗教改革的思想,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人非工具”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康德的观点,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故D项错误。

]

21.D [孔子的哲学观是对鬼神要敬而远之,要关注社会现实,要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社会问题,体现了积极涉世,故①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体现了消极避世,故②错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积极涉世,故③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并且为了保证民主还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体现了积极涉世,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

22.B

23.B [《法经》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论法的精神》抨击封建君主专制,两者对君权的影响恰好相反,故B项正确。

]

24.C [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总结,C项符合题意。

]

25.B [结合“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再依据时间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反映的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故答案为B。

]

26.

(1)侧重点:

材料一:

人的价值、作用。

材料二: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材料三:

人与人的平等。

材料四:

对人的教育。

(2)思想:

崇尚知识。

(3)社会根源:

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理解:

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获取知识。

27.

(1)热情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赞扬的是人的理性。

(2)莎士比亚的作品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对英国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民族文化的先进成为英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和价值观,民族将消亡。

(3)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民族的兴起,保护本土文化不遭受别国文化冲击,防止本国文化被自己人毁坏糟蹋等。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